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2.是汽车底盘行业内通用术语,汽车减振器实际上是一个振动阻尼器,减振器在汽车中不仅用在悬挂上,在其它的位置也有应用,例如用于驾驶室、车座、方向盘等,也可作为缓冲器用在车辆保险杠上,在汽车的行驶过程中,作为汽车减振的重要组成部件,增加汽车的行驶舒适程度,通过双重活塞结构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增加汽车减振的效果,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在使用时,除了基础的减振结构之外,是通过摩擦来进一步减少振动的,完成使用过程中,在起落较大的时候,减振效用就会有一定的降低;
4.2、现有的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在损坏后需要进行更换,更换的时候,往往需要拆卸较多的结构,使得更换麻烦,使用不便。
5.因此,现有的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通过设置底板、下活塞套、顶板和安装板,解决了现有的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无法对起落较大的行驶状况进行很好地减振和无法方便地进行更换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包括底板、下活塞套、顶板和安装板,所述底板通过连接柱连接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活动连接在下活塞套内,所述下活塞套周侧的上部活动连接有上活塞套,所述底板通过底安装孔和顶板通过顶安装孔活动连接插杆,所述底板和顶板上插杆通过螺柱与安装板螺纹连接,所述顶板和底板互相靠近的一面固定有压簧,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板将活塞盘连接在安装板上,通过活塞盘在下活塞套中活动的时候,通过下活塞套中的空气减缓振动,下活塞套中受到振动的时候,通过顶板上的上活塞套中的空气减缓振动,通过安装板将本装置安装在汽车上。
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央固定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有活动盘,所述活动盘的周侧固定有密封套,所述底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皆贯通开设有底安装孔,底板通过连接柱将活动盘连接在其上,通过密封套将活动盘与下活塞套之间的间隙填充好。
10.进一步地,所述下活塞套的底端面中央开设有活动口,所述下活塞套通过活动口活动连接连接柱,所述活动口外侧的下活塞套底端面上开设有透气孔,所述下活塞套内充有一定的高压空气,下活塞套通过透气孔在活动盘在其中运动的时候,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和排出下活塞套内底部和活动盘之间的空间中。
11.进一步地,所述顶板顶部的四个拐角处皆贯通开设有顶安装孔,所述顶板的底面中央固定有上活塞套,顶板通过上活塞套进一步减缓汽车车轮受到的振动的传递。
12.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方和顶板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安装板的底部一侧固定有限位板,两个所述安装板互相远离的一面固定有限制板,安装板通过限位板和限制板配合,将顶板和底板之间的结构在汽车上的位置进行限制。
13.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螺孔,所述底板上的底安装孔和顶板上的顶安装孔内皆插接有插杆,所述底板和顶板上插杆互相远离的一端固定有螺柱,所述插杆远离螺柱的一端固定有六角块,所述安装板通过螺孔与螺柱螺纹连接,安装板通过螺孔将螺柱螺纹连接在其上,通过插杆的配合,将底板和顶板之间的结构连接在汽车对应的位置。
14.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下活塞套和顶板,解决了现有的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无法对起落较大的行驶状况进行很好地减振的问题,汽车行驶受到受到凹凸不平的地形结构造成车轮上下振动的时候,活动盘驱动在下活塞套中上行,对下活塞套中的高压空气进行挤压做功,下活塞套再受到向上的力上行,对上活塞套内的空气压缩做功,进行双行程的减振 ,在向上的力消失的后,下活塞套中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先向下做功,使得底板向下工作,再通过上活塞套中压缩后的空气向下做功,将底板和下活塞套整体向下移动,完成复位,使得在受到振动的过程中,对汽车车身的影响更底,车身在行驶的过程中受到振动影响更更小,增加汽车驾驶的平顺性。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顶板和安装板,解决了现有的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无法方便地进行更换的问题,扳手旋转六角块,将螺柱在安装板上旋松,取下插杆,即可将底板和顶板连接的结构从汽车上取下,更换新的底板和顶板连接的结构,再将插杆对应的结构复位即可完成安装,使得本装置在减震结构发生损坏的时候,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结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立体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活塞套结构剖视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顶板结构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板结构立体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00、底板;101、连接柱;102、活动盘;103、密封套;104、底安装孔;200、下活塞套;201、透气孔;202、活动口;300、顶板;301、上活塞套;302、顶安装孔;400、安装板;401、限制板;402、限位板;403、螺孔;404、插杆;405、螺柱;406、六角块;500、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5.请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重活塞结构汽车减振器,包括底板100、下活塞套200、顶板300和安装板400,底板100通过连接柱101连接有活动盘102,底板100将活动盘102通过连接柱101连接在其上,活动盘102活动连接在下活塞套200内,下活塞套200周侧的上部活动连接有上活塞套301,上活塞套301与下活塞套200活动连接,其中的空气在受到挤压的时候减缓振动,底板100通过底安装孔104和顶板300通过顶安装孔302活动连接插杆404,使得底板100和顶板300与安装板400连接在一起,底板100和顶板300上插杆404通过螺柱405与安装板400螺纹连接,使得底板100和顶板300之间的结构安装在安装板400上,顶板300和底板100互相靠近的一面固定有压簧500,压簧500将顶板300和底板100连接在一起。
26.其中如图1-4所示,底板100的顶部中央固定有连接柱101,连接柱101的顶端固定有活动盘102,活动盘102在受到震动的时候,在下活塞套200中运动,对下活塞套200中的高压空气进行挤压,活动盘102的周侧固定有密封套103,密封套103将活动盘102和下活塞套200之间的空隙填满并封闭,底板100顶部的四个拐角处皆贯通开设有底安装孔104;
27.下活塞套200的底端面中央开设有活动口202,下活塞套200通过活动口202活动连接连接柱101,使得活动盘102可以在下活塞套200中活动,活动口202外侧的下活塞套200底端面上开设有透气孔201,活动盘102在下活塞套200中活动的时候,下活塞套200内壁下部通过透气孔201将空气输入和输出其中,下活塞套200内充有一定的高压空气;
28.顶板300顶部的四个拐角处皆贯通开设有顶安装孔302,顶板300的底面中央固定有上活塞套301,上活塞套301在顶板300受到震动的时候下压,通过和下活塞套200配合,对上活塞套301中的空气进行挤压;
29.在使用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凹凸不平的地形结构造成车轮上下振动的时候,向上的力从底板100上先通过连接柱101传递到活动盘102上,将活动盘102驱动在下活塞套200中上行,对下活塞套200中的高压空气进行挤压做功,下活塞套200受到向上的力上行,对上活塞套301内的空气压缩做功,最后上活塞套301受到的力传递到顶板300上的安装板400上,最后传递到车身上,在向上的力消失的后,下活塞套200中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先向下做功,使得底板100向下工作,再通过上活塞套301中压缩后的空气向下做功,将底板100和下活塞套200整体向下移动,完成复位。
30.其中如图1、2、3、5所示,底板100的下方和顶板300的上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安装板400,安装板400通过焊接固定在汽车上,将本装置连接在汽车上,两个安装板400的底部一侧固定有限位板402,限位板402在底板100和顶板300滑到其上的时候,限制底板100和顶板300与安装板400的相对位置,两个安装板400互相远离的一面固定有限制板401,限制板401将底板100和顶板300限制在两个对应的安装板400上;
31.安装板400的顶部对称开设有螺孔403,底板100上的底安装孔104和顶板300上的顶安装孔302内皆插接有插杆404,底板100和顶板300上插杆404互相远离的一端固定有螺柱405,插杆404远离螺柱405的一端固定有六角块406,六角块406通过扳手卡好旋转后,将螺柱405旋入安装板400上的螺孔403中,安装板400通过螺孔403与螺柱405螺纹连接,使得底板100和顶板300连接在安装板400上;
32.在本装置上底板100和顶板300之间的结构损坏后,通过扳手旋转六角块406,将螺柱405在安装板400上旋松,将插杆404从底板100和顶板300上取下,即可将底板100和顶板
300之间的结构从汽车上取下,将新的底板100和顶板300对应结构上下对应地从安装板400上的限制板401滑入上下两组安装板400之间,滑动到限位板402的位置后,将对应的插杆404插入底板100上的底安装孔104和顶板300上的顶安装孔302内,再和安装板400上的螺孔403螺纹连接,完成安装。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