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清洗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塑料桶盛放液体,在液体使用完后,需要对将废料桶进行再次回收再利用,从而能够避免将废料桶丢弃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造成物料的浪费,满足环保的要求,而且能够降低经济投入。
在重新装入液体之前,需要将废料桶中的残存液体倒掉,并对废料桶进行清洗干燥然后再次使用。但现在通常是由人工完成上述过程,导致工人的工作强度较大,清洁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能够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提升清洁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工位、残液倾倒工位、内部清洁工位、干燥工位和下料工位;
所述上料工位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对废料桶进行运输并传送至所述残液倾倒工位;
所述残液倾倒工位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和桶盖旋取装置,所述桶盖旋取装置(22)用于将所述废料桶的桶盖打开,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将所述废料桶中的残液倒出;
所述内部清洁工位设置有冲洗装置,所述冲洗装置能够伸入所述废料桶(6)的内部喷射清洁液,对倾倒完残液的所述废料桶的内部进行清洁;
所述干燥工位设置有干燥装置,所述干燥装置用于对清洁后的所述废料桶进行干燥;
所述下料工位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用于对干燥后的所述废料桶进行下料;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翻转装置、所述桶盖旋取装置、所述冲洗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均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翻转装置、所述桶盖旋取装置、所述冲洗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和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相对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输送线和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输送线,所述第二输送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线的最高端对接,所述第二输送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残液倾倒工位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料工位还包括第一缓冲间,所述第一缓冲间具有第一中空腔,所述第一缓冲间跨设在所述第二输送线上,且与所述残液倾倒工位连接,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于所述第一缓冲间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第二门位于所述第一缓冲间与所述残液倾倒工位之间,所述第二门被配置为:当所述第一门关闭时,所述第二门打开。
进一步地,所述残液倾倒工位包括残液倾倒间和设置在所述残液倾倒间中的第一夹紧旋转装置、第三输送线、所述第一翻转装置、所述桶盖旋取装置和残液收集槽;
所述残液倾倒间跨设在所述第三输送线上;
所述第三输送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线对接,另一端与所述内部清洁工位对接,所述第三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
所述第一夹紧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翻转装置上,用于夹紧所述废料桶,且能够驱动所述废料桶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桶盖旋取装置位于所述第三输送线的上方,所述桶盖旋取装置能够将所述废料桶的桶盖旋出取走;
所述第一翻转装置能够在竖直面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所述废料桶翻转,使得所述废料桶的桶口朝下;
所述残液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三输送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桶盖旋取装置包括: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沿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残液倾倒间中;
第二驱动组件,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且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传动连接,能够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往复移动;
旋取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且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传动连接,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所述旋取组件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将桶盖旋下取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翻转装置包括第一驱动件和第一转动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架传动连接,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架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第三输送线和所述第一夹紧旋转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紧旋转装置包括固定抵接组件、第一移动组件和旋转抵接组件,所述固定抵接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均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架上,所述固定抵接组件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三输送线的两侧,所述旋转抵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移动组件上,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旋转抵接组件朝向所述固定抵接组件移动,从而将所述废料桶抱紧,所述旋转抵接组件能够驱动所述废料桶绕自身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内部清洁工位包括清洁间和设置在所述清洁间中的第二夹紧旋转装置、第四输送线、第二翻转装置、所述冲洗装置和第一废水收集槽;
所述清洁间跨设在所述第四输送线上;
所述第四输送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三输送线对接,另一端与所述干燥工位对接,所述第四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装置上;
所述第二翻转装置能够在竖直面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所述废料桶翻转,使得所述废料桶的桶口朝下;
所述第二夹紧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翻转装置上,用于夹紧所述废料桶,且能够驱动所述废料桶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冲洗装置位于所述第四输送线的下方,所述冲洗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桶口伸入所述废料桶内部进行冲洗;
所述第一废水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四输送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工位包括干燥间和设置在所述干燥间中的第三夹紧旋转装置、第五输送线、第三翻转装置、所述干燥装置和第二废水收集槽;
所述干燥间跨设在所述第五输送线上;
所述第五输送线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一端与所述第四输送线对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料工位对接,所述第五输送线设置在所述第三翻转装置上;
所述第三翻转装置能够在竖直面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所述废料桶翻转,使得所述废料桶的桶口朝下;
所述第三夹紧旋转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三翻转装置上,用于夹紧所述废料桶,且能够驱动所述废料桶绕自身轴线转动;
所述干燥装置位于所述第五输送线的下方,所述干燥装置能够通过所述桶口伸入所述废料桶内部进行干燥;
所述第二废水收集槽设置在所述第五输送线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六输送线和相对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七输送线,所述第六输送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七输送线的最高端对接,所述第六输送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五输送线对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有上料工位、残液倾倒工位、内部清洁工位、干燥工位和下料工位,上料工位用于对废料桶进行运输并传送至残液倾倒工位,废料桶依次在残液倾倒工位、内部清洁工位和干燥工位进行残液倾倒、清洗和干燥,然后通过下料工位下料,完成废料桶的清洁,利用控制装置对清洁过程进行控制。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对废料桶的全自动化清洗,能够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提升清洁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中去除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中残液倾倒工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中第一移动组件和旋转抵接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
1、上料工位;11、第一输送线;12、第二输送线;13、第一缓冲间;131、第一门;132、第二门;2、残液倾倒工位;21、第一翻转装置;211、第一驱动件;212、第一转动架;2121、齿圈;22、桶盖旋取装置;221、第一驱动组件;222、第二驱动组件;223、旋取组件;23、第三输送线;24、残液收集槽;25、固定抵接组件;26、旋转抵接组件;27、第一移动组件;28、残液倾倒间;3、内部清洁工位;31、第二翻转装置;32、第一废水收集槽;33、清洁间;4、干燥工位;41、第三翻转装置;42、第二废水收集槽;43、干燥间;5、下料工位;51、第六输送线;52、第七输送线;53、第二缓冲间;531、第三门;532、第四门;6、废料桶;61、桶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为了能够降低工人清洗废料桶的工作强度,提升清洁效率,如图1-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本废料桶的自动清洗系统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上料工位1、残液倾倒工位2、内部清洁工位3、干燥工位4、下料工位5和控制装置。
其中,上料工位1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第一输送机构用于对废料桶6进行运输并传送至残液倾倒工位2;残液倾倒工位2设置有第一翻转装置21和桶盖旋取装置22,桶盖旋取装置22用于将废料桶6的桶盖打开,第一翻转装置21将废料桶6中的残液倒出;内部清洁工位3设置有冲洗装置,冲洗装置能够伸入废料桶6的内部喷射清洁液,对倾倒完残液的废料桶6的内部进行清洁;干燥工位4设置有干燥装置,干燥装置用于对清洁后的废料桶6进行干燥;下料工位5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第二输送机构用于对干燥后的废料桶6进行下料;控制装置与第一输送机构、第一翻转装置21、桶盖旋取装置22、冲洗装置、干燥装置和第二输送机构均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翻转装置21、桶盖旋取装置22、冲洗装置、干燥装置和第二输送机构工作。
上料工位1用于对废料桶6进行运输并传送至残液倾倒工位2,废料桶6依次在残液倾倒工位2、内部清洁工位3和干燥工位4进行残液倾倒、清洗和干燥,然后通过下料工位5下料,完成废料桶6的清洁,控制装置等整个清洁过程进行机制。通过上述方式,实现对废料桶6的全自动化清洗,能够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提升清洁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相对第一水平方向倾斜向上设置的第一输送线11和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输送线12,第二输送线12的一端与第一输送线11的最高端对接,第二输送线12的另一端与残液倾倒工位2对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线11和第二输送线12均采用动力滚筒结构,通过第一输送线11能够将废料桶6提升至与残液倾倒工位2相同的高度,在人工放上废料桶6时,必须要将废料桶6竖直放置,且废料桶6的桶口61朝上;通过设置第二输送线12保证废料桶6平稳过渡到残液倾倒工位2。
进一步地,上料工位1还包括第一缓冲间13,第一缓冲间13具有第一中空腔,第一缓冲间13跨设在第二输送线12上,且与残液倾倒工位2连接,沿第一水平方向于第一缓冲间13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门131和第二门132,第二门132位于第一缓冲间13与残液倾倒工位2之间,第二门132被配置为:当第一门131关闭时,第二门132打开。当废料桶6运输到第一门131前时,第一门131上的传感器检测到废料桶6并控制第一门131打开,使废料桶6进入到缓冲间内,然后第一门131关闭,第二门132打开,废料桶6进入到残液倾倒工位2上。通过设置第一缓冲间13,其上的第一门131关闭时第二门132打开,从而使得第一门131和第二门132不同时开启,能够有效防止残液的气味通过第一门131进行扩散。
进一步地,残液倾倒工位2包括残液倾倒间28和设置在残液倾倒间28中的第一夹紧旋转装置、第三输送线23、第一翻转装置21、桶盖旋取装置22和残液收集槽24。
其中,残液倾倒间28跨设在第三输送线23上;第三输送线23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一端与第二输送线12对接,另一端与内部清洁工位3对接,第三输送线23设置在第一翻转装置21上;第一夹紧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一翻转装置21上,用于夹紧废料桶6,且能够驱动废料桶6绕自身轴线转动;桶盖旋取装置22位于第三输送线23的上方,桶盖旋取装置22能够将废料桶6的桶盖旋出取走;第一翻转装置21能够在竖直面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废料桶6翻转,使得废料桶6的桶口61朝下;残液收集槽24设置在第三输送线23的正下方。
通过第二输送线12将废料桶6输送到第三输送线23上,然后第一夹紧旋转装置将废料桶6夹紧,并驱动废料桶6旋转调整废料桶6上的桶盖位置;桶盖旋取装置22识别到桶盖的具体位置,然后将桶盖旋转取出;第一翻转装置21带动废料桶6翻转将废料桶6中的残液倒入残液收集槽24中完成残液的倾倒动作。为了保证残液倾倒干净,降低下一步清洗的难度,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控制第一翻转装置21带动废料桶6在竖直面内以一定的角度和频率来回晃动,从而将残液甩干净,保证在对废料桶6进行清洗时,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具体地,桶盖旋取装置22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21、第二驱动组件222和旋取组件223。其中,第一驱动组件221沿与第一水平方向相垂直的第二水平方向设置在残液倾倒间28中;第二驱动组件222沿竖直方向设置在第一驱动组件221上,且与第一驱动组件221传动连接,能够沿第二水平方向往复移动;旋取组件223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222上,且与第二驱动组件222传动连接,能够沿竖直方向往复移动,旋取组件223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将桶盖旋下取走。值得注意的是,对桶盖也需要进行清洗、干燥工序处理,从而保证桶盖在再次利用时也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21和第二驱动组件222均可以采用气缸进行驱动,第一驱动组件221的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驱动组件222的气缸连接,第二驱动组件222的气缸的输出端与旋取组件223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221和第二驱动组件222能够在第二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调整旋取组件223的位置,便于快速对桶盖进行定位;旋取组件223为电机,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夹爪,通过电机带动夹爪转动将桶盖取下并运走。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实现自动打开桶盖的工作。
进一步地,第一翻转装置21包括第一驱动件211和第一转动架212,第一驱动件211与第一转动架212传动连接,能够驱动第一转动架212绕自身轴线转动,第三输送线23和第一夹紧旋转装置均设置在第一转动架21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1为电机,设置在残液倾倒间28中,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在第一转动架212上设置有齿圈2121,通过主动齿轮与齿圈2121啮合传动驱动第一转动架212旋转,从而将废料桶6翻转180度,使得残液通过桶口61流出。
进一步地,第一夹紧旋转装置包括固定抵接组件25、第一移动组件27和旋转抵接组件26,固定抵接组件25与第一移动组件27均设置在第一转动架212上,固定抵接组件25与第一移动组件27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三输送线23的两侧,旋转抵接组件26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27上,第一移动组件27能够带动旋转抵接组件26朝向固定抵接组件25移动,从而将废料桶6抱紧,旋转抵接组件26能够驱动废料桶6绕自身轴线转动。通过设置第一移动组件27,能够实现对废料桶6的夹紧和松开。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27为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旋转抵接组件26连接,通过控制气缸对旋转抵接组件26的移动进行控制,实现夹紧和松开的动作,旋转抵接组件26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皮带驱动转轴转动,转轴与废料桶6抵接,从而使得废料桶6绕其自身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将残液收集槽24中的残液排出,防止由于疏忽导致残液积存流出,在残液收集槽24中设置有浮球,当浮球达到一定高度后控制抽液泵打开将残液排出。
进一步地,内部清洁工位3包括清洁间33和设置在清洁间33中的第二夹紧旋转装置、第四输送线、第二翻转装置31、冲洗装置和第一废水收集槽32;其中,清洁间33跨设在第四输送线上;第四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一端与第三输送线23对接,另一端与干燥工位4对接,第四输送线固定设置在第二翻转装置31上;第二翻转装置31能够在竖直面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废料桶6翻转,使得废料桶6的桶口61朝下;第二夹紧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二翻转装置31上,用于夹紧废料桶6,且能够驱动废料桶6绕自身轴线转动;冲洗装置位于第四输送线的下方,冲洗装置能够通过桶口61伸入废料桶6内部进行冲洗;第一废水收集槽32设置在第四输送线的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冲洗装置喷出的水压力可以调节。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对废料桶6的内部进行有效清洁,从而防止再次使用时,对新装入的液体造成污染。
具体地,第二翻转装置31与第一翻转装置21的结构相似,第二夹紧旋转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夹紧旋转装置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干燥工位4包括干燥间43和设置在干燥间43中的第三夹紧旋转装置、第五输送线、第三翻转装置41、干燥装置和第二废水收集槽42;其中,干燥间43跨设在第五输送线上;第五输送线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一端与第四输送线对接,另一端与下料工位5对接,第五输送线设置在第三翻转装置41上;第三翻转装置41能够在竖直面内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用于将废料桶6翻转,使得废料桶6的桶口61朝下;第三夹紧旋转装置设置在第三翻转装置41上,用于夹紧废料桶6,且能够驱动废料桶6绕自身轴线转动;干燥装置位于第五输送线的下方,干燥装置能够通过桶口61伸入废料桶6内部进行干燥;第二废水收集槽42设置在第五输送线的正下方。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将废料桶6中的存在的废水沥干,然后再通过干燥装置向废料桶6内喷干燥空气,对废料桶6进行干燥,从而保证废料桶6中不会积存污水。
具体地,第三翻转装置41与第一翻转装置21的结构相似,第三夹紧旋转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夹紧旋转装置的结构相似,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沿第一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六输送线51和相对第一水平方向倾斜向下设置的第七输送线52,第六输送线51的一端与第七输送线52的最高端对接,第六输送线51的另一端与第五输送线对接。通过第六输送线51将干燥完成的废料桶6运输出来,然后通过第六输送线51运输落地,工人将废料桶6运走即可。
进一步地,下料工位5还包括第二缓冲间53,第二缓冲间53具有第二中空腔,第二缓冲间53跨设在第六输送线51上,且与干燥工位4连接,沿第一水平方向于第二缓冲间53的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第三门531和第四门532,第三门531位于第二缓冲间53与干燥工位4之间,第三门531被配置为:当第三门531关闭时,第四门532打开。当废料桶6运输到第三门531前时,第三门531上的传感器检测到废料桶6并控制第三门531打开,使废料桶6进入到缓冲间内,然后第三门531关闭,第四门532打开,废料桶6进入第六输送线51上。通过设置第二缓冲间53,其上的第三门531关闭时第四门532打开,从而使得第三门531和第四门532不同时开启,能够有效防止残液的气味通过第四门532进行扩散。
为了便于对清洗过程进行观察,在残液倾倒间28、清洁间33和干燥间43均设置有玻璃观察窗,为了防止残液的气体挥发,在残液倾倒间28、清洁间33和干燥间43均设置有排风口,用于将废气排出,然后做无公害处理。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