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103121阅读:来源:国知局
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应当理解的是,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解释而并非限定。
[0039]实施例1
[0040]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能够较佳地对多根电缆进行固定。
[004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缆固定装置包括构造成筒状的套体110,套体110腔内在同一水平位置处相配合的设有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分别对应通过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设置在套体110侧壁上;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构造成用于相互配合对待固定电缆进行定位,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均构造成用于分别带动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在套体110腔内作径向运动。
[0042]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为待固定电缆导向的第一滑轮141和第二滑轮142,第一滑轮141和第二滑轮142分别通过第一滑轮轴151和第二滑轮轴152设置在套体110内。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下方分别设有用于为待固定电缆导向的第三滑轮143和第四滑轮144,第三滑轮143和第四滑轮144分别通过第三滑轮轴153和第四滑轮轴154设置在套体110内。
[0043]套体110的外侧设有吊环,吊环包括设于上方的上吊环161和设于下方的下吊环162。
[0044]如图3所示,套体110侧壁上沿轴向设有用于放入待固定电缆的安装口 350,安装口 350处设有锁口机构,锁口机构包括分别设于安装口 350两侧的转动轴361和定位轴363,转动轴361上可转动的设有一构造成板状的锁口栓362,锁口栓362用于卡合在定位轴363上。套体110侧壁上设有分别用于安装第一滑轮轴151、第二滑轮轴152、第三滑轮轴153、第四滑轮轴154的第一安装孔310、第二安装孔320、第三安装孔330、第四安装孔340,第一安装孔310、第二安装孔320、第三安装孔330和第四安装孔340均构造成椭圆孔。
[0045]如图4、5、6所示,第一滑轮141的两端均沿径向设有通孔,第二滑轮142的两端均沿径向设有盲孔;第一滑轮轴151和第二滑轮轴152的同一侧轴端上共同设有一构造成马蹄形的松紧架210,松紧架210的开口处与第一滑轮141轴端处的通孔通过销轴连接,松紧架210的中梁上设有第三调节螺杆220,第三调节螺杆220构造成用于与松紧架210螺纹配合且端头插入第二滑轮142轴端处的盲孔内。第三滑轮轴153构造成与第一滑轮轴151的结构相同,第四滑轮轴154构造成与第二滑轮轴152的结构相同;第三滑轮轴153和第四滑轮轴154的同一侧轴端上采用相同构造的设有松紧架210。
[0046]如图7、8所示,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均构造成用于分别与第一顶块121的外侧和第二顶块122的外侧与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均构造成分别与套体110侧壁螺纹配合。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内侧均构造成向外侧凹陷以形成用于对待固定电缆进行定位的弧形工作面。
[0047]本实施例中,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构造相同,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的构造相同。
[0048]实施例2
[0049]如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导滑车。其包括用于设于吊笼940上方的定滑轮920,电缆自设于地面的储缆器910引出并经定滑轮920设于吊笼940上;定滑轮920与吊笼940间的电缆上设有一动滑轮930,动滑轮930下方设有配重物931,动滑轮930通过一连接杆932和定滑轮920与储缆器910间的电缆滑动连接,定滑轮920下方设有用于对定滑轮920两侧电缆进行固定的固定装置100。
[0050]本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100采用实施例1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另外,连接杆932与电缆的连接端构造成圆环状用于穿入电缆。
[0051]本实施例中的自导滑车,其定滑轮920通过一个连接杆设置在吊笼940的上方,连接杆与墙面通过一个万向节连接。在实际安装时:将电缆的一端固定在吊笼940上,之后吊笼940升至定滑轮920处,扳动定滑轮920即可将电缆设置在定滑轮920上;在上述过程中同时对电缆进行退扭力校正操作,实际运用中,能够在电缆线的表皮上涂覆一层标志线层,从而使得只需对准标志线即可保证电缆已经退扭力;之后,将吊笼940降至地面,即可在电缆上设置动滑轮930以及配重物931 ;最后,将定滑轮920两侧的电缆套入固定装置100中,将固定装置100上的吊环与吊笼940连接,上升吊笼940即可将固定装置100送入预定工位并紧固。吊环设置使得能够在地面把定滑轮920两侧的电缆套入固定装置100后,使用钢绳套入吊环,钢绳的另一端与吊笼锁定,之后驱动吊笼向上运动直至与定滑轮920紧靠并锁定。
[0052]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固定装置100的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能够相互配合稳定地抱紧定滑轮920两侧的电缆,较佳地防止了定滑轮920两侧的电缆在空中摆动,而分别设于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上下两侧的第一滑轮141、第二滑轮142和第三滑轮143、第四滑轮144能够起到抱角的作用;另外,第一滑轮141、第二滑轮142和第三滑轮143、第四滑轮144还能够使得电缆能够较佳地在固定装置100内上下滑动,使得固定装置100在对定滑轮920两侧的电缆进行抱紧的同时也不会影响电缆的正常使用。
[0053]本实施例中的自导滑车由于采用独立于吊笼940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电缆能够从吊笼940的远墙面侧进出,从而保证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由于不需要在吊笼940下方预留空间,使得其不需要修筑斜坡以便于进料,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0054]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构造成筒状的套体(110),套体(110)腔内在同一水平位置处相配合的设有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分别对应通过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设置在套体(110)侧壁上;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构造成用于相互配合对待固定电缆进行锁定,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均构造成用于分别带动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在套体(110)腔内作径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均构造成用于分别与第一顶块(121)的外侧和第二顶块(122)的外侧与转动连接,第一调节螺杆(131)和第二调节螺杆(132)均构造成分别与套体(110)侧壁螺纹配入口 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内侧均构造成向外侧凹陷以形成用于对待固定电缆进行定位的弧形工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套体(110)侧壁上沿轴向设有用于放入待固定电缆的安装口(350),安装口(350)处设有锁口机构,锁口机构包括分别设于安装口(350)两侧的转动轴(361)和定位轴(363),转动轴(361)上可转动的设有一构造成板状的锁口栓(362),锁口栓(362)用于卡合在定位轴(363)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上方分别设有用于为待固定电缆导向的第一滑轮(141)和第二滑轮(142),第一滑轮(141)和第二滑轮(142)分别通过第一滑轮轴(151)和第二滑轮轴(152)设置在套体(110)内;第一滑轮(141)的两端均沿径向设有通孔,第二滑轮(142)的两端均沿径向设有盲孔;第一滑轮轴(151)和第二滑轮轴(152)的同一侧轴端上共同设有一构造成马蹄形的松紧架(210),松紧架(210)的开口处与第一滑轮(141)轴端处的通孔通过销轴连接,松紧架(210)的中梁上设有第三调节螺杆(220),第三调节螺杆(220)构造成用于与松紧架(210)螺纹配合且端头插入第二滑轮(142)轴端处的盲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顶块(121)和第二顶块(122)的下方分别设有用于为待固定电缆导向的第三滑轮(143)和第四滑轮(144),第三滑轮(143)和第四滑轮(144)分别通过第三滑轮轴(153)和第四滑轮轴(154)设置在套体(110)内;第三滑轮轴(153)构造成与第一滑轮轴(151)的结构相同,第四滑轮轴(154)构造成与第二滑轮轴(152)的结构相同;第三滑轮轴(153)和第四滑轮轴(154)的同一侧轴端上采用相同构造的设有松紧架(210)。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套体(110)的外侧设有吊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升降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固定装置。其包括构造成筒状的套体,套体腔内在同一水平位置处相配合的设有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分别对应通过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设置在套体侧壁上;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构造成用于相互配合对待固定电缆进行定位,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均构造成用于分别带动第一顶块和第二顶块在套体腔内作径向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较佳地对多根电缆进行固定。
【IPC分类】F16L3/06, H02G3/04, B66B7/00
【公开号】CN204756155
【申请号】CN201520307838
【发明人】陈军飞
【申请人】陈军飞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