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67472发布日期:2023-03-24 14: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2),所述换热管(2)的表面和壳体(1)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3),所述壳体(1)的左侧贴合设置有前安装盖(4),所述壳体(1)的右侧贴合设置有后安装盖(5),所述前安装盖(4)的表面和后安装盖(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固定板(6)的内部开设有通孔(7),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8),所述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支架(9),所述通孔(7)的内壁和固定板(6)的侧面均与锁死支架(9)的表面接触,所述前安装盖(4)的内壁和后安装盖(5)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空心筒(10),所述空心筒(10)的表面与壳体(1)的内壁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8)包括连接块(81),所述连接块(81)的底部与壳体(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8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82),所述电动推杆(82)远离连接块(8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空心板(83),所述第一空心板(83)的内壁与壳体(1)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空心板(83)远离连接块(8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块(84),所述导向块(84)的内部开设有斜孔(85),所述斜孔(85)的内壁与锁死支架(9)的表面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支架(9)包括第二空心板(91),所述第二空心板(91)的内壁与壳体(1)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空心板(91)位于第一空心板(83)与固定板(6)之间,所述第二空心板(9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条形孔(92),所述第一条形孔(92)的内壁、通孔(7)的内壁和固定板(6)的侧面均贴合设置有l形滑块(93),所述l形滑块(9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94),所述第二空心板(91)的左右两侧均与限位环(94)的侧面接触,所述l形滑块(93)靠近调节机构(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u形柱(95),所述u形柱(95)的表面与斜孔(85)的内壁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1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腿(11)包括第一垫块(111),所述第一垫块(111)的上表面与壳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垫块(111)的底部贴合设置有第二垫块(112),所述第二垫块(1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t形柱(113),所述第一垫块(111)的底部开设有t形槽(114),所述t形槽(114)的内壁与t形柱(113)的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垫块(111)的前后两侧和第二垫块(1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螺纹孔(115),所述螺纹孔(115)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栓(116),所述螺栓(116)的表面、第一垫块(111)的前后两侧和第二垫块(112)的前后两侧均贴合设置有条形环(117)。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85)与垂直面之间夹角为45
°
,且斜孔(85)位于导向块(84)的中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式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改良型管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的表面和壳体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壳体的左侧贴合设置有前安装盖,壳体的右侧贴合设置有后安装盖,前安装盖的表面和后安装盖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内部开设有通孔,壳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机构,壳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支架,通孔的内壁和固定板的侧面均与锁死支架的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板、通孔、调节机构、锁死支架和空心筒的配合,使该管式换热器上的前安装盖和后安装盖在拆装时较为方便,从而便于维修人员对该管式换热器的内部进行维修。部进行维修。部进行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陈江国 何周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高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2
技术公布日:2023/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