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矿开采用自移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26553发布日期:2020-01-07 09:41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矿开采用自移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巷道支护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用自移支架。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掘进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支护装置进行支撑,支护装置可实现快速铺设金属顶网,为安装锚杆及锚网钢带提供有效的支护空间和安全作业空间。现有的支护装置在巷道内转移时主要是依靠其他辅助机械进行,支护装置自身无法实现自移,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自移支架,本申请提出的掘进支架可以实现自移,巷道内转移时无需借助其他辅助机械,克服了使用过程中转移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自移支架,包括沿煤矿巷道延伸方向前后设置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包括前托架以及位于前托架下方的至少一个前底座,前托架和前底座通过至少一个前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后支撑架包括后托架以及位于后托架下方的至少一个后底座,后托架和后底座通过至少一个后支撑机构连接;前托架和后托架通过至少一个上推进机构连接,前底座和后底座通过至少一个下推进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托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前伸缩架,每个前伸缩架均包括前伸缩外框以及位于前伸缩外框内部并与前伸缩外框滑动连接的前伸缩内框;两个前伸缩内框通过前横梁连接,前横梁与每个前伸缩外框均通过前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前驱动机构为前液压缸,前液压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与前伸缩外框连接,前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前横梁连接,所述前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

作为优选,在每个前伸缩外框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前底座,每个前底座和前伸缩外框均通过一个前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前支撑机构为前千斤顶,前千斤顶的活塞杆与前伸缩外框固接,前千斤顶的缸座与前底座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托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后伸缩架,每个后伸缩架均包括后伸缩外框以及位于后伸缩外框内部并与后伸缩外框滑动连接的后伸缩内框;两个后伸缩内框通过后横梁连接,后横梁与每个后伸缩外框均通过后驱动机构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后驱动机构为后液压缸,后液压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与后伸缩外框连接,后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后横梁连接,所述后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

作为优选,在每个后伸缩外框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后底座,每个后底座和后伸缩外框均通过一个后支撑机构连接,所述后支撑机构为后千斤顶,后千斤顶的活塞杆与后伸缩外框固接,后千斤顶的缸座与后底座固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推进机构为气压杆,位于同一侧的前伸缩外框和后伸缩外框上分别固接耳板,气压杆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耳板铰接,气压杆的缸座与另外一个耳板铰接。

作为优选,所述下推进机构为下液压缸,下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位于同一侧的前底座和后底座,在前底座内安装下液压缸,下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出前底座并与后底座铰接。

作为优选,在前托架和后托架上设置铺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申请提出的支架可以实现自移,巷道内转移时无需借助其他辅助机械,克服了使用过程中转移不便的问题。

2、自移支架不安装铺网机构时可以作为顺槽支架使用,当自移支架上安装铺网机构时可以作为掘进支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支架转移过程中上推进机构的运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1、前底座,2、后底座,3、前支撑机构,4、后支撑机构,5、耳板,6、气压杆,7、前伸缩外框,8、前伸缩内框,9、前驱动机构,10、前横梁,11、后伸缩外框,12、后伸缩内框,13、后驱动机构,14、后横梁,15、下液压缸,16、铺网器,17、铺网顶梁体,18、护顶顶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沿煤矿巷道延伸方向前后设置的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所述前支撑架包括前托架以及位于前托架下方的至少一个前底座1,前托架和前底座1通过至少一个前支撑机构3连接。所述后支撑架包括后托架以及位于后托架下方的至少一个后底座2,后托架和后底座2通过至少一个后支撑机构4连接。前托架和后托架通过至少一个上推进机构连接,前底座1和后底座2通过至少一个下推进机构连接。通过上推进机构和下推进机构的配合可以实现前支撑架和后支撑架自移。

所述前托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前伸缩架,每个前伸缩架均包括前伸缩外框7以及位于前伸缩外框7内部并与前伸缩外框7滑动连接的前伸缩内框8。两个前伸缩内框8通过前横梁10连接,前横梁10与每个前伸缩外框7均通过前驱动机构9连接,通过前驱动机构9驱动可以实现前伸缩外框7远离或接近前横梁10,进而实现前托架展开或收起。

在本实施例中,前伸缩内框8和前伸缩外框7采用现有滑块与滑槽配合的滑动连接方式,进一步的,前伸缩内框8上设有滑块,前伸缩外框7上设有滑槽,滑块位于滑槽内,当滑块滑动至滑槽末端时滑块便不再滑动,从而避免前伸缩内框8从前伸缩外框7中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驱动机构9为前液压缸,前液压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与前伸缩外框7连接,前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前横梁10连接,所述前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当前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时,前伸缩外框7与前横梁10距离增大,前托架趋于展开。当活塞杆回缩时,前伸缩外框7与前横梁10距离缩小,前托架趋于收起。前托架伸展宽度可调,可以根据巷道断面的不同进行调整。前液压缸工作通过人工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前伸缩外框7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前底座1,每个前底座1和前伸缩外框7均通过一个前支撑机构3连接,所述前支撑机构3为前千斤顶,前千斤顶的活塞杆与前伸缩外框7固接,前千斤顶的缸座与前底座1固接。使用者可以操作前千斤顶实现前托架的升降。

所述后托架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后伸缩架,每个后伸缩架均包括后伸缩外框11以及位于后伸缩外框11内部并与后伸缩外框11滑动连接的后伸缩内框12。两个后伸缩内框12通过后横梁14连接,后横梁14与每个后伸缩外框11均通过后驱动机构13连接,通过后驱动机构13驱动可以实现后伸缩外框11远离或接近后横梁14,进而实现后托架展开或收起。后伸缩内框12和后伸缩外框11的滑动连接方式与前伸缩内框8和前伸缩外框7连接方式相同,故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驱动机构13为后液压缸,后液压缸的缸座通过销轴与后伸缩外框11连接,后液压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后横梁14连接,所述后液压缸与液压泵连接。后驱动机构13驱动后托架展开或收起的方式与前托架相同,故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每个后伸缩外框11的下方均设有一个后底座2,每个后底座2和后伸缩外框11均通过一个后支撑机构4连接,所述后支撑机构4为后千斤顶,后千斤顶的活塞杆与后伸缩外框11固接,后千斤顶的缸座与后底座2固接。使用者可以操作后千斤顶实现后托架的升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推进机构为气压杆6,位于同一侧的前伸缩外框7和后伸缩外框11上分别固接耳板5,气压杆6的活塞杆与其中一个耳板5铰接,气压杆6的缸座与另外一个耳板5铰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推进机构为两组。上推进机构在架体转移过程中起到稳定连接、导向以及利用自身压力起到辅助伸展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推进机构为下液压缸15,下液压缸15与液压泵连接,如图4所示,位于同一侧的前底座1和后底座2,在前底座1内安装下液压缸15,下液压缸15的活塞杆伸出前底座1并与后底座2铰接。所述下推进机构为两组。

在本实施例中,自移支架作为顺槽支架使用,前托架和后托架均展开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当需要转移掘进支架时,如图5所示,前支撑机构3收缩,前托架下降一定高度离开支护面,下液压缸15工作,活塞杆伸长,以后支撑架为受力点,前支撑架向前迈进一个步距,前支撑机构3再次展开,前托架上升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后支撑机构4收缩,后托架下降一定高度离开支护面,下液压缸15工作,活塞杆收缩,以前支撑架为受力点,后支撑架被向前拉进一个步距,后支撑机构4再次展开,后托架上升对巷道顶板进行支护,至此,整套支架前移一个步距。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前托架和后托架上设置铺网机构,安装有铺网机构的自移支架作为掘进支架使用,如图6所示,铺网机构包括两个铺网器16和四个护顶顶梁体18,每个铺网器16均通过铺网顶梁体17与前托架连接,每个铺网顶梁体17一端与铺网器16固接,另一端与前托架铰接。每个护顶顶梁体18均与前托架和后托架固接。护顶顶梁体18与铺网顶梁体17同向设置。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