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热液成因硅质岩为等时基准面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304304发布日期:2022-03-19 13: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以热液成因硅质岩为等时基准面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岩心、薄片、测井、钻井、测试及三维地震资料,2)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确定热液成因硅质岩底界作为等时基准面;3)解释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4)计算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5)根据所述残余地层厚度获得岩溶古地貌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具体包括:通过包括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井震结合、精细标定,建立全区等时地层格架,确定热液成因硅质岩底界作为等时基准面,明确其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采用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精细解释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通过井震精细标定确定等时基准面底界和目的层侵蚀面顶界的地震反射;采用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用最优化的分析思想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空间解构,得到三维地层模型;从三维地层模型中抽取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的层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残余地层厚度由所述等时基准面底界和目的层侵蚀面顶界在空间插值后经过相减运算求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具体包括:对所述残余地层厚度进行立体显示,得到所述岩溶古地貌图。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岩心、薄片、测井、钻井、测试及三维地震资料;2)通过包括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井震结合、精细标定,建立全区等时地层格架,确定热液成因硅质岩底界作为等时基准面,明确其分布;3)采用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精细解释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4)计算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5)对所述残余地层厚度进行立体显示,得到所述岩溶古地貌图。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具体包括:通过井震精细标定确定等时基准面底界和目的层侵蚀面顶界的地震反射;采用高分辨率层序解释技术,用最优化的分析思想对地震数据体进行空间解构,得到三维地层模型;从三维地层模型中抽取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的层位。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残余地层厚度由所述等时基准面底界和目的层侵蚀面顶界在空间插值后经过相减运算求得。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热液成因硅质岩为等时基准面的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该岩溶古地貌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岩心、薄片和测井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对比,确定热液成因硅质岩底界作为等时基准面;精细解释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计算等时基准面和目的层侵蚀面之间的残余地层厚度;根据所述残余地层厚度获得岩溶古地貌图。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基准面等时、距离侵蚀面近和地震响应清楚、易于追踪的原则,大大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大大提高了岩溶古地貌恢复的精度。


技术研发人员:谭开俊 姚军 陈娟 王斌 乐幸福 滕团余 胡凯锋 张永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18
技术公布日:2022/3/1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