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36878发布日期:2023-02-03 19:01阅读: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底壳挡油板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


背景技术:

2.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的下部,其作用是封闭曲轴箱来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油底壳内部装有挡油板,以避免柴油机颠簸时造成的油面震荡激溅,并有利于润滑油杂质的沉淀。挡油板焊接到油底壳后会产生焊接热应力和焊接拉应力,从而使得油底壳的强度得以减弱,而且在机油撞击挡油板时会给油底壳焊缝增加额外载荷,导致油底壳焊缝处拉裂。
3.如专利号为cn203614159u的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该文件中通过使得挡油板与油底壳本体之间为断续的点焊连接,从而减小了焊接后产生的拉应力以及机油冲击传递到焊缝的力,并且通过在挡油板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纵向的缓冲筋从而增加挡油板横向的柔度,以进一步减小挡油板焊接到油底壳本体的焊接拉应力以及减小机油冲击传递到焊缝的力,提高了油底壳组件的可靠性,但是该文件中的油底壳隔音效果并不佳,从而影响设备使用的舒适性和操作体验。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体,所述油底壳体内部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呈波浪形,所述挡油板表面上均匀布置有漏油孔,所述挡油板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贯通式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内固定设有加强筋,所述挡油板的两侧面均固定设有两个圆形柱,所述圆形柱上均固定套设有矩形板,所述矩形板顶端中部和所述矩形板底端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一缓冲环形弹簧,所述油底壳体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供所述圆形柱端部和所述矩形板伸进的滑槽,所述滑槽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缓冲环形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槽内壁上,所述矩形板上设置有副缓冲组件,所述油底壳体的上表面安装有导油盘,所述油底壳体上套设有铜质的散热罩,所述油底壳体放入所述散热罩内,且所述油底壳体和所述散热罩之间形成隔音空间,所述隔音空间内设有固定在所述油底壳体和所述散热罩之间的铜质导热管,所述隔音空间内部有填充有隔音棉。
8.进一步的,所述副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矩形板顶端和所述矩形板底端的两个方块,所述方块上均固定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二缓冲环形弹簧,所述滑槽内壁上均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环形弹簧另一端相固定的副方块。
9.进一步的,所述导油盘上表面安装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导油盘之间通过
若干个加固杆进行固定,所述密封环外表面粘贴式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导油盘的两侧面均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
10.进一步的,所述铜质导热管和所述散热罩内部均为空腔状,且所述铜质导热管和所述散热罩内部相通,所述散热罩上固定贯通式设有副导热管,所述副导热管内部均匀布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罩内部设置有连通相邻的所述副导热管的连通管。
11.进一步的,所述副导热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副导热管的两端开口内壁刻设有内螺纹,所述副导热管的两端开口内螺纹旋入有圆形螺纹筒,所述圆形螺纹筒内部设置有防尘细网。
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罩底面开设有矩形的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通过螺钉安装有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副防尘细网,所述油底壳体底端上设有呈倾斜向下的出油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使用时,将油底壳体固定在汽车的齿轮箱下方,当车辆开始运行,润滑油跟随齿轮开始转动时,当润滑油接触到挡油板后,由于挡油板的特殊形状,能够使润滑油改变方向,从而初步降低润滑油的波动效应,然后利用第一缓冲环形弹簧提供的弹力,能够进一步吸收润滑油带来的冲击力,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挡油板的抗波动能力,使润滑油不易发生过大的波动现象,注意,另外还增加了副缓冲组件,进一步的增加挡油板的抗波动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驾驶体验;
15.在油底壳体外部套设一个散热罩,且油底壳体和散热罩之间设计一个铜质导热管,铜质导热管的作用为,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罩的壳内部,最后通过散热罩进行散热,注意,油底壳体和散热罩之间形成隔音空间,在隔音空间内部有填充有隔音棉,因此设计的散热罩即可以实现自然散热,也可以实现隔音的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驾驶体验。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的主视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的挡油板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的隔音空间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的副导热管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油底壳体;2、挡油板;3、漏油孔;4、加强筋;5、圆形柱;6、矩形板;7、第一缓冲环形弹簧;8、导油盘;9、散热罩;10、隔音空间;11、铜质导热管;12、第二缓冲环形弹簧;13、副方块;14、密封环;15、加固杆;16、密封圈;17、安装板;18、副导热管;19、散热翅片;20、连通
管;21、圆形螺纹筒;22、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含大柔度挡油板的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体1,所述油底壳体1内部设置有挡油板2,所述挡油板2呈波浪形,所述挡油板2表面上均匀布置有漏油孔3,所述挡油板2侧壁上均匀布置有贯通式的加强槽,所述加强槽内固定设有加强筋4,所述挡油板2的两侧面均固定设有两个圆形柱5,所述圆形柱5上均固定套设有矩形板6,所述矩形板6顶端中部和所述矩形板6底端中部均固定设有第一缓冲环形弹簧7,所述油底壳体1内壁两侧均开设有供所述圆形柱5端部和所述矩形板6伸进的滑槽22,所述滑槽22的总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缓冲环形弹簧7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滑槽22内壁上,所述矩形板6上设置有副缓冲组件,所述油底壳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导油盘8,所述油底壳体1上套设有铜质的散热罩9,所述油底壳体1放入所述散热罩9内,且所述油底壳体1和所述散热罩9之间形成隔音空间10,所述隔音空间10内设有固定在所述油底壳体1和所述散热罩9之间的铜质导热管11,所述隔音空间10内部有填充有隔音棉。
28.实施例二:
29.请参阅图1-2,所述副缓冲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矩形板6顶端和所述矩形板6底端的两个方块,所述方块上均固定设有呈倾斜状的第二缓冲环形弹簧12,所述滑槽22内壁上均固定设有与所述第二缓冲环形弹簧12另一端相固定的副方块13,所述导油盘8上表面安装有密封环14,所述密封环14和所述导油盘8之间通过若干个加固杆15进行固定,所述密封环14外表面粘贴式套设有密封圈16,所述导油盘8的两侧面均安装有安装板17,所述安装板17上开设有螺纹安装孔。
3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注意,第二缓冲环形弹簧12提高缓冲性能,且设计成倾斜状的,配合垂直设计的第一缓冲环形弹簧7,两者大大增加挡油板的抗波动能力;
31.导油盘的上表面安装有密封环,通过导油盘配合密封环、密封圈16,能够增加该装置连接时的密封性,起到防止润滑油发生渗漏的作用,通过加固杆能够增加密封环的稳定性,起到提高密封环密封效果的作用;
32.安装板17上开设有的螺纹安装孔配合固定螺栓,起到装置固定更加牢靠的作用。
33.实施例三:
34.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述铜质导热管11和所述散热罩9内部均为空腔状,且所述铜质导热管11和所述散热罩9内部相通,所述散热罩9上固定贯通式设有副导热管18,所述
副导热管18内部均匀布置有散热翅片19,所述散热罩9内部设置有连通相邻的所述副导热管18的连通管20,所述副导热管18的两端均为开口状,所述副导热管18的两端开口内壁刻设有内螺纹,所述副导热管18的两端开口内螺纹旋入有圆形螺纹筒21,所述圆形螺纹筒21内部设置有防尘细网,所述散热罩9底面开设有矩形的散热口,所述散热口内通过螺钉安装有过滤框架,所述过滤框架的内侧设置有副防尘细网,所述油底壳体1底端上设有呈倾斜向下的出油管。
35.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注意,本技术设计的散热罩9用于集热,油底壳体1内部热量顺着铜质导热管11传递给散热罩9,散热罩9内部设计有副导热管18,因此热量也会传递副导热管18上,注意,铜质导热管11内部为空腔状,其目的在于增加导热的面积,在副导热管18内布置散热翅片19,进一步的提高自然散热速度,连通管20保证所有的副导热管18连接成一体,散热的面积增加,因此散热效果再次的提高,注意,副导热管18的两端均为开口状,在开口端内安装圆形螺纹筒21,配合圆形螺纹筒21内的防尘细网,避免外界灰尘粘在散热翅片19上,影响散热效率,圆形螺纹筒21并未完全螺纹插入副导热管18的两端口内;
36.散热罩9底面开设有矩形的散热口,对其散热罩9内部收集的热量进行自然散热,再次提高设备的自散热性能,出油管将内部的油排出,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出油管设计在油底壳体底端,该出油管是要穿出散热罩9的。
37.在实际应用时,使用时,将油底壳体1固定在汽车的齿轮箱下方,当车辆开始运行,润滑油跟随齿轮开始转动时,当润滑油接触到挡油板2后,由于挡油板2的特殊形状,能够使润滑油改变方向,从而初步降低润滑油的波动效应,然后利用第一缓冲环形弹簧7提供的弹力,能够进一步吸收润滑油带来的冲击力,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挡油板的抗波动能力,使润滑油不易发生过大的波动现象,注意,另外还增加了副缓冲组件,进一步的增加挡油板的抗波动能力,从而提高人们的驾驶体验;
38.在油底壳体外部套设一个散热罩9,且油底壳体1和散热罩9之间设计一个铜质导热管11,铜质导热管11的作用为,将热量传递至散热罩9的壳内部,最后通过散热罩9进行散热,注意,油底壳体1和散热罩9之间形成隔音空间10,在隔音空间10内部有填充有隔音棉,因此设计的散热罩9即可以实现自然散热,也可以实现隔音的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人们的驾驶体验;
39.注意,矩形板很好的贴合在滑槽内表面上。
4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