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8019785发布日期:2024-05-17 12:47阅读:8来源:国知局
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1、桥式起重机是横架于车间、仓库和料场上空进行物料吊运的起重设备,由于它的两端坐落在高大的水泥柱或者金属支架上,形状似桥,桥式起重机的桥架沿铺设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纵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桥架下面的空间吊运物料,不受地面设备的阻碍,它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起重机械,由于车轮部件是在两侧高架上的轨道上进行转动,因此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是一种重要的特种检验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中,还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通过调节两个轨道轮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施加压力,实现两个轨道轮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磨损试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不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2、本发明通过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技术特征,对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3、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基于申请人于2023年1月18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其中专利号:zl202322985532.2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

2、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方法。

3、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因此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包含有用于安装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升降座、设置在升降座上的运动座、设置在运动座与升降座之间的下压螺杆、设置在运动座上的驱动部件、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升降座之间的导轨部件。

5、由于设计了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通过升降座、运动座和下压螺杆,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与导轨部件处于强制接触状态,通过驱动部件,实现了带动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在导轨部件上进行往复运动,通过导轨部件,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实现了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解决了对都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安装在两个轨道轮之间而只能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进行耐磨性能试验的技术问题,因此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运动性能进行检测。

6、本发明设计了,按照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方式把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相互联接。

7、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的方式把导轨部件与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和驱动部件联接。

8、本发明设计了,驱动部件包含有机架、导轨梁、支撑板、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

9、本发明设计了,导轨部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

10、以上五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在有压力状况下进行被动转动,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缝隙体进行冲击,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的可靠性能进行综合试验。

11、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下压螺杆与升降座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压力传感器。

12、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升降座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位移传感器和顶紧螺杆。

13、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驱动部件与导轨部件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移动架、复位弹簧和调整轮。

14、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15、本发明设计了,在机架上分别设置有导轨梁、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移动架,在导轨梁上设置有运动座和支撑板并且在运动座与支撑板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在运动座上分别设置有下压螺杆、升降座和位移传感器并且在下压螺杆与升降座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在位移传感器与运动座之间设置有顶紧螺杆并且在第一支撑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杆筒,在第一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一套筒梁并且在第一套筒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一横移螺杆螺母,在第二支撑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杆筒,在第二支撑梁上设置有第二套筒梁并且在第二套筒梁与机架之间设置有第二横移螺杆螺母,在移动架与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之间设置有调整轮并且在移动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16、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机架、导轨梁、运动座、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下压螺杆、压力传感器、升降座、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第二横移螺杆螺母、位移传感器、顶紧螺杆、移动架、复位弹簧和调整轮,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17、本发明设计了,升降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ⅲ和杆部ⅱ并且在座部ⅲ上设置有安装孔体,座部ⅲ的左右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杆部ⅱ的内端端面部联接并且杆部ⅱ的外端头设置为与运动座滑动式联接,座部ⅲ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压力传感器接触式联接并且座部ⅲ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下压螺杆相对应分布,安装孔体设置为通过连接螺栓螺母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联接,座部ⅲ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杆部ⅱ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安装孔体设置为孔状体并且安装孔体设置为在座部ⅲ上进行间隔排列分布。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进行升降支撑体安装。

19、本发明设计了,运动座设置为包含有座部ⅱ和架部并且在座部ⅱ中设置有容纳孔体ⅱ,在座部ⅱ的周边侧面中间部设置有容纳槽体ⅲ,在架部的横部设置有容纳孔体ⅲ并且在架部的竖部下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ⅳ,在架部的竖部中间设置有容纳槽体ⅱ并且座部ⅱ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架部的竖部上端头联接,容纳孔体ⅱ设置为与导轨梁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ⅲ设置为与下压螺杆螺纹式联接,容纳槽体ⅱ设置为与升降座联接并且容纳孔体ⅳ的横部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联接,容纳孔体ⅳ的竖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螺纹式联接,容纳槽体ⅲ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联接并且座部ⅱ设置为圆形盘状体,架部设置为h字形架状体并且容纳孔体ⅱ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容纳孔体ⅳ设置为t字形孔状体并且容纳孔体ⅳ的竖部和容纳孔体ⅲ分别设置为螺纹孔体,容纳槽体ⅱ设置为长条孔状体并且容纳槽体ⅲ设置为具有c字形截面的环形槽状体。

20、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升降座进行插口体容纳支撑,实现了槽体驱动往复运动。

21、本发明设计了,下压螺杆设置为上端头和凸缘体下端端面部分别具有安装孔体的六角螺栓并且位于下压螺杆凸缘体下端端面部上的安装孔体设置为与压力传感器联接,下压螺杆凸缘体设置为与升降座相对应分布并且下压螺杆设置为与运动座螺纹式联接。

22、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升降座进行螺纹运动驱动,提高了升降座与运动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能。

23、本发明设计了,机架设置为包含有底板部、竖板部ⅰ、竖板部ⅱ、座部ⅰ和杆部ⅰ并且在竖板部ⅰ和竖板部ⅱ上分别设置有透漏窗口体,在座部ⅰ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容纳槽体ⅰ并且在杆部ⅰ的外端头设置有容纳孔体ⅰ,底板部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竖板部ⅰ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底板部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竖板部ⅱ的下端端面部联接,竖板部ⅰ的内端端面下部和竖板部ⅱ的内端端面下部分别设置为与座部ⅰ的内端端面部和杆部ⅰ的内端头联接并且竖板部ⅰ的内端端面上部和竖板部ⅱ的内端端面上部分别设置为与导轨梁联接,位于竖板部ⅰ上的透漏窗口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撑梁联接并且位于竖板部ⅱ上的透漏窗口体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撑梁联接,容纳槽体ⅰ和容纳孔体ⅰ分别设置为与移动架联接并且底板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调节螺杆筒和第二调节螺杆筒联接,底板部设置为凹字形块状体并且竖板部ⅰ、竖板部ⅱ和座部ⅰ分别设置为矩形块状体、杆部ⅰ设置为矩形棒状体并且透漏窗口体和容纳孔体ⅰ分别设置为矩形孔状体,容纳槽体ⅰ设置为凸字形槽状体。

24、本发明设计了,导轨梁设置为矩形杆状体并且导轨梁的端头设置为与机架联接,导轨梁的中间部设置为与运动座贯穿式联接并且导轨梁的中间外侧部设置为与支撑板联接。

25、本发明设计了,支撑板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支撑板的侧面部设置为与导轨梁联接,支撑板分别设置为与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联接。

26、本发明设计了,第一驱动机和第二驱动机分别设置为包含有电机部和驱动盘部并且驱动盘部设置为与电机部的端轴套装式联接,电机部的端轴设置为与支撑板转动式联接并且电机部的壳体设置为通过连接杆与支撑板联接,驱动盘部设置为与运动座沉入式联接并且电机部设置为驱动用电机,驱动盘部设置为具有弧形周边侧面部的圆形座状体并且驱动盘部的中心点设置为与电机部的端轴中心点呈间隔偏心排列分布。

27、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双偏心盘体进行对称驱动,提高了桥式起重机的车轮的往复运动性能。

28、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支撑梁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内外耳座的矩形棒状体并且第一支撑梁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机架沉入式联接,第一支撑梁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架联接并且第一支撑梁设置为与第一套筒梁贯穿式联接,第一支撑梁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梁呈间隔分布并且位于第一支撑梁的内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调节螺杆筒联接,位于第一支撑梁的外耳座设置为与第一横移螺杆螺母联接。

29、本发明设计了,第一调节螺杆筒设置为具有螺母筒和双头螺杆的花栏螺杆并且第一调节螺杆筒的其中一个螺杆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支撑梁的内耳座联接,第一调节螺杆筒的其中另一个螺杆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架联接。

30、本发明设计了,第一套筒梁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花纹体、下端端面内部具有匚字形开口体和下端端面内部具有耳座的方管并且第一套筒梁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套装式联接,第一套筒梁的耳座设置为与第一横移螺杆螺母联接并且第一套筒梁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套筒梁呈间隔分布,第一套筒梁的匚字形开口体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联接。

31、本发明设计了,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一套筒梁联接并且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贯穿式联接,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的外耳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设置为光柱螺栓,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

32、本发明设计了,第二支撑梁设置为下端端面部具有内外耳座的矩形棒状体并且第二支撑梁的外端头设置为与机架沉入式联接,第二支撑梁的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架联接并且第二支撑梁设置为与第二套筒梁贯穿式联接,第二支撑梁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支撑梁呈间隔分布并且位于第二支撑梁的内耳座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调节螺杆筒联接,位于第二支撑梁的外耳座设置为与第二横移螺杆螺母联接。

33、本发明设计了,第二调节螺杆筒设置为具有螺母筒和双头螺杆的花栏螺杆并且第二调节螺杆筒的其中一个螺杆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支撑梁的内耳座联接,第二调节螺杆筒的其中另一个螺杆外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机架联接。

34、本发明设计了,第二套筒梁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花纹体、下端端面内部具有匚字形开口体和下端端面内部具有耳座的方管并且第二套筒梁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梁套装式联接,第二套筒梁的耳座设置为与第二横移螺杆螺母联接并且第二套筒梁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套筒梁呈间隔分布,第二套筒梁的匚字形开口体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梁联接。

35、本发明设计了,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套筒梁联接并且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外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梁贯穿式联接,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支撑梁的外耳座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设置为光柱螺栓,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分别设置为六角螺母。

36、以上八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双段轨道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进行支撑,实现了对双段轨道的倾斜角度和双段轨道之间缝隙进行调节,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的复合试验状况设置。

37、本发明设计了,压力传感器设置为扩散硅压力变送器并且压力传感器的壳体设置为与下压螺杆嵌入式联接,压力传感器的触头设置为与升降座接触式联接。

3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的压力值进行监测。

39、本发明设计了,位移传感器设置为电阻式带回弹位移传感器并且位移传感器设置为与运动座贯穿式联接,位移传感器的周边侧面部设置为与顶紧螺杆接触式联接。

40、本发明设计了,顶紧螺杆设置为内六角螺栓并且顶紧螺杆设置为与运动座螺纹式联接,顶紧螺杆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位移传感器接触式联接。

41、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的位移值进行监测。

42、本发明设计了,移动架设置为竖部具有内外盘体和横部外端头具有凸字形块体的t字形杆状体并且移动架的竖部分别设置为与机架和复位弹簧贯穿式联接,移动架的外盘体设置为与机架接触式联接并且移动架的内盘体设置为与复位弹簧接触式联接,移动架的凸字形块体设置为与机架滑动式联接并且移动架的横部内端头设置为与位于调整轮上的电机联接。

43、本发明设计了,复位弹簧设置为柱式弹簧并且复位弹簧设置为与移动架套装式联接,复位弹簧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机架接触式联接并且复位弹簧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移动架接触式联接。

44、本发明设计了,调整轮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位于调整轮上的电机的壳体设置为与移动架联接,调整轮设置为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接触式联接。

45、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产生转动扭矩,改变了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在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上的试验位置。

46、本发明设计了,机架、导轨梁、运动座、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下压螺杆和升降座与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设置为按照条轨支撑运动的方式分布并且机架、导轨梁、运动座、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下压螺杆、升降座、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与压力传感器设置为按照拾取压力信号的方式分布,机架、导轨梁、运动座、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下压螺杆、升降座、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与位移传感器和顶紧螺杆设置为按照拾取位移跳动信号的方式分布并且机架、导轨梁、运动座、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下压螺杆、升降座、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和第二横移螺杆螺母与移动架、复位弹簧和调整轮设置为按照端头驱动的方式分布。

47、本发明设计了,四个导轨梁设置在机架之间,其中一个支撑板设置在位于上位的两个导轨梁之间,其中另一个支撑板设置在位于下位的两个导轨梁之间,一个位移传感器和一个顶紧螺杆设置为组成一组传感部件,两组传感部件设置在运动座上,一个移动架、一个复位弹簧和一个调整轮设置为组成一组动力轮部件,其中一组动力轮部件设置在机架与第一套筒梁之间,其中另一组动力轮部件设置在机架与第二套筒梁之间,杆部ⅱ设置为与容纳槽体ⅱ联接,驱动盘部设置为与容纳槽体ⅲ联接。

48、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方法,其步骤是:由升降座、运动座和下压螺杆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与导轨部件处于强制接触状态,由驱动部件实现了带动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在导轨部件上进行往复运动,由导轨部件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提供凸凹体和间隙体支撑,实现了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

4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50、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放到座部ⅲ上,把位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与座部ⅲ之间的连接螺栓安装在安装孔体中,把位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与座部ⅲ之间的连接螺母在位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与座部ⅲ之间的连接螺栓上进行转动,使连接螺栓的凸缘体作用在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上,使连接螺母作用在座部ⅲ上,使下压螺杆在容纳孔体ⅲ中进行转动,使压力传感器作用在座部ⅲ上,使杆部ⅱ在容纳槽体ⅱ中向下移动,使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与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接触,通过压力传感器,拾取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在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上的压力信号,使顶紧螺杆在容纳孔体ⅳ的竖部中进行转动,使顶紧螺杆的内端端面部与位移传感器的周边侧面部分开,使位移传感器在容纳孔体ⅳ的横部中进行移动,使位移传感器的触头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的周边侧面部接触,使顶紧螺杆在容纳孔体ⅳ的竖部中进行反方向转动,使顶紧螺杆的内端端面部作用在位移传感器的周边侧面部上,当需要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时,使电机部和位于调整轮上的电机处于工作状态,带动驱动盘部和调整轮进行转动,位于第一驱动机上的驱动盘部和位于第二驱动机上的驱动盘部作用在容纳槽体ⅲ上,使座部ⅱ在导轨梁上进行往复运动,使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在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上进行运动,当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与调整轮接触时,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移动架的凸字形块体在容纳槽体ⅰ中移动,移动架的竖部在容纳孔体ⅰ中移动,由调整轮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产生再转动作用力,由位移传感器,拾取桥式起重机的车轮周边侧面部磨损位移信号,当完成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后,使电机部和位于调整轮上的电机处于非工作状态,通过第一调节螺杆筒的螺母筒在第一调节螺杆筒的双头螺杆上进行转动,使第一调节螺杆筒的双头螺杆在第一调节螺杆筒的螺母筒中进行伸长或收缩,带动第一支撑梁在位于竖板部ⅰ上的透漏窗口体中进行摆动,实现了对第一套筒梁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二调节螺杆筒的螺母筒在第二调节螺杆筒的双头螺杆上进行转动,使第二调节螺杆筒的双头螺杆在第二调节螺杆筒的螺母筒中进行伸长或收缩,带动第二支撑梁在位于竖板部ⅱ上的透漏窗口体中进行摆动,实现了对第二套筒梁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使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在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上进行转动,使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内端端面部与第一支撑梁的外耳座分开,使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外端头在第一支撑梁的外耳座中运动,对第一套筒梁在第一支撑梁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再使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内端端面部作用在第一支撑梁的外耳座上,使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在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上进行转动,使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内端端面部与第二支撑梁的外耳座分开,使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螺杆外端头在第二支撑梁的外耳座中运动,对第二套筒梁在第二支撑梁上的位置进行调节,再使第二横移螺杆螺母的内外螺母内端端面部作用在第二支撑梁的外耳座上,实现了对第一套筒梁和第二套筒梁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5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中的车轮磨损和车轮安装性能进行综合试验操作。

52、在本技术方案中,升降座、运动座和下压螺杆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机架、导轨梁、支撑板、第一驱动机、第二驱动机、压力传感器、第一支撑梁、第一调节螺杆筒、第二支撑梁、第二调节螺杆筒、第一套筒梁、第一横移螺杆螺母、第二套筒梁、第二横移螺杆螺母、位移传感器、顶紧螺杆、移动架、复位弹簧和调整轮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底板部、竖板部ⅰ、竖板部ⅱ、座部ⅰ、杆部ⅰ、透漏窗口体、容纳槽体ⅰ、容纳孔体ⅰ、座部ⅱ、架部、容纳孔体ⅱ、容纳孔体ⅲ、容纳孔体ⅳ、容纳槽体ⅱ、容纳槽体ⅲ、电机部、驱动盘部、座部ⅲ、杆部ⅱ和安装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53、在本技术方案中,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由导轨部件实现。

54、在本技术方案中,位于运动可靠性能试验的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处于条轨磨损振动状态的升降座、运动座、下压螺杆、驱动部件和导轨部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桥式起重机的车轮部件运动可靠性能试验装置和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