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2744发布日期:2020-06-20 14:37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领域,尤其是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



背景技术:

井下救援通常都需要将救护人员送入井内进行人员的解救,这种救援方式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对救护人员也构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描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通过卷扬机与滑轮来拉动整个抱持机构进行上下升降。通过井壁支撑机构来撑住井壁四周,使得抱持机构更加稳定。通过遮伞机构来隔离上方落下的杂物。通过开合机构来调整两个抱持机构之间的间距。通过抱持机构来抱紧被救人员。通过摄像头来实时传送搜救画面。本申请提高了井下救援效率,提高了救援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包括支撑架、卷扬机、滑轮、井壁支撑机构、遮伞机构、开合机构、连接臂、抱持机构和摄像头,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卷扬机,支撑架顶端转动连接有滑轮,卷扬机的卷筒通过拉绳与井壁支撑机构相连接,拉绳贴合在滑轮上,井壁支撑机构底部固定有遮伞机构,遮伞机构底部通过开合机构与连接臂连接在一起,连接臂上固定有抱持机构,开合机构上固定有摄像头。

具体地,所述井壁支撑机构由筒体、转盘、杆体、弧形块、弧形槽、辊子和电机组成,筒体顶端连接在拉绳一端,筒体底端固定有遮伞机构,杆体穿过筒体侧壁上的穿孔,杆体一端固定有弧形块,杆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辊子,筒体周围分布有数个弧形块,辊子配合在弧形槽内,转盘上设有数条中心对称的弧形槽,筒体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转盘上,转盘转动连接在筒体内。

具体地,所述遮伞机构由主轴、伞杆、两段连杆、打开圈和卡舌组成,主轴顶端固定在筒体底部,主轴上均匀分布有数个伞杆,伞杆端头铰接在主轴上,打开圈套设在主轴上,主轴的开槽内转动连接有卡舌,卡舌与主轴之间连接有弹簧,两段连杆由两个连接铰接在一起组成,两段连杆的一端铰接在打开圈上,两段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主轴上,两个组成两段连杆的连杆之间的连接处与伞杆的杆体铰接在一起。

具体地,所述开合机构由连接板、滑板和滑板驱动气缸组成,连接板固定在遮伞机构的主轴底端,连接板下方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板,连接板底部固定有两个滑板驱动气缸,两个滑板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滑板上,两个滑板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臂上,两个连接臂底端分别固定有抱持机构。

具体地,所述抱持机构由滑座、侧板、侧板驱动气缸、抱杆、夹爪、抱杆旋转电机、壳体和夹爪驱动气缸组成,壳体固定在连接臂上,壳体内固定有滑座,滑座两侧的轴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固定有两个侧板驱动气缸,侧板驱动气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上,两个侧板上分别固定有抱杆旋转电机,抱杆旋转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抱杆上,抱杆上铰接有夹爪,抱杆内铰接有夹爪驱动气缸,夹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夹爪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通过卷扬机与滑轮来拉动整个抱持机构进行上下升降。通过井壁支撑机构来撑住井壁四周,使得抱持机构更加稳定。通过遮伞机构来隔离上方落下的杂物。通过开合机构来调整两个抱持机构之间的间距。通过抱持机构来抱紧被救人员。通过摄像头来实时传送搜救画面。本申请提高了井下救援效率,提高了救援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井壁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遮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抱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卷扬机,3.滑轮,4.井壁支撑机构,5.遮伞机构,6.开合机构,7.连接臂,8.抱持机构,9.摄像头,41.筒体,42.转盘,43.杆体,44.弧形块,45.弧形槽,46.辊子,51.主轴,52.伞杆,53.两段连杆,54.打开圈,61.连接板,62.滑板,63.滑板驱动气缸,81.滑座,82.侧板,83.侧板驱动气缸,84.抱杆,85.夹爪,86.抱杆旋转电机,87.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井壁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遮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抱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井下救援设备吊起架,包括支撑架1、卷扬机2、滑轮3、井壁支撑机构4、遮伞机构5、开合机构6、连接臂7、抱持机构8和摄像头9,所述支撑架1上固定有卷扬机2,支撑架1顶端转动连接有滑轮3,卷扬机2的卷筒通过拉绳与井壁支撑机构4相连接,拉绳贴合在滑轮3上,井壁支撑机构4底部固定有遮伞机构5,遮伞机构5底部通过开合机构6与连接臂7连接在一起,连接臂7上固定有抱持机构8,开合机构6上固定有摄像头9。所述井壁支撑机构4由筒体41、转盘42、杆体43、弧形块44、弧形槽45、辊子46和电机组成,筒体41顶端连接在拉绳一端,筒体41底端固定有遮伞机构5,杆体43穿过筒体41侧壁上的穿孔,杆体43一端固定有弧形块44,杆体43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辊子46,筒体41周围分布有数个弧形块44,辊子46配合在弧形槽45内,转盘42上设有数条中心对称的弧形槽45,筒体41内固定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在转盘42上,转盘42转动连接在筒体41内。所述遮伞机构5由主轴51、伞杆52、两段连杆53、打开圈54和卡舌组成,主轴51顶端固定在筒体41底部,主轴51上均匀分布有数个伞杆52,伞杆52端头铰接在主轴51上,打开圈54套设在主轴51上,主轴51的开槽内转动连接有卡舌,卡舌与主轴之间连接有弹簧,两段连杆53由两个连接铰接在一起组成,两段连杆53的一端铰接在打开圈54上,两段连杆53的另一端铰接在主轴51上,两个组成两段连杆53的连杆之间的连接处与伞杆52的杆体铰接在一起。所述开合机构6由连接板61、滑板62和滑板驱动气缸63组成,连接板61固定在遮伞机构5的主轴51底端,连接板61下方滑动连接有两个滑板62,连接板61底部固定有两个滑板驱动气缸63,两个滑板驱动气缸63的活塞杆分别固定在两个滑板62上,两个滑板62分别固定在两个连接臂7上,两个连接臂7底端分别固定有抱持机构8。所述抱持机构8由滑座81、侧板82、侧板驱动气缸83、抱杆84、夹爪85、抱杆旋转电机86、壳体87和夹爪驱动气缸组成,壳体87固定在连接臂7上,壳体87内固定有滑座81,滑座81两侧的轴上分别滑动连接有侧板82,两个侧板82之间固定有两个侧板驱动气缸83,侧板驱动气缸83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板82上,两个侧板82上分别固定有抱杆旋转电机86,抱杆旋转电机86的输出轴连接在抱杆84上,抱杆84上铰接有夹爪85,抱杆84内铰接有夹爪驱动气缸,夹爪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铰接在夹爪85上。

如附图1所示,卷扬机2驱使卷筒旋转,卷筒拉放拉绳,而拉绳配合滑轮3进行移动,从而实现井壁支撑机构4、遮伞机构5、开合机构6、连接臂7、抱持机构8和摄像头9在井内的上下升降。

如附图2所示,当井壁支撑机构4进入到井内之后,电机驱使转盘42旋转,而旋转的转盘42会驱使辊子46沿着弧形槽45进行移动,当辊子46沿着弧形槽45的轨迹移动时,会带动杆体43沿着筒体41上的穿孔进行水平直线移动,使得杆体43上的弧形块44往外伸出,使得筒体41周围的数个弧形块44朝井内壁的方向移动,直到弧形块44贴合在井内壁上,从而将整个井壁支撑机构4支撑在井内,实现井壁支撑机构4下方的所有机构的高度进行定位。

如附图4所示,当井壁支撑机构4定位好了之后,将遮伞机构5的打开圈54沿着主轴51往上移动,使得两段连杆53的两个连杆转动,两个连杆之间设有一定角度。此时两个连杆的连接处凸起,会将伞杆52顶起翻转,使得主轴51周围的伞杆52翻转打开。最后将布或膜放置到打开的伞杆52上,这样就可以遮挡上方掉落的杂物。当打开圈54未压紧卡舌时,在弹簧支撑下卡舌伸出主轴51。当打开圈54压住卡舌时,卡舌转动移入主轴51的开槽内。当打开圈54移动至卡舌上方之后,卡舌在弹簧回弹下再弹出主轴51,此时卡舌就作为打开圈54底部的支撑,防止打开圈54往下掉落。

如附图3所示,连接板61下方的两个滑板驱动气缸63反向设置,两个滑板驱动气缸63的活塞杆分别朝相反的方向伸出,使得两个滑板62分别沿着连接板61上的轨道,朝反向移动,这样两个滑板62通过连接臂7连接的两个抱持机构8进分别朝相反的方向移动。当两个滑板驱动气缸63的活塞杆同时回缩时,就会带动两个抱持机构8朝相对的方向移动。两个抱持机构8的开合,就可以适配不同身材体型的被救人员。

如附图5所示,缸体固定在左边侧板82的侧板驱动气缸83的活塞杆伸缩,可以驱使右边侧板82沿着滑座81的轴进行水平移动。缸体固定在右边侧板82的侧板驱动气缸83的活塞杆伸缩,可以驱使左边侧板82沿着滑座81的轴进行水平移动。通过左右两个侧板82的开合,就可以实现抱杆84的抱持动作。当抱杆旋转电机86的输出轴旋转时,可以带动两个抱杆84上下旋转,从而实现抱持角度的调节。当抱杆84内的夹爪驱动气缸活塞杆伸缩时,可以带动夹爪85沿着抱杆84前端的轴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夹爪85与抱杆84之间的角度调节,从而可以利用夹爪85与抱杆84更好的抱持住被救人员。而摄像头9位于两个连接臂7之间,可以实时传输井内的图像信息。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