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26517发布日期:2021-07-13 15:02阅读:70来源:国知局
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零部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当前,变速器从架构上分主要包括液力自动变速器at、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手动变速器mt和双离合变速器dct。其中,液力自动变速器at由于可靠性高且传递扭矩大而占据大量市场,但其传递效率较低;无级自动变速器cvt换挡无冲击且车辆节油率好而被很多车企搭载使用,但其传递扭矩较小;手动变速器mt虽然可靠性较好且传递效率高,但其操作复杂;双离合变速器dct同时具备传递效率高、操作简便及可靠性高等优点,因而受到广大用户喜爱,现已成为市场占有率增长较快的变速器之一。当下,很多车辆搭载带有电机的混合动力双离合传动装置,一方面,为保证该传动装置具有一定的挡位数,其齿轮和同步器较多,导致传动装置轴向长度较长。而在动力总成横置的车辆上,发动机舱空间有限,使该传动装置搭载在小型车辆发动机舱内较为困难。另一方面,混合动力双离合传动装置中的混动模块占用了相当一部分空间,混动模块的体积受到电机功率、电压、电流和绕组形式等的限制,体积缩小较为困难,致使混合动力双离合变速器较难搭载在动力总成横置的小型车辆上。而且,随着挡位数的增加,相应地需要更多的齿轮及换挡元件,使双离合器的整体成本大幅增加。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通过变换齿轮或换挡元件的布置,尽量减小轴向尺寸,为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搭载在小型车辆上提供可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离合器、第二离合器、第一输入轴、第二输入轴、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入轴上安装有n个固定齿轮,第二输入轴上安装有至少n个固定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安装有至少n个空套齿轮,该至少n个空套齿轮对应至少n个前进挡位,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安装有至少n+1个空套齿轮,该至少n+1个空套齿轮对应至少n+2个前进挡位和至少一个倒挡;一个所述固定齿轮与一个或两个所述空套齿轮相对应,以使至少2n个固定齿轮与至少2n+1个空套齿轮相啮合;各所述空套齿轮适于固定在所述第一输出轴或第二输出轴上,固定后的所述空套齿轮用于实现其所对应的挡位。进一步地,各所述空套齿轮通过换挡元件固定在相应的输出轴上,以实现挡位切换。进一步地,所述换挡元件适于单向作用或双向作用。进一步地,所述n=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和第二固定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四固定齿轮和第三固定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三换挡元件、第二空套齿轮、第四换挡元件和第三空套齿轮,其中,所述第二空套齿轮对应第三前进挡g3,所述第三空套齿轮对应第四前进挡g4;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四空套齿轮、第一换挡元件、第一空套齿轮、第二换挡元件和第五空套齿轮,其中,所述第一空套齿轮对应第一前进挡g1、第二前进挡g2和倒挡r,所述第四空套齿轮对应第五前进挡g5,所述第五空套齿轮对应第六前进挡g6;所述第一固定齿轮与所述第四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二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固定齿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空套齿轮及第五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一空套齿轮啮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第四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四换挡元件,且沿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一前进挡g1;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二前进挡g2;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第三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三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三前进挡g3;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第四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四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四前进挡g4;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第一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一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五前进挡g5;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第二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六前进挡g6;通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反转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沿第四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四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倒挡r。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和第二固定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四固定齿轮和第三固定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空套齿轮、第三换挡元件、第四换挡元件和第三空套齿轮,其中,所述第二空套齿轮对应第三前进挡g3,所述第三空套齿轮对应第四前进挡g4;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换挡元件、第四空套齿轮、第一空套齿轮、第二换挡元件和第五空套齿轮,其中,所述第一空套齿轮对应第一前进挡g1、第二前进挡g2和倒挡r,所述第四空套齿轮对应第五前进挡g5,所述第五空套齿轮对应第六前进挡g6;所述第一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二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固定齿轮与所述第四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固定齿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空套齿轮及第五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一空套齿轮啮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三换挡元件的第三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三换挡元件,且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的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一前进挡g1;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二前进挡g2;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三换挡元件的第三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三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三前进挡g3;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四换挡元件的第四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四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四前进挡g4;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第一换挡元件的第一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一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五前进挡g5;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的第二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六前进挡g6;通过所述第一输入轴反转的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沿所述第三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三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倒挡r。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入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和第二固定齿轮,所述第二输入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五固定齿轮、第四固定齿轮和第三固定齿轮;所述第一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第三换挡元件、第二空套齿轮、第七空套齿轮、第四换挡元件和第三空套齿轮,其中,所述第二空套齿轮对应第三前进挡g3,所述第三空套齿轮对应第四前进挡g4;所述第二输出轴上依次安装有第四空套齿轮、第一换挡元件、第六空套齿轮、第一空套齿轮、第二换挡元件和第五空套齿轮,其中,所述第六空套齿轮对应倒挡r,所述第一空套齿轮对应第一前进挡g1和第二前进挡g2,所述第四空套齿轮对应第五前进挡g5,所述第五空套齿轮对应第六前进挡g6;所述第一固定齿轮与所述第四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二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三固定齿轮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空套齿轮及第五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四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一空套齿轮啮合;所述第五固定齿轮与所述第七空套齿轮啮合,同时第七空套齿轮与所述第六空套齿轮啮合;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四换挡元件的第四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四换挡元件,且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的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一前进挡g1;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二前进挡g2;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三换挡元件的第三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三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三前进挡g3;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四换挡元件的第四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四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四前进挡g4;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沿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的第一换挡元件左方向激活所述第一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五前进挡g5;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的第二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二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第六前进挡g6;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沿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的第一换挡元件右方向激活所述第一换挡元件以切换至所述倒挡r。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总成,包括以下两种技术方案:其一,包括发动机和电机,还包括混动耦合离合器和如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所述混动耦合离合器的输入侧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混动耦合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转子,电机的转子连接至所述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离合器的输入侧和第二离合器的输入侧;所述电机适于反转以带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输入侧反转。其二,包括发动机和电机,还包括混动耦合离合器和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所述混动耦合离合器的输入侧连接至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混动耦合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机的转子,电机的转子连接至所述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离合器的输入侧和第二离合器的输入侧。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第二方面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混合动力总成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发动机en;电机em;混动耦合离合器k0;第一离合器k1;第二离合器k2;第一输入轴sr1;第二输入轴sr2;第一输出轴sc1;第二输出轴sc2;第一固定齿轮f1;第二固定齿轮f2;第三固定齿轮f3;第四固定齿轮f4;第五固定齿轮r2;第一空套齿轮i1/i2;第二空套齿轮i3;第三空套齿轮i4;第四空套齿轮i5;第五空套齿轮i6;第六空套齿轮r1;第七空套齿轮r3;第一换挡元件s1;第二换挡元件s2;第三换挡元件s3;第四换挡元件s4;第一换挡元件左方向s1l;第一换挡元件右方向s1r;第二换挡元件左方向s2l;第二换挡元件右方向s2r;第三换挡元件左方向s3l;第三换挡元件右方向s3r;第四换挡元件左方向s4l;第四换挡元件右方向s4r;输出齿轮ab2;从动轴w_ab。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下述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采用的方位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入轴sr1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f1和第二固定齿轮f2,第二输入轴sr2上依次安装有第四固定齿轮f4和第三固定齿轮f3;第一输出轴sc1上依次安装有第三换挡元件s3、第二空套齿轮i3、第四换挡元件s4和第三空套齿轮i4,其中,第二空套齿轮i3对应第三前进挡g3,第三空套齿轮i4对应第四前进挡g4;第二输出轴sc2上依次安装有第四空套齿轮i5、第一换挡元件s1、第一空套齿轮i1/i2、第二换挡元件s2和第五空套齿轮i6,其中,第一空套齿轮i1/i2对应第一前进挡g1、第二前进挡g2和倒挡r,第四空套齿轮i5对应第五前进挡g5,第五空套齿轮i6对应第六前进挡g6;第一固定齿轮f1与第四空套齿轮i5啮合,第二固定齿轮f2与第二空套齿轮i3啮合,第三固定齿轮f3两端分别与第三空套齿轮i4及第五空套齿轮i6啮合,第四固定齿轮f4与第一空套齿轮i1/i2啮合;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4l激活第四换挡元件s4,且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一前进挡g1;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二前进挡g2;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3r激活第三换挡元件s3以切换至第三前进挡g3;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4r激活第四换挡元件s4以切换至第四前进挡g4;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1l激活第一换挡元件s1以切换至第五前进挡g5;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2r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六前进挡g6;通过第一输入轴sr1反转的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沿作用方向s4l激活第四换挡元件s4以切换至倒挡r。其中,固定齿轮是指固定在安装轴上的齿轮,其与安装轴之间不存在相对转动。空套齿轮是指过盈套设在安装轴上的齿轮,其与安装轴存在相对转动,必须通过换挡元件的作用将其固定在相应的安装轴上。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离合器k1的输出侧与同轴布置的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sr1相连接,第二离合器k2的输出侧与同轴布置的变速器的第二输入轴sr2相连接;变速器的第一输出轴sc1和第二输出轴sc2上一方面以相对于轴能转动的方式支承有空套齿轮i1/i2、i3、i4、i5、i6,另一方面在相应空套齿轮的相邻位置安装有换挡元件s1、s2、s3、s4;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sr1和第一输入轴sr2上以相对于轴不能旋转的方式安装有固定齿轮f1、f2、f3、f4,固定齿轮和空套齿轮之间对应啮合。这样,可实现6个可动力换挡的前进挡g1、g2、g3、g4、g5、g6和通过电机em反转实现的一个倒挡r之间能够切换。该实施例为第一种布局形式,通过优化传动装置变速器内的齿轮和换挡元件的布置形式以及连接方式,利用两个单向作用的换挡元件s1、s3和两个双向作用的换挡元件s2、s4及五个空套齿轮i1/i2、i3、i4、i5、i6来实现六个前进挡g1、g2、g3、g4、g5、g6,通过电机反转及空套齿轮i1/i2实现一个倒挡r。其中,前进挡g1、g2和倒挡r共用一个空套齿轮i1/i2。具体地,前进一挡g1可通过齿轮绕行实现,倒挡r通过电机反转及齿轮绕行实现。这样,既能保证具有一定的挡位数,又减少了齿轮数量,从而减小变速器的轴向尺寸,缩小变速器的体积,为其用于小型车辆提供方便。表1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换挡逻辑。表1挡k1k2s1ls2ls2rs3rs4ls4r速比r×电机反转××13.151×××13.152××8.823××5.894××3.955××3.026××2.45结合图1和表1,第一前进挡g1可以通过第一离合器k1并且沿作用方向s4l激活换挡元件s4,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的换挡元件s2切换。第二前进挡g2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k2并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2l操作的第二换挡元件s2切换。第三前进挡g3可以通过第一离合器k1并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3r操作的第三换挡元件s3切换。第四前进挡g4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k2并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4r操作的第四换挡元件s4切换。第五前进挡g5可以通过第一离合器k1并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1l操作的第一换挡元件s1切换。第六前进挡g6可以通过第二离合器k2并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2r操作的第二换挡元件s2切换。倒挡r可以通过电机em反转、第一离合器k1并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且通过沿作用方向s4l操作的第四换挡元件s4切换。由此,根据表1示出的速比得到以下功率流:第一前进挡g1可以由第一离合器k1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一输入轴sr1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四换挡元件s4沿s4l的作用方向被激活时通过第四前进挡g4的第三空套齿轮i4传递到第二输入轴sr2上,再到第一、第二前进挡g1、g2的第一空套齿轮i1/i2,并且在第二换挡元件s2的s2l作用方向被激活时传递到第二输出轴sc2,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2,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如此,第一前进挡g1功率流实现绕行,和第二前进挡g2共用一组齿轮,减少了齿轮数量,并实现了相应的挡位功能。第二前进挡g2可以由第二离合器k2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二输入轴sr2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二换挡元件s2沿向s2l的作用方向被激活时通过第二前进挡g2的第一空套齿轮i1/i2传递到第二输出轴sc2上,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2,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第三前进挡g3可以由第一离合器k1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一输入轴sr1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三换挡元件s3沿s3r作用方向激活时通过第三前进挡g3的第二空套齿轮i3传递到第一输出轴sc1上,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1,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第四前进挡g4可以由第二离合器k2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二输入轴sr2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四换挡元件s4沿s4r作用方向激活时通过第四前进挡g4的第三空套齿轮i4传递到第一输出轴sc1上,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1,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第五前进挡g5可由第一离合器k1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一输入轴sr1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一换挡元件s1沿向s1l方向激活时通过第五前进挡g5的第四空套齿轮i5传递到第二输出轴sc2上,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2,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第六前进挡g6可由第二离合器k2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二输入轴sr2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二换挡元件s2沿s2r方向激活时通过第六前进挡g6的第五空套齿轮i6传递到第二输出轴sc2上,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2,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倒挡r可以由第一离合器k1开始,通过电机em的反转使第一离合器k1的输入侧反转,进而使第一离合器k1的输出侧反转,即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sr1反转,通过变速器第一输入轴sr1切换,其中功率流在第四换挡元件s4沿s4l的作用方向被激活时通过第四前进挡g4的第三空套齿轮i4传递到第二输入轴sr2上,再到第一、第二前进挡g1、g2的第一空套齿轮i1/i2,并且在第二换挡元件s2的s2l作用方向被激活时传递到第二输出轴sc2,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2,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如此,倒挡r的功率流与第一前进挡g1一样实现绕行,和第一前进挡g1共用一组第一空套齿轮i1/i2,减少了齿轮数量,并实现了相应的挡位功能。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入轴sr1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f1和第二固定齿轮f2,第二输入轴sr2上依次安装有第四固定齿轮f4和第三固定齿轮f3;第一输出轴sc1上依次安装有第二空套齿轮i3、第三换挡元件s3、第四换挡元件s4和第三空套齿轮i4,其中,第二空套齿轮i3对应第三前进挡g3,第三空套齿轮i4对应第四前进挡g4;第二输出轴sc2上依次安装有第一换挡元件s1、第四空套齿轮i5、第一空套齿轮i1/i2、第二换挡元件s2和第五空套齿轮i6,其中,第一空套齿轮i1/i2对应第一前进挡g1、第二前进挡g2和倒挡r,第四空套齿轮i5对应第五前进挡g5,第五空套齿轮i6对应第六前进挡g6;第一固定齿轮f1与第二空套齿轮i3啮合,第二固定齿轮f2与第四空套齿轮i5啮合,第三固定齿轮f3两端分别与第三空套齿轮i4及第五空套齿轮i6啮合,第四固定齿轮f4与第一空套齿轮i1/i2啮合;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3r激活第三换挡元件s3,且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一前进挡g1;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二前进挡g2;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3l激活第三换挡元件s3以切换至第三前进挡g3;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4r激活第四换挡元件s4以切换至第四前进挡g4;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1r激活第一换挡元件s1以切换至第五前进挡g5;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2r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六前进挡g6;通过第一输入轴sr1反转的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沿作用方向s3r激活第三换挡元件s3以切换至倒挡r。相对于图1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是第二种布局形式,第一前进挡g1和第二前进挡g2仍共用第一空套齿轮i1/i2,第一前进挡g1通过绕行方式实现功率流的传递。两个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第五前进挡g5的第四空套齿轮i5和第一换挡元件s1进行了轴向位置上的互换,且第一换挡元件s1的作用方向由向左作用改为向右作用,第三前进挡g3的第二空套齿轮i3和第三换挡元件s3进行了轴向位置上的互换,且第三换挡元件s3由单向作用更改为双向作用,第四换挡元件s4由双向作用更改为单向作用。表2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换挡逻辑,具体的功率流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表2挡k1k2s1rs2ls2rs3ls3rs4r速比r×电机反转××13.151×××13.152××8.823××5.894××3.955××3.026××2.45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第一输入轴sr1上依次安装有第一固定齿轮f1和第二固定齿轮f2,第二输入轴sr2上依次安装有第五固定齿轮r2、第四固定齿轮f4和第三固定齿轮f3;第一输出轴sc1上依次安装有第三换挡元件s3、第二空套齿轮i3、第七空套齿轮r3、第四换挡元件s4和第三空套齿轮i4,其中,第二空套齿轮i3对应第三前进挡g3,第三空套齿轮i4对应第四前进挡g4;第二输出轴sc2上依次安装有第四空套齿轮i5、第一换挡元件s1、第六空套齿轮r1、第一空套齿轮i1/i2、第二换挡元件s2和第五空套齿轮i6,其中,第六空套齿轮r1对应倒挡r,第一空套齿轮i1/i2对应第一前进挡g1和第二前进挡g2,第四空套齿轮i5对应第五前进挡g5,第五空套齿轮i6对应第六前进挡g6;第一固定齿轮f1与第四空套齿轮i5啮合,第二固定齿轮f2与第二空套齿轮i3啮合,第三固定齿轮f3两端分别与第三空套齿轮i4及第五空套齿轮i6啮合,第四固定齿轮f4与第一空套齿轮i1/i2啮合;第五固定齿轮r2与第七空套齿轮r3啮合,同时第七空套齿轮r3与第六空套齿轮r1啮合;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4l激活第四换挡元件s4,且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一前进挡g1;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2l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二前进挡g2;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3r激活第三换挡元件s3以切换至第三前进挡g3;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4r激活第四换挡元件s4以切换至第四前进挡g4;通过第一离合器k1,沿作用方向s1l激活第一换挡元件s1以切换至第五前进挡g5;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2r激活第二换挡元件s2以切换至第六前进挡g6;通过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1r激活第一换挡元件s1以切换至倒挡r。相对于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是第三种布局形式,其未采用电机反转的方式来实现倒挡功能,而是按照正常的扭矩传递实现倒挡。因此,本实施例在第二输出轴sc2上增加了一组第六空套齿轮r1,在第二输入轴sr2上增加了一组固定在轴上的第五固定齿轮r2,在第一输出轴sc1上增加了一组第七空套齿轮r3,并且第一换挡元件s1由单向作用切换为双向作用。如此,倒挡r可由第二离合器k2开始,通过变速器第二输入轴sr2切换,其中功率流传递到第五固定齿轮r2,第五固定齿轮r2与第七空套齿轮r3啮合,进而将功率流传递到第七空套齿轮r3,通过第七空套齿轮r3和第六空套齿轮r1的啮合,扭矩传递到倒挡r的第六空套齿轮r1,并且在第一换挡元件s1的沿向右的作用方向被激活时传递到第二输出轴sc2,进而传递到输出齿轮ab2,最后通向从动轴w_ab。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五固定齿轮r2、第六空套齿轮r1和第七空套齿轮r3,并将第一换挡元件s1由单向作用改为双向作用。表3示出了该实施例的换挡逻辑,六个前进挡的具体的功率流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不再赘述。表3挡k1k2s1ls1rs2ls2rs3rs4ls4r速比r××8.2561×××13.3252××8.8353××5.8654××3.8895××3.1086××2.468综上所述,上述三种布局形式的共同点是:前进一挡g1和前进二挡g2共用第一空套齿轮i1/i2,其中前进一挡g1通过功率流绕行来实现挡位切换,减少了前进一挡的专用齿轮,简化了齿轮组结构。进一步地,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还具有的共同点是:倒挡r也共用第一空套齿轮i1/i2,在电机em反转的基础上,通过功率流绕行来实现挡位切换,减少了倒挡的专用齿轮,进一步简化了齿轮组结构,从而使变速器的轴向尺寸得到较为明显的缩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总成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发动机en和电机em,还包括混动耦合离合器k0和图1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所述混动耦合离合器k0的输入侧连接至所述发动机en的输出轴,混动耦合离合器k0的输出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机em的转子,电机em的转子连接至所述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离合器k1的输入侧和第二离合器k2的输入侧;所述电机em反转以带动所述第一离合器k1的输入侧反转,进而使第一离合器k1的输出侧反转,即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sr1反转,以实现倒挡r。该混合动力总成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上述图1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总成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发动机en和电机em,还包括混动耦合离合器k0和图2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所述混动耦合离合器k0的输入侧连接至所述发动机en的输出轴,混动耦合离合器k0的输出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机em的转子,电机em的转子连接至所述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离合器k1的输入侧和第二离合器k2的输入侧;所述电机em反转以带动所述第一离合器k1的输入侧反转,进而使第一离合器k1的输出侧反转,即变速器的第一输入轴sr1反转,以实现倒挡r。该混合动力总成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上述图2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混合动力总成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发动机en和电机em,还包括混动耦合离合器k0和图3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所述混动耦合离合器k0的输入侧连接至所述发动机en的输出轴,混动耦合离合器k0的输出侧分别连接至所述电机em的转子,电机em的转子连接至所述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离合器k1的输入侧和第二离合器k2的输入侧,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k2,沿作用方向s1r激活所述第一换挡元件s1以切换至所述倒挡r。该混合动力总成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上述图3实施例所示的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实施例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总成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混合动力总成。本实用新型车辆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上述用于机动车辆的混动双离合变速器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列举了具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的布局形式,在遵循本实用新型三方面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换挡逻辑的情况下,可以增加前进挡位的数量和倒挡的数量,如七个、八个或九个前进挡,两个或三个倒挡等,此处不再赘述。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