一种汽车中控台饰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56147发布日期:2021-08-20 20:3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中控台饰板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饰件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一款汽车中控台饰板(100),其通过注塑成型,其注塑难点在于饰板前端的脱模。具体的说:汽车中控台饰板(100)前端开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且两个腔室的倾斜角度不同;另外,第二腔室(102)内沿水平方向延伸出卡扣(103),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之间开设有向两侧凹陷的定位槽(104);前端两侧还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孔(105)。由于上述部位的朝向不是完全一致,因此不能一次性脱模,增加了模具设计难度。

另外,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要求,模具产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是促进我国模具生产转向高端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我国制造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目前,汽车零部件的注塑模具在智能化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因此,如何设计一款汽车中控台饰板成型模具,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模顺畅,控制精确,运行可靠的汽车中控台饰板成型模具。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提前抽芯,且具有内部感应装置的汽车中控台饰板成型模具的内部抽芯机构。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中控台饰板成型模具,包括定模板和动模板,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前侧设置有前端抽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抽芯部件包括第一滑块、线性驱动装置、直导柱、第二滑块和内部抽芯机构;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均滑动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直导柱联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线性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所述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滑动抽芯;所述第二滑块内贯穿设置有活动腔,所述内部抽芯机构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内部抽芯机构包括内部滑块;开模时,所述动模板适于驱动所述内部滑块滑动抽芯。

所述内部滑块上连接有内部感应装置,所述内部感应装置用于感应所述内部滑块的滑动位置;所述内部感应装置包括触发盖板和感应部件,所述触发盖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并盖合于所述内部滑块上方,所述感应部件设置于所述内部滑块内,所述触发盖板下方设置有合模触发位和开模触发位,所述感应部件可跟随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至所述合模触发位或所述开模触发位,所述合模触发位和所述开模触发位可分别触发所述感应部件并传递所述内部滑块的位置信息。

成型模具合模状态下,内部滑块滑动至最后端,此时合模触发位可触发感应部件;成型模具开始开模时,内部滑块从后向前滑动,直到一次抽芯完毕,开模触发位触发感应部件;之后线性驱动装置开始动作,直到二次抽芯结构,完成开模。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应部件为无线感应部件,所述无线感应部件包括行程开关模块、无线传输模块和蓄电池模块,所述合模触发位和所述开模触发位均为三角形凹槽,所述行程开关模块上设置有可沿上下方向伸缩的触头,所述触头上端具有三角形凸楞;所述无线感应部件跟随所述内部滑块滑动时,所述三角形凸楞可进出所述三角形凹槽,进而实现所述触头的伸缩,所述行程开关模块根据所述触头的伸缩状态确定所述内部滑块的位置信息;所述无线传输模块适于无线传输所述行程开关模块确定的位置信息,所述蓄电池模块适于对所述行程开关模块和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供电。内部滑块滑动时,行程开关模块的触头向下滑动,传递出信号一,内部滑块向后或向前滑动到位时,行程开关模块的触头向上滑动,传递出信号二;根据信号二到信号一的转换,或者信号一到信号二的转换,可以准确的感应内部滑块是否滑动至合模触发位或开模触发位,以便后续控制。值得一提的是,三角形凸楞和三角形凹槽的设置,可以实现内部滑块滑动时触头的自动升降。另外,无线传输模块和蓄电池模块的设置,可以将信号一和信号二远程传输至控制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感应部件还包括热电模块,所述热电模块设置于所述内部滑块内,所述热电模块前端抵触所述内部滑块,所述热电模块后端在合模时抵触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热电模块可利用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内部滑块在合模时的温度差进行发电,所述热电模块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模块并可对所述蓄电池模块进行充电。热电模块的设置,可以省去定期更换蓄电池的程序。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感应部件为有线感应部件,所述有线感应部件包括电触头、上电连接组件、下电连接组件、导线组件和外置触发模块,所述合模触发位和所述开模触发位均为三角形凹槽,所述电触头上端具有三角形凸楞。

所述电触头沿上下方向可伸缩的设置于所述内部滑块内,且所述电触头电性连接所述内部滑块,所述内部滑块和所述触发盖板之间绝缘;所述有线感应部件跟随所述内部滑块滑动时,所述三角形凸楞可进出所述三角形凹槽,进而实现所述电触头的伸缩,所述电触头进入所述开模触发位时可电性连接所述触发盖板。

所述上电连接组件和所述下电连接组件分别贯穿设置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直导柱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内,所述直导柱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绝缘,所述直导柱内开设有从侧壁向上端延伸的过线通道,所述导线组件设置于所述过线通道内,所述上电连接组件始终电性连接所述触发盖板和所述导线组件一端,所述下电连接组件在抽芯完毕时可电性连接所述内部滑块和所述导线组件一端;所述外置触发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外部,所述导线组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滑块并电性连接所述外置触发模块。

所述电触头进入所述开模触发位时,所述上电连接组件、所述触发盖板、所述电触头、所述内部滑块和所述下电连接组件依次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导线组件电性连接所述外置触发模块形成电回路,从而触发所述外置触发模块并传递所述内部滑块的位置信息。

上述结构中电触头和内部滑块相当于开关结构,利用内部滑块的滑动实现其开断;在内部抽芯机构抽芯完毕后,开关结构处于闭合状态,其他时候开关结构处于断开状态,外置触发模块根据电路的通断判断内部滑块的滑动位置,进而传递控制信号。

作为改进,所述有线感应部件还包括嵌入接头,所述内部滑块前端开设有接触槽,所述嵌入接头固定设置于所述触发盖板下方,且所述嵌入接头和所述触发盖板之间绝缘,所述嵌入接头始终电性连接所述下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触头进入所述开模触发位时,所述嵌入接头嵌入所述接触槽并电性连接所述内部滑块和所述下电连接组件。内部滑块若直接接触下电连接组件,需要不断滑动冲击下电连接组件,长此以往会对下电连接组件造成损伤,影响两者之间正常的电连接;因此,本方案额外设置嵌入接头作为过渡,让具有接触槽的内部滑块直接接触嵌入接头,嵌入接头和内部滑块均为刚性结构,滑动接触时不易发生损伤,而且嵌入接头和接触槽具有较大的电接触面积,可以保证两者靠拢时始终具有电接触点。

作为优选,所述上电连接组件和所述下电连接组件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绝缘套、导电滑块和导电弹簧,所述导电滑块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绝缘套两端,所述导电弹簧设置于两侧的所述导电滑块之间并迫使所述导电滑块向两侧延伸出所述绝缘套,且所述导电弹簧和所述导电滑块电性连接。上电连接组件和下电连接组件可以作为单独的标准件安装到第二滑块内实现电连接,而且导电滑块的弹性伸缩设置可以在安装时进行适当压缩,保证上电连接组件和下电连接组件两端能始终抵触导电件。

作为优选,所述直导柱侧壁上间隔开设有两个内嵌环槽,所述内嵌环槽连通所述过线通道,所述直导柱上端开设有固定凹槽,所述固定凹槽连通所述过线通道;所述导线组件包括上导电环、下导电环、接线座和连接导线,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内嵌环槽内,且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外表面与所述直导柱外表面齐平,所述接线座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凹槽内,所述上导电环和所述下导电环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导线穿过所述过线通道电性连接所述接线座,所述接线座通过所述连接导线穿过所述第一滑块电性连接所述外置触发模块。上导电环和下导电环的设置可以三百六十度分别电性连接上电连接组件和下电连接组件,直导柱可以任意角度安装到第二滑块上,而不需要特意对准,方便直导柱的安装;接线座的固定安装也使导线组件走线更加有序、规整。

具体的,所述定模板和所述动模板之间具有成型所述汽车中控台饰板的型腔,所述前端抽芯部件延伸至所述型腔前侧并适于成型所述汽车中控台饰板前端部,所述前端抽芯部件还包括抽孔机构。

所述第一滑块从后往前斜向上滑动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第一滑块适于成型第一腔室,所述线性驱动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并适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定模板滑动。

所述第二滑块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第二滑块适于成型第二腔室和卡扣。

所述直导柱下段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上,所述直导柱上段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内,所述第一滑块从后往前斜向上滑动可通过所述直导柱的导向作用,驱动所述第二滑块从后往前滑动。

所述内部抽芯机构还包括第一斜导柱和成型滑块,所述第一斜导柱下段固定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所述第一斜导柱上段滑动设置于所述内部滑块内,所述第一斜导柱从下往上由后向前倾斜,所述内部滑块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活动腔内,所述成型滑块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内部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内部滑块左侧从后往前由右向左倾斜,所述内部滑块右侧从后往前由左向右倾斜,且所述成型滑块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内,所述成型滑块向左右两侧延伸并适于成型定位槽。

所述抽孔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和所述动模板之间,所述抽孔机构包括第二斜导柱、抽孔滑块和成型杆,所述第二斜导柱下段固定设置于所述动模板上,所述第二斜导柱上段滑动设置于所述抽孔滑块内,所述第二斜导柱从下往上由后向前倾斜,所述抽孔滑块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块内,所述成型杆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于所述抽孔滑块上,所述成型杆向后延伸并适于成型安装孔。

作为常规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上还连接有外部感应装置,所述外部感应装置包括位移杆、延伸板、合模行程开关和开模行程开关,所述位移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上,所述延伸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板上,所述合模行程开关和所述开模行程开关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延伸板上,所述位移杆跟随所述第一滑块移动,所述位移杆在所述成型模具合模到位时抵触并触发所述合模行程开关,所述位移杆在所述成型模具开模到位时抵触并触发所述开模行程开关。

作为改进,所述内部抽芯机构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所述活动腔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定位柱和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定位柱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所述内部滑块内,所述第一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和所述内部滑块之间并迫使所述第一定位柱延伸出所述内部滑块;所述内部滑块在所述活动腔内滑动时,所述第一定位柱可分别进入两个所述第一定位孔,分别实现所述内部滑块在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时的定位。第一定位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结束后使内部滑块保持固定,以便合模时第一斜导柱能对准内部滑块插入。

作为改进,所述抽孔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所述抽孔滑块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定位柱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滑块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定位柱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并迫使所述第二定位柱延伸出所述第二滑块;所述抽孔滑块在所述第二滑块内滑动时,所述第二定位柱可分别进入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分别实现所述抽孔滑块在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时的定位。第二定位组件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结束后使抽孔滑块保持固定,以便合模时第二斜导柱能对准抽孔滑块插入。

作为优选,所述定模板包括定模主板、定模芯块、上延伸块和下延伸块,所述定模芯块固定于所述定模主板内部并适于形成所述型腔,所述上延伸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主板前端上方,所述线性驱动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上延伸块上,所述下延伸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定模主板前端下方,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下延伸块上,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定模主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动模板包括动模主板、动模芯块、限位填块、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动模芯块固定于所述动模主板内部并适于形成所述型腔,所述限位填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动模主板前端上方,所述限位填块适于在合模时嵌合于所述下延伸块与所述第一滑块及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块适于将所述第一斜导柱固定于所述动模主板上,所述第二固定块适于将所述第二斜导柱固定于所述动模主板上。

上述定模板和动模板的结构使得模具结构更加紧凑,空间利用率更高,缩小模具的整体体积,另外方便模具的装配。

在注塑模具领域,通常采用行程开关或其他位置传感器来获得并反馈外部滑块的滑动位置信号,以实现精确控制。但是,对于内部滑块,现有技术中缺少获得并反馈其位置信息的技术手段,不利于成型模具的精确控制,限制模具领域的智能化发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方案涉及的汽车中控台饰板上的定位槽,由于沿左右方向开设,因此不能沿前后方向直接抽芯;本方案涉及的汽车中控台饰板上的安装孔,由于长度较长,若通过第二滑块直接抽芯,则需要第二滑块向前滑动很长的距离,不利于模具的紧凑设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的成型模具设置了内部抽芯机构和抽孔机构,利用开模时动模板的向下位移,提前实现成型滑块从定位槽内抽芯以及成型杆从安装孔内抽芯,完成一次抽芯,以便线性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进行二次抽芯。

(2)本方案涉及的汽车中控台饰板上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内的卡扣,由于朝向不一致,同样不能同步抽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方案采用了分体式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并利用直导柱进行联动,使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不同的方向抽芯,分别实现第一滑块从第一腔室内抽芯以及第二滑块从第二腔室抽芯,完成二次抽芯。

(3)本方案还设置了内部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内部滑块的滑动位置。当内部滑块向前滑动到位时,内部抽芯机构抽芯完毕(即完成一次抽芯),此时内部感应装置传递位置信号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开始启动线性驱动装置进行二次抽芯。内部感应装置的设置,能直接对内部滑块的滑动位置进行感应,相比设置在外部的间接感应装置(例如,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的距离传感器,利用感应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的开模距离,计算内部滑块的滑动位置),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装配误差、加工误差、计算误差等外界因素对位置判断的影响,保证位置感应的准确性,可以更加精确的对成型模具进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提供两种内部感应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成型的汽车中控台饰板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成型的汽车中控台饰板前端部的半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视图,并标识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4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隐藏定模板、动模板后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端抽芯部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7的仰视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8中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8中沿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抽孔机构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前端抽芯部件隐藏第一滑块后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2隐藏触发盖板后的俯视图。

图1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2的爆炸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二滑块和第一定位组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2的半剖视图。

图1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无线感应部件的半剖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触发盖板的局部半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有线感应部件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电触头和触发盖板的配合关系的半剖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20中d处的放大视图。

图2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直导柱和导线组件的爆炸状态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直导柱的半剖视图。

图24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电连接组件和下电连接组件安装于第二滑块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5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电连接组件或下电连接组件的立体结构视图。

图26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上电连接组件或下电连接组件的半剖视图。

图27是根据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有线感应部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00、汽车中控台饰板;101、第一腔室;102、第二腔室;103、卡扣;104、定位槽;105、安装孔;200、前端抽芯部件;300、后端抽芯部件;400、侧抽芯部件;1、定模板;10、型腔;11、定模主板;12、定模芯块;13、上延伸块;14、下延伸块;2、动模板;21、动模主板;22、动模芯块;23、限位填块;24、第一固定块;25、第二固定块;3、第一滑块;30、线性驱动装置;4、第二滑块;41、活动腔;42、第一定位孔;5、直导柱;51、过线通道;52、内嵌环槽;53、固定凹槽;6、内部抽芯机构;61、第一斜导柱;62、内部滑块;63、成型滑块;64、第一定位组件;621、接触槽;641、第一定位柱;642、第一弹性件;7、抽孔机构;71、第二斜导柱;72、抽孔滑块;73、成型杆;74、第二定位组件;721、第二定位孔;741、第二定位柱;742、第二弹性件;8、外部感应装置;81、位移杆;82、延伸板;83、合模行程开关;84、开模行程开关;9、内部感应装置;90、触发盖板;91、行程开关模块;92、无线传输模块;93、蓄电池模块;94、热电模块;95、电触头;96、上电连接组件;97、下电连接组件;98、导线组件;99、外置触发模块;910、嵌入接头;901、合模触发位;902、开模触发位;903、上接触圆柱;911、触头;951、下接触圆柱;961、绝缘套;962、导电滑块;963、导电弹簧;981、上导电环;982、下导电环;983、接线座;984、连接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纵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的具体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如图1和2所示,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用于注塑成型的一款汽车中控台饰板100,其注塑难点在于饰板前端部的脱模。具体的说:汽车中控台饰板100前端开设有倾斜设置的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且两个腔室的倾斜角度不同;另外,第二腔室102内沿水平方向延伸出卡扣103,第一腔室101和第二腔室102之间开设有向两侧凹陷的定位槽104;前端两侧还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安装孔105。

针对上述注塑件,本申请设计如图3至27所示的成型模具,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包括定模板1和动模板2,定模板1和动模板2之间具有成型汽车中控台饰板100的型腔10,定模板1和动模板2前侧设置有前端抽芯部件200,前端抽芯部件200延伸至型腔10前侧并适于成型汽车中控台饰板100前端部,定模板1和动模板2后侧还设置有后端抽芯部件300,定模板1和动模板2两侧还设置有两组侧抽芯部件400。由于后端抽芯部件300和侧抽芯部件400均为常规的斜导柱抽芯结构,故不在本申请中具体描述。以下对前端抽芯部件200的结构和工作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7至9所示,前端抽芯部件200包括第一滑块3、线性驱动装置30、第二滑块4、直导柱5、内部抽芯机构6和抽孔机构7。第一滑块3从后往前斜向上滑动设置于定模板1上,第一滑块3适于成型第一腔室101,线性驱动装置30固定设置于定模板1上并适于驱动第一滑块3沿定模板1滑动。第二滑块4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定模板1上,第二滑块4适于成型第二腔室102和卡扣103。直导柱5下段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块4上,直导柱5上段沿上下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一滑块3内,第一滑块3从后往前斜向上滑动可通过直导柱5的导向作用,驱动第二滑块4从后往前滑动。

如图13和图14所示,为了实现定位槽104的提前抽芯,第二滑块4内贯穿设置有活动腔41,内部抽芯机构6设置于活动腔41内,内部抽芯机构6包括第一斜导柱61、内部滑块62和成型滑块63,第一斜导柱61下段固定设置于动模板2上,第一斜导柱61上段滑动设置于内部滑块62内,第一斜导柱61从下往上由后向前倾斜,内部滑块62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活动腔41内,成型滑块63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内部滑块62的左右两侧,内部滑块62左侧从后往前由右向左倾斜,内部滑块62右侧从后往前由左向右倾斜,且成型滑块63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块4内,成型滑块63向左右两侧延伸并适于成型定位槽104。

如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实现安装孔105的提前抽芯,抽孔机构7设置于第二滑块4和动模板2之间,抽孔机构7包括第二斜导柱71、抽孔滑块72和成型杆73,第二斜导柱71下段固定设置于动模板2上,第二斜导柱71上段滑动设置于抽孔滑块72内,第二斜导柱71从下往上由后向前倾斜,抽孔滑块72沿前后方向滑动设置于第二滑块4内,成型杆73沿前后方向固定设置于抽孔滑块72上,成型杆73向后延伸并适于成型安装孔105。

为了提高本实施例的智能化水平,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滑块3上还连接有外部感应装置8,外部感应装置8用于感应第一滑块3的滑动位置;外部感应装置8采用常规的行程开关进行感应,具体的:外部感应装置8包括位移杆81、延伸板82、合模行程开关83和开模行程开关84,位移杆81固定设置于第一滑块3上,延伸板82固定设置于定模板1上,合模行程开关83和开模行程开关84分别固定设置于延伸板82上,位移杆81跟随第一滑块3移动,位移杆81在成型模具合模到位时抵触并触发合模行程开关83,位移杆81在成型模具开模到位时抵触并触发开模行程开关84。

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智能化水平,如图12至图27所示,内部滑块62上还连接有内部感应装置9,内部感应装置9用于感应内部滑块62的滑动位置,线性驱动装置30可根据内部感应装置9感应的信息进行启停。

具体的,内部感应装置9包括触发盖板90和感应部件,触发盖板90固定设置于第二滑块4上并盖合于内部滑块62上方,感应部件设置于内部滑块62内,触发盖板90下方设置有合模触发位901和开模触发位902,感应部件可跟随第二滑块4滑动至合模触发位901或开模触发位902,合模触发位901和开模触发位902可分别触发感应部件并传递内部滑块62的位置信息。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感应部件的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2至图18所示,此时感应部件为无线感应部件,无线感应部件包括行程开关模块91、无线传输模块92和蓄电池模块93,合模触发位901和开模触发位902均为三角形凹槽,行程开关模块91上设置有可沿上下方向伸缩的触头911,触头911上端具有三角形凸楞;无线感应部件跟随内部滑块62滑动时,三角形凸楞可进出三角形凹槽,进而实现触头911的伸缩,行程开关模块91根据触头911的伸缩状态确定内部滑块62的位置信息;无线传输模块92适于无线传输行程开关模块91确定的位置信息,蓄电池模块93适于对行程开关模块91和无线传输模块92供电。无线感应部件可以采用现有的无线行程开关,也可以改造普遍的行程开关,在其基础上添加无线传输模块92和蓄电池模块93。

进一步的,无线感应部件还包括热电模块94,热电模块94设置于内部滑块62内,热电模块94前端抵触内部滑块62,热电模块94后端在合模时抵触第二滑块4,热电模块94可利用第二滑块4和内部滑块62在合模时的温度差进行发电,热电模块94电性连接蓄电池模块93并可对蓄电池模块93进行充电。蓄电池的寿命一般为一到两年,更换蓄电池要拆卸模具,存在很大不便,因此才设置了热电模块94。

值得一提的是,热电模块94主要包括热电材料及发电线路,其可以利用温差进行发电,而温差发电是利用热电材料的seebeck效应,将热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需要机械运动部件,也不发生化学反应;热电采用包括但不限于bi2te3基半导体热电材料、β-fesi3基金属硅化物型热电材料。在注塑过程中注塑温度可达数百摄氏度,并能快速传递至第二滑块4使其快速升温,内部滑块62和第二滑块4之间可作一定的隔热措施,在注塑时内部滑块62和第二滑块4之间具有100℃~300℃左右的温差,使得热电材料产生seebeck效应并通过发电线路对蓄电池模块93充电。热电材料的选择及发电线路的具体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公知常识,故不在本实施例中具体描述,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本申请隐含的技术特征。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9至图27所示,此时感应部件为有线感应部件,有线感应部件包括电触头95、上电连接组件96、下电连接组件97、导线组件98和外置触发模块99,合模触发位901和开模触发位902均为三角形凹槽,电触头95上端具有三角形凸楞。电触头95沿上下方向可伸缩的设置于内部滑块62内,且电触头95电性连接内部滑块62,内部滑块62和触发盖板90之间绝缘;有线感应部件跟随内部滑块62滑动时,三角形凸楞可进出三角形凹槽,进而实现电触头95的伸缩,电触头95进入开模触发位902时可电性连接触发盖板90。上电连接组件96和下电连接组件97分别贯穿设置第二滑块4上;直导柱5和第二滑块4之间绝缘,直导柱5内开设有从侧壁向上端延伸的过线通道51,导线组件98设置于过线通道51内,上电连接组件96始终电性连接触发盖板90和导线组件98一端,下电连接组件97在抽芯完毕时可电性连接内部滑块62和导线组件98一端;外置触发模块99固定设置于成型模具外部(外置触发模块99优选安装在延伸板82,图中未显示),导线组件98另一端穿过第一滑块3并电性连接外置触发模块99;其中,导线组件98可以根据模具的实际内部结构进行合理化走线,并穿过第一滑块3连接外置触发模块99(图中未显示)。如图27所示,电触头95进入开模触发位902时,上电连接组件96、触发盖板90、电触头95、内部滑块62和下电连接组件97依次电性连接,并通过导线组件98电性连接外置触发模块99形成电回路,从而触发外置触发模块99并传递内部滑块62的位置信息。外置触发模块99完全可以采用普通的行程开关进行改造,去除其触发结构,将上电连接组件96、触发盖板90、电触头95、内部滑块62和下电连接组件97替换成为其触发结构,实现感应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触发盖板90、电触头95、内部滑块62可以在内部设置导线进行电性连接,也可以均采用导电材料制造并在需要绝缘位置涂覆绝缘涂料,实现电路导通。

如图20和图21所示,电触头95上端可以设置下接触圆柱951,开模触发位902处可以设置上接触圆柱903,而且开模触发位902处的三角形凹槽的顶角略大于电触头95上的三角形凸楞的顶角,保证电触头95和触发盖板90的电接触可靠性。

为电接触更加可靠,如图19所示,有线感应部件还包括嵌入接头910,内部滑块62前端开设有接触槽621,嵌入接头910固定设置于触发盖板90下方,且嵌入接头910和触发盖板90之间绝缘,嵌入接头910始终电性连接下电连接组件97;电触头95进入开模触发位902时,嵌入接头910嵌入接触槽621并电性连接内部滑块62和下电连接组件97。

如图24至图26所示,上电连接组件96和下电连接组件97结构相同,且均包括绝缘套961、导电滑块962和导电弹簧963,导电滑块962具有两个且分别滑动设置于绝缘套961两端,导电弹簧963设置于两侧的导电滑块962之间并迫使导电滑块962向两侧延伸出绝缘套961,且导电弹簧963和导电滑块962电性连接。

如图22和图23所示,直导柱5侧壁上间隔开设有两个内嵌环槽52,内嵌环槽52连通过线通道51,直导柱5上端开设有固定凹槽53,固定凹槽53连通过线通道51;导线组件98包括上导电环981、下导电环982、接线座983和连接导线984,上导电环981和下导电环982分别固定设置于内嵌环槽52内,且上导电环981和下导电环982外表面与直导柱5外表面齐平,接线座983固定设置于固定凹槽53内,上导电环981和下导电环982分别通过连接导线984穿过过线通道51电性连接接线座983,接线座983通过连接导线984穿过第一滑块3电性连接外置触发模块99。上导电环981和下导电环982可以采用导电金属条在接上连接导线984后,围绕并焊接于内嵌环槽52内。

无线感应部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优点,但是成本相对较高;有线感应部件虽然结构相对复杂,但是成本较低。因此,这两种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14和图15所示,内部抽芯机构6还包括第一定位组件64,活动腔41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定位孔42,第一定位组件64包括第一定位柱641和第一弹性件642,第一定位柱641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于内部滑块62内,第一弹性件642设置于第一定位柱641和内部滑块62之间并迫使第一定位柱641延伸出内部滑块62;内部滑块62在活动腔41内滑动时,第一定位柱641可分别进入两个第一定位孔42,分别实现内部滑块62在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时的定位。第一定位组件64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结束后使内部滑块62保持固定,以便合模时第一斜导柱61能对准内部滑块62插入。

如图11所示,抽孔机构7还包括第二定位组件74,抽孔滑块72侧壁上开设有两个第二定位孔721,第二定位组件74包括第二定位柱741和第二弹性件742,第二弹性件742沿左右方向滑动设置第二滑块4内,第二弹性件742设置于第二定位柱741和第二滑块4之间并迫使第二定位柱741延伸出第二滑块4;抽孔滑块72在第二滑块4内滑动时,第二定位柱741可分别进入两个第二定位孔721,分别实现抽孔滑块72在合模状态和开模状态时的定位。第二定位组件74的主要作用是在开模结束后使抽孔滑块72保持固定,以便合模时第二斜导柱71能对准抽孔滑块72插入。

作为合理化设计,如图5和图10所示,定模板1包括定模主板11、定模芯块12、上延伸块13和下延伸块14,定模芯块12固定于定模主板11内部并适于形成型腔10,上延伸块13固定设置于定模主板11前端上方,线性驱动装置30固定安装于上延伸块13上,下延伸块14固定设置于定模主板11前端下方,第二滑块4滑动设置于下延伸块14上,第一滑块3滑动设置于定模主板11上;动模板2包括动模主板21、动模芯块22、限位填块23、第一固定块24和第二固定块25,动模芯块22固定于动模主板21内部并适于形成型腔10,限位填块23固定设置于动模主板21前端上方,限位填块23适于在合模时嵌合于下延伸块14与第一滑块3及第二滑块4之间,第一固定块24适于将第一斜导柱61固定于动模主板21上,第二固定块25适于将第二斜导柱71固定于动模主板21上。

以上描述了本申请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申请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申请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申请的原理,在不脱离本申请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申请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内。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