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阀片及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8679发布日期:2022-06-25 04:1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工作阀片及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工作阀片及多路阀。


背景技术:

2.叉车作为工业搬运车辆,是现代工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场合,并且,叉车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3.通常,叉车具有工作阀片,工作阀片包括阀体和差动单向阀,阀体设有主进油通道,差动单向阀设于主进油通道,以控制主进油通道的通断。叉车车身在下降过程中,压力油液推动差动单向阀打开主进油通道进行回油,而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较大,压力油液的回流速度较快,进而导致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较快,尤其是叉车车身快要下降至最底端时,叉车车身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叉车车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如此,容易导致叉车受损甚至导致叉车驾驶员受伤。
4.为了解决叉车车身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叉车车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甚至容易导致叉车受损甚至导致叉车驾驶员受伤的问题。一般采用减小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的方式,降低压力油液的回油速度,进而降低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但是,上述方案会导致叉车车身整体下降速度过慢,影响叉车的操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工作阀片及多路阀,解决现有的叉车车身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叉车车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且不影响叉车操作效率的问题。
6.本技术提供的工作阀片包括阀体和差动单向阀,阀体设有主进油通道和辅进油通道,差动单向阀设于主进油通道,以控制主进油通道的通断,且差动单向阀将主进油通道分隔成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压力油液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一通道流向第二通道,第一通道通过辅进油通道连通第二通道,且辅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s和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q,满足,q≥5s。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显著降低叉车车身接近车体底部时的下降速度。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进油通道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装配通道和第二装配通道,第一通道依次通过第一装配通道和第二装配通道连通第二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便于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通道远离第一通道的一端贯穿阀体的表面,且第一装配通道位于阀体表面的开口处设有第一堵头;及/或,第二装配通道远离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阀体的表面,且第二装配通道位于阀体表面的开口处设有第二堵头。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第一装配通道和第二装配通道的加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进油通道内设有节流阀,节流阀设有节流孔,节流孔的横
截面积小于辅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且不显著增大工作阀片的制造成本。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s和节流孔的横截面积p,满足,s≥4p。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更加显著地降低叉车车身接近车体底部时的下降速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还设有泄压通道,差动单向阀设有液压腔,工作阀片还包括电磁阀,液压腔通过电磁阀连接泄压通道,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腔和泄压通道之间的通断;差动单向阀设有增压通道,液压腔通过增压通道连通第一通道,增压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泄压通道的横截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提高工作阀片的智能化程度。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阀体还设有回流通道,泄压通道通过回流通道连通第二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压力油液的回流。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回流通道远离第二通道的一端贯穿阀体的表面,且回流通道位于阀体表面的开口处设有球涨式堵头。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有利于压力油液的回流。
1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多路阀,该多路阀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工作阀片。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工作阀片及多路阀,当叉车车身开始下降时,差动单向阀打开主进油通道时,压力油液能够同时从主进油通道和辅进油通道进行回油,如此,极大地提升了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进而提高了叉车的操作效率。当叉车车身下降至接近底端的位置时,关闭差动单向阀,此时,压力油液只能从辅进油通道进行回油。并且,又因为辅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小于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如此,极大地降低了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避免叉车车身下降过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工作阀片的剖视图;
19.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工作阀片的管路图。
20.附图标记:100、阀体;110、主进油通道;111、第一通道;112、第二通道;120、辅进油通道;121、第一装配通道;1211、第一堵头;122、第二装配通道;1221、第二堵头;130、泄压通道;140、回流通道;141、球涨式堵头;200、差动单向阀;210、液压腔;220、增压通道;300、节流阀;310、节流孔;400、电磁阀;500、止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3.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叉车作为工业搬运车辆,是现代工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工业搬运车辆广泛应用于港口、车站、机场、货场、工厂车间、仓库、流通中心和配送中心等场合,并且,叉车可进入船舱、车厢和集装箱内进行托盘货物的装卸、搬运作业,是托盘运输、集装箱运输中必不可少的设备。
28.通常,叉车具有工作阀片,工作阀片包括阀体和差动单向阀,阀体设有主进油通道,差动单向阀设于主进油通道,以控制主进油通道的通断。叉车车身在下降过程中,压力油液推动差动单向阀打开主进油通道进行回油,而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较大,压力油液的回流速度较快,进而导致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较快,尤其是叉车车身快要下降至最底端时,叉车车身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叉车车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如此,容易导致叉车受损甚至导致叉车驾驶员受伤。
29.为了解决叉车车身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叉车车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甚至容易导致叉车受损甚至导致叉车驾驶员受伤的问题。一般采用减小主进油通道的横截面积的方式,降低压力油液的回油速度,进而降低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但是,上述方案会导致叉车车身整体下降速度过慢,影响叉车的操作效率。
30.请参阅图1和图2,为了平衡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和叉车的操作效率,本技术提供
的工作阀片包括阀体100和差动单向阀200,阀体100设有主进油通道110和辅进油通道120,差动单向阀200设于主进油通道110,以控制主进油通道110的通断,且差动单向阀200将主进油通道110分隔成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压力油液的流动方向为从第一通道111流向第二通道112,第一通道111通过辅进油通道120连通第二通道112,且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小于主进油通道110的横截面积。如此,当叉车车身开始下降时,差动单向阀200打开主进油通道110时,压力油液能够同时从主进油通道110和辅进油通道120进行回油,如此,极大地提升了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进而提高了叉车的操作效率。当叉车车身下降至接近底端的位置时,关闭差动单向阀200,此时,压力油液只能从辅进油通道120进行回油。并且,又因为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小于主进油通道110的横截面积,如此,极大地降低了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避免叉车车身下降过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综上可知,本技术提供的工作阀片及多路阀,有效解决了现有的叉车车身下降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叉车车身对车体底部造成的冲击过大,且不影响叉车操作效率的问题。
31.进一步地,为了显著降低叉车车身接近车体底部时的下降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s和主进油通道110的横截面积q,满足,q≥5s。但也不限于此,主进油通道110的横截面积还可以是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的4倍、3倍或者2倍,在此不一一列举。
32.通常,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之间垂直设置,因此,为了便于连通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辅进油通道120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装配通道121和第二装配通道122,第一通道111依次通过第一装配通道121和第二装配通道122连通第二通道112。
33.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一装配通道121的加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装配通道121远离第一通道111的一端贯穿阀体100的表面,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压力油液从第一装配通道121中漏出,第一装配通道121位于阀体100表面的开口处设有第一堵头1211,且第一堵头121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装配通道121位于阀体100表面的开口处。
34.同样的,为了便于第二装配通道122的加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装配通道122远离第二通道112的一端贯穿阀体100的表面,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压力油液从第一装配通道121中漏出,第二装配通道122位于阀体100表面的开口处设有第二堵头1221,且第二堵头122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装配通道122位于阀体100表面的开口处。
35.通常,为了进一步降低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需要加工出横截面积更小的辅进油通道120,但是,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越小加工难度越大,甚至会显著提高工作阀片的制造成本,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且不显著增大工作阀片的制造成本,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辅进油通道120内设有节流阀300,节流阀300设有节流孔310,节流孔310的横截面积小于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由于压力油液在辅进油通道120内的径流量取决于最小横截面积,因此,通过在辅进油通道120内设置具有节流孔310的节流阀300,进一步减小了辅进油通道120的最小横截面积,进而进一步降低了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
36.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节流阀300的安装,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装配通道122靠近第二通道112的一端内壁呈锥状,且节流阀300的外壁形状与第二装配通道122靠近第二通道112的一端内壁相适配,节流阀300从第二装配通道122的开口处装设于第二装配
通道122内。且为了防止压力油液冲击导致节流阀300松动,节流阀300的锥角朝向第二通道112。
37.更进一步地,为了更加显著地降低叉车车身接近车体底部时的下降速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s和节流孔310的横截面积p,满足,s≥4p。但也不限于此,辅进油通道120的横截面积还可以是节流孔310的横截面积的4倍、3倍或者2倍,在此不一一列举。当s≥4p,且q≥5s,则q≥20p,也即,辅进油通道120的最小横截面积小于或者等于主进油通道110的横截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如此设置,对于压力油液的回油量的限制显著提高,大大降低了叉车车身的下降速度。
38.为了提高工作阀片的智能化程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阀体100还设有泄压通道130,差动单向阀200设有液压腔210,工作阀片还包括电磁阀400,液压腔210通过电磁阀400连接泄压通道130,电磁阀400用于控制液压腔210和泄压通道130之间的通断。差动单向阀200设有增压通道220,液压腔210通过增压通道220连通第一通道111。如此,当电磁阀400收到隔断指令时,电磁阀400隔断液压腔210和泄压通道130,此时,液压腔210内的压力油液无法通过泄压通道130流出,液压腔210内的液压值无法降低,而压力油液从增压通道220不断流入液压腔210,导致液压腔210内的液压增加直至差动单向阀200隔断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当电磁阀400收到连通指令时,电磁阀400连通液压腔210和泄压通道130,此时,液压腔210内的压力油液通过泄压通道130流出,液压腔210内的液压值持续降低,虽然压力油液从增压通道220不断流入液压腔210,但是由于增压通道220的横截面积小于泄压通道130的横截面积,因此,压力油液总体保持流出液压腔210,液压腔210的液压总体下降,直至差动单向阀200打开第一通道111和第二通道112。
39.为了便于压力油液的回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阀体100还设有回流通道140,泄压通道130通过回流通道140连通第二通道112。
40.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回流通道140的加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回流通道140远离第二通道112的一端贯穿阀体100的表面。回流通道140位于阀体100表面的开口处设有球涨式堵头141。更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回流通道140内的压力油液反向回流至泄压通道130,泄压通道130内通常设置有止回阀500。
4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多路阀,该多路阀包括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工作阀片。
4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