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30594发布日期:2022-01-26 15:0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交联酸体系的胶凝酸和交联剂分别被油相和水相所包裹,使其在进入地层后逐渐释放发生反应,减少近井地带的酸液反应量,并在进入高温地层一段时间后才刻蚀地层,提高酸液在高温条件下的酸蚀缝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超深碳酸盐岩关键储层参数的评价;步骤(2)裂缝参数及酸压主体施工参数的优化;步骤(3)前置滑溜水体积优化;步骤(4)多重乳化酸及乳化交联剂的制备;步骤(5)滑溜水造缝施工;步骤(6)多重乳化酸及乳化交联剂的混合注入施工:步骤(7)低黏度滑溜水注入;步骤(8)重复步骤6)~步骤7)1-2次;步骤(9)顶替;步骤(10)返排、测试及生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滑溜水体积为300-500m3;和/或,滑溜水的黏度在储层温度条件下为在1-3mpa.s。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多重乳化酸的制备:胶凝酸和油相混合后形成乳化酸,乳化酸再与滑溜水混合,制得多重乳化酸;乳化交联剂的制备:交联剂和油相混合后,再与滑溜水混合,制得乳化交联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胶凝酸和油相的体积比为5:5~8:2;乳化酸与滑溜水的体积比为3:7~7:3。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交联剂和油相的体积比为5:5~8:2;交联剂和油相混合后,与滑溜水的体积比为3:7~7:3。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重乳化酸和乳化交联剂交联后的最高黏度与最低黏度差大于20mpa.s;和/或,交联后的最高黏度,在180℃条件下,170
1/s
剪切速率下,剪切1小时的尾黏在50mpa.s以上。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滑溜水排量为取井口限压下的最高值进行;或者以最高排量的50-70-100%进行2-3次的变排量施工。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6),多重乳化酸和乳化交联剂分别通过独立的注入系统同时注入;多重乳化酸和乳化交联剂的总体积为200-400m3;和/或,乳化交联剂的体积为总体积的0-1%。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7),滑溜水的黏度在储层温度条件下为在1-3mpa.s,液量为300-500m3,排量取井口限压下的最高值;多重乳化酸和乳化交联剂交联后的体系黏度和滑溜水的黏度比为10倍以上。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每一次重复步骤6)~步骤7)过程中,胶凝酸的酸浓度逐渐增加;乳化交联剂的用量逐渐降低。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9),用滑溜水进行顶替,滑溜水体积取井筒容积及地面容积的130-150%。13.一种如权利要求1~12之一的方法在压裂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深碳酸盐岩储层提高有效酸蚀缝长的方法及应用。所述方法包括:交联酸体系的胶凝酸和交联剂分别被油相和水相所包裹,使其在进入地层后逐渐释放发生反应,减少近井地带的酸液反应量,并在进入高温地层一段时间后才刻蚀地层,提高酸液在高温条件下的酸蚀缝长。本发明通过将现有的交联酸体系的两部分分别乳化,使其在进入地层后初逐渐释放发生反应,利用注入酸液的缓酸释放特性,可以大幅度降低近井处的酸液反应量,并在远井处才与岩石反应,从而增加高温条件下的酸蚀作用距离,能更加有效的提高酸液在高温条件下的酸蚀缝长。缝长。缝长。


技术研发人员:蒋廷学 周珺 孙同成 贾文峰 耿宇迪 吴峙颖 刘斌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0.07.22
技术公布日:2022/1/2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