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81312发布日期:2019-12-21 03:22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产品烘干情况下使用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在木皮加工处理情况下的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木皮,俗称中皮,是湿杂木定尺锯断后,通过旋切加工车削而成,其主要用途是多成板、木模板、木工板、复合生态板材的主要原材料,市场需求量大。

该产品加工成型后,具有含水量高、薄、易撕裂等特性,一般来说,目前市场对其需求的规格一般为:1300mm*800mm,厚度0.6mm—2mm,而这种木皮在加工车削时,为了保证其车削的效果以及稳定性,故通常的做法是在成段的圆木具有水份时进行加工操作,故完成车削加工后的木皮含水量重,容易产生粘连,而木皮形成成品出厂时,需要将其含水率控制在小于90%,故现有技术中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人工对车削后的层叠木皮进行分离,然后采用相配合的晾晒架将分开后的木皮纵向排列在晾晒场上,晾晒至含水量小于90%左右进行收集成为成品。

而现有的这种操作方法存在的问题在于:一、需要大量劳动力,且通过人工进行分离的木皮容易产生撕裂性损伤,导致其成为不合格产品无法使用,影响其成品率,造成浪费;二、晾晒场地占地面积大,且晾晒效果和晾晒周期受天气影响较大,如遇阴雨天气或天气变换则需要对晾晒的木皮进行收集,人力成本较大,且温度太高容易造成木皮起翘或呈卷曲状;一亩地的晾晒场地在天气较好如25度到28度的情况下,一天只能晾晒木皮3m3;如若遇到环境温度太低或湿气太重,其晾晒的天数或延长,导致木皮的产能大幅度降低,从而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其能够通过各单元的配合,完成木皮的自动烘干处理,具有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不受天气变化影响,能节约大量劳动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包括:

多组供料单元;

烘干单元,其上根据烘干温度不同设置有多段烘干区;

与各组供料单元相配合,以将供料单元上层叠的木皮进行分离操作,并分别输送至烘干单元的上料单元;

其中,经分离的各张木皮通过设置在烘干单元上的夹持单元进而垂直设置在烘干区,实现自动化的烘干操作。

优选的是,其中,各组供料单元被配置为分别包括供料小车,以及设置在其上以将层叠的木皮提升至供料区的的升降组件;

其中,所述供料小车被配置为包括上、下两层限定板,且上层限定板的宽度被配置为大于下层限定板,且上层限定板上的设置有至少四个滚轮;

所述升降组件配置为设置在上、下两层限定板之间,具有至少一层呈剪刀状的伸缩架;

所述下层限定板一侧设置限定用第一槽轮,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所述伸缩架在靠近第一动力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固定板通过绕设在第一槽轮上的第一钢丝进而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烘干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支撑用框架,以及设置在其外部用于对设备进行封装的壳体;

设置在框架底部的多组电加热组件;

以及设置在框架顶部的风加热组件;

其中,所述电加热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多组支撑架,各组支撑架内分别设置多根加热辊或加热棒,在木皮的输出方向上,各组支撑架内的加热辊或加热棒的温度或功率被配置呈递减状态,以构成多段烘干区,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风加热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至少两个设置在框架上的抽吸用风机;

设置在各风机出风端的冷凝组件,其上设置有多组通过循环冷却水进行去湿的冷凝机构;

设置冷凝器出风侧,以将除湿后的干燥风循环输送至烘干单元前端的风管。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料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用于将供料单元上的木皮进行分离的移料组件;

用于与移料组件相配合的第一水平输送台;

用于将第一水平输送台上的木皮移至烘干单元上料侧的上料组件;

其中,所述移料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分别与各组供料单元相配合的吸盘矩阵,其分别通过相配合的气管与真空发生器连通;

各吸盘矩阵相配合以对其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一安装架,所述气管在吸盘矩阵与第一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弹簧,且气管在穿过第一安装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

用于使吸盘矩阵在纵向预定行程内可上下行走的第一伸缩机构,其与第一安装架通过第二安装架进行连接;

与第一伸缩机构相配合,以提供其安装位的第三安装架;

与第二安装架相配合的水平架,其上设置有可供第三安装架在水平方向上行走的水平导轨,以及第二伸缩机构。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上料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与第一水平输送台输出端相配合的偏转架,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传动轴,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多条传输皮带,所述偏转架通过第二动力机构实现偏转角度控制,且其初始位置与水平面呈110-130度的夹角;

第三动力机构,其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带与减速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双链轮,分别通过相配合的第二传动带与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第一水平输送台水平固定架上的第二双链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双链轮通过第三传动带与第一水平输送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偏转架底部设置有对木皮位置进行限定、且可伸缩的第二止挡部。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与烘干单元出料侧相配合的卸料单元,其被配置为包括:

卸料小车,其上设置有对纵向木皮位置进行限定第三止挡部;

机架,其上设置有可供卸料小车滚轮行走的滑行轨道;

其中,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第二槽轮,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动力机构,所述第四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卸料小车通过绕设在第二槽轮上的第二钢丝进而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夹持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与上料单元输送过来的木皮上端相配合,以通过夹持使各木皮在在空间上呈垂直状态的多个夹具;

相对设置在烘干单元上方,且在烘干单元两端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三齿轮,进而构成循环的两组传输链路;

其中,各传输链路的链条上设置有可供各夹具两端穿设以固定的固定耳,且在传输链路的传输方向上各夹具被配置为具有1.7-2mm的间隙,以在空间上的构成循环的木皮烘干输出供应链。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设置烘干单元的多组电加热组件之上的第二水平输送台;

以及设置在各组传输链轮转角处的导向板,其通过一折弯安装板与机架连接,所述折弯安装板在与导向板安装螺钉相配合合的位置上设置有条形安装孔;

其中,各夹具在穿过固定耳的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凸轮杠杆,其在与导向板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轴承,且相邻夹具上凸轮杠杆的安装位置被配置为错开设置。

优选的是,其中,各夹具被配置为包括:

与各待夹持木皮相配合的空心矩形夹持部;

设置在传输链轮之间以穿过固定耳对夹具进行固定的固定轴;

用于将夹持部与固定轴的两端部进行连接的固定件;

其中,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可供固定件伸入的安装槽,所述固定件在与固定轴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固定轴穿过的安装环。

优选的是,其中,各组传输链路被配置为采用双排滚子链,且所述固定耳被配置在两排滚子链之间;

其中,机架在各传输链路水平输出段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聚乙烯或尼龙材质的支撑导向板;

所述固定耳上设置有可供滚子链穿过的两个第一固定孔,以及可供夹具固定轴穿过的第二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在空间上呈品字排列。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发明通过设置相配合的供料单元、上料单元、烘干单元实现木皮的自动分离、自动上料、自动烘干,对场地面积要求较低,同时对天气无依赖度,产品的烘干速率可提升3-5倍,人力成本降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满足生产要求。

其二,本发明通过对设备各部件进行设置,具有自动送料、运行烘干、自动卸料堆码的效果,根据产品特性,烘烤分为高温区、中温区、低温区,根据生产规模,可单箱烘干和流水烘干,极大的减少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其三,本发明通过对夹持单元的设计,使得木皮可通过夹具的排布、轨迹运动、自身重力、偏转角度设计,实现对木皮上端的自动夹持,而夹持证后木皮之间的间距通过夹具进行间隔,节省空间的同时保证透气性,提升烘干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的空间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供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供料单元另一工作状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组件与框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电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风加热组件与框架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冷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单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平移单元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工作中的其中一种状态结构图;

图12为图8工作中的另外一种状态结构图;

图13为图8工作中的另外一种状态结构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上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偏转架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偏转架与夹持单元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卸料单元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卸料单元的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中卸料单元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视角中夹具与传输链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其中另一个视角中夹具与传输链路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的一个视角中部分传输链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多组供料单元1,其用于将层叠的木皮设置在上料单元侧,以便于对其进行分离操作;

烘干单元2,其上根据烘干温度不同设置有多段烘干区,其用于通过烘干区对分离后的木皮进行烘干去水份操作,以使其形成含水率低于90%的木皮成品,同时温度的区分是从烘干单元的输入侧至输出侧温度呈区域降低状态,以保证其在烘干过程中木皮表面的稳定性更好,不会发生形变,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与各组供料单元相配合,以将供料单元上层叠的木皮进行分离操作,并分别输送至烘干单元的上料单元3,其用于将层叠的木皮进行分离操作,以便于后期对其分别进行烘干操作;

其中,经分离的各张木皮通过设置在烘干单元上的夹持单元4进而垂直设置在烘干区,实现自动化的烘干操作,其通过夹持单元对分离后的木皮进行单个纵向分离,便于烘干操作,进而保证各木皮的烘干操作不受影响。

如图2-3,在另一种实例中,各组供料单元被配置为分别包括供料小车10,以及设置在其上以将层叠的木皮提升至供料区的的升降组件,通过供料小车将层叠的木皮运送指定位置,通过升降组件的作用,是在木皮被分离了预定高度时,将剩余木皮顶升至预定位置,以方便上料单元对其进行分离操作;

其中,所述供料小车被配置为包括上、下两层限定板11、12,通过上下层的限定板,使得其二者之间具有空间,以容纳伸缩架13,且上层限定板的宽度被配置为大于下层限定板,且上层限定板上的设置有至少四个滚轮14,通过滚轮的作用对木皮进行搬移操作,同时小车的一边还可以设置便于搬移的把手,且上方的宽度设置为大于下层,使得其可以对设备各部件例如滚轮的位置进行区别设置;

所述升降组件配置为设置在上、下两层限定板之间,具有至少一层呈剪刀状的伸缩架13,其用于通过伸缩架的作用将木皮顶升至预定位置,以便于上料单元的单张上料操作;

所述下层限定板一侧设置限定用第一槽轮15,另一侧设置有第一动力机构16,其可以通过相配合的安装板18对其工作位置进行限定,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水平传输台下方,所述伸缩架在靠近第一动力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板17,固定板的位置不同可以根据动力机构的选型进行区分,如采用电机则第一槽轮与下方的固定板相配合,如采用气缸则与上方的固定板相配合,所述第一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固定板通过绕设在第一槽轮上的第一钢丝(未示出)进而连接,其通过第一动力机构的动力传输,通过钢丝带动伸缩架枢接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进而对伸缩加的高度进行调整,而第一槽轮的作用在于减小其工作时的摩擦力,保证其工作中的稳定性,其工作流程为将产品放置在供料推车上,因其上设置有升降台,故能与吸料区的行程对应,其最上的木皮与吸盘吸料区的最小行程相对应,当最上层木皮与最大行程相对应时,自动上升20cm,其上升可通过电机(或通过气缸进行替换)对钢丝的长度调整,实现剪刀架(最大行程1米)伸缩位置变换,完成木皮的位置变换,完成供料。

如图4-7中,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烘干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支撑用框架210,以及设置在其外部用于对设备进行封装的壳体(未示出),其用于将内部进行密闭,减小热量外溢,防止热污染;

设置在框架底部的多组电加热组件220,供热方式多元化,可采用电加热方式、导热油加热方式、外界热空气能源供热(通过过滤除尘,输送至风循环系统);

以及设置在框架顶部的风加热组件230,该机构使冷热空气流动,使烘烤温度均匀,可作为外界供热方式的通道,其加热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供能方式;

其中,所述电加热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多组支撑架221,各组支撑架内分别设置多根加热辊或加热棒222,在木皮的输出方向上,各组支撑架内的加热辊或加热棒的温度或功率被配置呈递减状态,以构成多段烘干区,所述支撑架的表面设置有多个透气孔223,其用于将热量向上传输给待加工的木皮;

所述风加热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至少两个设置在框架上的抽吸用风机231,其用于抽吸从木皮中分离中出来带有水份的热气;

设置在各风机出风端的冷凝组件232,其上设置有多组通过循环冷却水进行去湿的冷凝机构233,其用于减少空气含水量,对废热空气进行再利用,其结构可设置通冷却水或冷却空气的管道235,其可设置为层叠,进一步两端的进水(风)或出水(风)管236、237连通,也可以直接将管道设置在蛇形排列的通道,冷凝组件可设置将冷凝水输出的排水端238;

设置冷凝器出风侧,以将除湿后的干燥风循环输送至烘干单元前端的风管234,整体上构成热能循环系统,具体来说,在这个方案中的烘干单元可以设置三个不断温度递减的加温区,用于对夹持单元传输的木皮在下面进行升温,再通过上面的风机进行吸风,实现空气对流,通过冷凝器将抽吸风中的水汽进行去除,再将干燥风输送至电加热组件的高温区。

如图8-13,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上料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用于将供料单元上的木皮进行分离的移料组件310;

用于与移料组件相配合的第一水平输送台320,其将分离的木皮输送至指定位置;

用于将第一水平输送台上的木皮移至烘干单元上料侧的上料组件330,其将输送过来的木皮进行位置变动为纵向,完成上料操作;

其中,所述移料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分别与各组供料单元相配合的吸盘矩阵311,其分别通过相配合的气管312与真空发生器(未示出)连通,其通过真空发生器产生负压,再通过气管输送至各吸盘,将层叠的木皮进行分离;

各吸盘矩阵相配合以对其位置进行限定的第一安装架313,所述气管在吸盘矩阵与第一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弹簧314,且气管在穿过第一安装架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止挡部315,通过第一安装架的作用让各吸盘矩阵与各组供料单元的位置相配合,穿设的结构设计使得气管中有硬度的一段可在安装架上上下移动,并通过第一止挡部的作用,对气管的下行位置进行限定,通过弹簧的作用,使得吸盘在压力作用下,可与平整度有缺陷的木皮相配合,完成吸附分离操作,而其上下位置的变动,可以通过弹簧的作用回复到初始位置,以进行下一步的分离操作;

用于使吸盘矩阵在纵向预定行程内可上下行走的第一伸缩机构316,其与第一安装架通过第二安装架317进行连接,通过第二安装架将各组第一安装架组合成整体,并通过第一伸缩机构的作用使得吸盘可上下伸缩,其行程与木皮当前的待分离位置相配合,同时可将木皮进行提升至预定高度,完成木皮的分离输送;

与第一伸缩机构相配合,以提供其安装位的第三安装架318,其用于对第一伸缩机构进行位置固定,同时与水平架相配合,完成吸盘水平位置输送;

与第二安装架相配合的水平架319,其上设置有可供第三安装架在水平方向上行走的水平导轨(未示出),以及第二伸缩机构(未示出),水平架以及其上的水平导轨用于对第二安装架的水平输送进行保证,通过第二伸缩机构的作用使得第二安装架的水平位置可以变动,而在这种方案中的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可根据需要选择气缸或电机与丝杆的配合。

如图14-16,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上料组件被配置为包括:

与第一水平输送台输出端相配合的偏转架331,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传动轴332,以及设置在传动轴上的多条传输皮带333,所述偏转架通过第三动力机构实现偏转角度控制,且其初始位置与水平面呈110-130度的夹角;

第三动力机构334,其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传动带335与减速机(未示出)连接,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双链轮336,分别通过相配合的第二传动带(未示出)与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337、第一水平输送台水平固定架上的第二双链轮338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双链轮通过第三传动带(未示出)与第一水平输送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齿轮339传动连接;

其中,所述偏转架底部设置有对木皮位置进行限定、且可伸缩的第二止挡部(未示出),其一端可通过弹簧与偏转架进行连接,通过其偏转时对第二止挡部的挤压时其缩回,便于木皮与烘干单元上的第二水平传输台相接触,在这种方案中由偏转架杠杆偏转角的设计,达到最佳开合度,其下设置有挡板,以使其第一水平输送台输送过来的木皮在下料时,使底部齐平,然后止挡部可在其翻转后缩回,进而使木料与烘干单元下部的第二水平输送平台接触实现木皮的输出,其工作流程为第三动力机构设置为电机,通过传动皮带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的输出通过第一双链轮与偏转架上传动轴上的第一齿轮连接,形成动力传动,第一双链轮与水平架下的第二双链轮连接,再进一步与水平传动架上的第二齿轮连接,实现动力传动,偏转架通过气缸对其偏转角度进行限制,初始位置与水平面呈110-130度的夹角,偏转至与水平面垂直时,与夹具位置对应,完成木皮的单张上料。

如图17-19,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与烘干单元出料侧相配合的卸料单元5,其被配置为包括:

卸料小车510,其上设置有对纵向木皮位置进行限定第三止挡部(未示出),第三止挡部可被设置为l状,其一端可通过弹簧与小车具有推手一侧连接,当木皮掉落时,对其位置进行限定,并在木皮厚度较大小,通过弹簧的作用,使第三止挡部的位置进行变动,使木皮具有一定的卸料位置,同时弹性的作用力又可以对已卸料木皮的位置进行限定;

机架520,其上设置有可供卸料小车滚轮行走的滑行轨道521;

其中,所述机架的一侧设置第二槽轮522,第二槽轮的作用在于保证其在对减小干涉工作时的干涉性,进而运行顺畅度更高,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动力机构(未示出),第四动力机构设置为电机,所述第四动力机构的输出端与卸料小车通过绕设在第二槽轮上的第二钢丝进而连接,其工作流程为,卸料小车与烘干单元输出侧靠近,当夹具运行至具有偏转角度时,木皮通过其自重自然下落至小车上,通过小车底部对木皮底部位置进行限定,使得其齐平,当木皮卸料至一定厚度时,第四动力机构使钢丝的长度进行变动,进而使小车的位置变动,便于进一步的卸料操作。

如图20,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夹持单元被配置为包括:

与上料单元输送过来的木皮上端相配合,以通过夹持使各木皮在在空间上呈垂直状态的多个夹具410,通过分布在传输链路上的多个夹具,但因图片显示问题对中间部分的夹具进行了去除,只保留了能说明结构的部分,在空间上形成类似于圆角矩形的夹持循环链路;

相对设置在烘干单元上方,且在烘干单元两端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三齿轮421,进而构成循环的两组传输链路420,通过在空间上呈上下设置的第三齿轮,使得传输在空间上形成循环链路,同时两端可通过第三齿轮的作用,使得水平传输的具有预定间隙的夹具在转角时,夹具可被分开至预定角度,进而使得木皮在输入侧可通过夹角在木皮顶端完成夹持操作,并在另一端的夹角完成木皮的卸料操作;

其中,各传输链路的链条上设置有可供各夹具两端穿设以固定的固定耳422,通过固定耳的作用,对夹具有位置进行限定,并在链条的运动过程中带动夹具进行同步运动,完成木皮的传输,且在传输链路的传输方向上各夹具被配置为具有1.7-2mm的间隙,以在空间上的构成循环的木皮烘干输出供应链,在这种方案中夹具在水平传输方向上,夹具之间的间隙具有1.7mm排布在传输链路上,各夹具在两端部通过上下设置的第三齿轮进而形成圆角矩形结构的传输链路,并通过夹具上的固定轴与链条下的连接耳连接实现固定,进而通过夹具之间预定的间隙在传递过程中,一直保持木皮的夹持状态。

如图4、20-21,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设置烘干单元的多组电加热组件之上的第二水平输送台430,其上的传输皮带因图片显示问题对中间部分进行去除,其用于支撑产品即待烘干传递的木皮,与夹具同步运行,以在传递过程中对其进行辅助支撑传递;

以及设置在各组传输链轮转角处的导向板423,通过导向板对各夹角在竖直方向上的传递位置进行限定,具体来说,凸轮杠杆的一端设置有轴承,轴承在导轨的侧边上滚动或滑行,对夹具的位置进行引导,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在齿轮转角处形成较大角度,并通过相邻夹具的重力和邻接位置间距实现对木皮的夹持,其通过一折弯安装板424与机架连接,所述折弯安装板在与导向板安装螺钉相配合合的位置上设置有条形安装孔425,其使得导向板的位置可调整,进而对其传输链路上偏转角的角度进行限定,即通过条形安装孔使得导向板的上下位置可调整,以调整夹具的夹角;

其中,各夹具在穿过固定耳的一侧端部上设置有凸轮杠杆426,在空间上构成偏转角凸轮杠杆夹具,由特定的运行轨迹线和产品最佳夹持位置,计算出杠杆偏转角度,具体来说,其在空间上具有25-30度左右的偏转角,其在与导向板相配合的一侧设置有轴承427,且相邻夹具上凸轮杠杆的安装位置被配置为错开设置,其作用在于通过错开设置,使得其夹具的间隙以及凸轮标杆的偏转角度可保证,且传输过程中夹具之间不会发生干涉,使产品保证能设定在最佳夹持位置上,进而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20-21,在另一种实例中,各夹具被配置为包括:

与各待夹持木皮相配合的空心矩形夹持部411,其材料被配置为采用铝合金构成铝合金夹板,其用于保证夹具重量,减轻其对链条的下坠力;

设置在传输链轮之间以穿过固定耳对夹具进行固定的固定轴412,其用于通过固定轴,实现夹具与固定耳之间的连接;

用于将夹持部与固定轴的两端部进行连接的固定件413;

其中,所述夹持部上设置有可供固定件伸入的安装槽414,所述固定件在与固定轴相配合的一端设置有可供固定轴穿过的安装环415,其用于穿设在固定轴上,而安装环与固定轴、安装槽与固定件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或螺钉连接的方式进一步实现固定,进而保证夹具的结构较轻,稳定性更好。

如图4、22,在另一种实例中,各组传输链路被配置为采用双排滚子链428,且所述固定耳被配置在两排滚子链之间;

其中,机架在各传输链路水平输出段的下方分别设置有聚乙烯或尼龙材质的支撑导向板440,在运行链条下方通过尼龙材料的支撑导向板对链条进行水平抬平,防止水平运行因木皮过重,下垂对其结构造成的影响;

所述固定耳上设置有可供滚子链穿过的两个第一固定孔,以及可供夹具固定轴穿过的第二固定孔,且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在空间上呈品字排列,其用于通过结构的设计,使得部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更好,同时保证排布结构之间的干涉性较小,运行稳定性更好。

以上各方案均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发明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自动化木皮烘干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