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0211发布日期:2023-09-20 05:58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油田采油领域,特别涉及抽油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1、抽油杆是抽油机井的细长杆件,它上接光杆,下接抽油泵起传递动力的作用。抽油杆单根长度为7.62或8米、7.14m,材质一般是低碳合金钢经过调质处理,在油管内用内螺纹箍一根根连接起来一直延伸到地下油层处的活塞上,通过往复运动来泵油。

2、现有的抽油杆扶正器结构简单,一般套设固定在抽油杆的表面固定,通常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材料为较为坚硬的塑料材质,以达到耐磨的效果,但这会导致扶正器在安装在抽油杆上较为困难,同时由于抽油杆扶正器在使用时,其表面会与外界的油管内壁摩擦,随着下降的深度增加,阻力增大,缺少润滑效果,因此,需要一种抽油杆扶正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抽油杆扶正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抽油杆扶正器结构简单,一般套设固定在抽油杆的表面固定,通常抽油杆扶正器的制作材料为较为坚硬的塑料材质,以达到耐磨的效果,但这会导致扶正器在安装在抽油杆上较为困难,同时由于抽油杆扶正器在使用时,其表面会与外界的油管内壁摩擦,随着下降的深度增加,阻力增大,缺少润滑效果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抽油杆扶正器,包括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所述左半扶正板安装于右半扶正板的左侧,所述左半扶正板的内壁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右半扶正板的内壁设置有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左侧设置有适配块,所述左半扶正板的右侧开设有定位孔,所述适配块与定位孔相适配,所述接触板的左侧设置有安装润滑机构。

3、借由上述结构,通过设置定位板、接触板,使得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相互接触配合,通过设置适配块、定位孔,便于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安装接触更加适配,通过设置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安装固定在抽油杆的表面,实现扶正定位的效果,通过设置安装润滑机构,便于将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整体固定在抽油杆的表面,同时便于取下更换,在抽油杆扶正器下降的过程中,实现润滑表面的效果,减小摩擦。

4、优选地,所述安装润滑机构包括设置于接触板左侧的限位齿条,所述定位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插孔、退让孔,所述退让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l形板,上下一对所述l形板的相对面均设置有限位卡块。

5、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限位齿条,与限位卡块配合固定,实现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的固定效果,通过设置插孔,给予限位齿条安装固定的空间,通过设置退让孔,给予l形板运动退让的空间,通过设置限位卡块,实现对限位齿条的限位固定。

6、优选地,所述退让孔的内壁设置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l形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一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顶端与退让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复位弹簧的底端与l形板的表面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防止第一复位弹簧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带动l形板运动复位,实现限位卡块与限位齿条的挤压接触。

8、优选地,所述左半扶正板的表面开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的内壁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的一端滑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表面设置有多个按压片。

9、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避让槽,给予转盘安装避让的空间,通过设置套筒,保持u形板运动的稳定,通过设置u形板,实现对转盘的稳定支撑,通过设置按压片,使得转盘转动后通过按压片作用在出油管的表面,使得出油管发生变形。

10、优选地,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与套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表面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与u形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避让槽的内底壁分别设置有固定板、抵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设置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的下表面与避让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

11、进一步地,通过设置第二伸缩杆,防止第二复位弹簧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带动u形板运动复位,通过设置抵板,与出油管的一侧接触,通过设置第三复位弹簧,带动弧形板与出油管的表面挤压接触,实现出油管的变形密封。

12、优选地,所述左半扶正板的内部分别开设有油箱室、安装室,所述油箱室的内顶壁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的表面设置有密封帽,所述油箱室的内底壁设置有出油管。

13、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进油管,便于储存润滑油,通过设置密封帽,进行密封作业,通过设置油箱室,存储润滑油,通过设置出油管,便于进行导流。

14、优选地,所述安装室的内壁设置有弧形弹簧,所述出油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密封挡板,所述弧形弹簧的顶端与密封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15、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弧形弹簧,实现对密封挡板的下表面支撑,通过设置密封挡板,对出油管的下表面进行再次密封,通过设置安装室,给予弧形弹簧、密封挡板安装的空间。

16、优选地,所述安装室的内底壁设置有下油管,所述左半扶正板的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润滑槽、第二润滑槽,所述第一润滑槽、第二润滑槽的底端与下油管的出油端相连接。

17、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下油管,进行二次导流,通过设置第一润滑槽、第二润滑槽,将下油管流出的润滑油导入第一润滑槽、第二润滑槽内,实现润滑油的扩散,以达到减小摩擦的效果。

18、综上,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9、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限位齿条,与限位卡块配合固定,实现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的固定效果,通过设置插孔,给予限位齿条安装固定的空间,通过设置退让孔,给予l形板运动退让的空间,通过设置限位卡块,实现对限位齿条的限位固定,通过设置第一伸缩杆,防止第一复位弹簧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第一复位弹簧,带动l形板运动复位,实现限位卡块与限位齿条的挤压接触。

20、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避让槽,给予转盘安装避让的空间,通过设置套筒,保持u形板运动的稳定,通过设置u形板,实现对转盘的稳定支撑,通过设置按压片,使得转盘转动后通过按压片作用在出油管的表面,使得出油管发生变形,通过设置第二伸缩杆,防止第二复位弹簧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第二复位弹簧,带动u形板运动复位,通过设置抵板,与出油管的一侧接触,通过设置第三复位弹簧,带动弧形板与出油管的表面挤压接触,实现出油管的变形密封。

21、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进油管,便于储存润滑油,通过设置密封帽,进行密封作业,通过设置油箱室,存储润滑油,通过设置出油管,便于进行导流,通过设置弧形弹簧,实现对密封挡板的下表面支撑,通过设置密封挡板,对出油管的下表面进行再次密封,通过设置安装室,给予弧形弹簧、密封挡板安装的空间,通过设置下油管,进行二次导流,通过设置第一润滑槽、第二润滑槽,将下油管流出的润滑油导入第一润滑槽、第二润滑槽内,实现润滑油的扩散,以达到减小摩擦的效果,借由上述结构,便于将右半扶正板、左半扶正板整体固定在抽油杆的表面,同时便于取下更换,在抽油杆扶正器下降的过程中,实现润滑表面的效果,减小摩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