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裂缝渗漏水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03951发布日期:2020-05-12 16: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裂缝渗漏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确认渗漏水点:确认隧道混凝土衬砌上的渗漏水点,并进行标示;

s2、钻设注浆孔:对于点漏,先以一出水点为中心钻孔,以形成第一注浆孔;再在所述第一注浆孔周边钻孔,以形成至少一个第二注浆孔;

和/或,对于缝漏,沿裂缝延伸路径钻孔,以形成若干第三注浆孔,且所述第三注浆孔间距为30-100cm;所述第四注浆孔间距为30-50cm;

和/或,对于面漏,在面漏区域内钻孔,以形成若干第四注浆孔;

s3、注浆孔清理和/或清洗:对注浆孔内部进行清理和/或清洗;

s4、埋设注浆管:在完成清理和/或清洗的注浆孔内埋设注浆管;

s5、注浆孔封孔:采用封孔材料紧密填塞注浆管与注浆孔间的间隙,压实并抹平,以对注浆孔完成封孔处理;

s6、注浆:进行压水试验,且完成压水试验后,通过所述注浆管完成注浆;

以及s7、表面处理:结束注浆后,待注浆材料终凝,割除外露部分,再将注浆孔孔口抹平抹光及施做防水涂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缝漏,在以裂缝起点为圆心形成的、半径0.5-1m的圆上钻孔,以形成第五注浆孔,和/或,在以裂缝终点为圆心形成的、半径0.5-1m的圆上钻孔,以形成第六注浆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对于面漏,在所述面漏区域外周设定外界线,且外界限上每一点到所述面漏区域的最短距离均为0.2-0.8m;并在外界线与面漏区域之间的区域内钻孔,以形成若干第七注浆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第三注浆孔、第四注浆孔、第五注浆孔、第六注浆孔、第七注浆孔中的一项或几项的直径为10-15mm,孔深为衬砌厚度的1/3-3/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对于点漏,所述注浆管还应紧抵第一注浆孔孔底出水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中,所述封孔材料应随拌随填,且每次拌和不宜超过1kg干料,对于某一注浆孔的封孔处理应不间断一次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注浆压力为0.3-0.4mpa。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通过所述注浆管完成注浆的步骤包括:

s61、检查注浆系统,确保注浆系统运转正常、管路畅通;

s62、对于点漏,对相邻两个出水点注浆时,先对出水量小的出水点进行注浆,再对

出水量大的出水点进行注浆;

对于缝漏,若裂缝为垂直裂缝,则由下向上依次注浆;若裂缝为水平或斜裂缝,则由

出水量较小端向出水量较大端依次注浆;

s63、当吸浆量≤0.01l/min时,继续压浆3-5min后结束注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7中,所述防水涂层为水泥

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混凝土衬砌结构裂缝渗漏水处理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确认渗漏水点;S2、钻设注浆孔;S3、注浆孔清理和/或清洗;S4、埋设注浆管;S5、注浆孔封孔;S6、注浆;以及S7、表面处理。本发明通过注浆封堵的方式来进行渗漏水处理,并且可同时适用于隧道内点漏、缝漏、面漏的拱墙施工缝、变形缝、仰拱底部及衬砌拱墙裂缝,通用性强、施工简单,且防渗漏水处理效果好。

技术研发人员:吕刚;刘建友;岳岭;陈学峰;蒋小锐;刘方;王婷;彭斌;魏盼;王杨;张宇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2
技术公布日:2020.05.1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