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8985发布日期:2022-04-16 10:37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铝塑膜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2.铝箔由于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材料成本较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基于包装要求,目前在软包装中常用的铝箔厚度为6.3μm。受限于铝箔生产中的轧制工艺、轧制油质量、轧制辊表面状况、工艺操作及生产现场环境等的影响,一般厚度在20μm以下的铝箔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缺陷,如针孔等现象。为了提高包装复合膜的防潮性、阻气性和遮光性,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电池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等)常常要求使用厚度大于20μm的铝箔。在这些包装复合膜的制造工艺中,为了提高包装复合膜的复合强度以及消除铝箔表面的一些杂质,通常需要在复合前将铝箔进行预热处理。但是现有的预热处理,容易使铝箔产生变形、造成铝箔局部松弛等现象,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效果较差,使得包装复合膜的成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铝箔预热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所述铝塑膜生产工艺包括:
5.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使得铝箔在驱动辊的驱动下传送;
6.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处理;
7.通过预热装置对传送中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
8.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
9.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
10.可选地,在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中,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辊、第二预热辊、第三预热辊,其中,加热步骤包括:
11.通过第一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70℃~80℃;
12.通过第二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90℃~100℃;
13.通过第三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110℃~120℃。
14.可选地,在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15.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
16.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
17.可选地,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
18.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一预热辊所受的第一实时张力。
19.可选地,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
20.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二预热辊所受的第二实时张力。
21.可选地,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三检测装置,检测步骤包括:
22.通过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三预热辊所受的第三实时张力。
23.可选地,在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24.将实时张力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实时张力与预设值之间的偏差量;
25.根据偏差量确定转速调节量;
26.根据转速调节量调节预热辊的转速。
27.可选地,在根据偏差量确定转速调节量的步骤包括:
28.判断偏差量的值是否大于0,若偏差量大于0,则降低预热辊的转速;若厚度偏差量小于0,则提升预热辊的转速。
29.可选地,在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的步骤包括:
30.通过复合装置中的挤出机向传送中的铝箔的表面挤出熔融状态的复合薄膜,熔融状态的复合薄膜于铝箔的表面形成固态复合薄膜,并通过复合机构将固态复合薄膜均匀地附着于铝箔的表面;
31.通过复合装置中的加热组件将铝箔表面的固态复合薄膜的热熔层加热至融化,以使复合薄膜粘合于铝箔的表面;
32.通过复合装置中的冷却组件冷却铝箔,以使得复合薄膜再次凝固铝箔表面形成铝塑膜;
33.可选地,在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预处理装置包括清洁装置、第一烘干机构、涂布机构和第二烘干机构,处理的步骤包括:
34.通过清洁机构对所述放卷装置输出的铝箔进行清洁处理;
35.通过第一烘干机构对清洗后的铝箔进行烘干;
36.通过涂布机构对清洁后的铝箔表面涂布钝化剂;
37.通过第二烘干机构对涂布钝化剂后的铝箔进行烘干。
38.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铝箔进行传送,通过预处理装置先对铝箔进行预处理,待预处理完成后,通过预热装置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即对铝箔进行逐步升温加热,使得铝箔温度升至110℃~120℃,在通过复合装置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膜,最后再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本发明通过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逐步升温,能够有效防止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0.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1.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2.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3.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4.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5.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6.图7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铝塑膜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47.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9.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50.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1.铝箔由于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且材料成本较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基于包装要求,目前在软包装中常用的铝箔厚度为6.3μm。受限于铝箔生产中的轧制工艺、轧制油质量、轧制辊表面状况、工艺操作及生产现场环境等的影响,一般厚度在20μm以下的铝箔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缺陷,如针孔等现象。为了提高包装复合膜的防潮性、阻气性和遮光性,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如电池封装用铝塑复合膜等)常常要求使用厚度大于20μm的铝箔。在这些包装复合膜的制造工艺中,为了提高包装复合膜的复合强度以及消除铝箔表面的一些杂质,通常需要在复合前将铝箔进行预热处理。但是现有的预热处理,容易使铝箔产生变形、造成铝箔局部松弛等现象,与其他材料的复合效果较差,使得包装复合膜的成品率较低。
52.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铝塑膜生产工艺,该铝塑膜生产工艺用于铝塑膜生产设备,图1至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铝塑膜生产工艺实施例。
53.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铝塑膜生产设备沿传送方向依次包括放卷装置、预处理装置、预热装置、复合装置。放卷装置用于固定原材料铝箔,并将对铝箔进行放卷,使得铝箔在驱
动辊的驱动下依次向预处理装置、预热装置、复合装置传送,以便于完成对铝箔的复合工作。
54.所述铝塑膜生产工艺包括:
55.s1、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使得铝箔在驱动辊的驱动下传送;
56.s2、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处理;
57.s3、通过预热装置对传送中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
58.s4、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
59.s5、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
60.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首先通过放卷装置放卷铝箔,铝箔进行传送,通过预处理装置先对铝箔进行预处理,待预处理完成后,通过预热装置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即对铝箔进行逐步升温加热,使得铝箔温度升至110℃~120℃,在通过复合装置进行复合,得到复合膜,最后再对复合膜进行热处理得到铝塑膜,本发明通过对铝箔进行梯度预热,逐步升温,能够有效防止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
61.在步骤s1中,所述放卷装置包括安装座、放卷辊、放卷驱动机构、传送辊,传送驱动机构,所述放卷辊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所述放卷辊用于供铝箔卷安装,所述放卷驱动机构与放卷辊连接以驱动放卷辊相对放卷安装座转动,所述传送辊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传送辊位于所述放卷辊下游,所述传送驱动机构与所述。以在所述传送辊连接以驱动所述传送辊转动,所述传送辊用于驱动铝箔传送。
62.需要说明的是,传动辊的数量具体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进行设置。
63.在步骤s2中,通过所述预处理装置对铝箔进行清洁除油钝化等处理。
64.在步骤s3中,通过预热装置对铝箔进行预热,预热的目的是降低铝箔与挤出的熔融复合薄膜之间温差,避免因熔融复合薄膜与铝箔之间的温差太大而产生而造成复合薄膜与铝箔接触时产生过度冷缩,影响铝塑膜的质量。需要说明的,挤出机挤出的塑料的温度为300℃至350℃之间,可以确保塑料具有较好流动性,而预热装置将铝箔预热至110℃~120℃之间,当熔融状态的塑料与铝箔接触时,熔融状态的塑料的温度降低,并凝固成固态的复合薄膜,附着在铝箔的表面。可以理解地,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通过预热驱动机构可转动的安装于预热安装座上。预热棍内部设有导热油对预热辊进行加热,以确保预热棍将铝箔加热至110℃~120℃。具体地,预热装置设置有多个预热区间,多个所述预热区间的温度呈梯度配置,即沿传送方向,多个所述预热区间的温度逐渐升高,即沿传送方向多个所述预热区间为第一预热区间、第二预热区间、第三预热区间...第n预热区间,所述第一预热区间的温度为t1,所述第二预热区间的温度为t2,所述第三预热区间的温度为t3...所述第n预热区间的温度为tn,并且t1《t2《t3《...《tn,如此设置,铝箔的温度逐渐升高加热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防止铝箔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
65.在步骤s5中,通过降温装置对复合膜进行降温处理,使铝塑膜温度降至室温,方便后续工序的加工。
66.具体地,在s3、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中,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辊、第二预热辊、第三预热辊,其中,加热步骤包括:
67.s301、通过第一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70℃~80℃;
68.s302、通过第二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90℃~100℃;
69.s303、通过第三预热辊将铝箔加热至110℃~120℃。
7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预热辊、所述第二预热辊和所述第三预热辊沿传送方向依次布设,并且每一所述预热辊间隔设置,每一所述预热辊转动设置,并且所述预热装置包括第一预热驱动机构、第二预热驱动机构和第三预热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预热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预热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预热辊转动,所述第二预热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预热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预热辊转动,所述第三预热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三预热辊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三预热辊转动,每一所述预热辊内部设有导热油对预热辊进行加热,以使得铝箔经过上述预热辊时,所述预热辊对铝箔进行预热,并且通过温控器能够控制每一所述预热辊的温度。
71.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在s3通过预热装置对传送中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步骤之前还包括:检测预处理后的铝箔的温度,并根据铝箔的温度调整预热组件的预热温度。
72.可以理解的是,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步骤s2预处理后的铝箔的温度,并且根据检测到的铝箔的温度对所述预热装置进行调整,具体地,通过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铝箔的温度为t0,根据温度t0调整所述第一预热区间的温度,使得t1的温度大于或者等于t0。
73.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在s3、通过预热装置在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梯度预热,以使铝箔表面的温度升高至110℃~120℃之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74.s6、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
75.在步骤s6中,铝塑膜生产设备还包括测力辊,所述测力辊可转动设置,并且铝箔穿过所述侧力辊,所述检测装置为测力传感器,所述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侧力辊,测力辊受到来自于铝箔的张力变化而引起的径向压力变化时,所述力传感器就获得了张力感测数据,所述力传感器将力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传输给控制器,从而达到检测铝箔张力的目的,从而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
76.s7、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
77.在步骤s7中,控制器与预热装置中的预热驱动机构电连接,能够控制所述预热驱动机构的转速大小,在所述控制器接收到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转变的电信号后据此通过预热驱动机构调整预热辊的转速,从而达到调整铝箔在当前位置的张力,使铝箔在各个预热区间内所受的力矩与温度相适应,尽量减小铝箔的伸长率,从而避免铝箔出现褶皱变形或局部松弛的现象。
78.具体地,在s7、根据铝箔所受的实时张力调整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辊的转速的步骤包括:
79.s701、将实时张力与预设值进行比较,计算出实时张力与预设值之间的偏差量;
80.可以理解的是,预设值为预设存储于存储器中,控制器获取实时张力后,通过调取存储器中预存的预设值,将实时张力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并计算出实时张力与预设值之间的偏差量。偏差量为实时张力减去预设值的差值。
81.s702、根据偏差量确定转速调节量;
82.判断偏差量的值是否大于0时,若偏差量大于0,则说明实时张力大于预设值,此时说明铝箔在此处受到的张力偏大,则降低预热辊的转速,以此来达到减小铝箔收到的张力的目的;若厚度偏差量小于0,则说明实时张力小于预设值,此时说明铝箔在此处受到的张力偏小,则提升预热辊的转速,以此来达到增大铝箔收到的张力的目的,若厚度偏差量等于0,则说明实时张力等于预设值,此时说明铝箔在此处受到的张力合适,则无需改变预热辊的转速。
83.需要说明的是,铝箔在不同位置所受到的张力不同,所以不同位置的预设值同样不相同,实时张力应该与对应的预设值进行比较。并且所述预设值可以是某一点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在此不做限制。
84.s703、根据转速调节量调节预热辊的转速。
85.具体地,通过偏差量的具体数值大小,能够确定转速调节量,即当偏差量较大时,则说明张力过大或者过小,需要调节预热辊转速的幅度较大,当偏差量较小时,则说明差别较小,需要调节预热辊转速的幅度较小。
86.具体地,所述检测装置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制。
87.在一实施例中,在s6、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设于所述第一预热辊的上游,用于检测铝箔在第一预热辊所受的张力,检测步骤包括:
88.s601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一预热辊所受的第一实时张力。
89.具体地,所述测力辊包括第一侧力辊,所述第一测力辊设于所述第一预热辊的上游,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所述第一测力辊上,以通过所述第一力传感器检测铝箔处于第一预热辊所受的第一实时张力。
90.在另一实施例中,在s6、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第一预热辊和所述第二预热辊之间,检测步骤包括:
91.s602通过第二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二预热辊所受的第二实时张力。
92.具体地,所述测力辊包括第二侧力辊,所述第二测力辊设于第一预热辊和所述第二预热辊之间,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所述第二测力辊上,以通过所述第二力传感器检测铝箔处于第二预热辊所受的第二实时张力。
93.在又一实施例中,在s6、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传送中铝箔所受的张力,获取铝箔当前位置所受的实时张力的步骤中,所述检测装置包括第三检测装置,所述第三检测装置位于所述第二预热辊和所述第三预热辊之间,检测步骤包括:
94.s603通过第三检测装置检测铝箔处于第三预热辊所受的第三实时张力。
95.具体地,所述测力辊包括第三侧力辊,所述第三测力辊设于所述第二预热辊和所述第三预热辊之间,所述第三检测装置包括第三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力传感器安装于所述所述第三测力辊上,以通过所述第三力传感器检测铝箔处于第三预热辊所受的第三实时张力。
96.可选地,在通过复合装置将铝箔、尼龙薄膜和聚丙烯薄膜进行热复合得到复合膜的步骤包括:
97.s401、通过复合装置中的挤出机向传送中的铝箔的表面挤出熔融状态的复合薄膜,熔融状态的复合薄膜于铝箔的表面形成固态复合薄膜,并通过复合机构将固态复合薄膜均匀地附着于铝箔的表面;
98.s402、通过复合装置中的加热组件将铝箔表面的固态复合薄膜的热熔层加热至融化,以使复合薄膜粘合于铝箔的表面;
99.s403、通过复合装置中的冷却组件冷却铝箔,以使得复合薄膜再次凝固铝箔表面形成铝塑膜;
100.具体地,在通过预处理装置对传送中的铝箔进行预处理的步骤中,预处理装置包括清洁装置、第一烘干机构、涂布机构和第二烘干机构,处理的步骤包括:
101.s201通过清洁机构对所述放卷装置输出的铝箔进行清洁处理;
102.具体地,所述清洁机构包括除油槽和清洗槽,除油槽和清洗槽沿传送方向依次布设,首先对铝箔进行除油,采用除油剂浸泡的方式除去铝箔表面的油膜,除油剂采用市售的除油剂产品,经除油槽除油后,通过高压喷气对铝箔进行喷气除水,并将水吹至除油槽内;随后进行清洗,对铝箔进行清水清洗,洗掉铝箔上残存的除油剂,经清洗槽清洗后,通过高压喷气对铝箔进行喷气除水,并将水吹至清洗槽内;
103.s202通过第一烘干机构对清洗后的铝箔进行烘干;
104.所述第一烘干机构包括第一烘干箱,所铝箔穿过所述第一烘干箱,以对铝箔进行烘干。
105.s203通过涂布机构对清洁后的铝箔表面涂布钝化剂;
106.钝化剂可以降低铝箔的活性,使得铝箔具有更优良的耐腐蚀性。优选地,钝化剂可以是含三价铬的铝合金材钝化剂。
107.s204通过第二烘干机构对涂布钝化剂后的铝箔进行烘干。
108.所述第二烘干机构包括第二烘干箱,所铝箔穿过所述第二烘干箱,以对铝箔进行烘干。
10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