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气阻粉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10989发布日期:2021-09-11 00:05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气阻粉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站粉料秤排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气阻粉尘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混凝土加工方式是通过气浮溜槽将配比好的原料送入粉料秤内,再进入搅拌机主机,倒入时会扬起大量粉尘,常规使用的排气装置与搅拌主机直连,没有任何排气装置,粉尘会随着气流直接进入排气管,再进入搅拌主机,这期间原料就会产生大量亏损,且粉尘容易散溢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市面上的排气装置大多结构复杂,不方便清理,且不方便将粉尘收纳回收利用。因此,就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实现粉料秤排气且阻挡扬起粉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5.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常规用的排气装置与搅拌主机直连,无排气阻尘装置,粉尘随气流直接进入搅拌主机形成大量亏损。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气阻粉尘装置,其包括: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一端的安装法兰、安装在所述壳体另一端的连接法兰;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内部的降尘结构,降尘结构包括单板降尘板,所述单板降尘板一端固定在壳体内部,另一端向所述安装法兰方向倾斜。
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从所述壳体一面内壁靠近出气口的一端往进气口的一端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单板降尘板,且不相邻的另一面内壁的相同高度上也均匀分布有若干单板降尘板;所述单板降尘板与所述壳体间呈一个锐角,所述锐角正对所述进气口。
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尘结构还包括锥形降尘板,所述锥形降尘板为v形折板结构,所述锥形降尘板两面之间呈一定夹角,所述夹角正对所述进气口且大于所述锐角。
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锥形降尘板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单板降尘板的长宽与所述锥形降尘板单面的长宽一致,两个相对称的所述单板降尘板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锥形降尘板开口端的最大距离。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至少有两块单板降尘板与一块锥形降尘板,相邻的各个锥形降尘板与单板降尘板之间形成流通通道。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降尘结构为对称结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法兰形状与所述壳体形状一致,所述壳体通过安装法兰固定在粉料秤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气口外设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排气管相连接。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气口口径小于所述壳体口径,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壳体形状一致。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固定结构整体高度不超过所述粉料秤至气浮溜槽的高度。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采用机械式降尘,简单有效,利用秤体自身正压工作,无需任何电路电控,节能环保;粉料秤与排气管之间增加的排气阻粉尘装置,降低粉料亏损,提高材料利用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第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阻粉尘装置的部分结构图。
19.图2为第一个实施例中排气阻粉尘装置的部分结构图。
20.图3为第二个实施例中降尘结构的一种方案示意图。
21.图4为第二个实施例中降尘结构的另一种方案示意图。
22.图5为第二个实施例中降尘结构的较优方案图。
23.图6为第二个实施例中排气阻尘装置的使用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7.实施例1
28.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气阻粉尘装置,其为纯机械结构,利用正压工作,无需电控,能有效降低粉料亏损,节约成本,节能环保。
29.本实施例包括固定结构100,其包括壳体101、安装在壳体101一端的安装法兰102、安装在所述壳体101另一端的连接法兰103;以及安装在所述壳体101内部的降尘结构200,其包括单板降尘板201,单板降尘板201一端固定在壳体101内部,另一端向所述安装法兰
102方向倾斜。
30.其中,壳体101两端设有进气口101a和出气口101b,从壳体101一面内壁靠近出气口101b的一端往进气口101a一端之间均匀分布有若干单板降尘板201,且不相邻的另一面内壁的相同高度上也均匀分布有若干单板降尘板201;单板降尘板201与所述壳体101间呈一个锐角201a,锐角201a正对进气口101a。
31.在该实施例中,单板降尘板201有多种安装方案。第一种方案中,单板降尘板201直接安装,相对称的一对单板降尘板201之间留有较大且直通出气口101b的空隙,阻尘效果较差;另一种方案中,不相邻内壁上的单板降尘板201交错分布,相邻的单板降尘板201之间留有空气流通通道,从进气口101a进入的空气经过单板降尘板201的多次阻挡分流,最终从出气口101b流出,有较好的阻尘效果,排气性能稍差。
32.实施例2
33.参照图5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且与上一个实施例不同的是:降尘结构200还包括锥形降尘板202,锥形降尘板202为v形折板结构,两面之间呈一定夹角202a,夹角202a正对进气口101a且大于锐角201a。
34.进一步的,安装在壳体101内的锥形降尘板202,其单面的长宽与单板降尘板201的长宽一致,且两个相对称的单板降尘板201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锥形降尘板202开口端的最大距离。
35.进一步的,降尘结构200为对称结构。此外,壳体101内设置至少有两块单板降尘板201与一块锥形降尘板202,相邻的各个锥形降尘板202与单板降尘板201之间形成流通通道d。空气沿流通通道,先后被多个锥形降尘板202与单板降尘板201阻挡分流,空气中携带的粉尘则被挡在锐角201a与夹角202a内,最终在重力的作用下
36.该实施例中,安装法兰102设在进气口101a外,其形状与壳体101形状一致,整个装置通过安装法兰102固定在粉料秤a上;出气口101b外设有连接法兰103,连接法兰103与排气管b连接;其中,出气口101b口径小于壳体101口径,进气口101a与壳体101形状一致。整个装置的高度不超过粉料秤a到气浮溜槽c的高度。
37.在工作使用时,粉料通过气浮溜槽c输送进粉料秤a,而以气体为动力的气浮溜槽c在输送粉料的过程中会携带大量气体,在粉料秤a内形成正压,扬起大量粉尘。携带大量粉尘的空气在排气阻尘装置中先后被锥形降尘板202与单板降尘板201阻挡,粉尘被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进粉料秤a,大大减少了粉料的亏损量,过滤后的空气则经过排气管b通往主机,保证粉料秤a内气压平衡。
38.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技术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
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39.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实用新型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40.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41.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