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进风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2799发布日期:2020-02-28 12: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上进风燃烧器,包括有:

基座(1),所述基座(1)内容纳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喷射器(11)和至少两个位于所述第一喷射器(11)外围的第二喷射器(12);

连接体(2),设置在所述基座(1)之上,包括有同心间隔设置的内盘体(21)和外盘体(22),所述内盘体(21)的中央位置具有竖向的第一引射管(211),所述外盘体(22)周向地、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各自独立的第二引射管(221),所述第二引射管(221)具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轴线,所述第一引射管(211)与所述第一喷射器(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引射管(221)与所述第二喷射器(12)相对设置;以及

火盖,包括有内环火盖(3)和外环火盖(4),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内盘体(21)和外盘体(22)之上,并且所述的内环火盖(3)与所述内盘体(21)之间形成有位于中央的第一混气室(31),所述的外环火盖(4)与所述外盘体(22)之间形成位于外围的第二混气室(40);所述第一混气室(31)对应于所述第一引射管(211),所述第二混气室(40)对应于所述第二引射管(22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盛液盘(6),所述基座(1)的外周壁于所述第二喷射器(12)的下方还向外围延伸有能支承所述盛液盘(6)的凸台(141),所述盛液盘(6)与所述连接体(2)的底壁之间形成补充空气的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内设置有分流件(100),所述分流件(100)将所述补气通道分隔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第一补气通道(101)、第二补气通道(102)和第三补气通道(103),所述第一补气通道(101)连通外界与第一混气室(31)的出火区域和所述第二混气室(40)的出火区域;第二补气通道(102)连通外界与所述凹腔(13)内的第一喷射器(11);所述第三补气通道(103)连通外界与所述第二喷射器(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100)包括有沿所述连接体(2)的底壁周向、间隔设置的u型角板,各个所述u型角板的内侧边缘通过环形圈(104)相连接,各个所述u型角板的两竖向隔板(105)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隙(106),相邻所述u型角板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107),所述第一间隙(106)和第二间隙(107)均连通大气,形成相互独立的用于向所述凹腔(13)内的第二喷射器(12)补气的第三补气通道(103)和用于向所述第一喷射器(11)补气的第二补气通道(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件(100)包括有局部覆盖所述u型角板之两竖向隔板的顶板(108),所述顶板(108)邻近所述环形圈(104)、并高于所述第二喷射器(12)的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顶板(108)的外侧端上共同支承有一圈环形隔板(109),并与所述连接体(2)中内盘体(21)的底部之间具有供空气进入所述凹腔(13)内的第三间隙(1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8)的外侧端局部沿相邻所述u型角板之间的第二间隙(107)延伸有分隔板(111;111′),所述分隔板(111;111′)的上表面与所述外盘体(22)的底部之间具有第四间隙(112),所述第四间隙(112)连通大气形成用于连通外界与第一混气室(31)的出火区域和所述第二混气室(40)的出火区域的第一补气通道(1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角板之两竖向隔板自外向内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分隔板(111;111′)的第一侧壁(111a;111a′)和第二侧壁(111b;111b′)还向分别向相邻的所述u型角板之间的第二间隙(107)周向延伸,以局部覆盖所述第一间隙(106),所述第一侧壁(111a;111a′)和第二侧壁(111b;111b′)连同所述顶板(108)的外侧端共同构成供所述第二引射管(221)插入的缺口(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111;111′)的外周沿(111c)还向所述外盘体(22)水平延伸,并位于所述盛液盘(6)与所述连接体(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具有中空柱状部位,该中空柱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有凹腔(13),基座(1)在所述凹腔(13)周壁的外围还具有外周壁;所述的第一喷射器(11)即设置在所述凹腔(13)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引射管(211)与所述第一喷射器(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喷射器(12)则设置所述基座(1)的外周壁上,每个第二喷射器(12)均与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二引射管(221)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喷射器(12)均高于所述的第一喷射器(1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在所述凹腔(13)周壁的外围至少具有一个独立的外周腔室(14),所述凹腔(13)的上端出口(131)与所述第一引射管(211)相连通,所述外周腔室(14)的上端封闭为盲端,各个所述外周腔室(14)的下部相互连通,所述第二喷射器(12)即设置在所述外周腔室(14)的上部周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周腔室(14)的下端开放为开放端,所述基座(1)还包括有底座(5),所述底座(5)的中央向上凸设有凸圈(51),所述外周腔室(14)的下端抵靠在所述凸圈(51)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底部还包括有位于所述凸圈(51)外围的环形凸壁(52),所述凸圈(51)与环形凸壁(52)之间通过连接筋(53)相连接,所述环形凸壁(52)的下方向下凸设有凸块(521),所述凸块(521)设有安装孔(5211)。

13.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引射管(221)为径向文丘里管,并设置在所述外盘体(22)的内周沿(221),所述第二引射管(221)的入气口向所述内盘体(21)的方向向内延伸至内盘体(21)与外盘体(22)之间围成的补气腔(7)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盘体(22)的外周沿(222)则沿所述第二喷射器(12)的出气口于水平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外盘体(22)的外周沿(222)的外端向上凸设有外圈壁面(2221),所述第二引射管(221)的管壁向上凸设有内圈壁面(2211),所述内圈壁面(2211)和外圈壁面(2221)上方覆盖有外环火盖(4),所述内圈壁面(2211)、外圈壁面(2221)、外盘体(22)外周沿(222)以及外环火盖(4)共同围设成所述第二混气室(40)。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4)包括有环状顶壁(41)及自该环状顶壁(41)的内侧边缘、外侧边缘倾斜向下延伸的内环壁(42)、外环壁(43),所述内环壁(42)与所述内圈壁面(2211)相抵,所述外环壁(43)与所述外圈壁面2221相抵,所述内环壁(42)周向地间隔开设有外火孔(421)。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顶部具有向外延展的上边沿(15),并且所述内盘体(21)还具有至少两个向下凸出的凸条(210)并以此搁置在所述基座(1)的顶部上边沿(15)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3)内部具有自下往上凹、并供所述第一引射管(211)伸入的凹槽,该凹槽与所述内盘体(21)围设构成所述第一混气室(31),所述内环火盖(3)的外周壁开设有内火孔(32)。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盘体(21)的外沿向外延伸有外边缘(212),所述外边缘(212)与所述第二引射管(221)管壁的内圈壁面(2211)相抵,所述外边缘(212)构成所述第二喷射器(12)上方的防水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上进风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缘(212)之间的间隔构成连接所述补气腔(7)与外界的第一入气口(71),所述凸条(210)之间的间隔构成连接所述补气腔(7)与所述凹腔(13)的第二入气口(72),所述第一入气口(71)与第二入气口(72)相流体连通。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