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76554发布日期:2018-08-14 18:2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中频炉的炉衬钢模是由钢板卷成的上、下直径相同的圆筒和倒圆锥台形的筒底焊接而成的,圆筒的筒壁周圈设有通气孔,圆筒的顶部的左、右两端的筒壁内端面分别焊接有吊耳。用现有的炉衬钢模打炉时,在炉体内空腔下部加入打炉料,先用电动震动器将炉体内空腔下部的炉衬打好,然后用行车将炉衬钢模吊入炉体内空腔内,用直尺反复校准炉衬钢模在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再将炉衬钢模放在炉体内空腔下部已经打好的炉衬上,再用角钢将炉衬钢模的上部与中频炉的炉体内胆上部焊接固定在一起,接着在炉体内空腔上部加入打炉料,再用气动打炉器将炉体内空腔上部的炉衬打好,最后将高出中频炉的炉体内胆的炉衬钢模的上部和吊耳以及固定炉衬钢模的角钢割掉,将炉衬钢模留在中频炉内。

烘炉时,在炉衬钢模的内空内加满炉料,将炉衬钢模和炉料一起熔化成铁水。

用现有的炉衬钢模打炉存在以下2个问题:1、将炉衬钢模吊入炉体内空腔内后,炉衬钢模在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不易校准,导致炉膛四周的炉衬厚薄不均匀,影响炉衬的使用寿命,同时,校准时间长,影响生产效率;2、用气动打炉器打炉体内空腔上部的炉衬时,现有的炉衬钢模容易变形,炉衬打好后,炉衬钢模无法从炉衬中拔出来,烘炉时,只能将造价昂贵的炉衬钢模当作废钢与炉料一起熔化,造成极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打炉时,既能快速地将筒体校准在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使打出的炉膛四周的炉衬厚薄均匀,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在炉衬打好后将筒体从炉衬中轻松地拔出留着下次使用,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设计制造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由调节装置和筒体构成,筒体上部的外径表面周圈设有4个均布的用于中频炉打炉时快速校准筒体在中频炉的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的调节装置,相向对应的2个调节装置相互对称。

所述的调节装置由挡板、活动板、活动座、调节螺杆和调节座构成。

所述的调节装置的活动板设在凹字形的活动座的方形凹槽内,活动座两端的座脚A与筒体上部的外径表面焊接在一起,活动板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在活动座的方形凹槽内上、下移动。

所述的活动板的上部外端设有挡板,挡板的内端面与活动板的上部外端面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活动板的下部外端设有凹字形的调节座,调节座两端的座脚B与活动板的下部外端面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调节座外端一体结构的连接板的中心设有与调节螺杆配合联接的螺纹孔,调节螺杆的外端设有一体结构的、用于扳手卡紧的六角柱,六角柱的外端设有一体结构的圆柱。

所述的筒体的外径表面设有拔模斜度a,拔模斜度a为1~3°,筒体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

所述的筒体的下部设有一体结构的倒圆锥台形的筒底,筒底的底部设有封板,封板的上端面外部周圈与筒底的圆环下端面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筒体的顶部的左、右两端的筒壁内端面分别设有吊耳,左、右两端的吊耳相互对称,左、右两端的吊耳的下端分别与顶部左、右两端的筒壁内端面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筒体的筒壁周圈和封板上设有均布的通气孔,通气孔的孔径为2~5mm。

所述的筒体的内空内从上到下设有3~5个用于提高筒体强度和刚度的均布的钢圈。

所述的钢圈的外径周圈与筒体的筒壁内端面焊接在一起。

所述的钢圈的内孔的孔径小于筒体的内空的孔径50~1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筒体上部的外径表面周圈设有4个均布的用于中频炉打炉时快速校准筒体在中频炉的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的调节装置,相向对应的2个调节装置相互对称。打炉前,根据中频炉的炉体内空腔直径尺寸,用扳手分别卡住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六角柱,扳动扳手,调节调节螺杆,使相向对应的2个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圆柱的外端面的垂直距离尺寸稍小于炉体内空腔直径尺寸;打炉时,将本实用新型吊入炉体内空腔内后放在炉体内空腔下部已经打好的炉衬上,用扳手分别卡住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六角柱,微调调节螺杆,就能将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圆柱的外端面顶紧在中频炉的炉体内胆上部的内端面上,快速地将筒体校准在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使打出的炉膛四周的炉衬厚薄均匀,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

由于筒体的外径表面设有拔模斜度a,拔模斜度a为1~3°,筒体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炉衬打好后,只要松开顶紧在中频炉的炉体内胆上部的内端面上的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带拔模斜度的筒体就能轻松地从炉衬中拔出留着下次使用,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筒体的内空内从上到下设有3~5个用于提高筒体强度和刚度的均布的钢圈;钢圈的外径周圈与筒体的筒壁内端面焊接在一起。用3~5个钢圈与筒体的筒壁内端面焊接在一起,能够极大的提高筒体的强度和刚度,用气动打炉器打炉体内空腔上部的炉衬过程中,筒体不会变形,筒体能够轻松地从炉衬中拔出留着下次使用,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打炉时,既能快速地将筒体校准在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使打出的炉膛四周的炉衬厚薄均匀,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在炉衬打好后将筒体从炉衬中轻松地拔出留着下次使用,减少浪费、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的具体结构示意图(A-A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的具体结构K向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的具体结构P向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的具体结构R向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的具体结构工作状态图。

图中:1-吊耳,2-调节装置,3-挡板,4-活动板,5-方形凹槽,6-活动座,7-调节螺杆,8-圆柱,9-六角柱,10-连接板,11-调节座,12-座脚B,13-筒体,14-通气孔,15-内孔,16-钢圈,17-筒底,18-封板,19-内空,20-座脚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细节及工作情况。

如附图所示,设计制造一种中频炉的新型炉衬钢模,由调节装置2和筒体13构成,筒体13上部的外径表面周圈设有4个均布的用于中频炉打炉时快速校准筒体13在中频炉的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的调节装置2,相向对应的2个调节装置2相互对称。

调节装置2由挡板3、活动板4、活动座6、调节螺杆7和调节座11构成。

调节装置2的活动板4设在凹字形的活动座6的方形凹槽5内,活动座6两端的座脚A20与筒体13上部的外径表面焊接在一起,活动板4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在活动座6的方形凹槽5内上、下移动。

活动板4的上部外端设有挡板3,挡板3的内端面与活动板4的上部外端面焊接在一起。

活动板4的下部外端设有凹字形的调节座11,调节座11两端的座脚B12与活动板4的下部外端面焊接在一起。

调节座11外端一体结构的连接板10的中心设有与调节螺杆7配合联接的螺纹孔,调节螺杆7的外端设有一体结构的、用于扳手卡紧的六角柱9,六角柱9的外端设有一体结构的圆柱8。

筒体13的外径表面设有拔模斜度a,拔模斜度a为1.5°,筒体13的外径自上而下逐渐缩小。

筒体13的下部设有一体结构的倒圆锥台形的筒底17,筒底17的底部设有封板18,封板18的上端面外部周圈与筒底17的圆环下端面焊接在一起。

筒体13的顶部的左、右两端的筒壁内端面分别设有吊耳1,左、右两端的吊耳1相互对称,左、右两端的吊耳1的下端分别与顶部左、右两端的筒壁内端面焊接在一起。

筒体13的筒壁周圈和封板18上设有均布的通气孔14,通气孔14的孔径为2.5mm。

筒体13的内空19内从上到下设有3个用于提高筒体13强度和刚度的均布的钢圈16。

钢圈16的外径周圈与筒体13的筒壁内端面焊接在一起。

钢圈16的内孔15的孔径小于筒体13的内空19的孔径60mm。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工作情况是:打炉前,根据中频炉的炉体内空腔直径尺寸,用扳手分别卡住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六角柱,扳动扳手,调节调节螺杆,使相向对应的2个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圆柱的外端面的垂直距离尺寸稍小于炉体内空腔直径尺寸。

打炉时,在筒体的外径表面周圈均匀地刷上一层硅油脱模剂,然后贴上一层陶瓷纤维纸,用行车将本实用新型吊入炉体内空腔内后放在炉体内空腔下部已经打好的炉衬上,用扳手分别卡住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六角柱,微调调节螺杆,将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外端的圆柱的外端面顶紧在中频炉的炉体内胆上部的内端面上,快速地将筒体校准在炉体内空腔内的中心位置,使打出的炉膛四周的炉衬厚薄均匀。

在炉体内空腔上部加入打炉料,用气动打炉器将炉体内空腔上部的炉衬打好。

炉衬打好后,松开顶紧在中频炉的炉体内胆上部的内端面上的4个均布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螺杆,即可用行车轻松地吊起拔出本实用新型留着下次使用。

贴在筒体的外径表面周圈的一层陶瓷纤维纸留在筒体外径表面所形成的炉膛膛壁上,在炉膛内加满炉料,即可开始烘炉、熔化铁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