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囊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0133发布日期:2022-07-26 21:0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气囊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2.减震器,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为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
3.现有的减震器在车辆颠簸剧烈的时候,活塞杆组件底端容易触底,一般的减震器减震效果较差,不方便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气囊前减震器。


技术实现要素:

4.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气囊前减震器用于解决现有的减震器在车辆颠簸剧烈的时候,活塞杆组件底端容易触底,一般的减震器减震效果较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囊前减震器,包括壳体以及密封装置和缓冲装置;
6.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套、固定螺栓、固定孔、密封套、密封圈、活塞杆和连接孔,所述壳体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套,所述壳体的两端内部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塞杆;
7.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活动座、气囊槽、气囊本体、缓冲座、活塞筒、第一弹簧、活动球、连通管、气嘴、固定座、缓冲弹簧、固定筒、减震块和第二弹簧,所述壳体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固定筒,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气囊槽,所述气囊槽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本体。
8.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套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的外侧螺纹连接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开设在固定套的侧壁内部。
9.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套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部套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贯穿密封套和固定套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活动座,所述活塞杆贯穿气囊本体的内部,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滑动连接固定座的内部,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在气囊槽的内部,所述活动座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座。
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动球,所述活动球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塞筒的内壁。
11.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的一端固定连接连通管的一端,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连通活塞筒的内部,所述活塞筒的一端侧壁安装有气嘴。
12.进一步地,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的一端,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筒的内壁,所述减震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套接在固定筒的内部。
13.通过本技术上述实施例,采用了密封装置和缓冲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减震器在车辆颠簸剧烈的时候,活塞杆组件底端容易触底,一般的减震器减震效果较差,不方便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活塞杆、活动座和缓冲座的位置示意图。
18.图中:1、壳体,2、固定套,3、固定螺栓,4、固定孔,5、密封套,6、密封圈,7、活塞杆,8、连接孔,9、活动座,10、气囊槽,11、气囊本体,12、缓冲座,13、活塞筒, 14、第一弹簧,15、活动球,16、连通管,17、气嘴,18、固定座,19、缓冲弹簧,20、固定筒,21、减震块,2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1.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2.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5.本实施例中的气囊前减震器可以适用于各种三轮车减震使用,例如,在本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气囊前减震器,本实施例中的气囊前减震器可以用来进行对下列减震器进行改进。
26.一种机动三轮车前轮减震器包括减震支臂和减震弹簧,减震支臂为一杠杆式减震支臂,该支臂的支点处所设连接件为铰轴套,以便与机动三轮车车架铰接,重臂端部所设的连接件为连接套,与机动三轮车前轮转向节连接,力臂端部与减震弹簧相连,该处可采用浮动方式连接,也可采用固定方式连接,但优选固定方式连接,采用u型螺杆、夹板和螺母固定,使用更为可靠。减震弹簧可选用圆柱螺旋弹簧,也可选用板簧,这可根据机动三轮车车架的具体结构而定。在一般情况下,最好选用板簧,因板簧使用寿命长,工作可靠。在减震支臂与车架之间还可设液压阻尼装置,以进一步提高减震效果。
27.另外,减震支臂支点处的连接件铰轴套和力臂端部的减震弹簧之间地位置可以互换,即重臂和力臂可分设在支臂支点处铰轴套的两侧,也可使重臂和力臂设在杠杆式减震支臂支点处铰轴套的同侧。亦即铰轴套设在支臂的一端,减震弹簧设在支臂的中部。这可视车架的具体结构情况而定。
28.当然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其他三轮车减震使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气囊前减震器进行介绍。
29.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气囊前减震器,包括壳体1以及密封装置和缓冲装置;
30.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固定套2、固定螺栓3、固定孔4、密封套5、密封圈6、活塞杆7和连接孔8,所述壳体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固定套2,所述壳体1的两端内部均开设有连接孔 8,所述连接孔8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塞杆7;
31.所述缓冲装置包括活动座9、气囊槽10、气囊本体11、缓冲座12、活塞筒13、第一弹簧14、活动球15、连通管16、气嘴17、固定座18、缓冲弹簧19、固定筒20、减震块21和第二弹簧22,所述壳体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固定筒20,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气囊槽 10,所述气囊槽10的内部设置有气囊本体11。
32.将密封套与固定套套接,然后将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孔,从而将活塞杆以及密封圈的位置固定,活塞杆推动活动座移动,活动座带动固定座之间的气囊本体压缩,气囊本体内部的空气穿过连通管进入活塞筒内,活塞筒内部的空气推动活动球滑动,活动球带动第一弹簧压缩,在气囊本体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提高减震效果。
33.所述固定套2的外侧套接有密封套5,所述密封套5的外侧螺纹连接固定螺栓3,所述固定螺栓3螺纹连接固定孔4,所述固定孔4开设在固定套2的侧壁内部;所述密封套5的一端内部设置有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的内部套接有活塞杆7,所述活塞杆7贯穿密封套5 和固定套2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活动座9,所述活塞杆7贯穿气囊本体11的内部,所述活塞杆7的一端滑动连接固定座18的内部,所述固定座18固定连接在气囊槽10的内部,所述活动座9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座12;所述壳体1的一端侧壁固定连接活塞筒13,所述活塞筒 13的内部滑动连接活动球15,所述活动球1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弹簧14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活塞筒13的内壁;所述气囊本体1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通管16的一端,所
述连通管16的另一端连通活塞筒13的内部,所述活塞筒13的一端侧壁安装有气嘴 17;所述活塞杆7的一端固定连接减震块21,所述减震块21的一端固定连接缓冲弹簧19的一端,所述缓冲弹簧1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固定筒20的内壁,所述减震块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弹簧22的一端,所述第二弹簧22套接在固定筒20的内部。
34.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将密封套5与固定套2套接,然后将固定螺栓3螺纹连接固定孔 4,从而将活塞杆7以及密封圈6的位置固定,活塞杆7推动活动座9移动,活动座9带动固定座18之间的气囊本体11压缩,气囊本体11内部的空气穿过连通管16进入活塞筒13内,活塞筒13内部的空气推动活动球15滑动,活动球15带动第一弹簧14压缩,在气囊本体11 和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提高减震效果,活塞杆7穿过固定座18并推动减震块21移动,减震块21带动缓冲弹簧19拉伸,减震块21的另一端推动第二弹簧22压缩蓄力,从而提供多重减震,增强减震效果,通过气嘴17可及时进行补气。
35.本技术的有益之处在于:
36.1.本技术操作简单,将密封套与固定套套接,然后将固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孔,从而将活塞杆以及密封圈的位置固定,活塞杆推动活动座移动,活动座带动固定座之间的气囊本体压缩,气囊本体内部的空气穿过连通管进入活塞筒内,活塞筒内部的空气推动活动球滑动,活动球带动第一弹簧压缩,在气囊本体和第一弹簧的作用下提高减震效果;
37.2.本技术结构合理,活塞杆穿过固定座并推动减震块移动,减震块带动缓冲弹簧拉伸,减震块的另一端推动第二弹簧压缩蓄力,从而提供多重减震,增强减震效果,通过气嘴可及时进行补气。
38.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技术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3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