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液增力缸及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230535发布日期:2023-08-25 00: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件包括工作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所述工作活塞安装于第一运动腔内,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工作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前进缸体;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工作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储液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控制组件,所述第二活塞件包括增压活塞、储液活塞、第三活塞杆,所述增压活塞、储液活塞分别安装于第二运动腔的两端,所述第三活塞杆的一端与增压活塞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活塞杆的另一端穿过储液活塞,且至少部分插入于储液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活塞、储液活塞的外周尺寸大于第三活塞杆的外周尺寸,且所述储液活塞与第二运动腔内壁抵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件套设于第三活塞杆上,且位于增压活塞、储液活塞之间,所述弹簧件的外周尺寸小于增压活塞、储液活塞的外周尺寸,且大于第三活塞杆的外周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件包括第一磁铁、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安装于增力缸体内,且与增力缸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磁铁安装于储液活塞上,且与储液活塞相连接,通过第一磁铁、第二磁铁的配合,增加第三活塞杆的运动速度,且为储液腔提供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发电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直线式发电单元、永磁铁件,所述直线式发电单元安装于前进缸体输出端,且所述直线式发电单元与蓄电池相连接;所述永磁铁件套设于第一活塞杆上,通过第一活塞杆带动永磁铁件运动,进而通过永磁铁件与直线式发电单元配合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式发电单元包括定子铁芯、定子绕组,所述定子铁芯安装于前进缸体、增力缸体内,且开设有绕组槽,若干个绕组槽沿定子铁芯的轴向呈阵列式布置;所述定子绕组安装于绕组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件包括动子磁轭、动子磁极,所述动子磁轭套设于第一活塞杆上;所述动子磁极安装于动子磁轭上,且若干个动子磁极沿动子磁轭的轴向呈阵列式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控制阀、第一调速阀、第二调速阀、力行程供给源、第三调速阀、节流阀,所述第一调速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气口、控制阀相连通;所述第二调速阀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气口、控制阀相连通;所述力行程供给源安装于增力缸体上,且与第二运动腔相连通;所述第三调速阀的两端分别与力行程供给源、第二气口相连通;所述节流阀的两端分别与力行程供给源、第一气口相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单元、第二密封单元,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安装于前进缸体输出端,通过第一密封单元形成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二密封单元安装于第一运动腔与前进缸体输出端之间,且与第一活塞杆抵触,通过第二密封单元形成第二密封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单元包括密封环、驱动件,所述密封环安装于前进缸体输出端,且与气源相连通;所述密封环开设有气孔,若干气孔沿密封环内周呈阵列式布置;所述驱动件安装于密封环上,且与密封环运动端相连接,通过气源将压缩空气导入气孔,进而通过驱动件驱动密封环运动端转动,将气孔喷出的压缩空气形成气膜;所述第二密封单元采用至少一个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与第三活塞杆抵触。

13.一种气液增力缸的工作方法,使用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第一活塞件向待加工工件方向运动的方法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气液增力缸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件向第一活塞件方向运动的方法为: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气液增力缸及其方法,包括前进组件,包括前进缸体、第一活塞件,前进缸体开设有第一运动腔、第一气口,第一运动腔内设有缓冲件,第一气口与第一运动腔相连通;第一活塞件安装于第一运动腔内,且第一活塞件的两端分别穿过前进缸体;工作液压缸体,其开设有储液腔、注液口、第二气口,储液腔内储存有增力液体;增力组件,包括增力缸体、第二活塞件、弹簧件、电磁铁件,增力缸体开设有第二运动腔;控制单元,其分别与第一气口、第二气口、第二运动腔体相连通。本发明的一种气液增力缸,能够减少压缩气体消耗,且提高活塞杆运动效率,进而提高气液增力缸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曾祥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施米特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