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42182发布日期:2023-02-17 21: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波发射部,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超声波发射器,所述超声波发射器用于发射超声波;回波接收部,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回波接收器,所述回波接收器用于接收由所述保温板反射的超声波;透波接收部,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波接收器,所述透波接收器用于接收由所述保温板透射的超声波;架体组件,其包括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所述保温板位于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第二架体之间,所述超声波发射部与所述回波接收部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保温板相对移动方向的两端,所述透波接收部连接在所述第二架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部还包括超声波发射器安装支架,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转动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发射的超声波相对所述保温板的入射角度;所述回波接收部还包括回波接收器安装支架,所述回波接收器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架体可转动连接,用于调整所述回波接收器的超声波接收角度;所述透波接收部还包括透波接收器安装支架,所述透波接收器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二架体可转动连接,用于调整所述透波接收器的超声波接收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部还包括第一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转动电机驱动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安装支架转动;所述回波接收部还包括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转动电机驱动所述回波接收器安装支架转动;所述透波接收部还包括第三转动电机,所述第三转动电机驱动所述透波接收器安装支架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移动部,所述移动部用于带动所述架体组件与所述保温板相对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包括移动驱动部件、移动部件和移动导向部件,所述驱动部件驱动所述移动部件带动所述架体组件相对所述移动导向部件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驱动部件包括两个移动电机,所述移动部件包括两组滚轮,两组所述滚轮连接在所述架体组件的移动方向的两侧下端;所述移动导向部件包括两个沿所述架体组件的移动方向平行设置的移动导轨;其中,所述移动电机驱动所述滚轮沿所述移动导轨滚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控机和报警装置,所述工控机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所述回波接收器、所述透波接收器、所述移动驱动部件、所述报警装置电连接;
所述工控机用于与所述超声波发射器、所述回波接收器、所述透波接收器、所述移动驱动部件、所述报警装置通信以及存储信息;和/或,还包括扫码枪和打码装置,所述打码装置用对于对保温板进行打码,所述扫码枪用于对标记在所述保温板上的码进行识别。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组件还包括架体本体;所述架体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一架体通过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相对所述架体本体移动,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架体与所述保温板的距离;所述第二架体通过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相对所述架体本体移动,用于调整所述第二架体与所述保温板的距离。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导轨组件、第一升降丝杠和第一升降电机,所述第一升降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架体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架体本体上;所述第一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一升降丝杠带动所述第一架体沿所述第一升降导轨组件移动;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升降导轨组件、第二升降丝杠和第二升降电机,所述第二升降丝杠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架体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电机设置在所述架体本体上;所述第二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第二升降丝杠带动所述第二架体沿所述第二升降导轨组件移动。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发射部还包括超声波发射器防护罩,所述超声波发射器防护罩套装在多个所述超声波发射器外;所述回波接收部还包括回波接收器防护罩,所述回波接收器防护罩套装在多个所述回波接收器外;所述透波接收部还包括透波接收器防护罩,所述透波接收器防护罩套装在多个所述透波接收器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保温板检测装置,包括超声波发射部、回波接收部、透波接收部和架体组件;超声波发射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超声波发射器,超声波发射器用于发射超声波;回波接收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回波接收器,回波接收器用于接收由所述保温板反射的超声波;透波接收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透波接收器,透波接收器用于接收由保温板透射的超声波;架体组件包括可相对移动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保温板位于第一架体与第二架体之间,超声波发射部与回波接收部分别连接在第一架体与保温板相对移动方向的两端,透波接收部连接在第二架体上。本申请能够不依赖检测人员的检测经验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均能够保证缺陷识别的准确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良 冯海波 刘元勇 徐留江 闫鹏 栾明斌 秦泗东 王广业 卢新亮 丁玉伟 于振兴 李岩 李大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寰宇物流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19
技术公布日:2023/2/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