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水产品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

文档序号:30963105发布日期:2022-07-30 14:53阅读:1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水产品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鱼肉和贝肉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


背景技术:

2.作为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之一,水产品能够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成分,尤其是鱼贝类产品中含有的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如dha、epa),可减少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并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缓解作用。有研究报道,预计到2030年,国内对水产品的消耗量将超过其产量,特别是鱼贝类产品,从1961年人均消耗量的9千克增长到2018年的20多千克。同时,水产品也是国际贸易量最大的食品商品之一,发展中国家的鱼类和贝类的出口量超过了咖啡、橡胶、可可、烟草、肉类和大米的总和,其中,鱼类产品贸易总量占所有农产品出口的10%。正是因为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现阶段水产品养殖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证产量的同时免受化学性危害物的污染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现阶段水产品养殖安全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由于水产品在养殖、流通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引入农兽药以及其他持久性污染物,这些物质容易在食物链中积累,最终被人类食用,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另一方面,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特别是陆地上过量的工业废水排放流入海洋,严重影响了海洋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海洋中的鱼类和贝类等水产品的生长繁殖过程,从而引发了大量的安全问题。这些化学性危害物进入人体后,能够扰乱内分泌系统,阻碍发育和生殖过程,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因此,为了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世界各国的监管机构都制定了关于水产品中化学性危害物质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标准。现阶段为了应对养殖过程中添加的药物残留以及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双重影响,保障我国出入口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水产品养殖行业需要一种准确可靠的分析检测方法,来应对水产品中未知的化学性危害物,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4.由于养殖水产品基质的复杂性,大部分的检测方法仅仅能够检测一种基质或检测多种基质中某一类化学性危害物,因此致使这些检测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传统的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多残留检测上均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定性方面容易出现假阳性。现阶段,高分辨质谱技术是利用高分辨质谱仪对待测基质进行全扫描数据采集,而不是针对特定的化学性危害物进行提前选择离子范围,实现一次性完成上百种化学性危害物的分析。该技术是基于母离子和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和保留时间来鉴定化学性危害残留物,由于具有更高的质量精度和分辨率,因此其灵敏度也就更高。同时,该技术能实现异构体或结构类似的物质的区别鉴定,未知物的确证以及准确定性和定量目标物。因此,本发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进行未知化学性危害物质的筛查。
5.高分辨质谱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高分辨质谱仪采集数据和建立的标准样品质谱
数据库进行比对,完成未知化学性危害物的筛查确认。现阶段,有机质谱数据库主要是针对气相质谱技术匹配数据库较多,例如美国国研究所的nist质谱库和wiley质谱库。但是对于难挥发性的化学性危害物,现有的商业化质谱数据库远远不能够满足现阶段的使用。同时不同公司的液相色谱质谱仪器的设计原理不同,采用的电离方式不同,其分析参数也不尽相同,因此使用不同公司的仪器得到的质谱图差别较大,这样就对采取液质分析的样品检测带来了难度。但是通过采用相同的液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不同的仪器所得到的母离子和质谱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数是相同的,将标准物质和采集到的待检测样品参数进行对比,这样可以作为快速筛选的基本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水产品(鱼肉和贝肉)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从而实现多类别化学性危害物同时测定。本发明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广泛应用于水产品中有害化学性危害物的快速筛查,为保障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7.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鱼肉和贝肉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8.(1)样品提取和净化: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对鱼肉和贝肉进行前处理;
9.(2)色谱质谱检测: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
10.(3)匹配数据库:将采集到的待测样品参数和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进行搜索比对,实现对未知化学性危害物的筛查确认。
11.本发明适用的水产品基质包括鱼肉、牡蛎、扇贝等。
12.上述的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改良的quechers方法对鱼贝肉基质进行前处理包括:
13.s1将获取的鱼肉和贝肉进行初步前处理;具体是对于水产品肌肉组织样品,剔除筋膜,用组织斩拌机进行初步破碎;对于水产品软体组织样品,手工去壳、剔除其他组织后,使用打浆机进行打浆处理。在分析前使用组织匀浆机对两类基质样品充分破碎均匀。
14.s2用甲酸酸化的乙腈对处理后的基质进行两次提取,得到提取物的上清液;
15.s3将所述提取物上清液、净化剂加入到离心管中进行混合离心,得到净化后的提取物上清液;
16.s4将所述上清液用氮气吹干后复溶,过0.22μm滤膜后得到待测样品。
17.进一步地,步骤s1包括:
18.鱼类前处理:鲜活鱼类经宰杀、清洗、去鳞、去内脏、去头尾和去皮后,取背部鱼肉,并剔除鱼刺,使用组织匀浆机充分搅碎均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明标记。
19.牡蛎前处理:用清水将牡蛎样品外表彻底洗净,切断闭壳肌,开壳,用蒸馏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捡出碎壳等杂物,取所有软体组织(包含消化道、牡蛎肉质和裙边)使用组织匀浆机充分搅碎均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明标记。
20.扇贝前处理:用清水将扇贝样品外表彻底洗净,切断闭壳肌,开壳,用蒸馏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捡出碎壳等杂物,取所有软体组织(包含消化道、贝柱和裙边)使
用组织匀浆机充分搅碎均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明标记。
21.进一步地,步骤s2包括:
22.s21准确称取2.00g(
±
0.02g)匀浆均质后的鱼肉样品或者贝类样品至10ml离心管中,然后加入8ml 0.1%甲酸酸化的乙腈溶液,涡旋混匀提取,离心得到上清液;
23.s22将所述上清液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剩余残渣用8ml 0.1%甲酸酸化的乙腈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
24.其中,涡旋混匀时间为2min,离心处理的离心速度为5 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离心温度为4℃。
25.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
26.s31将500mg c18分散性吸附剂置于50ml有刻度的聚丙烯离心管中;
27.s32将所述上清液加入上述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充分涡旋净化,得到净化混合溶液;
28.s33将所述净化混合溶液进行离心处理,得到净化后的提取物上清液;其中,涡旋净化时间为1min,离心处理的离心速度为6 000r/min,离心时间为10min,离心温度为4℃。
29.上述的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色谱质谱检测是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具体是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进行分析。
30.进一步地,检测时的液相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
×
2.1mm,1.7μm)色谱柱或其它性能相当的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a相为0.1%(v/v)甲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流速:0.4ml/min;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0~0.5min 5%b;0.5~3.0min由5%b线性升至15%b;3.0~6.0min由15%b线性升至40%b,保持3min;9.0~15.0min由40%b线性升至60%b;15.0~19.0min由60.0%b线性升至99.0%b,保持4.0min,然后回到初始流动相保持2.0min,准备下一次进样;进样体积:5.00μl。
31.进一步地,检测时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条件为: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esi+、esi-);离子源温度:110℃;毛细管电压:4.0kv;脱溶剂气温度:325℃;脱溶剂气流量:11l/min氮气;锥孔电压:65v;雾化器压力:40psig氮气;octopolerfpeak:750v;采用全信息串联质谱扫描(mse)模式,采集范围:m/z 50~1500da。为保证质量数精度,以亮氨酸脑啡肽(质量浓度50ng/ml,正离子模式时m/z:556.2771)进行实时校准;
32.上述的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匹配数据库包括下列步骤:
33.s1将756种化学性危害物标准品配制为浓度100ng/ml标准液,按照所述的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进样;
34.s2按照上述一种改良的quechers方法对鱼肉和贝肉进行前处理,得到待测液,并按照所述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进样;
35.s3对上述756种化学性危害物标准品进行数据采集,得到目标化学性危害物的色谱保留时间、精确母离子质量数以及二级离子碎片等信息,同时添加英文名称、cas号以及单一同位素质量数等信息建立高分辨质谱数据库;
36.s4将步骤s2采集的实际样品数据与步骤s3所述的常见化学性危害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进行比对,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未知化学性危害物。其中检出的色谱峰保留时间与谱库中的保留时间偏差在
±
2.5%之内,且母离子精确质量数与理论质量数的偏差小于或等于5ppm,二级碎片离子中至少2个及以上丰度较高的碎片离子与谱库中相应的碎片离
子质量数偏差小于10ppm,且上述二级碎片离子与浓度接近的标准工作液中对应的碎片离子的丰度一致。
37.本发明方法能够利用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鱼肉和贝肉中756种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
38.进一步的,利用上述检测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快速筛查水产品中化学性危害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具体数据库见表1。根据质谱数据库中化学性危害物保留时间、母离子精确质量数以及二级碎片离子来实现化学性危害物的快速筛查,同时依据该方法确定各种基质的基质匹配校准曲线,实现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定量。
39.所述756种化学性危害物具体种类如下:
40.所述农药为524种,包括草毒死、烯丙酰草胺、土菌灵、氯甲磷、苯胺灵、环草特、二苯胺、杀虫脒、乙丁烯氟灵、甲拌磷、甲基乙拌磷、五氯硝基苯、莠去津-脱乙基、异噁草酮、二嗪磷、地虫硫磷、乙嘧硫磷、西玛津、胺丙畏、仲丁通、除线磷、炔苯酰草胺、兹克威、艾氏剂、敌乐胺、皮蝇硫磷、扑草净、环丙津、乙烯菌核利、β-六六六、甲霜灵、毒死蜱、甲基对硫磷、蒽醌、δ-六六六、倍硫磷、马拉硫磷、杀螟硫磷、乙基对氧磷、三唑酮、对硫磷、二甲戊灵、利谷隆、氯杀螨、乙基溴硫磷、喹硫磷、反-氯丹(γ)、稻丰散、吡唑草胺、苯硫威、丙硫磷、整形素、狄氏剂、腐霉利、杀扑磷、氰草津、敌草胺、噁草酮、苯线磷、杀螨氯硫、杀螨特、乙嘧酚磺酸酯、萎锈灵、氟酰胺、4,4'-滴滴滴、乙硫磷、甲丙硫磷、乙环唑、腈菌唑、禾草灵(甲酯)、丙环唑、丰索磷、联苯菊酯、灭蚁灵、麦锈灵、氟苯嘧啶醇、4,4'-甲氧滴滴涕、噁霜灵、胺菊酯、戊唑醇、氟草敏、哒嗪硫磷、亚胺硫磷、三氯杀螨砜、氧化萎锈灵、顺式-氯菊酯、反-氯菊酯、吡嘧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茵草敌、丁草敌、敌草腈、克草猛、氯草定、速灭磷、地茂散、四氯硝基苯、庚烯磷、六氯苯、灭线磷、燕麦敌、毒草安、氟乐灵、氯苯胺灵、治螟磷、草克死、α-六六六、特丁硫磷、特丁通、环丙氟灵、敌噁磷、扑灭津、氯炔灵、氯硝胺、特丁津、绿谷隆、氟虫脲、杀螟腈、甲基毒死蜱、敌草净、二甲草胺、甲草胺、甲基嘧啶磷、特丁草净、禾草丹、丙硫特普、三氯杀螨醇、异丙甲草胺、氧氯丹、嘧啶磷、烯虫酯、溴硫磷、苯氟磺胺、乙氧呋草黄、异乐灵、α-硫丹、敌稗、异柳磷、育畜磷、毒虫畏、顺-氯丹(α)、甲苯氟磺胺、4,4'-滴滴伊、丁草胺、乙菌利、巴毒磷、碘硫磷、z-杀虫畏、氯溴隆、丙溴磷、氟咯草酮、噻嗪酮、2,4'-滴滴滴、异狄氏剂、己唑醇、杀螨酯、2,4'-滴滴涕、多效唑、甲氧丙净、抑草蓬、丙酯杀螨醇、麦草伏甲酯、除草醚、乙氧氟草醚、虫螨磷、β-硫丹、麦草氟异丙酯、4,4'-滴滴涕、三硫磷、苯霜灵、敌瘟磷、三唑磷、苯腈磷、氯杀螨砜、硫丹硫酸酯、溴螨酯、新燕灵、甲氰菊酯、溴苯磷、苯硫磷、环嗪酮、伏杀硫磷、保棉磷、氯苯嘧啶醇、益棉磷、咪鲜胺、蝇毒磷、氟氯氰菊酯、氟胺氰菊酯、敌敌畏、联苯、灭草敌、3,5-二氯苯胺、禾草敌、e-虫螨畏、邻苯基苯酚、顺式-1,2,3,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仲丁威、氟草胺、氟铃脲、扑灭通、野麦畏、嘧霉胺、γ-六六六、乙拌磷、莠去津、七氯、异稻瘟净、氯唑磷、三氯杀虫酯、丁苯吗啉、四氟苯菊酯、氯乙氟灵、甲基立枯磷、异丙草胺、莠灭净、西草净、溴谷隆、嗪草酮、噻节因、ε-六六六、异丙净、安果磷、乙霉威、哌草丹、生物烯丙菊酯、2,4'-滴滴伊、分螨酯、双苯酰草胺、氯硫磷、炔丙菊酯、戊菌唑、灭蚜磷、四氟醚唑、丙虫磷、氟节胺、三唑醇、丙草胺、醚菌酯、吡氟禾草灵-丁基、氟啶脲、乙酯杀螨醇、烯效唑、氟硅唑、三氟硝草醚、烯唑醇、增效醚、炔螨特、灭锈胺、恶唑隆、吡氟酰草胺、喹螨醚、苯醚菊酯、咯菌腈、苯氧威、烯禾啶、莎稗磷、氟丙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苯噻酰草胺、氯菊酯、哒螨灵、乙羧氟草醚、联苯三唑醇、醚菊酯、噻草酮、α-氯氰菊酯、氟氰戊菊酯、
s-氰戊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炔氟草胺、氟烯草酸-戊基、甲氟磷、乙拌磷亚砜、五氯苯、磷酸三异丁酯、鼠立死、4-溴-3,5-二甲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燕麦酯、虫线磷、2,3,5,6-四氯苯胺、磷酸三丁酯、2,3,4,5-四氯甲氧基苯、五氯甲氧基苯、牧草胺、蔬果磷、甲基苯噻隆、西玛通、莠去通、莠去津-脱异丙基、特丁硫磷砜、七氟菊酯、溴烯杀、草达津、环莠隆、2,6-二氯苯甲酰胺、2,4,4'-三氯联苯、2,4,5-三氯联苯、另丁津-脱乙基、2,3,4,5,-四氯苯胺、葵子麝香、二甲苯麝香、五氯苯胺、叠氮津、另丁津、丁咪酰胺、2,2',5,5'-四氯联苯、麝香、苄草丹、二甲酚噻草胺、氧皮蝇磷、甲基对氧磷、庚酰草胺、西藏麝香、碳氯灵、八氯苯乙烯、嘧硫磷、异艾氏剂、丁嗪草酮、毒壤磷、氯酞酸二甲酯、4,4'-二氯二苯甲酮、酞菌酯、酮麝香、吡咪唑、嘧菌环胺、麦穗宁、氧异柳磷、异氯磷、2,2',4,5,5'-五氯联苯、2甲4氯丁氧乙基酯、水胺硫磷、甲拌磷砜、杀螨醇、反式-九氯、消螨通、脱叶磷、氟咯草酮、溴苯烯磷、乙滴涕、灭菌磷、2,3,4,4',5-五氯联苯、4,4'-二溴二苯甲酮、粉唑醇、地胺磷、乙基杀扑磷、2,2',4,4',5,5'-六氯联苯、卞氯三唑醇、乙拌磷砜、噻螨酮、2,2',3,4,4',5'-六氯联苯、威菌磷、苄呋菊酯、环丙唑醇、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炔草酯、倍硫磷亚砜、三氟苯唑、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倍硫磷砜、三苯基磷酸酯、苯嗪草酮、2,2',3,4,4',5,5'-七氯联苯、吡螨胺、解毒喹、环草定、糠菌唑、磺乐灵、苯线磷亚砜、苯线磷砜、拌种咯、氟喹唑、腈苯唑、十三烷二酸环乙撑酯、残杀威、异丙威、甲胺磷、苊、蓄虫避、邻苯二甲酰亚胺、氯氧磷、戊菌隆、丁噻隆、内吸磷-s-甲基、硫线磷、菲、螺环菌胺、唑螨酯、丁基嘧啶磷、茉莉酮;茉莉酸诱导体、苯锈啶、氯硝胺、咯喹酮、炔苯酰草胺、抗蚜威、磷酰胺酮、解草酮、溴丁酰草胺、乙草胺、灭草环、特草灵、戊草丹、甲呋酰胺、阿拉酸式苯-s-甲基、呋草黄、氟硫草定、精甲霜灵、马拉氧磷、硅氟唑、氯酞酸二甲酯、噻草定、甲基毒虫畏、仲丁灵、苯酰菌胺、比芬诺、烯丙菊酯、异戊乙净、灭藻醌、甲氧菊酯、氟噻草胺、稻瘟酰胺、四氯苯酞、呋霜灵、噻虫嗪、嘧菌胺、克菌丹、除草定、啶氧菌酯、抑草磷、咪草酯、(e)-苯氧菌胺、苯噻硫氰、灭虫威砜、抑霉唑、稻瘟灵、环氟菌胺、嘧草醚、噁唑磷、(z)-苯氧菌胺、苯虫醚、噻呋酰胺、喹氧灵、虫螨腈、肟菌酯、亚胺唑脱苄基、双苯噁唑酸、氟虫腈、炔咪菊酯、氟酮唑草、氟环唑、吡草醚、稗草丹、噻吩草胺、烯草酮、吡唑解草酯、伐灭磷、乙螨唑、吡丙醚、氟吡草胺、异菌脲、哌草磷、呋酰胺、联苯肼酯、异狄氏剂酮、氯甲酰草胺、咪唑菌酮、萘丙胺、吡唑醚菌酯、乳氟禾草灵、三甲苯草酮、吡唑硫磷、氯亚磷、螺螨酯、苄螨醚、呋草酮、环酯草醚、氟硅菊酯、嘧螨醚、啶虫脒、氟丙嘧草酯、苯酮唑、氟啶草酮、外环氧七氯、甲胺磷、虫螨威、啶虫脒、敌百虫、内吸磷、甲拌磷亚砜、氧化萎锈灵、辛硫磷、甲氧虫酰肼、丁醚脲、噻吩磺隆、乙氧嘧磺隆、刺糖菌素、甲哌鎓、三环唑、异丙隆、吡蚜酮、阔草清、灭多威、醚黄隆、吡嘧磺隆、灭多威、霜脲氰、氧化乐果、乙氧基喹啉、得灭克、甲基咪草烟、烯效唑、四螨嗪、蚜灭多砜、特丁磷砜、氰霜唑、双氟磺草胺、苯螨特、矮壮素、稀禾啶、灭菌丹、灭虫威、杀螟丹;
41.所述兽药为182种,包括苯甲酰磺胺、磺胺嘧啶、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邻二甲氧嘧啶、磺胺甲基嘧啶、磺胺甲噻二唑、磺胺甲氧哒嗪、磺胺苯吡唑、磺胺吡唑、磺胺吡啶、磺胺喹恶啉、磺胺噻唑、磺胺二甲异嘧啶、甲氧苄胺嘧啶、西诺沙星、达氟沙星、二氟沙星、恩氟沙星、氟甲喹、加替沙星、洛美沙星、麻宝沙星、莫西沙星、萘啶酸、氧氟沙星、奥比沙星、恶喹酸、沙拉沙星、司帕沙星、妥舒沙星、阿苯达唑(丙硫咪唑)、阿苯达唑-2-氨基砜、阿苯达唑亚砜、氨基甲苯咪唑、噻苯达唑(噻苯咪唑)、二甲硝咪唑(地美硝唑)、芬苯达唑(苯硫苯咪唑)、氟苯达唑(氟苯咪唑)、羟基异丙硝唑、异丙硝唑、甲苯咪唑、噻苯咪唑酯
(坎本达唑)、5-羟基噻苯咪唑、左旋咪唑、甲硝唑、奥芬达唑、丙氧苯咪唑、罗硝唑、塞克硝唑、替硝唑、三氯苯达唑、克林霉素、多拉菌素、依普菌素、伊维菌素、柱晶白霉素a1、螺旋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维吉尼霉素m1、倍氯米松、倍氯米松双丙酸酯、倍他米松双丙酸酯、倍他米松戊酸酯、醋酸氯地孕酮、氯倍他索丙酸酯、氯倍他松丁酸酯、可的松、地夫可特、地塞米松、二氟拉松双醋酸酯、表睾酮、氟氢可的松、氟米松、特戊酸氟米松、氟轻松醋酸酯、氟氢缩松、氟米龙、氟替卡松丙酸酯、哈西奈德、氢化可的松、甲地孕酮、醋酸美伦孕酮、甲基泼尼松龙、莫米他松糠酸酯、泼尼卡酯、睾丸酮、曲安奈德、班布特罗、羟甲基克伦特罗、克伦塞罗、克伦普罗、异克伦潘特、克伦丙罗、非诺特罗、福莫特罗、吡布特罗、莱克多巴胺、利托君、沙美特罗、索他洛尔、特布他林、妥布特罗、克仑潘特、对乙酰氨基酚、氯丙嗪、氯羟吡啶、4,4'-二氨基二苯砜、卡巴多、氟哌啶醇、阿扎哌醇、阿扎哌隆、丙酰丙嗪、赛拉嗪、卡马西平、苯海拉明、丙咪嗪、舒必利、唑吡坦、氟西汀、咖啡因、可待因、1,7-二甲基黄嘌呤、氯普鲁卡因、辛可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鲁卡因、丁卡因、溴苯那敏、西替利嗪、氯苯那敏、氟奋乃静、羟嗪、异丙嗪、特非那定、联苯苄唑、益康唑、灰黄霉素、酮康唑、萘替芬、氟尼辛、酮替芬、氯诺昔康、美利曲辛、奥沙普秦、安替比林、磺胺脒、盐酸二氟沙星、氟罗沙星、依诺沙星、盐酸沙拉沙星、那氟沙星、诺氟沙星、甲磺酸吉米沙星、格列吡嗪、瑞格列奈、潮霉素b、磺胺二甲异唑、阿米卡星、甲苯磺丁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格列苯脲、1-氨基海因盐酸盐、盐酸吡格列酮、盐酸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醋酰、磺胺氯哒嗪、磺胺二甲唑、磺胺硝苯、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甲恶唑、盐酸丁福明、盐酸苯乙双胍、克糖利、环丙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42.所述持久性有机物为32种,包括磷酸三丙酯、磷酸三异丁酯、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磷酸三辛酯、三甲苯磷酸酯、对甲苯酰磷酸酯、邻磷酸三甲酚酯、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三(2-氯丙基)酯、磷酸三丁酯、三氯乙基磷酸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苯酯、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基)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己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双-2-乙氧基乙酯、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壬酯;
43.所述海洋性生物毒素为18种:硫代氨甲酰膝沟藻毒素2、硫代氨甲酰膝沟藻毒素3、脱氨甲酰膝沟藻毒素2、脱氨甲酰膝沟藻毒素3、脱氨甲酰新石房蛤毒素、脱氨甲酰石房蛤毒素、膝沟藻毒素1、膝沟藻毒素2、膝沟藻毒素3、膝沟藻毒素4、膝沟藻毒素6、新石房蛤毒素、蛤蚌毒素、河豚毒素、微囊藻毒素rr、微囊藻毒素lr、冈田软海绵酸、节球藻素。
4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水产品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45.s1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进行水产品样品前处理;
46.s2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化学性危害物进行分析
47.s3收集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相关信息包括英文名称、cas号、分子量信息,采集756种化学性危害物标准品的保留时间、离子化形式、母离子及子离子的精确分子量,756种化学性危害物包括目前水产品国标中的化学性危害物,并且涵盖了农药、兽药以及有机污染物,建立快速筛查水产品中化学性危害物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具体数据库见表1;
48.s4采集待测样品数据和建立的质谱数据库进行搜索比对,实现对未知化学性危害物的快速筛查。
49.本发明针对水产品基质尤其是鱼贝类基质,该类样品具有基质复杂、脂质和蛋白含量高等特点,故建立了一种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快速筛查鱼肉和贝肉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的方法。该方法对于难挥发、极性较强的物质,不需要衍生化步骤,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可广泛应用于水产品基质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质筛查分析。本发明采用1%甲酸酸化的乙腈作为提取试剂,经过两次重复提取,以c18作为净化剂进行提取液净化,最后将待测液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进行数据采集,通过利用建立的高分辨质谱数据库进行搜索比对,实现没有标准品的情况下对水产品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进行快速筛查。本发明方法具有回收率高、适用性强、耗时短、精密度高等特点,各项技术指标均能满足鱼肉和贝类等水产品日常检测分析的要求,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50.本发明提供的“一步法”快速筛查756种化学性危害物,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分析,尤其是日常消耗量较大的鱼类和贝类,能够从源头确保人民舌尖上的安全。
附图说明
51.图1是检出标准品色谱图,其中(a)为检出标准品色谱保留时间分布图;(b)为检出标准品色谱保留时间和分子量分布图。
52.图2为756种化学性危害物在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sdl和loq分布图。
53.图3为756种化学性危害物在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基质效应的分布情况。
54.图4是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化学危害物基质效应和保留时间分布图,其中(a)是罗非鱼;(b)是石斑鱼;(c)是牡蛎;(d)是扇贝。
55.图5是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756种化学危害物在150ng/ml下日内和日间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其中:
56.(a)和(b)分别是罗非鱼基质日内和日间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57.(c)和(d)分别是石斑鱼基质日内和日间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58.(e)和(f)分别是牡蛎基质日内和日间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59.(g)和(h)分别是扇贝基质日内和日间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60.图6是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在10ng/ml和150ng/ml下756种化学危害物准确度(70%-120%)和灵敏度(0%-20%)日内日间的占比;(a)罗非鱼基质;(b)石斑鱼基质;(c)牡蛎基质;(d)扇贝基质。
具体实施方式
61.下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下述实施例涉及的测试分析设备、试剂和条件如下:
62.1、仪器与设备:agilent 1290infinity ii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agilent6530q-tof飞行时间质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milli-q超纯水器(美国
millipore公司),低温离心机(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vortex-genie 2涡旋振荡器(美国scientific industries公司);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公司);氮气吹干仪(美国zymark公司)。
63.2、试剂:乙腈(lc-ms级,迪马科技有限公司);水(lc-ms级,默克密理博有限公司);甲酸(纯度99%,美国acros公司);cnwbond hc-18净化填料(中国安谱公司);756种化学性危害物标准品(纯度均≥95%,日本岛津shimadzu公司、天津阿尔塔公司以及加拿大国家标准研究委员会等标准物质生产厂家)。
64.3、标准工作溶液的配制:
65.配制储备液:分别稀释分装化学性危害物标准品于棕色进样瓶中,用乙腈溶解定容配制成1.0mg/ml标准储备液,-18℃以下避光、密封保存,保存期4个月。
66.配制混合工作液:准确移取适量标准储备液,用乙腈将各标准储备液配制成浓度为10μg/ml的混合工作液,该溶液需现用现配。
67.实施例1
68.1、仪器工作条件:
69.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色谱条件:
70.进样体积:5.00μl;
71.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100mm
×
2.1mm,1.7μm)或其它性能相当的色谱柱。
72.柱温:40℃;
73.流动相:a相为0.1%(v/v)甲酸水溶液,b相为乙腈;
74.流速:0.4ml/min;
75.流动相梯度洗脱程序:0~0.5min 5%b;0.5~3.0min由5%b线性升至15%b;3.0~6.0min由15%b线性升至40%b,保持3min;9.0~15.0min由40%b线性升至60%b;15.0~19.0min由60.0%b线性升至99.0%b,保持4.0min,然后回到初始流动相保持2.0min,准备下一次进样。
76.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质谱条件:
77.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
78.正、负离子模式(esi+、esi-);
79.离子源温度:110℃;
80.毛细管电压:4.0kv;
81.脱溶剂气温度:325℃;
82.脱溶剂气流量:11l/min氮气;
83.锥孔电压:65v;
84.雾化器压力:40psig氮气;
85.octopolerfpeak:750v;
86.采用全信息串联质谱扫描(mse)模式,采集范围:m/z 50~1500da。为保证质量数精度,以亮氨酸脑啡肽(质量浓度50ng/ml,正离子模式时m/z:556.2771)进行实时校准,通过安捷伦公司开发的mass hunter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
87.建立的756种化学性危害物高分辨质谱数据库具体信息包括中文名称、分子式、保
留时间、母离子准确质量数、碰撞能量以及二级碎片离子等信息,如表1所示。
88.2、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对鱼肉和贝类基质进行提取和净化
89.(1)实验基质前处理
90.鱼类前处理:鲜活鱼类经宰杀、清洗、去鳞、去内脏、去头尾和去皮后,取背部鱼肉,并剔除鱼刺,使用组织匀浆机充分搅碎均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明标记。
91.牡蛎前处理:用清水将牡蛎样品外表彻底洗净,切断闭壳肌,开壳,用蒸馏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捡出碎壳等杂物,取所有软体组织(包含消化道、牡蛎肉质和裙边)使用组织匀浆机充分搅碎均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明标记。
92.扇贝前处理:用清水将扇贝样品外表彻底洗净,切断闭壳肌,开壳,用蒸馏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捡出碎壳等杂物,取所有软体组织(包含消化道、贝柱和裙边)使用组织匀浆机充分搅碎均匀,装入洁净容器中,密封,并标明标记。
93.(2)样品基质的提取
94.准确称取2.00g(
±
0.02g)均质后的鱼肉或贝类样品至10ml离心管中,然后加入8ml0.1%甲酸酸化的乙腈作为提取溶剂,充分涡旋混匀提取2min,使样品与提取溶液充分接触,4℃下以5 000r/min离心5min,将上清液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剩余残渣用8ml 0.1%甲酸酸化的乙腈重复提取一次,合并两次上清液,备用。
95.(3)样品基质的净化
96.将上清液倒进含有500mg c18分散性吸附剂的50ml有刻度的聚丙烯离心管中,将样品涡旋净化1min,充分混合后在5℃下以6000r/min离心10min,随后将上清液转移至50ml离心管中,于40℃下氮气吹干。最后使用乙腈:水(1∶1,v/v)复溶至1ml,将复溶后的溶液过0.22μm滤膜,供uhplc-qtof-ms上机检测。
97.3、实验结果
98.(1)水产品中化学性危害物非靶向筛查色谱条件的优化确定
99.水产品化学性危害物非靶向筛查需要涵盖四大类危害物,具有种类多、极性差异大的特点。为了实现这四类危害物在色谱过程中的有效分离,需要根据目前已有的资料,进行色谱条件的整合优化。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和已有的多残留检测国家标准,上述这四类物质均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目前这四类物质液相色谱分离所用的色谱柱主要是反相c18柱,规格通常是适用于质谱的通用规格uplc小柱。故本发明选用了waters公司的acquity uplc beh c18柱(130a,1.7μm,2.1mm
×
100mm)以及安捷伦1290infinity lc和6530精确质量q-tof ms联用系统进行数据库的构建。
100.从洗脱条件来看,大部分农药极性相对较低,例如《gb 23200.1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果蔬汁和果酒中512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中采用了23分钟的洗脱程序,其中40-99%乙腈洗脱所用时长为17分钟;兽药的极性分布相对较宽,例如《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7号-9-2019畜禽血液和尿液中150种兽药及其他化合物鉴别和确认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法》中采用了23分钟的洗脱程序,其中,5%-40%甲醇洗脱所用时长为10分钟,40%-100%甲醇洗脱所用时长为13分钟。本发明锁定的756种危害物质以农药和兽药为主,故本发明所用的色谱洗脱条件是在上述两例洗脱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后得到。由图1(a)可以看到这些标准品的色谱保留时间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洗脱过程中,同时在每个时间段中分离的化学性危害物的数量分布较为均匀。由图1(b)通过分子量
和保留时间的关系进一步可以看到,不同分子量的化学性危害物在整个洗脱过程中分布比较均匀,无论是大的分子量或者是小的分子量每个时间段中都不存在特异性。以上这些表明本发明研究采用的色谱洗脱条件是较为理想的,能够实现所有化学性危害标准物质的有效分离。
101.(2)在鱼肉和贝类基质中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筛查检测限和定量限
102.通过考察样品基质中的筛查检测限(sdl)和定量限(loq),评估方法的灵敏度。其中sdl的测定,通过检测基质添加后20个样品,在20次的实验过程中至少19次能够检测到目标分析物,此时对应的添加浓度为sdl。如图2(a)中所示,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分别约93.12%、92.46%、93.91%和93.25%的化学性危害物符合欧盟标准,即sdl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水平0.01mg/kg,这也证明建立的鱼肉和贝类非靶性检测方法灵敏度符合需求。loq是验证化学性危害物准确度的最低浓度,依据欧盟标准当基质添加浓度≤0.01mg/kg时,回收率范围应满足70%-120%及相对标准偏差(rsd)满足0%-30%或者当基质添加浓度在0.01-0.1mg/kg时,回收率应满足70%-120%以及rsd应满足0%-20%。通过图2(b)可以看到在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分别有92.72%、92.59%、94.45%和93.79%符合欧盟规定的loq检测要求,同时除去未能检测的物质外,两类基质在添加水平为20和50mg/kg也符合欧盟标准。通常国家允许鱼肉和贝类基质中化学性危害物最大残留浓度为10μg/kg-5mg/kg,而以上数据结果显示,在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四种基质中,该方法的筛查检测限和定量限满足日常分析检测需求,可以检测出鱼肉和贝类基质中存在的未知化学性危害物质。总之,该分析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测定未知样品中的化学性危害物,无需进一步浓缩样品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103.(3)在鱼肉和贝类基质中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线性关系
104.线性关系通过测定样品提取物中化学性危害物的检测信号和标准溶液制备的分析物检测信号已知量之间的关系,两个变量之间建立的相关程度用r2表示。以化学性危害物组分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添加标准工作液的质量浓度ρ(ng/ml)为横坐标,进行构建线性回归方程,绘制标准相关曲线。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中分别存在713种(94.31%)、701种(92.73%)、703种(92.99%)和696种(92.06%)化学性危害物质的线性范围为10-250ng/ml,这也是该分析方法中所设定的最大浓度范围,以上目标分析物的r2均大于0.990,证明大多数化学性危害物在10-250ng/ml线性范围内呈现理想的相关性。罗非鱼基质中存在一种兽药格列美脲由于信号在较高浓度下的饱和效应,线性范围无法达到250ng/ml,导致其线性范围为10-100ng/ml,并有37种在线性范围未检测到其信号值;石斑鱼基质中2种目标分析物即农药扑灭津和灭菌磷的线性浓度最大值为100ng/ml,剩余40种在该线性范围内未检测到其信号值;牡蛎基质中14种(1.32%)化学性危害物中,其中八种农药和两种兽药由于检测信号在较高浓度下的饱和效应,线性范围无法达到250ng/ml,导致其线性范围在10-150ng/ml之间,并有4种在该浓度范围内不成线性;扇贝基质中存在15种(1.99%)化学性危害物的检测信号在较高浓度下达到饱和效应,导致12种分析物的线性范围在10-150ng/ml之间,剩余3种在该浓度范围内不成线性。通过以上对四种基质中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检测结果分析,四种基质中超过92.0%的化学性危害物在检测线性范围内呈现理想的线性相关性。
105.表2在鱼肉和贝类基质中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线性分布表
106.[0107][0108][0109]
(4)在鱼肉和贝类基质中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基质效应
[0110]
基质效应是鱼肉样品基质中共萃取物对目标分析物浓度的影响,由于基质成分与化学性危害物质在色谱柱出口存在电离竞争,因此在使用液质的方法分析样品基质时普遍存在基质效应问题。通过比较基质匹配校准曲线和纯溶剂校准曲线的斜率,将每种化合物的基质效应表示为增强(>0%)或抑制(<0%)。通过将结果分为六个范围和三个组以此对基质效应进行详细评估。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当基质效应的值在-20%-0%或0%-20%范围内时,对应弱基质效应,在-50%-(-20%)或20%-50%范围内为中等基质效应,以及在-50%以下或50%以上的强基质效应。
[0111]
如图3所示,在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和扇贝基质中分别有641种(84.79%)、653种(86.37%)、703种(92.99%)和698种(92.33%)化学性危害物呈现弱基质效应即在-20%-20%之间,呈现弱基质效应的化学性危害物不受基质效应的影响,能够使用纯溶剂校准曲线进行定量。在四种基质中剩余化学性危害物呈现中等基质效应或强基质效应,这两类组别易受生物基质影响则需要依靠基质匹配校准曲线来获得定量数据,以避免基质效应带来信号增强或抑制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在鱼肉和贝类基质效应中发现超过约84%的化学性危害物处于弱基质效应层次。同鱼肉基质相比较而言,贝类基质受基质影响的情况较小,未检测到的化学物数量对比鱼肉基质来看也是较少,牡蛎基质中有4种化合物无法检测到基质效应,扇贝基质中有3种化合物无法检测到基质效应。以上分析表明使用该方法检测鱼肉和贝类基质中的化学性危害物受基质效应影响较小,能准确对化学性危害物进行准确定量检测。
[0112]
为了验证保留时间和基质效应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将756种化学危害物的基质效应数据和保留时间绘制在散点图上(图4)。图4(a)(b)在罗非鱼和石斑鱼基质的散点图中显示,在第一次化学危害物洗脱至15分钟期间,出现较多中等基质效应的化学危害物,并且出现了强基质效应的物质,表现出大的仪器信号抑制。然而,从15分钟到最后一次化学物洗脱的时间,大多数化学危害物的基质效应处于弱基质效应区;图4(c)(d)在牡蛎和扇贝基质的散点图中显示,从15分钟到最后一次化学物洗脱的时间,出现较多化学性危害物处于中等基质效应区或者强基质效应区,显示出仪器信号受到抑制。而在前15分钟内,绝大多数化学性危害物质均处于弱基质效应区。通过对鱼肉和贝类四种基质的分析,鱼肉和贝类基质表现并不相同,但是大多数化学性危害物都是弱基质效应,所以只有极个别的具有较强基质效应的化学性危害物质在定量过程中需要利用基质匹配校准进行定量。
[0113]
(5)在鱼类和贝类基质中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方法学考察
[0114]
1)准确度和精密度:方法的准确度是测定值与已知真实值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为从同一样品中多次取样获得的一系列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准确度是计算每个水平重复的测量值(n=5)的平均值,其精密度用rsd进行表示。利用基质添加浓度为150ng/ml在日内和日间的实验结果,将756种化学性危害物质用点进行表示绘制成散点图,形象地表示出每种化合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值。
[0115]
其结果如图5所示,无论是在鱼肉基质中还是贝类基质内,在150ng/ml浓度下,其日内和日间的数据所表现出,绝大多数化学性危害物都位于一个方形区域,即准确度在70%-120%和rsd在0%-20%之间,只有个别的化学性危害物处于方形范围外。鱼肉和贝类基质中处于方形范围以外的化合物并不相同,但是针对相同的基质,在日内或者日间处于方形之外的物质基本相同,如罗非鱼中腈菌唑、氨基甲苯咪唑和阿苯达唑亚砜以及牡蛎基
质中农药三氯杀虫酯、2,4'-滴滴滴和ε-六六六,这也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116]
在本发明中,根据756种化学性危害物的信噪比即仪器信号的响应程度划分为三个定量限(10、20、50μg/kg),四种基质中大多数的化学性危害物的loq值为10μg/kg。参考《工业指南:生物分析方法验证》的标准,在loq水平上准确度值应符合70%-120%(相对标准偏差≤20%),在更高水平为80%-115%(相对标准偏差≤15%)。如图6分别是罗非鱼、石斑鱼、牡蛎基质和扇贝基质中日内和日间准确度和精密度测试结果,在10ng/ml的基质添加浓度下,鱼肉基质在日内和日间测试中超过88%的化学性危害物符合上述方形范围标准,贝类基质在日内和日间测试中超过92%的化学性危害物符合上述方形范围标准;在150ng/ml的基质添加浓度下,鱼肉基质在日内和日间测试中超过92%的化学性危害物符合上述方形范围标准,贝类基质在日内和日间测试中超过97%的化学性危害物符合上述方形范围标准。对于鱼肉和贝类基质,随着添加浓度的提高,化学性危害物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有所提高,并且对于相同的化学性危害物质在日内和日间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表现尚未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以上结果分析,表明在四类基质中大多数化学性危害物的浓度值可以准确、可靠的测定,并且在一周内完全有效。
[0117]
2)回收率:回收率是在提取前添加分析物后,在最终测定点剩余的分析物的比例。回收率以不含目标化合物残留的鱼肉组织或者贝类组织为空白基质,进行三个浓度水平的添加回收试验,好的回收率可提高目标分析物的灵敏度。回收率也是分析方法真实性即准确性的一个参数,通常回收率在70%-120%(rsd≤20%)是方法真实性可接受的范围。将回收率的实验结果分为六个不同的范围(<30%、30-50%、50-70%、70-120%、>120%和无法确定的),还将相对标准偏差的数据结果分为两组(0%-20%和≥20%)以评估所有化学性危害物的回收率。
[0118]
如表3所示,当添加浓度为10μg/kg时,在鱼肉基质中超过88%的化学性危害物满足回收率70%-120%和rsd在0%-20%范围内,在贝类基质中超过92%的化学性危害物满足回收率70%-120%和rsd在0%-20%范围内;当添加浓度达到50μg/kg时,在鱼肉基质中超过93%的化学性危害物满足回收率70%-120%和rsd在0%-20%范围内,在贝类基质中超过98%的化学性危害物满足回收率70%-120%和rsd在0%-20%范围内。随着添加浓度增大时,其满足回收率要求的化合物数量增加。通过以上对鱼肉和贝类基质回收率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最低添加浓度下超过88%的化学性危害物满足回收率范围,在三种添加浓度下两种贝类基质的回收率明显优于两种鱼肉基质,回收率低于70%的化学性危害物数量高于其回收率大于120%的化学性危害物。总之,在本发明方法验证中针对四种基质而言,除了少数化学危害物外,大多数化学性危害物质在所有添加水平上都有很好的回收率。
[0119]
表3四种基质中不同添加浓度对应的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
[0120]
[0121][0122]
(6)在鱼类和贝类实际样品检测分析
[0123]
通过检测市售实际样品,进一步评估该方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的实用性。将该方法应用在来自于养殖场和零售市场的64个产品样本进行非靶向筛查分析,通过使用本发明中基质匹配校准曲线对存在的化学性危害物进行定量。如下表4中显示出鱼肉和贝类中检出化学性危害物的详细信息。罗非鱼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农药苯锈啶和兽药益康唑,其中农药残留水平略高于欧盟规定的0.02mg/kg的最大残留量。石斑鱼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农药吡唑草胺、甲拌磷亚砜以及兽药氟苯达唑,其含量均低于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牡蛎实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农药吡唑解草酯和持久性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己酯,检出化学性危害物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量。扇贝实际样品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存在农药烯虫酯以及兽药吡唑坦,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通过实际样品检测,进一步验证了建立的快速筛查鱼肉和贝类中未知化学性危害物残留检测方法的
实用性。由此可以看出,在水产品养殖过程中,仍需进一步注意安全因素把控,防止存在问题的产品流入市场,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的把控。
[0124]
表4实际样品中检出化学性危害物详细信息
[0125][0126]
本发明的表1是756种化学性危害物质非靶向筛查质谱数据库,表1中,序号1-756分别代表的化合物名称如下:
[0127]
1、草毒死,2、烯丙酰草胺,3、土菌灵,4、氯甲磷,5、苯胺灵,6、环草特,7、二苯胺,8、杀虫脒,9、乙丁烯氟灵,10、甲拌磷,11、甲基乙拌磷,12、五氯硝基苯,13、莠去津-脱乙基,14、异噁草酮,15、二嗪磷,16、地虫硫磷,17、乙嘧硫磷,18、西玛津,19、胺丙畏,20、仲丁通,21、除线磷,22、炔苯酰草胺,23、兹克威,24、艾氏剂,25、敌乐胺,26、皮蝇硫磷,27、扑草净,28、环丙津,29、乙烯菌核利,30、β-六六六,31、甲霜灵,32、毒死蜱,33、甲基对硫磷,34、蒽醌,35、δ-六六六,36、倍硫磷,37、马拉硫磷,38、杀螟硫磷,39、乙基对氧磷,40、三唑酮,41、对硫磷,42、二甲戊灵,43、利谷隆,44、氯杀螨,45、乙基溴硫磷,46、喹硫磷,47、反-氯丹(γ),48、稻丰散,49、吡唑草胺,50、苯硫威,51、丙硫磷,52、整形素,53、狄氏剂,54、腐霉利,55、杀扑磷,56、氰草津,57、敌草胺,58、噁草酮,59、苯线磷,60、杀螨氯硫,61、杀螨特,62、乙嘧酚磺酸酯,63、萎锈灵,64、氟酰胺,65、4,4'-滴滴滴,66、乙硫磷,67、甲丙硫磷,68、乙环唑,69、腈菌唑,70、禾草灵(甲酯),71、丙环唑,72、丰索磷,73、联苯菊酯,74、灭蚁灵,75、麦锈灵,76、氟苯嘧啶醇,77、4,4'-甲氧滴滴涕,78、噁霜灵,79、胺菊酯,80、戊唑醇,81、氟草敏,82、哒嗪硫磷,83、亚胺硫磷,84、三氯杀螨砜,85、氧化萎锈灵,86、顺式-氯菊酯,87、反-氯菊酯,88、吡嘧磷,89、氯氰菊酯,90、氰戊菊酯,91、溴氰菊酯,92、茵草敌,93、丁草敌,94、敌草腈,95、克草猛,96、氯草定,97、速灭磷,98、地茂散,99、四氯硝基苯,100、庚烯磷,101、
六氯苯,102、灭线磷,103、燕麦敌,104、毒草安,105、氟乐灵,106、氯苯胺灵,107、治螟磷,108、草克死,109、α-六六六,110、特丁硫磷,111、特丁通,112、环丙氟灵,113、敌噁磷,114、扑灭津,115、氯炔灵,116、氯硝胺,117、特丁津,118、绿谷隆,119、氟虫脲,120、杀螟腈,121、甲基毒死蜱,122、敌草净,123、二甲草胺,124、甲草胺,125、甲基嘧啶磷,126、特丁草净,127、禾草丹,128、丙硫特普,129、三氯杀螨醇,130、异丙甲草胺,131、氧氯丹,132、嘧啶磷,133、烯虫酯,134、溴硫磷,135、苯氟磺胺,136、乙氧呋草黄,137、异乐灵,138、α-硫丹,139、敌稗,140、异柳磷,141、育畜磷,142、毒虫畏,143、顺-氯丹(α),144、甲苯氟磺胺,145、4,4'-滴滴伊,146、丁草胺,147、乙菌利,148、巴毒磷,149、碘硫磷,150、z-杀虫畏,151、氯溴隆,152、丙溴磷,153、氟咯草酮,154、噻嗪酮,155、2,4'-滴滴滴,156、异狄氏剂,157、己唑醇,158、杀螨酯,159、2,4'-滴滴涕,160、多效唑,161、甲氧丙净,162、抑草蓬,163、丙酯杀螨醇,164、麦草伏甲酯,165、除草醚,166、乙氧氟草醚,167、虫螨磷,168、β-硫丹,169、麦草氟异丙酯,170、4,4'-滴滴涕,171、三硫磷,172、苯霜灵,173、敌瘟磷,174、三唑磷,175、苯腈磷,176、氯杀螨砜,177、硫丹硫酸酯,178、溴螨酯,179、新燕灵,180、甲氰菊酯,181、溴苯磷,182、苯硫磷,183、环嗪酮,184、伏杀硫磷,185、保棉磷,186、氯苯嘧啶醇,187、益棉磷,188、咪鲜胺,189、蝇毒磷,190、氟氯氰菊酯,191、氟胺氰菊酯,192、敌敌畏,193、联苯,194、灭草敌,195、3,5-二氯苯胺,196、禾草敌,197、e-虫螨畏,198、邻苯基苯酚,199、顺式-1,2,3,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200、仲丁威,201、氟草胺,202、氟铃脲,203、扑灭通,204、野麦畏,205、嘧霉胺,206、γ-六六六,207、乙拌磷,208、莠去津,209、七氯,210、异稻瘟净,211、氯唑磷,212、三氯杀虫酯,213、丁苯吗啉,214、四氟苯菊酯,215、氯乙氟灵,216、甲基立枯磷,217、异丙草胺,218、莠灭净,219、西草净,220、溴谷隆,221、嗪草酮,222、噻节因,223、ε-六六六,224、异丙净,225、安果磷,226、乙霉威,227、哌草丹,228、生物烯丙菊酯,229、2,4'-滴滴伊,230、分螨酯,231、双苯酰草胺,232、氯硫磷,233、炔丙菊酯,234、戊菌唑,235、灭蚜磷,236、四氟醚唑,237、丙虫磷,238、氟节胺,239、三唑醇,240、丙草胺,241、醚菌酯,242、吡氟禾草灵-丁基,243、氟啶脲,244、乙酯杀螨醇,245、烯效唑,246、氟硅唑,247、三氟硝草醚,248、烯唑醇,249、增效醚,250、炔螨特,251、灭锈胺,252、恶唑隆,253、吡氟酰草胺,254、喹螨醚,255、苯醚菊酯,256、咯菌腈,257、苯氧威,258、烯禾啶,259、莎稗磷,260、氟丙菊酯,261、高效氯氟氰菊酯,262、苯噻酰草胺,263、氯菊酯,264、哒螨灵,265、乙羧氟草醚,266、联苯三唑醇,267、醚菊酯,268、噻草酮,269、α-氯氰菊酯,270、氟氰戊菊酯,271、s-氰戊菊酯,272、苯醚甲环唑,273、丙炔氟草胺,274、氟烯草酸-戊基,275、甲氟磷,276、乙拌磷亚砜,277、五氯苯,278、磷酸三异丁酯,279、鼠立死,280、4-溴-3,5-二甲苯基-n-甲基氨基甲酸酯,281、燕麦酯,282、虫线磷,283、2,3,5,6-四氯苯胺,284、磷酸三丁酯,285、2,3,4,5-四氯甲氧基苯,286、五氯甲氧基苯,287、牧草胺,288、蔬果磷,289、甲基苯噻隆,290、西玛通,291、莠去通,292、莠去津-脱异丙基,293、特丁硫磷砜,294、七氟菊酯,295、溴烯杀,296、草达津,297、环莠隆,298、2,6-二氯苯甲酰胺,299、2,4,4'-三氯联苯,300、2,4,5-三氯联苯,301、另丁津-脱乙基,302、2,3,4,5,-四氯苯胺,303、葵子麝香,304、二甲苯麝香,305、五氯苯胺,306、叠氮津,307、另丁津,308、丁咪酰胺,309、2,2',5,5'-四氯联苯,310、麝香,311、苄草丹,312、二甲酚噻草胺,313、氧皮蝇磷,314、甲基对氧磷,315、庚酰草胺,316、西藏麝香,317、碳氯灵,318、八氯苯乙烯,319、嘧硫磷,320、异艾氏剂,321、丁嗪草酮,322、毒壤磷,323、氯酞酸二甲酯,324、4,4'-二氯二苯甲酮,325、酞菌酯,326、酮麝香,327、吡咪唑,328、
嘧菌环胺,329、麦穗宁,330、氧异柳磷,331、异氯磷,332、2,2',4,5,5'-五氯联苯,333、2甲4氯丁氧乙基酯,334、水胺硫磷,335、甲拌磷砜,336、杀螨醇,337、反式-九氯,338、消螨通,339、脱叶磷,340、氟咯草酮,341、溴苯烯磷,342、乙滴涕,343、灭菌磷,344、2,3,4,4',5-五氯联苯,345、4,4'-二溴二苯甲酮,346、粉唑醇,347、地胺磷,348、乙基杀扑磷,349、2,2',4,4',5,5'-六氯联苯,350、卞氯三唑醇,351、乙拌磷砜,352、噻螨酮,353、2,2',3,4,4',5'-六氯联苯,354、威菌磷,355、苄呋菊酯,356、环丙唑醇,357、邻苯二甲酸丁苄酯,358、炔草酯,359、倍硫磷亚砜,360、三氟苯唑,361、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362、倍硫磷砜,363、三苯基磷酸酯,364、苯嗪草酮,365、2,2',3,4,4',5,5'-七氯联苯,366、吡螨胺,367、解毒喹,368、环草定,369、糠菌唑,370、磺乐灵,371、苯线磷亚砜,372、苯线磷砜,373、拌种咯,374、氟喹唑,375、腈苯唑,376、十三烷二酸环乙撑酯,377、残杀威,378、异丙威,379、甲胺磷,380、苊,381、蓄虫避,382、邻苯二甲酰亚胺,383、氯氧磷,384、戊菌隆,385、丁噻隆,386、内吸磷-s-甲基,387、硫线磷,388、菲,389、螺环菌胺,390、唑螨酯,391、丁基嘧啶磷,392、茉莉酮;茉莉酸诱导体,393、苯锈啶,394、氯硝胺,395、咯喹酮,396、炔苯酰草胺,397、抗蚜威,398、磷酰胺酮,399、解草酮,400、溴丁酰草胺,401、乙草胺,402、灭草环,403、特草灵,404、戊草丹,405、甲呋酰胺,406、阿拉酸式苯-s-甲基,407、呋草黄,408、氟硫草定,409、精甲霜灵,410、马拉氧磷,411、硅氟唑,412、氯酞酸二甲酯,413、噻草定,414、甲基毒虫畏,415、仲丁灵,416、苯酰菌胺,417、比芬诺,418、烯丙菊酯,419、异戊乙净,420、灭藻醌,421、甲氧菊酯,422、氟噻草胺,423、稻瘟酰胺,424、四氯苯酞,425、呋霜灵,426、噻虫嗪,427、嘧菌胺,428、克菌丹,429、除草定,430、啶氧菌酯,431、抑草磷,432、咪草酯,433、(e)-苯氧菌胺,434、苯噻硫氰,435、灭虫威砜,436、抑霉唑,437、稻瘟灵,438、环氟菌胺,439、嘧草醚,440、噁唑磷,441、(z)-苯氧菌胺,442、苯虫醚,443、噻呋酰胺,444、喹氧灵,445、虫螨腈,446、肟菌酯,447、亚胺唑-oxon-脱苄基,448、双苯噁唑酸,449、氟虫腈,450、炔咪菊酯,451、氟酮唑草,452、氟环唑,453、吡草醚,454、稗草丹,455、噻吩草胺,456、烯草酮,457、吡唑解草酯,458、伐灭磷,459、乙螨唑,460、吡丙醚,461、氟吡草胺,462、异菌脲,463、哌草磷,464、呋酰胺,465、联苯肼酯,466、异狄氏剂酮,467、氯甲酰草胺,468、咪唑菌酮,469、萘丙胺,470、吡唑醚菌酯,471、乳氟禾草灵,472、三甲苯草酮,473、吡唑硫磷,474、氯亚磷,475、螺螨酯,476、苄螨醚,477、呋草酮,478、环酯草醚,479、氟硅菊酯,480、嘧螨醚,481、啶虫脒,482、氟丙嘧草酯,483、苯酮唑,484、氟啶草酮,485、外环氧七氯,486、甲胺磷,487、虫螨威,488、啶虫脒,489、敌百虫,490、内吸磷,491、甲拌磷亚砜,492、氧化萎锈灵,493、辛硫磷,494、甲氧虫酰肼,495、丁醚脲,496、噻吩磺隆,497、乙氧嘧磺隆,498、刺糖菌素,499、甲哌鎓,500、三环唑,501、异丙隆,502、吡蚜酮,503、阔草清,504、灭多威,505、醚黄隆,506、吡嘧磺隆,507、灭多威,508、霜脲氰,509、氧化乐果,510、乙氧基喹啉,511、得灭克,512、甲基咪草烟,513、烯效唑,514、四螨嗪,515、蚜灭多砜,516、特丁磷砜,517、氰霜唑,518、双氟磺草胺,519、苯螨特,520、矮壮素,521、稀禾啶,522、灭菌丹,523、灭虫威,524、杀螟丹,525、磷酸三丙酯,526、磷酸三异丁酯,527、磷酸三(丁氧基乙基)酯,528、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529、磷酸三辛酯,530、三甲苯磷酸酯,531、对甲苯酰磷酸酯,532、邻磷酸三甲酚酯,533、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534、磷酸甲苯二苯酯,535、磷酸三苯酯,536、磷酸三(2-氯丙基)酯,537、磷酸三丁酯,538、三氯乙基磷酸酯,539、磷酸三乙酯,540、磷酸三甲酯,541、邻苯二甲酸丁苄酯,542、邻苯二甲酸二苯酯,543、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基)酯,544、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545、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546、邻苯二甲酸二甲酯,547、邻苯二甲酸二正戊酯,548、邻苯二甲酸二乙酯,549、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550、邻苯二甲酸二己酯,55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52、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553、邻苯二甲酸双-2-乙氧基乙酯,554、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555、邻苯二甲酸二辛酯,556、邻苯二甲酸二壬酯,557、硫代氨甲酰膝沟藻毒素2,558、硫代氨甲酰膝沟藻毒素3,559、脱氨甲酰膝沟藻毒素2,560、脱氨甲酰膝沟藻毒素3,561、脱氨甲酰新石房蛤毒素,562、脱氨甲酰石房蛤毒素,563、膝沟藻毒素1,564、膝沟藻毒素4,565、膝沟藻毒素2,566、膝沟藻毒素3,567、膝沟藻毒素6,568、新石房蛤毒素,569、蛤蚌毒素,570、河豚毒素,571、微囊藻毒素rr,572、微囊藻毒素lr,573、冈田软海绵酸,574、节球藻素,575、苯甲酰磺胺,576、磺胺嘧啶,577、磺胺间二甲氧嘧啶,578、磺胺二甲基嘧啶,579、磺胺邻二甲氧嘧啶,580、磺胺甲基嘧啶,581、磺胺甲噻二唑,582、磺胺甲氧哒嗪,583、磺胺苯吡唑,584、磺胺吡唑,585、磺胺吡啶,586、磺胺喹恶啉,587、磺胺噻唑,588、磺胺二甲异嘧啶,589、甲氧苄胺嘧啶,590、西诺沙星,591、达氟沙星,592、二氟沙星,593、恩氟沙星,594、氟甲喹,595、加替沙星,596、洛美沙星,597、麻宝沙星,598、莫西沙星,599、萘啶酸,600、氧氟沙星,601、奥比沙星,602、恶喹酸,603、沙拉沙星,604、司帕沙星,605、妥舒沙星,606、阿苯达唑(丙硫咪唑),607、阿苯达唑-2-氨基砜,608、阿苯达唑亚砜,609、氨基甲苯咪唑,610、噻苯达唑(噻苯咪唑),611、二甲硝咪唑(地美硝唑),612、芬苯达唑(苯硫苯咪唑),613、氟苯达唑(氟苯咪唑),614、羟基异丙硝唑,615、异丙硝唑,616、甲苯咪唑,617、噻苯咪唑酯(坎本达唑),618、5-羟基噻苯咪唑,619、左旋咪唑,620、甲硝唑,621、奥芬达唑,622、丙氧苯咪唑,623、罗硝唑,624、塞克硝唑,625、替硝唑,626、三氯苯达唑,627、克林霉素,628、多拉菌素,629、依普菌素,630、伊维菌素,631、柱晶白霉素a1,632、螺旋霉素,633、替米考星,634、泰乐菌素,635、维吉尼霉素m1,636、倍氯米松,637、倍氯米松双丙酸酯,638、倍他米松双丙酸酯,639、倍他米松戊酸酯,640、醋酸氯地孕酮,641、氯倍他索丙酸酯,642、氯倍他松丁酸酯,643、可的松,644、地夫可特,645、地塞米松,646、二氟拉松双醋酸酯,647、表睾酮,648、氟氢可的松,649、氟米松,650、特戊酸氟米松,651、氟轻松醋酸酯,652、氟氢缩松,653、氟米龙,654、氟替卡松丙酸酯,655、哈西奈德,656、氢化可的松,657、甲地孕酮,658、醋酸美伦孕酮,659、甲基泼尼松龙,660、莫米他松糠酸酯,661、泼尼卡酯,662、睾丸酮,663、曲安奈德,664、班布特罗,665、羟甲基克伦特罗,666、克伦塞罗,667、克伦普罗,668、异克伦潘特,669、克伦丙罗,670、非诺特罗,671、福莫特罗,672、吡布特罗,673、莱克多巴胺,674、利托君,675、沙美特罗,676、索他洛尔,677、特布他林,678、妥布特罗,679、克仑潘特,680、对乙酰氨基酚,681、氯丙嗪,682、氯羟吡啶,683、4,4'-二氨基二苯砜,684、卡巴多,685、氟哌啶醇,686、阿扎哌醇,687、阿扎哌隆,688、丙酰丙嗪,689、赛拉嗪,690、卡马西平,691、苯海拉明,692、丙咪嗪,693、舒必利,694、唑吡坦,695、氟西汀,696、咖啡因,697、可待因,698、1,7-二甲基黄嘌呤,699、氯普鲁卡因,700、辛可卡因,701、利多卡因,702、普鲁卡因胺,703、普鲁卡因,704、丁卡因,705、溴苯那敏,706、西替利嗪,707、氯苯那敏,708、氟奋乃静,709、羟嗪,710、异丙嗪,711、特非那定,712、联苯苄唑,713、益康唑,714、灰黄霉素,715、酮康唑,716、萘替芬,717、氟尼辛,718、酮替芬,719、氯诺昔康,720、美利曲辛,721、奥沙普秦,722、安替比林,723、磺胺脒,724、盐酸二氟沙星,725、氟罗沙星,726、依诺沙星,727、盐酸沙拉沙星,728、那氟沙星,729、诺氟沙星,730、甲磺酸吉米沙星,731、格列吡嗪,732、瑞格列奈,733、潮霉素b,734、磺胺二甲异唑,735、阿米卡星,736、甲苯磺丁脲,737、格列齐特,738、格
列喹酮,739、格列苯脲,740、1-氨基海因盐酸盐,741、盐酸吡格列酮,742、盐酸二甲双胍,743、格列美脲,744、磺胺间甲氧嘧啶,745、磺胺醋酰,746、磺胺氯哒嗪,747、磺胺二甲唑,748、磺胺硝苯,749、磺胺对甲氧嘧啶,750、磺胺甲恶唑,751、盐酸丁福明,752、盐酸苯乙双胍,753、克糖利,754、环丙沙星,755、硫酸卡那霉素,756、妥布霉素。
[0128]
表1如下:
[0129]
[0130]
[0131]
[0132]
[0133]
[0134]
[0135]
[0136]
[013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