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85011发布日期:2020-07-31 21:5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在生活中,通常会采用空调对气温进行调节,在空调的作用下,可使得一个区域内气温得到改变。

空调全称为空气调节器(airconditioner),是一种用于对气温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目前,空调都是利用压缩机进行制冷或制热,但压缩机在工作时,噪音比较大。同时,对于现有的空调而言,制冷剂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随着空调的使用,制冷剂会不断被消耗,这使得空调的使用成本也变得非常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及空调,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存在噪音大、使用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包括:

送风风道;

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所述送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温度调节;

其中,所述送风风道内设置有导热件,所述导热件用于传导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件包括铝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温调节装置还包括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用于使所述送风风道内产生流动的气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风道的外部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收集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温调节装置还包括用于对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模块包括散热器和用于对所述散热器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散热模块还包括散热风道,所述散热风道用于输送所述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散热风道设置于一内壳的内部;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安装于所述内壳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散热风道之间设置有隔层;

所述隔层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送风风道和所述散热风道均与所述通风口相连通,所述通风口正对于所述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气温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包括:送风风道;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对送风风道内的气体进行温度调节;其中,送风风道内设置有导热件,导热件用于传导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量。

利用半导体制冷片可对送风风道内的气温进行调节,其中,半导体制冷片无转动部件,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半导体制冷片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时无需使用制冷剂。

送风风道内设置有导热件,通过导热件对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量进行传导,由此可以增加半导体制冷片的导热面积,并提高半导体制冷片制冷或制热的效率。

该气温调节装置,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同时,无需制冷剂,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一种气温调节装置的第一轴侧图;

图2示出了一种气温调节装置的第二轴侧图;

图3示出了一种气温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一种气温调节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送风风道;2-半导体制冷片;3-导热件;4-散热器;5-散热风道;6-内壳;7-隔层;8-安装通孔;9-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气温调节装置,包括:

送风风道1;

半导体制冷片2,用于对送风风道1内的气体进行温度调节;

其中,送风风道1内设置有导热件3,导热件3用于传导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量。

半导体制冷片2包括有第一换热面和第二换热面,其中,第一换热面可设置于送风风道1内。

半导体制冷片2具有以下优点:

1.不需要任何制冷剂,没有污染源,可连续工作;

2.没有旋转部件,工作时不会产生震动和噪音;

3.半导体制冷片2是电流换能型片件,通过对输入电流的控制,可实现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4.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惯性小,制冷制热时间快。

该气温调节装置具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为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

当气温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第一换热面为冷端,此时,送风风道1内的气温低于环境温度;当气温调节装置处于制热模式时,第一换热面为热端,此时,送风风道1内的气温高于环境温度。

其中,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便能够实现制冷模式与制热模式的切换。

半导体制冷片2可电性连接有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上可设置有充电接口,其中,充电接口可使用usb接口。

在具体使用过程中,用户还可使用110v或220v的市电(根据所处的国家及区域而定)对气温调节装置进行供电,在适配器等装置的作用下,将输入电压转换为12v~36v的安全电压以供半导体制冷片2使用。

电源模块上可设置有保护电路,当输入的电流或电压超过一定值时,保护电路便会自动切断电源,由此避免气温调节装置中的用电组件受到损坏。

利用半导体制冷片2可对送风风道1内的气温进行调节,其中,半导体制冷片2无转动部件,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同时,半导体制冷片2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时无需使用制冷剂。

该气温调节装置可以对气温进行调节,实现制冷或制热;该气温调节装置在工作时不会产生噪音,同时,由于无需制冷剂,所以气温调节装置的使用及维护的成本低。

送风风道1内设置有导热件3,通过导热件3对半导体制冷片2的热量进行传导,由此可以增加半导体制冷片2的导热面积,并提高半导体制冷片2制冷或制热的效率。空气进入到送风风道1后,在半导体制冷片2及导热件3的作用下,可以快速变冷或变热。

导热件3与半导体制冷片2相接触。其中,为提高热传导的效率及效果,导热件3可通过导热硅胶粘贴于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一换热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导热件3可选用铝材制成,具体的,导热件3可为铝片。其中,铝片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导热件3还可以采用铁、铜等导热率较高材料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气温调节装置还可包括送风模块,送风模块用于使送风风道1内产生流动的气流。其中,送风模块可包括送风风扇。

送风风道1可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送风风扇可正对于送风风道1的进气口。当送风风扇启动后,在送风风扇产生的气压的作用下,气流会从进气口流向出气口。

启动气温调节装置,半导体制冷片2和送风风道1都会进入工作状态,此时,外界的空气会从进气口流入到送风风道1内,在半导体制冷片2及导热件3的作用下送风风道1内的空气会变冷或变热,随着气流的流动,变冷或变热的空气会从出气口排出,由此改善外界局部区域内的气温。

在制冷模式下,送风风道1内会产生冷凝水,为此,送风风道1的外部可设置有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收集模块。其中,收集模块可包括集水杯。

半导体制冷片2在工作时会产生一定热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散热,半导体制冷片2的制冷或制热的效率就会受到影响。

为此,在本实施例中,气温调节装置还可包括用于对半导体制冷片2进行散热的散热模块。

散热模块可包括散热器4和用于对散热器4进行散热的散热风扇。其中,散热器4可采用塔式散热器,为提高散热的效率,塔式散热器上可设置有多根铜管。

为使散热器4上的热量可以及时散去,散热模块还可包括散热风道5,散热风道5用于输送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其中,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换热面可设置于散热风道5内,散热器4可通过导热硅胶粘贴在半导体制冷片2的第二换热面上。

当半导体制冷片2启动时,散热风扇也会随之同步启动,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会带走散热器4上的热量,由此起到对半导体制冷片2散热的目的。

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输送至散热风道5内,并会通过散热风道5的排气口流至散热风道5外。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风道1和散热风道5可设置于一内壳6的内部,其中,半导体制冷片2可安装于内壳6上。

在本实施例中,送风风道1与散热风道5均设置于内壳6上,其中,送风风道1与散热风道5之间设置有隔层7。

隔层7具有隔热的功能,用于防止送风风道1与散热风道5之间产生热交换。具体的,隔层7内部可设置为空心结构,其中,空心结构中可填充有玻璃纤维、石棉、岩棉、硅酸盐等隔热。

为提高隔热的效果,隔层7外表面可涂覆有隔热涂料。

隔层7上设置有通风口,送风风道1和散热风道5均与通风口相连通,通风口正对于散热器4。当气温调节装置处于制冷模式时,可以将通风口打开,此时,送风风道1内的冷气流会通过通风口进入到散热风道5内,由于通风口正对于散热器4,所以散热器4在冷气流的作用下可以得到一定的散热和冷却,由此能够提高散热器4的散热效率,并使得半导体制冷片2的制冷效率更高。

如图2所示,半导体制冷片2贯穿隔层7,其中,隔层7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半导体制冷片2的安装通孔8,为提高密封性和隔热性,在安装通孔8内可设置隔热密封垫。

在安装时,需要注意散热风扇的位置,避免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流向通风口。

位于送风风道1的一侧,隔层7可设置有倾斜面,通过倾斜面可方便使冷凝水流至集水杯中。

在本实施例中,内壳6可设置于一外壳的内部,其中,外壳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孔不正对于散热风道5的排气口,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避免散热风道5内的热气流直接从排气口排出至外壳外部,热气流会预先在内壳6与外壳之间的空间中得到冷却,而后再从散热孔排至外壳的外部。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可设置为长方体形,外壳的侧面位于其正面和背面的两侧。其中,散热风道5的排气口可正对于外壳的背面,散热孔则可设置于外壳的侧面。

外壳的背面可设置有送气孔,其中,送风风道1的出气口可通过导管与送气孔相连通,由此避免散热风道5排出的气流流到送气孔中。

内壳6与外壳之间可拆卸连接。其中,外壳的正面可包括一开口,内壳6通过开口安装在外壳内。

由于内壳6与外壳可拆卸连接,所以,可以先将半导体制冷片2等组件安装于内壳6上后,再将内壳6安装到外壳内。当内壳6放入外壳内后,可在外壳内安装送风风扇和集水杯,之后再在外壳上安装上挡盖,其中,挡盖用于关闭外壳的开口。挡盖上可设置有进风孔,进风孔正对于送风风道1的进气口。

如图3所示,内壳6的外壁上可设置连接臂9,连接臂9共两个且对称设置于内壳6的两侧。

相应的,外壳的内壁上可设置有与连接臂9相对应的滑槽,其中,连接臂9插入滑槽内并与之滑动连接。

为固定内壳6的位置,内壳6可通过螺丝或卡扣等固定于外壳内。

为降低生产成本,内壳6和外壳均可采用塑料制成。具体的,内壳6和外壳还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其他绝缘及高燃点的材料制成,由此避免出现触电或着火等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气温调节装置还可包括有温度监测模块和温度控制模块。

温度监测模块可包括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可设置于送风风道1内,通过温度监测模块可以监测送风风道1内的温度。

温度控制模块可包括处理器等,其中,利用温度控制模块可以在实现对送风风道1内的温度的控制。需要注意的是,送风风道1内的温度的可调节范围存在极限值,具体与半导体制冷片2的规格相关。

开启气温调节装置后,用户可以利用按钮、遥控器或手机等终端设定所需的温度值。温度传感器将监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递至处理器,当监测到的温度值与设定的温度值不同时,控制模块便会向电源模块发出控制信号,电源模块接收到控制信号后便会调节输入的功率,由此实现对送风风道1内的温度的控制。

半导体制冷片2的结构简单且小巧,为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内壳6及外壳制成合适的大小,以使得气温调节装置方便携带。

该气温调节装置通过半导体制冷片2实现温度的调节,制冷、制热的效果好,同时,体积小巧、结构紧凑,方便移动且可以随身携带。用户可将气温调节装置放置于桌面,通过送气孔送出的冷风或热风,对体表进行降温或升温。

为方便用户移动气温调节装置,外壳上可设置有提手。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空调,包括上文中的气温调节装置。其中,该空调可用于调节房间、电梯、车厢等区域内的气温。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