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车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49712发布日期:2023-02-03 22:34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雪地车变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雪地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雪地车变速机构。


背景技术:

2.雪地车最初应用于军事领域,现在广泛应用于滑雪成,成为滑雪场救护、输送和娱乐的专用车辆,现代雪地车逐渐向着车身结构轻便,经久耐用,前桥后履带式的方向发展,履带提供动力,雪橇负责主要转向。变速机构是雪地车动力的重力组成部分,一般连接动力轴和驱动轴,因为雪地车的实际使用环境较位恶劣,因此需要一款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经久耐用的变速机构。
3.如专利cn204164274u的一种雪地车变速箱,变化为倒挡时,需平移机构同时带动拨叉一和拨叉二,拨叉一使齿轮一与离合套一啮合,拨叉二使离合套二与齿轮二分离,复位过程相反,平移机构由液压缸驱动。
4.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陷:
5.1换挡过程中需要拨叉一和拨叉二共同工作,同时拨叉一和拨叉二分别带动相应齿轮移动,变化过复杂,故障率高。
6.2换挡过程有液压缸连接平移机构进行驱动,但雪地车使用环境大多为雪场,具有低温,湿润,杂物多的特点,使用时容易磨损或损坏,不满足经久耐用的需求。
7.3输出轴和输入轴通过齿轮传动,位置相对固定,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雪地车变速机构,换挡过程操作便捷,内部结构变化简单快捷,故障率低,且换挡机构经久耐用,输入抽和输出轴不直接接触,位置相对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使用便捷。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变速箱,变速箱承载有控制总成,输入总成、从动总成和输出总成,输入总成、从动总成和输出总成之间配合连接,控制总成与输入总成相配合。
10.变速箱包括箱体和箱盖。
11.输入总成包括输入轴,输入轴一端贯穿箱体设置,贯穿端与动力装置连接,输入轴另一端与箱盖配合连接,靠近箱盖,输入轴外套有可沿输入轴相对滑动的滑动齿轮,靠近箱体,输入轴转动连接有输入轮,滑动齿轮与输入轮配合连接。
12.从动总成包括从动轴,从动轴两端与箱体和箱盖固定连接,靠近箱盖,从动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齿轮,靠近箱体,从动轴转动连接有从动链轮,从动齿轮与从动轮配合连接。
13.输出总成包括输出轴,输出轴一端贯穿箱盖设置,输出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轮。
14.输入轮、从动轮和输出轮配合连接。
15.控制总成包括固定组件和调节组件,固定组件设于变速箱外侧,调节组件与固定
组件配合连接,调节组件贯穿变速箱设置,调节组件调节滑动齿轮沿输入轴滑动。
16.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17.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倒挡时,调节组件控制输入轮与从动接触,输入轮将动力传递给从动轮,从动轮与从动链轮同角速度转动,从动链轮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给输出链轮,进挡时,调节组件控制输入轮与输入链轮配合连接,输入轮与输入链轮同角速度转动,输入轮将动力传递给输入链轮,输入链轮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给输出链轮。
18.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固定组件包括安装架和限位架。
19.调节组件包括包括操纵杆,操纵杆中部与安装架转动连接,一端与随动杆转动连接,随动杆另一端与转动杆连接,随动杆两端竖直方向的相对运动一致,转动杆另一端与传动杆连接,转动杆中部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操纵杆转动时,带动转动杆反向转动。
20.传动杆另一端与限位轴转动连接,限位轴水平设置,限位轴垂直于传动杆设置,限位轴通过连接杆与限位架转动连接,限位轴另一端配合连接有控制轴,控制轴另一端与调节杆配合连接。
21.调节杆另一端与拨叉轴固定连接,拨叉轴与变速箱转动连接,拨叉轴另一端贯穿变速箱设置,拨叉轴变速箱内部分固定连接有拨叉,拨叉与滑动齿轮配合设置。使操纵杆竖直方向上的圆周运动转换为输入轮的滑动。
22.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限位轴两端设有球形滑块,传动杆与球形滑块配合连接,传动杆可绕球形滑块转动。控制轴与球形滑块配合连接,控制轴可绕球形滑块转动。
23.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控制轴与调节杆连接处设有球形连接轴,调节杆与球形连接轴转动连接,控制轴与球形连接轴配合连接,控制轴可绕球形连接轴转动。
24.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滑动齿轮上端设有调节槽,拨叉环绕调节槽半周设置,拨叉两端向内设有调节块,调节块与调节槽配合设置,调节块间距大于调节槽。
25.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输入轴外周设有滑动槽,对应滑动槽,滑动齿轮内壁设有滑动块,滑动齿轮沿滑动槽滑动,同时滑动齿轮可随滑动轴同轴同角速度转动。
26.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输入轴外周突出设有垫圈,对应垫圈,调节槽内壁直径大于滑动齿轮内壁设置,滑动齿轮与垫圈之间配合设有复位弹簧。倒挡时,滑动齿轮向箱体移动,垫圈位置不变,复位弹簧发生压缩,倒挡结束后,复位弹簧带动滑动齿轮复位。
27.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滑动齿轮下端设有齿轮卡块,对应齿轮卡块,输入链轮上端设有链轮卡块,齿轮卡块与链轮卡块相适配。齿轮卡块与链轮卡块接触连接时,滑动齿轮可带动输入链轮同角速度转动。
28.从动齿轮下端与从动链轮上端配合连接,从动齿轮与从动链轮同角速度转动。
29.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在倒挡状态下,滑动齿轮沿输入轴向箱盖滑动,滑动齿轮与输入链轮分离,滑动齿轮与从动齿轮配合连接,滑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动齿轮带动从动链轮转动,从动链轮带动链条,输入链轮和输出链条随链条转动。
30.所述的雪地车变速机构,进挡状态下,滑动齿轮沿输入轴向箱体滑动,滑动齿轮与输入链轮配合连接,滑动齿轮带动输入链轮转动;输入链轮带动链条,从动链轮和输出链轮随链条转动。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2.1通过设置滑动齿轮,并且滑动齿轮与从动齿轮接配合连接,从动齿轮与从动链条
同角速度转动,拨叉和复位弹簧控制滑动齿轮上下滑动,完成倒挡和进挡的切换,变化过程更简洁,故障率低。
33.2控制总成采用纯机械组件进行连接,在恶劣环境下也不易损坏,满足长久耐用的发展前景。
34.3通过设置从动轴,使输出轴不直接参与换挡,输出动力更加平稳,且输出链轮、输入链轮和从动链轮通过链条进行传动,大小多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输出轴位置。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除箱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组件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组件、调节组件和输入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41.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4中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42.图8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滑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输入轴的机构示意图,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图5中滑动齿轮和输入轴的剖视图。
45.图中:1、输出总成;2、箱体;3、箱盖;4、输入总成;5、固定组件;6、调节组件;7、从动总成;101、输出链轮;102、输出轴;401、输入轴;402、调节槽;403、滑动齿轮;404、齿轮卡块;405、链轮卡块;406、输入链轮;407、滑动块;408、滑动槽;409、复位弹簧;410、垫圈;501、安装架;502、限位架;601、操纵杆;602、随动杆;603、转动杆;604、传动杆;605、拨叉轴;606、调节杆;607、控制轴;608、限位轴;609、连接杆;610、球形滑块;611、球形连接轴;701、从动轴;702、从动齿轮;703、从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46.实施例1
47.如图1~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雪地车传动系统,包括变速箱,变速箱承载有控制总成、从动总成7、输入总成4和输出总成7,控制总成与输入总成4相配合,输入总成4、从动总成7和输出总成1之间配合连接。
48.变速箱包括箱体2和箱盖3。
49.输入总成包括输入轴401,输入轴401一端贯穿箱体2设置,贯穿端与动力装置连接,输入轴401另一端与箱盖3转动连接,靠近箱盖3,输入轴401外套有可沿输入轴401相对滑动的滑动齿轮403,靠近箱体,输入轴401通过滚针轴承转动连接输入链轮406,滑动齿轮403下端设有齿轮卡块404,输入链轮406上端设有链轮卡块405,滑动齿轮403和输入链轮406通过齿轮卡块404和链轮卡块405配合连接,连接后可进行同角速度转动。
50.调节槽(402)、滑动齿轮(403)、齿轮卡块(404)、滑动块(407)一体设置。
51.输出总成1包括输出轴102,输出轴102一端贯穿箱体2设置,输出轴102另一端通过滚针轴承转动连接输出链轮101。
52.从动总成7包括从动轴701,从动轴两端与箱体2和箱盖3固定连接,靠近箱盖3,从动轴701通过滚针轴承转动连接从动齿轮702,靠近箱体2,从动轴701通过滚针轴承转动连接从动链轮703,从动齿轮702和从动链轮703之间设有卡块,从动齿轮702和从动链轮703可进行同角速度转动。
53.输入链轮406、从动链轮703和输出链轮101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54.控制总成包括固定组件5和调节组件6,固定组件5设于变速箱外侧,调节组件6与固定组件5配合连接,调节组件6贯穿变速箱设置,调节组件6调节滑动齿轮403沿输入轴401滑动。
55.固定组件5包括安装架501和限位架502,安装架501与限位架502分别与变速箱固定连接。
56.调节组件6包括操纵杆601,操纵杆601中部与安装架501转动连接,一端与随动杆602转动连接,随动杆602另一端与转动杆603连接,随动杆602两端竖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一致,转动杆603另一端与传动杆604连接,转动杆603中部与安装架501转动连接,操纵杆601转动时,带动转动杆603反向转动;
57.传动杆604另一端与限位轴608转动连接,限位轴608水平设置,限位轴608垂直于传动杆604设置,限位轴608通过连接杆609与限位架502转动连接,限位轴608另一端配合连接有控制轴607,控制轴607另一端与调节杆606配合连接;
58.调节杆606另一端与拨叉轴605固定连接,拨叉轴605与变速箱转动连接,拨叉轴605另一端贯穿变速箱设置,拨叉轴605变速箱内部分固定连接有拨叉,拨叉与滑动齿轮403配合设置。
59.操纵杆601、随动杆602、转动杆603和传动杆604为调节竖直平面的位移和转动,限位架502对限位轴608限位,限制调节组件6活动范围,控制轴607、调节杆606和拨叉轴605,限位轴608、控制轴607和连接杆609,将竖直平面的调节转换为垂直于竖直平面的调节,拨叉轴605与变速箱转动连接,调节杆606与拨叉轴605固定连接,调节杆606将控制轴607的位移运动转换为自身的转动,通过与拨叉轴605固定连接,转换为拨叉轴605的圆周运动。
60.限位轴608两端设有球形滑块610,传动杆604与球形滑块610配合连接,传动杆604可绕球形滑块610转动,控制轴607与球形滑块610配合连接,控制轴607可绕球形滑块610转动。
61.控制轴607与调节杆606连接处设有球形连接轴611,调节杆606与球形连接轴611转动连接,控制轴607与球形连接轴611配合连接,控制轴607可绕球形连接轴611转动。
62.滑动齿轮403上端设有调节槽402,拨叉与调节槽402配合设置。
63.输入轴401外周设有滑动槽408,对应滑动槽408,滑动齿轮403内壁设有滑动块407,滑动齿轮403沿滑动槽408滑动。
64.输入轴401外周设有垫圈410,对应垫圈410,调节槽402内壁直径大于滑动齿轮403内壁设置,滑动齿轮403与垫圈410之间配合设有复位弹簧409。
65.倒挡状态下,滑动齿轮403沿输入轴401向箱盖3滑动,滑动齿轮403与输入链轮406分离,滑动齿轮403与从动齿轮702配合连接,滑动齿轮403带动从动齿轮702转动,从动齿轮702带动从动链轮703转动,从动链轮703带动链条,输入链轮406和输出链轮101随链条转动。
66.进挡状态下,滑动齿轮403沿输入轴401向箱体2滑动,滑动齿轮403与输入链轮406配合连接,滑动齿轮403带动输入链轮406转动,输入链轮406带动链条,从动链轮703和输出链轮101随链条转动。
67.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68.面向变速箱箱盖3进行描述,倒挡状态下,顺时针转动操纵杆601,进入进挡状态,操纵杆601带动随动杆602向下运动,随动杆602带动转动杆603逆时针转动,转动杆603带动传动杆604向远离变速箱方向提拉,传动杆604带动限位轴608沿限位架502顺时针转动,限位架502对限位轴608限位,限位轴608带动控制轴607靠近变速箱位移,带动调节杆606顺指针转动,调节杆606与拨叉轴605固定连接,拨叉轴605顺时针转动,拨叉调节滑动齿轮403向下滑动,滑动齿轮403带动输入链轮406同角速度转动,输入链轮406通过链条带动从动链轮703和输出链轮101转动。
69.进挡状态下,逆时针转动操纵杆601,进入倒挡,倒挡状态的调节组件6变化与进挡状态相反,进入倒挡后,滑动齿轮403沿输入轴401向箱盖3滑动,滑动齿轮403与输入链轮406分离,滑动齿轮403与从动齿轮702配合连接,滑动齿轮403带动从动齿轮702转动,从动齿轮702带动从动链轮703转动,从动链轮703带动链条,输入链轮406和输出链轮101随链条转动。
70.本实用新型中对结构的方向以及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如前后左右上下的描述,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仅为描述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