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路系统及应用有该系统的液压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2956发布日期:2022-08-06 04:44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油路系统及应用有该系统的液压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液压工具领域,涉及油路系统及应用有该系统的液压工具。


背景技术:

2.液压工具是重要生产加工工具,其种类繁多,按驱动方式包括手动和电动,按用途可分为钳类、剪类等。不管是哪一种,内部原理基本都是油液驱动,通过吸放油推动活塞实现运动,从而实现工作端运动。
3.以电动液压钳举例,如申请号为2012105784285,名称为一种电动液压工具的发明专利,记载了一种电动液压工具,包括本体和位于本体上的液压工作端,本体内具有油缸和储油腔,油缸与储油腔之间通过油路相联通,本体上还具有能将储油腔内的动力油压入油缸内的加压机构,液压工作端位于油缸内,本体上具有将储油腔与油缸相联通的泄油孔,本体上还具有当其开启能使上述加压机构动作的开关组件,开关组件包括固连在本体上的开关和铰接在本体上的手柄,手柄绕其铰接处摆动后能抵靠在开关上,开关通过导线串联在加压机与电源之间,开关组件与泄油孔之间具有当开关组件开启能将泄油孔关闭的堵头件,加压机构采用柱塞泵以及能够带动柱塞泵工作的电机,液压工作端为卡压头,油缸的缸体内具有脉冲溢流阀且该脉冲溢流阀位于油缸的右侧部,脉冲溢流阀通过电路与加压机构相联,且当脉冲溢流阀动作后通过电路能使加压机构停止动作。上述专利通过增设开关组件和堵头件优化对工作端的人为持续保压,对于需要保压加工的加工环境中有一定利处,但在使用情况中,对工具的固有功能的革新依然被忽略,形成了很大的行业通病,进而导致液压工具行业返厂率居高不下,给消费者和厂家带来较大的售后压力。
4.具体来说,油缸与储油腔之间具有一套油路系统,油路系统包括进油通路和回油通路,还是以上述发明为例,结合说明书附图可知,其进油通路与储油腔连接处(进油口)及与活塞所在腔室连接处均安装有单向阀(内含弹簧和钢珠),通过电机运动带动柱塞运动,实现吸油,油液经过柱塞运动进入活塞所在腔室,然后经活塞复位从回油通路回到储油腔。在该过程中,问题在于不管是进油通路还是回油通路,均为内置,结构隐藏在内部无法从外部干预,随着液压工具的使用,内部部件会磨损,油液中会逐渐含有金属碎屑,后期容易使单向阀造成堵塞或密封问题,造成泄压、油量输送变慢等问题,此外油液作为损耗物,更换后也可能含有毛发等杂质,也会发生上述现象。在现有的液压工具结构限制下,发生上述问题只能够卸下储油腔、头座等结构使相关单向阀暴露,对其重新清理,但操作起来费时费力,专业性很强,基本上都是返厂处理,且在工具作业状态下进行上述操作不太现实,尤其是发生回油堵塞头座上的压件无法回位时,实际中更多的是采用暴力脱离工件,常常造成工件或压件损坏。
5.综上所述,目前的液压工具有必要进行创新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油路系统及应用有该系
统的液压工具,本油路系统使液压工具维修方便,极大减少返厂率,解决了现有液压工具维修麻烦,返厂率高等问题。
7.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油路系统,包括进油管道、回油管道和柱塞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道包括吸油道和出油道,所述吸油道一端贯穿至储油腔,所述吸油道另一端连通所述柱塞腔,所述出油道一端连通所述柱塞腔,所述出油道另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所述吸油道包括单向辅道一,所述单向辅道一外端贯穿油缸外壁,所述出油道包括单向辅道二,所述单向辅道二外端贯穿油缸外壁,所述单向辅道一和单向辅道二外端都具有均可拆卸的堵头和单向件,所述堵头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状态,所述回油管道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所述回油管道另一端连通所述储油腔,所述回油管道与所述储油腔之间具有单向安全阀。
8.本油路系统的基本流程是柱塞腔内柱塞受外力驱动运动形成负压(手动或电动),单向辅道一处的单向件打开,储油腔内的油液通过吸油道进入柱塞腔内,柱塞复位将储油腔内油液通过出油道压入活塞所在腔室,在油压作用下活塞运动,带动压件合拢对工件进行加工,活塞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活塞所在腔室的油液从回油管道回到储油腔实现循环,单向安全阀具有单向功能,同时当油压过高时能够实现流量调节,该阀具体原理不作赘述,为现有技术。
9.本油路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吸油道与储油腔相接处不设置单向阀,出油道与活塞所在腔室连接处也不设置单向阀,油液在这两个地方畅通流动,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10.通过单向辅道一、堵头和单向件的设计实现了吸油端单向阀转移,单向辅道一的外端贯穿油缸外壁,油缸外壁指的是能够直接操作堵头的壁,这种状态下堵头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区域。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当吸油端单向件出现堵塞时,只需要卸下堵头即可实现单向件清洁,无需卸下储油腔、头座等零部件,直接在机体上进行操作即可,十分方便。通过单向辅道二、堵头和单向件的设计实现了出油端的单向阀转移,同样的,单向辅道二的外端贯穿油缸外壁,意为堵头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区域。同理,当出油端单向件堵塞时,卸下堵头即可进行单向件清理。此外,当回油管道出现堵塞导致压件无法回位时,此时只需要卸下单向辅道二的堵头,即可实现出油道的油液流径逆向,活塞所在腔室内的油液会直接从出油道中的单向辅道二外端排出,实现压件复位,完成工件松脱。
11.本液压工具的机壳上预留堵头孔,当机器发生故障时,直接能够对堵头操作,无需拆卸机壳。另外,当机体振动导致堵头松脱时,由于堵头始终为可操作状态,因此可直接进行复位锁紧。
12.综上所述,油路创新开设(单向辅道)和单向结构转移(单向件非终端设置)的颠覆性设计使具有本油路系统的液压工具维修变得十分方便,无需对固有部件进行拆卸,只拆卸堵头即可解决基本所有的堵塞和泄压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两类问题引发的返厂问题,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设计巧妙,打破了传统结构在油路两端设置单向阀的技术偏见,技术价值高。
13.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单向件打开方向与油液流通方向不同。
14.在传统的液压工具单向阀中,具有用于螺接的壳体,且单向瓣(钢球)的打开方向与油液的流通方向是一致的,在油压作用以及机体工作震动下,壳体容易发生脱丝现象,容易出现泄压和漏油问题。而本单向件不同于传统的单向阀,其单向结构打开的方向与油液
流通方向不同,因此油压对单向件的作用有限甚至完全没有,大大改善了泄压和漏油现象发生。
15.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堵头为锁帽,所述锁帽螺接于所述单向辅道一和单向辅道二的外端端口,所述单向件由钢球一、弹簧一和钢球二组成,两处钢球一分别单向阻断所述吸油道和出油道,所述弹簧一位于所述钢球一和钢球二之间,所述钢球二密封所述单向辅道一和单向辅道二的外端。
16.堵头为螺接结构,方便拆卸。单向件中钢球一用于实现单向密封,弹簧一用于提供弹性势能,而钢球二的外径与单向辅道的外端内径匹配,钢球二抵靠于锁帽,起到密封作用。出故障时,将锁帽卸下,倒出或冲出单向件即可,操作简便。本单向件的特殊之处在于不包括壳体,因此不需要与单向辅道进行连接,直接避免了传统单向阀壳体松脱问题,且钢球二具有密封功能,即使依然有少部分油压进入单向件,也只会作用钢球二,钢球二的滚动对堵头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17.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钢球二的直径大于钢球一的直径。
18.单向辅道一和单向辅道内窄外宽。
19.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锁帽、钢球一、弹簧一和钢球二同轴设置。
20.这种位置关系方便单向件取出。
21.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吸油道包括油道一和油道二,所述油道一的一端贯穿至所述储油腔,所述油道二与所述柱塞腔连通,所述单向辅道一连通所述油道一和油道二,三者形成类“上”字形。
22.油道一从储油腔处起始,柱塞运动,油液从储油腔进入油道一内,经过单向辅道一,打开对应的单向件,进入油道二内,最后进入柱塞腔内。
23.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油道二的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且该端实现密封。
24.油道二从活塞所在腔室起始开设,这种方式使油道二开设方便,密封方式可以与单向辅道一和单向辅道二处的密封相同,通过锁帽和钢球实现密封。
25.上述的油路系统中,所述出油道包括油道三,所述油道三的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所述单向辅道二内端连通所述柱塞腔,所述油道三另一端连通所述单向辅道二,两者形成类t字形。
26.油道三从活塞所在腔室起始开设,这种方式使油道三开设方便。柱塞运动将柱塞腔内的油液从单向辅道二内端进入,打开相应单向件后进入油道三内,最终进入活塞所在腔室。
27.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工具,包括油缸、油囊、头座、压件和上述油路系统,所述油路系统布置在油缸上,所述油囊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油缸的一端,所述油囊内腔为所述储油腔,所述油缸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头座且油缸这端具有所述活塞所在腔室,所述压件位于所述头座上且受活塞驱动。
28.本液压工具应用有上述油路系统,出现故障时,不需要拆卸油囊和头座。进油向故障时,打开单向辅道一处的堵头,倒出单向件进行清洁,或挤压油囊对单向件进行压力冲洗,迅速完全清洁工作。出油向故障时,打开单向辅道二处堵头,倒出单向件进行清洁即可,或持续使柱塞做功,借助油压对单向件进行压力冲洗。回油向故障时,打开单向辅道二处堵头,即可完成泄压操作。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油路系统及应用有该系统的液压工具有以下优点:
30.1、本油路系统中吸油道与储油腔相接处不设置单向阀,出油道与活塞所在腔室连接处也不设置单向阀,油液在这两个地方畅通流动,不会发生堵塞现象。
31.2、本油路系统对油路进行大幅创新,打破了行业内单向阀设置在油路两端的技术偏见,实现了单向阀的转移,使单向结构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状态,设备发生故障时只需要卸下外部堵头即可实现清洁维修。
32.3、本油路系统中单向件打开方向与油液流通方向不同,油压对单向件的作用有限甚至完全没有,大大改善了泄压和漏油现象发生。
33.4、本油路系统中单向件为去壳体结构设计,直接避免了传统单向阀壳体松脱问题。
34.5、本油路系统中采用钢球二实现对堵头密封,即使依然有少部分油压进入单向件,也只会作用钢球二,不会造成堵头松脱。
附图说明
35.图1是应用有上述油路系统的液压工具中吸油道处的结构剖视图(剖面为斜面,并非沿轴向剖视)。
36.图2是应用有上述油路系统的液压工具中回油管道和出油道处的结构剖视图。
37.图3是应用有上述油路系统的液压工具的结构透视图(立体图由sol idworks制成,经多次尝试将其工程图采用隐藏边线的方式后发现内部线条十分混乱,且由于结构不处于一平面,剖视图也无法达到观察效果,因此只能采用透明化立体图辅助说明)。
38.图4是应用有上述油路系统的液压工具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图3中a区域的结构放大图。
40.附图标记清单
41.图中:
42.1、进油管道;
43.1a、吸油道;
44.1a1、单向辅道一;
45.1a2、油道一;
46.1a3、油道二;
47.1b、出油道;
48.1b1、单向辅道二;
49.1b2、油道三;
50.2、回油管道;
51.3、油缸;
52.3a、柱塞腔;
53.3b、活塞所在腔室;
54.4、油囊;
55.4a、储油腔;
56.5、堵头;
57.6、单向件;
58.6a、钢球一;
59.6b、弹簧一;
60.6c、钢球二;
61.7、单向安全阀。
62.8、柱塞;
63.9、头座;
64.10、压件;
65.11、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66.如图1至图5所示,本油路系统包括进油管道1、回油管道2和柱塞腔3a,进油管道1包括吸油道1a和出油道1b,吸油道1a一端贯穿至储油腔4a,吸油道1a另一端连通柱塞腔3a,出油道1b一端连通柱塞腔3a,出油道1b另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3b,吸油道1a包括单向辅道一1a1,单向辅道一1a1外端贯穿油缸3外壁,出油道1b包括单向辅道二1b1,单向辅道二1b1外端贯穿油缸3外壁,单向辅道一1a1和单向辅道二1b1外端都具有均可拆卸的堵头5和单向件6,堵头5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状态,回油管道2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3b,回油管道2另一端连通储油腔4a,回油管道2与储油腔4a之间具有单向安全阀7。本油路系统的基本流程是柱塞腔3a内柱塞8受外力驱动运动形成负压(手动或电动),单向辅道一1a1处的单向件6打开,储油腔4a内的油液通过吸油道1a进入柱塞腔3a内,柱塞8复位将储油腔4a内油液通过出油道1b压入活塞所在腔室3b,在油压作用下活塞11运动,带动压件10合拢对工件进行加工,活塞11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活塞所在腔室3b的油液从回油管道2回到储油腔4a实现循环,单向安全阀7具有单向功能,同时当油压过高时能够实现流量调节,该阀具体原理不作赘述,为现有技术。活塞11在实际中可以包括活塞杆和活塞座,活塞座与活塞所在腔室2b密封,活塞座和活塞杆之间具有弹簧,活塞杆内端与活塞座接触,活塞杆外端与压件10连接。
67.本油路系统的独特之处在于吸油道1a与储油腔4a相接处不设置单向阀,出油道1b与活塞所在腔室3b连接处也不设置单向阀,油液在这两个地方畅通流动,不会发生堵塞现象。通过单向辅道一1a1、堵头5和单向件6的设计实现了吸油端单向阀转移,单向辅道一1a1的外端贯穿油缸3外壁,油缸3外壁指的是能够直接操作堵头5的壁,这种状态下堵头5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区域。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当吸油端单向件6出现堵塞时,只需要卸下堵头5即可实现单向件6清洁,无需卸下储油腔4a、头座9等零部件,直接在机体上进行操作即可,十分方便。通过单向辅道二1b1、堵头5和单向件6的设计实现了出油端的单向阀转移,同样的,单向辅道二1b1的外端贯穿油缸3外壁,意为堵头5始终处于可直接操作区域。同理,当出油端单向件6堵塞时,卸下堵头5即可进行单向件6清理。此外,当回油管道2出现堵塞导致压件10无法回位时,此时只需要卸下单向辅道二1b1的堵头5,即可实现出油道1b的油液流径逆向,活塞所在腔室3b内的油液会直接从出油道1b中的单向辅道二1b1外端排出,实现压件10复位,完成工件松脱。本液压工具的机壳上预留堵头5孔,当机器发生故障时,直接能够对堵头5操作,无需拆卸机壳。另外,当机体振动导致堵头5松脱时,由于堵头5始终为可操作状
态,因此可直接进行复位锁紧。
68.综上,油路创新开设(单向辅道)和单向结构转移(单向件6非终端设置)的颠覆性设计使具有本油路系统的液压工具维修变得十分方便,无需对固有部件进行拆卸,只拆卸堵头5即可解决基本所有的堵塞和泄压问题,极大程度上降低了这两类问题引发的返厂问题,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设计巧妙,打破了传统结构在油路两端设置单向阀的技术偏见,技术价值高。
69.具体来说,单向件6打开方向与油液流通方向不同。在传统的液压工具单向阀中,具有用于螺接的壳体,且单向瓣(钢球)的打开方向与油液的流通方向是一致的,在油压作用以及机体工作震动下,壳体容易发生脱丝现象,容易出现泄压和漏油问题。而本单向件6不同于传统的单向阀,其单向结构打开的方向与油液流通方向不同,因此油压对单向件6的作用有限甚至完全没有,大大改善了泄压和漏油现象发生。堵头5为锁帽,锁帽螺接于单向辅道一1a1和单向辅道二1b1的外端端口,单向件6由钢球一6a、弹簧一6b和钢球二6c组成,两处钢球一6a分别单向阻断吸油道1a和出油道1b,弹簧一6b位于钢球一6a和钢球二6c之间,钢球二6c密封单向辅道一1a1和单向辅道二1b1的外端。
70.堵头5为螺接结构,方便拆卸。单向件6中钢球一6a用于实现单向密封,弹簧一6b用于提供弹性势能,而钢球二6c的外径与单向辅道的外端内径匹配,钢球二6c抵靠于锁帽,起到密封作用。出故障时,将锁帽卸下,倒出或冲出单向件6即可,操作简便。本单向件6的特殊之处在于不包括壳体,因此不需要与单向辅道进行连接,直接避免了传统单向阀壳体松脱问题,且钢球二6c具有密封功能,即使依然有少部分油压进入单向件6,也只会作用钢球二6c,钢球二6c的滚动对堵头5基本不会造成影响。钢球二6c的直径大于钢球一6a的直径。单向辅道一1a1和单向辅道内窄外宽。锁帽、钢球一6a、弹簧一6b和钢球二6c同轴设置。这种位置关系方便单向件6取出。吸油道1a包括油道一1a2和油道二1a3,油道一1a2的一端贯穿至储油腔4a,油道二1a3与柱塞腔3a连通,单向辅道一1a1连通油道一1a2和油道二1a3,三者形成类“上”字形。油道一1a2从储油腔4a处起始,柱塞8运动,油液从储油腔4a进入油道一1a2内,经过单向辅道一1a1,打开对应的单向件6,进入油道二1a3内,最后进入柱塞腔3a内。油道二1a3的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3b且该端实现密封。油道二1a3从活塞所在腔室3b起始开设,这种方式使油道二1a3开设方便,密封方式可以与单向辅道一1a1和单向辅道二1b1处的密封相同,通过锁帽和钢球实现密封。
71.出油道1b包括油道三1b2,油道三1b2的一端贯穿至活塞所在腔室3b,单向辅道二1b1内端连通柱塞腔3a,油道三1b2另一端连通单向辅道二1b1,两者形成类t字形。油道三1b2从活塞所在腔室3b起始开设,这种方式使油道三1b2开设方便。柱塞8运动将柱塞腔3a内的油液从单向辅道二1b1内端进入,打开相应单向件6后进入油道三1b2内,最终进入活塞所在腔室3b。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液压工具,包括油缸3、油囊4、头座9、压件10和上述油路系统,油路系统布置在油缸3上,油囊4可拆卸连接在油缸3的一端,油囊4内腔为储油腔4a,油缸3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头座9且油缸3这端具有活塞所在腔室3b,压件10位于头座9上且受活塞11驱动。本液压工具应用有上述油路系统,出现故障时,不需要拆卸油囊4和头座9。进油向故障时,打开单向辅道一1a1处的堵头5,倒出单向件6进行清洁,或挤压油囊4对单向件6进行压力冲洗,迅速完全清洁工作。出油向故障时,打开单向辅道二1b1处堵头5,倒出单向件6进行清洁即可,或持续使柱塞8做功,借助油压对单向件6进行压力冲洗。回油向故障时,
打开单向辅道二1b1处堵头5,即可完成泄压操作。
72.本技术文件中未提及的细节结构,具体部件尺寸以及原理均为现有公知的常识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经过简单选择能够得出的,不做赘述。
7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