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和地下采矿的锚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40725发布日期:2025-02-14 21: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其结构包括:底块(1)、交叉块(2)、支撑杆(3)、顶板本体(4)、平行辅助结构(5),所述底块(1)设置于交叉块(2)的下方并与支撑杆(3)下端圆心部位进行固定连接,支撑杆(3)下端贯穿于交叉块(2)的中心并且上端还与顶板本体(4)边缘下端进行固定连接,平行辅助结构(5)设置于顶板本体(4)的中心下方并且边缘与交叉块(2)一端进行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2.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的地下采矿的锚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连接结构(6)、运行主机(7)、绝缘箱(8)、位移端(9)、旋转钻凿(10),所述垂直连接结构(6)安装于运行主机(7)的上端部位并且顶部与顶板本体(4)下端中心相互接触,运行主机(7)外部被绝缘箱(8)所覆盖,位移端(9)设置于绝缘箱(8)的底部与运行主机(7)进行电连接并且底层与平行滑板(54)表层中心相互接触,旋转钻凿(10)平行贯穿于绝缘箱(8)的前端并与运行主机(7)进行电连接,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和地下采矿的锚杆机,其特征在于:通过底块(1)、交叉块(2)让支撑杆(3)垂直安装于平行辅助结构(5)的左右两侧并且将顶板本体(4)定位于上端部位,然后平行辅助结构(5)的平行滑板(54)通过左右两侧牵制块(53)将运行主机(7)位置确定,运行主机(7)通过底部位移端(7)平移带动牵制块(53)的推动轮(55),同时上端垂直连接结构(6)的支杆(65)通过滑轮(66)在顶板本体(4)下层中心进行滑动,同时运行主机(7)通过前端旋转钻凿(10)对岩层进行钻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51)设有中心弹力件(513),所述中心弹力件(513)直线安装于穿插杆(512)的内部中心并且穿插杆(512)外部左右两侧还包含有活动块(514),活动块(514)内层通过穿插杆(512)完成与中心弹力件(513)的活动连接,穿插杆(512)携带活动块(514)、中心弹力件(513)直线贯穿于交叉块(2)的中心,穿插杆(512)在将交叉块(2)贯穿的同时也将支撑杆(3)进行直线贯穿形成相互交叉牵制,穿插杆(512)一端连接于实心块(511)的表层中心并且实心块(511)安装于限位框(52)、牵制块(53)的左右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弹力件(513)设有外置插块(5131),所述外置插块(5131)设置于穿插杆(512)的前端中心并将衔接杆(5132)固定于穿插杆(512)的内部中心,衔接杆(5132)顶部还连接有内置防偏块(5133),内置防偏块(5133)与外置插块(5131)的间距与衔接杆(5132)长度相互吻合并进行固定连接,衔接杆(5132)左右两侧固定有弹簧主体(5134)并且弹簧主体(5134)通过连接板(5135)完成与活动块(514)内侧进行穿插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采矿的锚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61)设有加固块(617),所述加固块(617)底端连接于折叠件(616)的上端并且折叠件(616)垂直固定于套体(612)的内壁,套体(612)内部覆盖有驱动模块(613),驱动模块(613)所携带的导电块(614)贯穿于套体(612)的边缘并且连接有通电线轴(615),通电线轴(615)延伸至运行主机(7)当中进行电连接,折叠件(616)通过驱动模块(613)、导电块(614)、通电线轴(615)受运行主机(7)的电控,套体(612)中心开通有空腔(611),通过空腔(611)将运行主机(7)内部进行覆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采矿的锚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块(617)设有拆装块(6171),所述拆装块(6171)与平衡块(6172)右侧中心进行固定连接并且锁入折叠件(616)的中心部位,平衡块(6172)左侧中心还包括有橡胶块(6173),橡胶块(6173)前端配备有接触端(6174)与运行主机(7)内部相互接触,橡胶块(6173)保持中心包含有中心块(6175)通过折叠件(616)在运行主机(7)内部区域滑动;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矿顶板的支撑系统和地下采矿的锚杆机,其结构包括:底块、交叉块、支撑杆、顶板本体、平行辅助结构;本发明通过支撑系统增加平行辅助结构为基础,将锚杆机的运行主机及位移端位置限制在平行滑板的中心,使之能通过平行滑板的配合避免了地下矿井路面不平影响而降低自身的移动钻探稳定性,同时能避免于支撑杆内侧进行接触造成的撞击情况,在运行主机移动时能带动平行滑板左右两侧的推动轮旋转,提高移动流畅性,进而顶部的垂直连接结构能通过支杆、滑轮与顶板本体下层中心进行接触,进一步的提高直线位移的稳定性,从而能提高支撑系统与锚杆机的配合作业稳定性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陆玉根,杨家冕,孙明志,潘建,刘霁,陈文超,李何林,肖益盖,罗润泽,刘海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5/2/1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