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9410发布日期:2022-06-11 00:0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模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2.塑胶模具是一种用于压塑、挤塑、注射、吹塑和低发泡成型的组合式模具的简称,模具凸、凹模及辅助成型系统的协调变化,可以加工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一系列塑件。
3.现有的塑胶模具在成型过程中,散热效果较差,塑件冷却成型时间较长,影响成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塑胶模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从底部及四周对底模具内部塑件进行快速散热,从而缩短塑件冷却成型时间,提高成型效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塑胶模具,包括顶模具和底模具,所述顶模具活动设于底模具的顶部,所述底模具的底部固定设有底板,所述底模具的两侧均活动设有支撑板,且支撑板固定设于底板的顶部两侧,所述顶模具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
6.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冷却口,所述冷却口的内部固定连接冷却片,且冷却片沿冷却口内部水平方向设置若干组,所述底板的顶部中间固定设有安装座,所述底板的顶部两侧开设有集料槽和连接槽,且连接槽位于集料槽远离安装座的一侧;
7.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板靠近底模具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导向块,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冷却管,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支撑管,两组所述冷却管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8.所述顶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导向杆,且导向杆与集料槽之间对应设置,所述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垫片。
9.实施方式为:通过顶模具和底模具进行压塑成型工作,顶模具带动顶板下压,定位柱进入定位孔的内部起到定位的作用,定位孔的深度大于定位柱的长度,即定位柱不会对支撑板造成垂直压力,顶模具和底模具合模后,通过冷却口及安装座可从底部对底模具进行快速散热,通过其中一组支撑管向冷却管的内部通入冷却水,刚进入的冷却水先慢速通过波浪状的冷却管,然后再快速通过直形连接管,可从四周对底模具内部塑件进行快速散热,从而缩短塑件冷却成型时间,提高成型效率,成型过程中的碎料可清扫至集料槽处,垫片与集料槽的顶部同长同宽,顶模具和底模具合模时,导向杆带动垫片压入集料槽顶部的v形槽内部,从而将碎料压入集料槽的内部,导向块对导向杆起到导向的作用。
10.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板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定位柱,且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柱活动设于对应定位孔的内部。
11.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口与安装座之间对应设置,所述底模具与安
装座之间固定连接。
12.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料槽的顶部呈v形设置,且集料槽对应设于底模具与支撑板之间。
13.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槽与支撑管之间对应设置,且支撑管固定设于对应连接槽的内部。
14.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杆活动贯穿于导向块的内部,且导向块与集料槽之间对应设置。
15.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活动设于集料槽的内部,且垫片为软胶材料构件。
16.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管呈波浪状设置,所述连接管竖向设置若干组。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顶模具和底模具进行压塑成型工作,顶模具带动顶板下压,定位柱进入定位孔的内部起到定位的作用,定位孔的深度大于定位柱的长度,即定位柱不会对支撑板造成垂直压力,顶模具和底模具合模后,通过冷却口及安装座可从底部对底模具进行快速散热,通过其中一组支撑管向冷却管的内部通入冷却水,刚进入的冷却水先慢速通过波浪状的冷却管,然后再快速通过直形连接管,可从四周对底模具内部塑件进行快速散热,从而缩短塑件冷却成型时间,提高成型效率;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垫片和集料槽,便于收集碎料,成型过程中的碎料可清扫至集料槽处,垫片与集料槽的顶部同长同宽,顶模具和底模具合模时,导向杆带动垫片压入集料槽顶部的v形槽内部,从而将碎料压入集料槽的内部,导向块对导向杆起到导向的作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板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块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管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顶板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为:1、顶模具;2、底模具;3、底板;31、冷却口;32、冷却片;33、集料槽;34、连接槽;35、安装座;4、支撑板;41、定位孔;42、导向块;5、顶板;51、定位柱;52、导向杆;53、垫片;6、冷却管;61、支撑管;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6所示的一种塑胶模具,包括顶模具1和底模具2,所述顶模具1活动设于底模具2的顶部,所述底模具2的底部固定设有底板3,所述底模具2的两侧均活动设有支撑板4,且支撑板4固定设于底板3的顶部两侧,所述顶模具1的顶部固定连接顶板5;
30.所述底板3的内部开设有冷却口31,所述冷却口31的内部固定连接冷却片32,且冷却片32沿冷却口31内部水平方向设置若干组,所述底板3的顶部中间固定设有安装座35,所述底板3的顶部两侧开设有集料槽33和连接槽34,且连接槽34位于集料槽33远离安装座35的一侧;
31.所述支撑板4的顶部两端均开设有定位孔41,所述支撑板4靠近底模具2的一侧两端均固定连接导向块42,所述支撑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冷却管6,所述冷却管6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支撑管61,两组所述冷却管6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顶模具1带动顶板5下压,定位柱51进入定位孔41的内部起到定位的作用,定位孔41的深度大于定位柱51的长度,即定位柱51不会对支撑板4造成垂直压力,顶模具1和底模具2合模后,通过冷却口31及安装座35可从底部对底模具2进行快速散热,通过其中一组支撑管61向冷却管6的内部通入冷却水,刚进入的冷却水先慢速通过波浪状的冷却管6,然后再快速通过直形连接管7,可从四周对底模具2内部塑件进行快速散热。
32.所述顶板5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定位柱51,且定位柱51与定位孔41之间对应设置,所述定位柱51活动设于对应定位孔41的内部,顶模具1带动顶板5下压,定位柱51进入定位孔41的内部起到定位的作用,定位孔41的深度大于定位柱51的长度,即定位柱51不会对支撑板4造成垂直压力。
33.所述冷却口31与安装座35之间对应设置,所述底模具2与安装座35之间固定连接,通过冷却口31及安装座35可从底部对底模具2进行快速散热。
34.所述连接槽34与支撑管61之间对应设置,且支撑管61固定设于对应连接槽34的内部,连接槽34便于安装支撑管61,且方便连通外部水管。
35.所述冷却管6呈波浪状设置,所述连接管7竖向设置若干组,通过其中一组支撑管61向冷却管6的内部通入冷却水,刚进入的冷却水先慢速通过波浪状的冷却管6,然后再快速通过直形连接管7。
36.实施例2
37.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38.如图1、2、4和6所示,所述顶板5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导向杆52,且导向杆52与集料槽33之间对应设置,所述导向杆52的底端固定连接垫片53,顶模具1和底模具2合模时,导向杆52带动垫片53压入集料槽33顶部的v形槽内部,从而将碎料压入集料槽33的内部。
39.所述集料槽33的顶部呈v形设置,且集料槽33对应设于底模具2与支撑板4之间,便于落料。
40.所述导向杆52活动贯穿于导向块42的内部,且导向块42与集料槽33之间对应设置,导向块42对导向杆52起到导向的作用。
41.所述垫片53活动设于集料槽33的内部,且垫片53为软胶材料构件,导向杆52带动垫片53压入集料槽33顶部的v形槽内部。
4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43.参照说明书附图1-6,使用时,通过顶模具1和底模具2进行压塑成型工作,顶模具1带动顶板5下压,定位柱51进入定位孔41的内部起到定位的作用,定位孔41的深度大于定位柱51的长度,即定位柱51不会对支撑板4造成垂直压力,顶模具1和底模具2合模后,通过冷却口31及安装座35可从底部对底模具2进行快速散热,通过其中一组支撑管61向冷却管6的内部通入冷却水,刚进入的冷却水先慢速通过波浪状的冷却管6,然后再快速通过直形连接管7,可从四周对底模具2内部塑件进行快速散热,从而缩短塑件冷却成型时间,提高成型效率,成型过程中的碎料可清扫至集料槽33处,垫片53与集料槽33的顶部同长同宽,顶模具1和底模具2合模时,导向杆52带动垫片53压入集料槽33顶部的v形槽内部,从而将碎料压入集料槽33的内部,导向块42对导向杆52起到导向的作用。
44.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45.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6.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