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化气深度脱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868536发布日期:2022-10-21 16: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化气深度脱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液化气原料和氢气从流化床反应器下部进入,与进入反应器中的微球形脱硫催化剂接触,以流化床状态进行选择性脱硫反应;然后,含有硫化氢的反应产物与催化剂在反应器上部进行气固分离,气相从反应器顶部排出进入醇胺吸收塔脱除硫化氢,得到液化气脱硫产物,固相(待生催化剂)从反应器下部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液化气原料为催化裂化液化气、焦化液化气、天然液化气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丙烯含量为20.0v%~40.0v%、丁烯含量为10.0v%~30v%;总硫含量为100~5000mg/m3,硫醇硫含量为50~200mg/m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为0.3mpa~2.0mpa、反应温度50℃~150℃、液化气进料体积空速5.0h-1
~20.0h-1
、氢气与液化气体积比10:1~10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流化床反应器中的操作条件如下:反应压力为0.5~1.5mpa、反应温度80~120℃、进料体积空速10.0~17.0h-1
、氢气与液化气体积比20:1~5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反应器排出的待生催化剂经气提后输送到再生器,在空气存在下烧炭再生,所得的再生催化剂返回流化床反应器循环使用;所述的再生器中的再生条件如下:再生压力为0.5mpa~1.5mpa,气剂体积比200:1~500:1,在400℃~500℃下恒温0.2~1.0小时,再生气为空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硫化氢醇胺塔内的醇胺液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二异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球形脱硫催化剂包括载体和活性金属组分;所述的载体为氧化锌和氧化铝复合球形载体,以载体质量为基准,氧化锌为20.0%~90.0%,优选为50.0%~70.0%;所述的活性金属组分为ni和mo;以催化剂的重量为基准,nio的含量为5.0wt%~20.0wt%,moo3含量为1.0wt%~8.0wt%,优选地,nio含量为8.0wt%~15.0wt%,moo3含量含量为2.0wt%~5.0wt%;所述的微球形催化剂直径为10~60
µ
m,其中直径为20~40
µ
m的微球占总颗粒物的60wt%~95wt%,优选80wt%~95wt%。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球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锌和氧化铝混合研磨均匀,加入硝酸水溶液形成浆液,经喷雾干燥成型、焙烧后,制备出微球形载体;然后将含有ni和mo的浸渍液喷浸到上述载体中,干燥焙烧后,得到微球形脱硫催化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成型过程中,干燥塔热空气入口温度为300~400℃、出口温度为120~200℃,经过旋风分离器得到的微球,在400~600℃下焙烧3.0~10.0小时。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渍过程后的干燥条件为:150~200℃干燥4~6小时,焙烧条件为:400~500℃焙烧4~6小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化气深度脱硫方法,包括如下内容:液化气原料和氢气从流化床反应器下部进入,与进入反应器中的微球形脱硫催化剂接触,以流化床状态进行选择性脱硫反应;然后,含有硫化氢的反应产物与催化剂在反应器上部进行气固分离,气相从反应器顶部排出进入醇胺吸收塔脱除硫化氢,得到液化气脱硫产物,固相(待生催化剂)从反应器下部排出,进行再生,然后循环至反应器进行反应。本发明方法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液化气深度脱硫,在烯烃饱和率≯1.0%下,满足产物总硫含量≯5.0mg/m3、硫醇硫含量≯1.0mg/m3的要求。的要求。的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赵乐平 郭振东 尤百玲 陈晓贞 尹晓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1.04.15
技术公布日:2022/10/2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