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状模内用片、其制造方法、预成型体、织物状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73121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织物状模内用片、其制造方法、预成型体、织物状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具有织物状外观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用于制造其的模内处理用片、 其预成型体、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现有技术
[0002] 作为手机、移动设备、家电产品的框体、车辆、航空器等的内装部件、建材、家具等 的外装构件,已知具有织物状外观的装饰成型体。需要说明的是,织物状是指由纺织物、编 织物、布料、无纺布、人造革等纤维原材料而形成的外观。
[0003] 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被装饰物的表面具有装饰部的注塑成型体。 具体而言,公开了一种注塑成型体,其中,装饰部通过模内成型将装饰材料热粘接于被装饰 物的表面而形成,装饰材料具有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基材膜和与其接合的包含纤维的织物原 材料。
[0004] 另外,例如,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将织物原材料粘贴设置于模腔面 上,然后向模腔内加压注入熔融树脂,由此使熔融树脂渗透至装饰材料中,将两者叠层压粘 成锚定状态。而且公开了如下内容:对于这种装饰成型体而言,在其成型时,使用能使熔融 树脂材料渗透成锚定状且具有可透气的细孔的布状装饰材料,将装饰材料以锚定状态与树 脂成型体结合而进行叠层压粘,由此能够增大装饰材料与树脂成型体的结合强度。
[0005] 另外,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织物/树脂叠层结构外壳的装饰成型体, 其具备透明丙烯腈(acryl)膜层、隔着粘接剂粘接于该透明丙烯腈膜层的织物层、在浸润该 织物层的各纤维的间隙的同时粘固于该织物层的基底树脂层。
[0006] 另外,下述专利文献4公开了如下方法:将一面热压粘有A-PET片的织物层的热压 粘体以上述织物层为表面进行模内成型。
[0007] 另外,目前,还已知如下由织物状树脂成型体形成的外装构件,所述织物状树脂成 型体通过手工操作在树脂成型体的外表面粘贴编织成花边的织物原材料、方格状织物原材 料而制成。
[0008] 现有技术文献
[0009] 专利文献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36366号公报 [001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47161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3:WO 2012/105664号小册
[0013] 专利文献4:WO 2012/105665号小册

【发明内容】

[0014]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15] 在对如上述织物状树脂成型体进行成型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利用成型时 熔融树脂的压力使熔融树脂渗透至织物层的表面,并保持该状态固化,因此存在织物原材 料被埋入成型体而失去纤维的手感,织物层呈较硬的类似树脂的手感的问题。另外,由于熔 融树脂渗透至织物原材料中之后的冷却固化引起的树脂收缩,存在织物原材料上形成皱 褶、图案扭曲等的问题。而且,还存在因织物原材料与熔融树脂直接接触而导致织物原材料 的热劣化的问题。
[0016]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17]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织物状模内用片,其通过模内成型而与熔融树脂注塑成 型得到的树脂成型体一体化,所述织物状模内用片具有与树脂成型体进行一体化一侧的第 1面、以及相对于第1面为背面的第2面,从第1面到第2面至少依次具有纤维片层、第一粘接 剂层及织物原材料层。
[0018]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为一种织物状模内用片,其通过模内成型而与熔融树脂 注塑成型得到的树脂成型体一体化,所述织物状模内用片具有与树脂成型体进行一体化的 第1面、以及相对于第1面为背面的第2面,从第1面到第2面至少依次具有织物原材料层、以 及能够剥离地被临时粘接于织物原材料层的表面临时保护层。
[0019] 发明的效果
[0020]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在表层设有保持了优异的手感及外观的织物原材料的织物 状树脂成型体。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第1~第6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外壳)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0的图1中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23] 图3是第1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0的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24]图4是说明带有粘接剂层的保护膜的说明图。
[0025]图5是说明带有粘接剂层的保护膜的说明图。
[0026]图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27]图7是第2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20的图1中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28] 图8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29] 图9是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30] 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30的图1中II-I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31]图11是第3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30的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32]图12是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33]图13是第3实施方式的含浸树脂的无纺布的示意图。
[0034]图14Α是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30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14Β是图14Α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30的A-A '剖面的局部示意剖面图。
[0036]图14C是图14Α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30的B-B '剖面的局部示意剖面图。
[0037]图15是第4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40的图1中II-I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38]图16是第4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40的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39] 图17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40] 图18Α是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40的立体示意图。
[0041 ]图18B是图18A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40的A-A '剖面的局部示意剖面图。
[0042]图18C是图18A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40的B-B '剖面的局部示意剖面图。
[0043]图19是第5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50的图1中II-I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44]图20是第5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50的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45] 图21是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46] 图22是第6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60的图1中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47] 图23是第6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60的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48]图24是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0049]图25是第6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型用片61的示意剖面图。
[0050] 图26是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预成型的各工序的示意剖面图。
[0051] 图27是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型的各工序的示意剖面图。
[0052]图28是用于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模内成型中装饰面的面积变化的说明图。
[0053]图29是用于说明从第7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将表面临时保护层剥离时的 情况的说明图。
[0054] 符号说明
[0055] 1、101:织物原材料层(织物原材料)
[0056] 2:表面保护层(保护膜)
[0057] 3:粘接剂层(第二粘接剂层)
[0058] 4:表面临时保护层
[0059] 5:树脂成型体
[0060] 6:粘接剂层(临时粘接剂层)
[0061 ] 7:纤维片层
[0062] 8:粘接剂层(第一粘接剂层)
[0063] 9:人造革层
[0064] 9a:致密无纺布
[0065] 9b:装饰面
[0066] 10、20、30、40、50、60、62、130、140、150:织物状树脂成型体
[0067] 11、21、31、41、51、61、103、104:模内处理用片
[0068] 162a:预备成型体
[0069] 12、22、32、42、52、62、162:预成型体 [0070] 13:注塑成型机
[0071] 13a:机筒
[0072] 13b:喷嘴部
[0073] 13c:螺杆
[0074] 13d:料斗
[0075] 15:树脂
[0076] 17、117:预成型模具(压制模具)
[0077] 17a、117a:阴模
[0078] 17b、117b:阳模
[0079] 18、118:模内处理用模具
[0080] 18a、118a:可动侧模具
[0081 ] 18b、118b:固定侧模具
[0082] 18c、118c:树脂注入口
[0083] 118d:脱模板
[0084] 23:(经修边处理的)预成型体
[0085] 24:熔融树脂
[0086] 25:脱模纸
[0087] 26:带有粘接剂层的脱模纸
[0088] 132:流道
[0089] 28:含浸粘接剂的无纺布
[0090] P:突出部
[0091] H:开口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2] 以下,对本发明的织物状模内用片(以下也简称为模内处理用片)、预成型体及织 物状树脂成型体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93][第1实施方式]
[0094]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第1实施方式。
[0095]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外壳)10的立体示意图。在图1中,织物状 树脂成型体10在倒置托盘构造的底部具有一个突出部P和一个开口部H。另外,图2是图1中 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图3是图1中ΙΙΙ-ΙΙΓ剖面的示意剖面图。
[0096] 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0而言,在将与树脂成型体5进行一体化 的面作为第1面、将相对于第1面为背面的外表面的面作为第2面的情况下,具备从第2面到 第1面侧依次叠层的表面保护层2、粘接剂层(第二粘接剂层)3、织物原材料层1、树脂成型体 5。模内处理用片11为用粘接剂层3粘接表面保护层2与织物原材料层1而形成的叠层体。表 面保护层2为表面树脂层。织物状树脂成型体10可以通过将预先对模内处理用片11或模内 处理用片11赋予了三维形状的预成型体12进行模内成型而获得。
[0097] 织物原材料为包含纤维原材料的连续或不连续的片状原材料。具体而言是例如, 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等织物、花边网眼组织、针织组织等编织物、毛毡、无纺布、合 成皮革、人造革等。也可以是用染料染色、印有图案、图样的纤维原材料。织物原材料不仅赋 予设计性,而且加固织物状树脂成型体。作为纤维,为各种合成纤维、天然纤维、碳纤维等, 没有特别限定。织物原材料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根据使用用途选择,但通常优选为100 ~5000μηι左右。
[0098] 织物原材料在模内成型时会受到来自模具的热或机械性影响,容易发生皱褶或图 案的变形。由于表面保护层所保护的织物原材料受到表面保护层的支撑,因此不容易发生 成型时的错位、皱褶、图案的变形。另外,在模内成型后,对织物原材料的表面赋予耐磨损 性。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表面保护层在模内成型之前形成,因此在模内成型后不需要实施表 面涂布那样的繁琐的工序。
[0099] 表面保护层通过对织物原材料的表面粘接树脂膜而形成。作为用于形成表面保护 层的树脂膜(以下也简称为保护膜),优选使用不降低织物原材料的设计性、在预成型时沿 着模具的形状发生热变形、且比模内成型时注入的树脂的热软化温度更低的树脂膜。
[0100] 从粘接性和耐磨损性的平衡优异的观点考虑,作为保护膜,特别优选透明性的(甲 基)丙烯酸类树脂的膜。需要说明的是,(甲基)丙烯酸类是指甲基丙烯酸类或丙烯酸类。另 外,在保护膜上还可以形成具有耐药品性、耐损伤性的表面涂层。另外,从柔软性优异的观 点考虑,透明性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含有丙烯酸酯橡胶、丁腈橡胶、异戊二烯橡胶等 弹性体成分或弹性体单元。
[0101] 作为含有弹性体单元的透明性的(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弹性体单元共聚而成的树 月旨(例如,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商品名KURARITY)、使弹性体成分分散于丙烯酸树脂中 而形成的树脂(例如,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TECHN0LL0Y)等可以作为市售品 而获得。需要说明的是,可乐丽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商品名KURARITY是一种丙烯酸类热塑 性弹性体,所述丙烯酸类热塑性弹性体包含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元与作为弹性体单元 的丙烯酸丁酯(BA)单元的嵌段共聚物。
[0102] 作为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为10~400μηι,进一步优选为15~300μηι,特别优选为50~ 200μπι左右。保护膜过厚时,预成型、模内成型的赋形性降低,并且在预成型时容易发生白 化。而且,存在得到的织物状树脂成型体的触感类似树脂的倾向。另外,保护膜过薄时,存在 无法充分地获得效果的倾向。
[0103] 保护膜被粘接于织物原材料的表面。作为粘接织物原材料与保护膜的粘接剂(以 下也称为第二粘接剂),可以使用在预成型、模内成型时容易热拉伸的粘接剂。作为容易热 拉伸的粘接剂,可以列举例如在50~250°C、以及70~220°C的范围内具有软化温度的粘接 剂。作为第二粘接剂的具体例子,可以列举例如: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类粘接剂等聚乙烯 醇缩醛类粘接剂(PCV);聚乙烯醇类粘接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粘接剂、乙烯/丙烯 酸共聚物类粘接剂等乙烯类粘接剂;丙烯/1-丁烯共聚物粘接剂、丙烯/异丁烯共聚物粘接 剂、苯乙稀/丙稀/异丁稀共聚物粘接剂等丙稀类粘接剂;苯乙稀/异戊二稀共聚物粘接剂、 苯乙烯/异戊二烯/异丁烯共聚物粘接剂、苯乙烯/异戊二烯/ 丁烯共聚物粘接剂等异戊二烯 类粘接剂;氯乙烯类粘接剂等。其中,从容易热拉伸、能够保持不易残留孔隙的低熔融粘度 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类粘接剂等聚乙烯醇缩醛类粘接剂。聚乙烯醇 缩醛类粘接剂包含将聚乙烯醇(PVA)经甲醛、丁醛等醛进行缩醛化而得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