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75972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内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在将树脂制的管与管连接装置(例如,管接头或流体设备)连接时所使用的内圈(inner ring),特别地,涉及适用于连接使在半导体制造、医疗及医药用品制造、食品加工、化学工业等各种技术领域所使用的高纯度液体、超纯水流通的管的内圈。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使用内圈的树脂制的管的连接,已知具有例如专利文献I的装置。
[0003]在该专利文献I所示的装置中,具有:以在外周形成有外螺纹的状态设置在管接头上的筒状螺合部、内周部为流体流通路且环状大径部向径向外侧隆起的管固定用的内圈、形成有与外螺纹螺合的内螺纹的联管螺母。
[0004]就在管接头上连接管而言,首先,将内圈从管的开放口压入管的端部内,通过环状大径部使管的端部扩径变形。
[0005]接着,将该扩径变形的带有内圈的管插入筒状螺合部内。
[0006]然后,将联管螺母的内螺纹与筒状螺合部的外螺纹螺合。
[0007]并且,使联管螺母螺进,通过该螺进,利用联管螺母向轴心方向按压带有内圈的管,从而进行管的连接。
[0008]但是,就将内圈从管的开放口压入管的端部内而言,使用专用的压入夹具(压入装置)进行。
[0009]使用该压入夹具(压入装置)所进行的强制压入在例如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
[0010]在该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等中公开的装置中,使内圈嵌合安装于按压机构,另一方面,用固定夹具固定管并使管的端部突出,通过按压机构的操作,将内圈在轴心方向上按压,并从管的开放口压入管的端部内。
[0011]在该压入夹具(压入装置)中,使固定夹具与按压机构的轴心的相对位置以及方向高精度地一致,以使得能够笔直且精准地对管与内圈进行压入。
[0012]在该管与内圈的相互的轴心X、P不倾斜而一致地被压入时,情况如下。
[0013]S卩,如图12所示,管4的端部4C的内周面与内圈3的外周面3G构成为,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于重要部位被环状地压接,所以在任一重要部位都是没有间断(没有缺圆部位)的环状的密封状态。
[0014]在此,进一步参照图12对图11所示的以往的内圈3以相互的轴心X、P不倾斜而一致的方式被压入管4的端部4C内的情况进行说明,情况如下。
[0015]首先,在图11所示的以往的内圈3中,形成有具有圆锥面状的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与最大径部分3b的扩径部分3f,从该扩径部分3f的最大径部位3b形成有圆锥面状的顶端变宽的外周部3c,从该外周部3c形成有同一外径的直线状的躯体外周部3d。
[0016]在该内圈3被压入管4的端部4C内时,
[0017]在外周扩径面3a上,在顶端侧部分构成有图12所示的环状的第一压接部al,
[0018]从外周扩径面3a与最大径部位3b之间至最大径部位3b构成有图12所示的环状的第二压接部a2,
[0019]从最大径部位3b至最大径部位3b与顶端变宽的外周部3c之间构成有图12所示的环状的第三压接部a3,
[0020]在顶端变宽的外周部3c与躯体外周部3d之间形成有第四压接部a4,
[0021]在躯体外周部3d的大部分构成有图10所示的环状的第五压接部a5。
[0022]这样,若构成环状的第一?第五压接部al?a5,则管4的端部4C与内圈3之间被良好地密封,因此,不只是没有流体的泄漏,就连流体进入端部4C与内圈3之间的余地也没有。
[0023]然而,在实际的压入操作中,如上所述,存在不能成为管与内圈的相互的轴心不倾斜而一致地被压入的理想的状态的情况。对不能成为该理想的状态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解析,主要有如下(I)?(3)种理由。
[0024](I)树脂制的管由固定夹具固定并使管的端部突出。通过按压机构将内圈强制地按压而压入该突出的管的端部内,因而,在该按压压入时,存在突出的管的端部稍微弯曲变形的情况。在产生该弯曲变形时,存在内圈的轴心相对于管的端部的轴心稍微倾斜地被压入的情况。
[0025](2)通过现场的人为操作而切断的管的端面未必与管的轴心成直角被切断,存在以稍微倾斜的状态被切断的情况。
[0026]若按压内圈使其压入该端面稍微倾斜的管内,则从管中的在轴心方向最突出的部分开始按顺序压入,从而存在时间差。
[0027]因此,伴随着压入产生的摩擦力不能同时且均匀地作用于管的整周,而在周向上偏颇地按顺序进行作用,与上述的(I)相同,存在内圈的轴心相对于管的端部的轴心稍微倾斜地被压入的情况。
[0028](3)树脂制的管被连续挤压成型并以卷绕在缆芯上的状态被收纳。就该被卷绕的管而言,能够将弯曲状态矫正为笔直,但难以完全去除该弯曲状态,大部分在轴心方向上稍微弯曲。
[0029]虽然取决于该弯曲状态的程言,但若该弯曲状态大,则不能将内圈的轴心相对于管的端部的轴心而笔直地压入,从而存在稍微倾斜地被压入的情况。
[0030]因上述理由,管轴心与内圈轴心会存在相互倾斜的可能性。就管的倾斜而言,各自的轴心彼此的倾斜至多是I度左右的小的偏差,但若各自的轴心彼此倾斜,就会产生如下问题。
[0031]S卩,如图13所示,就第二?第五压接部a2?a5而言,虽然示出了与图12所示的情况相同的压接状况,但是,在圆锥面的外周扩径面3a中,在管4的刚性作用下容易缩径变形的内圈3的顶端部,第一压接部al形成为窄宽度的带状区域。
[0032]内圈3的最大径部位3b与管4的内周面4A压接,并且管4的端部4C以压接部为起始点相对于轴心X倾斜,因此,窄宽度的第一压接部al因压接部不能变为环状而在周向上产生间断,从而产生面压(面压力)降低部分η或非接触部η。
[0033]若产生该面压力降低部分η或非接触部η,则流体越是高渗透性的液体,通过毛细现象,越能从成为该面压力降低部分η或非接触部η的部位,渗入到外周扩径面3a与管4的被扩大变形的顶端变窄的压接部4a之间的间隙部分k,从而存在到达最大径部位3b的附近的可能性。
[0034]将内圈3压入管4并在探伤渗透液中浸渍一定时间后,能够通过在内圈3与管4之间是否有浸透有探伤渗透液,可知是否存在这样的面压力降低部分η或非接触部η。
[0035]若流体渗入至间隙部分k(参照图13),则会出现下面的不良情况。
[0036]即,如果清洗管4内、管接头内后使接下来的流体流动,先前的旧的流体积存在间隙部分k内,并且该先前的旧的流体从面压力降低部分η或非接触部η渗出而混入到置换的新的流体中,因此,会导致新的流体的纯度降低、新的流体变质、为了极力防止混入在清洗和置换上花费多的时间、多的清洗液、多的置换流体。
[0037]现有技术文献
[0038]专利文献
[003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054489号公报
[004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041364号公报
[004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947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42]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4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圈,即使在内圈倾斜地被压入管的端部内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流体从内圈的外周扩径面的顶端侧渗入管与内圈的外周扩径面之间,并且能够解除上述不良情况。
[0044]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45]技术方案I的发明的内圈,在用于压入树脂制的管4内的内圈主体3Α的外周部3G形成有扩径部分3f,在该扩径部分3f的顶端侧形成有顶端变窄的外周扩径面3a,该外周扩径面3a从所述管4的开放口压入端部4C内,使所述管4的端部4C扩径变形,其特征在于,
[0046]所述外周扩径面3a的沿着所述内圈主体3A的轴心P的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形成为凸曲面,该凸曲面分别通过成为所述扩径部分3f的最大径部位3b的第一部位el、成为管压入侧的顶端的第二部位e2、在所述第一部位el与所述第二部位e2之间且相对于直径与所述轴心P的所述管4的外径D相同的第三部位e3。
[0047]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技术方案I所述的内圈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圈主体3A的基端侧形成有密封构件部14、1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