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4331发布日期:2022-03-17 01:5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道结构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围合形成容腔(101),所述壳体(1)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所述进风口(11)以及所述出风口(12)交错设置,所述进风口(11)和所述出风口(12)与所述容腔(101)连通;支架组件(2),所述支架组件(2)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容腔(101)内,所述支架组件(2)一侧与所述进风口(11)相对设置,另一侧与所述出风口(12)相对设置;风机(3),所述风机(3)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2)上,所述风机(3)上设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用于在所述容腔(101)内形成涡流状气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为贯流风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3)包括风机壳体(31)和扇叶组件(32),所述扇叶组件(32)设置在所述风机壳体(31)上,所述扇叶组件(32)包括多个扇叶片(321),所述多个扇叶片(321)呈弧形状,所述多个扇叶片(321)的弧形凹面向同一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2)包括第一支架(21),所述风机(3)设置在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支架(21)之间,所述第一支架(21)包括第一支架本体(211)和导风组件(212),所述导风组件(212)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211)上,所述导风组件(212)用于扩大容腔(101)的进风面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组件(212)包括第一导风板(2121)和第二导风板(2122),所述第一导风板(2121)和第二导风板(2122)在所述第一支架本体(211)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风板(21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122)的一端与所述风机(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本体(211)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2121)和第二导风板(2122)从所述风机(3)向所述第一支架本体(211)倾斜,并使所述第一支架本体(211)的入风面面积大于出风面面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板(2121)和所述第二导风板(2122)呈平板状或圆弧状。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组件(2)还包括第二支架(22),所述第二支架(22)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架(2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壳体(1)的所述出风口(12)连接,第二支架(22)上还设有第三导风板(221)和第四导风板(222),所述第三导风板(221)与所述第四导风板(222)在所述第二支架(22)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导风板(221)和第四导风板(222)用于使所述第二支架(22)的出风面面积大于入风面面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摆叶组件(4),所述摆叶组件(4)包括多个摆叶(41),所述多个摆叶(41)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22)上。9.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暖器包括:加热模块(5)、控制装置(6)以及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风道结构,所述加热模块(5)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2)上,所述加热模块(5)与所述风机(3)相对设置,所述控制装置(6)分别与所述加热模块(5)以及所述风道结构的所述风机(3)电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湿模块(7),所述加湿模块(7)包括水箱组件(71)、鼓风装置(72)以及蒸汽发生器(73),所述控制装置(6)还与所述加湿模块(7)的所述鼓风装置(72)以及蒸汽发生器(73)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取暖器,所述的风道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围合形成容腔,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交错设置,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容腔连通;支架组件,所述支架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容腔内,所述支架组件一侧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另一侧与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支架组件上,所述风机上设有弧形挡板,所述弧形挡板用于在所述容腔内形成涡流状气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风道结构可以明显降低出风噪音,且结构设计合理、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适合批量生产。适合批量生产。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詹文波 尚超 蔡先浩 乐锦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顺德中午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3/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