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7997发布日期:2022-09-10 07:5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制造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防盗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2.防盗报警系统是指当非法侵入防范区时,引起报警的装置,它是用来发出出现危险情况信号的;它可以及时探测非法入侵,并且在探测到有非法人侵时,及时向有关人员示警;防盗感应装置就是防盗报警系统最为前端的组件,但是当前市面上的防盗感应装置通常存在感应不精准,以及整体的续航不稳定的情况;这两者的存在会使得防盗感应装置失去应有的消息反馈,导致整个防盗报警系统的失灵或是失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消息反馈准确、续航长久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侧表面设置有感应开口,并且在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壳延伸,所述外壳延伸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外壳内侧包括mcu、信号放大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和传感器;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连接,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与mcu连接;mcu与执行模块连接;mcu与无线信号输出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与交互平台连接,交互平台与远端接收设备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以及mcu连接。
6.进一步的,在外壳设置有感应开口的侧表面还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于感应开口的两侧,并且其两者均与外壳延伸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左右两侧的水平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
7.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外壳组装部和外壳安装部;所述感应开口设置于外壳组装部的其中一个侧表面,所述外壳延伸设置于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在外壳组装部远离感应开口的侧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安装部通过开口与外壳组装部装配。
8.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为曲面或斜面;所述外壳组装部内设置有安装空间;
9.所述外壳组装部还包括感应部,所述感应部为空心柱状,其内部设置有感应部空间,所述感应部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感应部的一端与感应开口连接,所述感应部空间与安装空间相通。
10.进一步的,还包括感应系统,所述感应系统设置于安装空间内;感应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感应主板,传感器和感应主板连接;所述传感器与外壳组装部采用螺纹连接,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对应感应开口的位置,并在安装空间内设置有装配柱,所述装配柱内设置有装配螺孔;在传感器上设置有对应装配柱的装配部,在装配部上设置有对应装配螺孔的装配
通孔。
11.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板和电池,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所述电池设置于安装空间内。
12.进一步的,在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装配槽,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装配槽内,在装配槽中间还设置有连通孔,太阳能板通过连通孔与感应系统进行连接;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辅助装配槽,所述辅助装配槽包括第一辅助装配槽、第二辅助装配槽和第三辅助装配槽,其中第一辅助装配槽围绕连通孔设置,呈矩形的环状;所述第二辅助装配槽设置于装配槽的上半部,第三辅助装配槽设置于装配槽的下半部,第二辅助装配槽和第三辅助装配槽两者均呈“凵”状,并且第二辅助装配槽中间断开,形成两处“l”状的下凹,且该两处“l”状的下凹关于装配槽的中心线对称;在第二辅助装配槽和第三辅助装配槽的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四辅助装配槽,所述第四辅助装配槽呈矩形。
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组装部和外壳安装部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组装部内设置有安装柱,并在外壳安装部对应安装柱的位置设置安装孔;在安装柱上还设置有衔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衔接板和支撑板均设置于安装柱的外表面,其中衔接板以及支撑板分别与外壳组装部和安装柱连接,并且支撑板还与感应主板接触;
14.在外壳安装部靠近外壳组装部的端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感应主板接触;
15.感应系统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感应主板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外壳安装部上;在外壳安装部远离外壳组装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控制按钮的按钮保护凸起,所述按钮保护凸起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
16.在外壳安装部上还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电池连接;在外壳安装部远离外壳组装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控制按钮的充电保护凸起;
17.在外壳安装部远离外壳组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与对用安装配置进行装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呈矩形的块状,其一端面与外壳安装部连接,另一端面设置有万向球头;第二连接部呈矩形的块状,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螺孔;在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对应万向球头的衔接通孔,并在衔接通孔上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呈空心的柱状,并且衔接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衔接部的一端对应衔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衔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豁口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相互对应设置,且均设置有限位块通孔;在衔接部内部还设置有与万向球头接触且贴合的衔接托块。
18.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包括电路控制开关sun、稳压电源j12、发射芯片u4、稳压芯片u5、二极管d2、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10、二极管d92、电容c2、电容c5、电容c11、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31、电阻r4、固定电阻r9、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95、三极管n1、三极管n2、通断开关n3、通断开关n6、电池bt1、天线e3、有极性电容e7、有极性电容c26、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电感线圈l4、电感线圈l5、电感线圈l6、插头x1;
19.稳压电源j12的1号端接地,稳压电源j12的2号端与二极管d92的1号端连接;二极管d92的2号端与电容c31的1号端、电阻r31的1号端、三极管n1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6的1端连接;电容c3的2号端接地;电阻r31的2号端与电阻r32的2号端以及二极管d3的1号端连
接;二极管d3的2号端接地;电阻r32的1号端与三极管n1的2号端连接;三极管n1的3号端与电阻r33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6的2号端连接;电阻r33的2号端接地;
20.通断开关n6的3号端与电路控制开关sun的1号端、电阻r6的1号端、电阻r18的1号端、电容c25的1号端以及稳压芯片u5的2号引脚连接,并且在其六者之间还设置有接入电源;电路控制开关sun的2号端、电阻r6的2号端、电容c25的2号端接地以及稳压芯片u5的1号引脚均接地;电阻r18的2号端与adsun连接;
21.稳压芯片u5的3号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10的1号端、电容c27的1号端以及二极管d2的1号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0的2号端与电阻r95的1号端连接,电阻r95的2号端与sunok连接;电容c27的2号端接地;二极管d2的2号端与电池bt1的1号端、电容c23的1号端、有极性电容e7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3的1号端连接;电池bt1的2号端、电容c23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7的2号端接地;
22.通断开关n3的2号端与rfon连接;通断开关n3的3号端与有极性电容c26的1号端、电容c5的1号端、电阻r4的1号端、电容c2的1号端、固定电阻r9的1号端、电容c14的1号端、电容c11的1号端、电感线圈l2的1号端、电感线圈l3的1号端以及发射芯片u4的6号引脚连接;电容c2的2号端、电容c14的2号端以及电容c11的2号端接地;固定电阻r9的2号端与电容c16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5的1号端连接;电感线圈l2的2号端与电容c18的2号端以及电阻r15的1号端连接;电容c16的2号端以及电容c18的1号端接地;
23.发射芯片u4的1号引脚与插头x1的1号引脚连接,插头x1的2号引脚、3号引脚以及4号引脚接地;发射芯片u4的2号引脚接地;发射芯片u4的3号引脚与rfdata连接;发射芯片u4的4号引脚与rfclk连接;发射芯片u4的5号引脚与电感线圈l5的2号端以及电容c24的1号端连接;
24.电容c24的2号端与电容c28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6的1号端连接,电容c28的2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6的2号端与电阻r15的2号端、电阻r16的1号端以及三极管n2的1号端连接,电阻r16的2号端接地;
25.三极管n2的3号端接地;三极管n2的2号端与电感线圈l3的2号端、电容c22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4的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2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4的2号端与电容c15的2号端以及电容c17的1号端连接;电容c17的2号端接地;电容c15的1号端与天线e3连接。
26.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放大处理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1、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运算放大器u2c、运算放大器u2d、电感线圈l1、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3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20、电阻r24、有极性电容e1、有极性电容e2、有极性电容e4、有极性电容e6;
27.集成芯片u1的1号引脚与电感线圈l1的1号端以及电容c1的1号端连接;集成芯片u1的2号引脚与电阻r1的1号端以及电容c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的3号端接地;
28.电感线圈l1的2号端与电容c3的1号端、有极性电容e2的1号端以及电阻r3的1号端连接;电容c3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2的2号端接地;电阻r3的2号端与电容c4的1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4的1号端连接;电容c4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4的2号端接地;
29.电阻r1的2号端与电阻r10的1号端、电容c8的1号端以及电阻r2的1号端连接;电阻r10的2号端以及电容c8的2号端接地;电阻r2的2号端与电容c9的1号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c
的10号引脚连接;电容c9的2号端接地;
30.运算放大器u2c的9号引脚与电容c12的1号端、电阻r12的1号端、电容c10的1号端以及电阻r1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0的2号端接地;电阻r11的1号端与电阻r20的2号端连接,电阻r20的1号端与有极性电容e1的1号端连接,有极性电容e1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c的8号引脚与电阻r5的1号端、电容c12的2号端、电阻r12的2号端以及电容c19的1号端连接,电容c19的2号端接地;电阻r5的2号端与有极性电容e6的1号端以及电容c13的1号端连接,电容c13的2号端接地;
31.运算放大器u2b的6号引脚与极性电容e6的2号端、电阻r7的1号端以及电容c7的1号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7号引脚与电容c7的2号端、电阻r7的2号端以及电阻r24的1号端连接,电阻r24的2号端与电容c30的1号端以及vin连接,电容c30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b的5号引脚与电容c20的1号端、电阻r8的2号端以及电阻r13的1号端连接,电容c20的2号端以及电阻r13的2号端接地,电阻r8的1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
32.运算放大器u2a的1号端与运算放大器u2a的2号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3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的4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11号端接地;
33.运算放大器u2d的1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d的13号端与运算放大器u2d的14号端连接。
3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5.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延伸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开口被其三者包围,能够在垂直方向以及左右两侧的水平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传感器不会被外部的光线影响;进而避免防盗感应装置失去应有的消息反馈,导致整个防盗报警系统的失灵或是失准。
36.所述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为曲面或斜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完成装配后能够最大程度的接收太阳光照,进而转化更多能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长续航。
37.所述安装空间给予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内的传感系统和电池更好的保护效果。
38.所述感应部进一步的避免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传感器被外部的光线影响;进而防止防盗感应装置失去应有的消息反馈,导致整个防盗报警系统的失灵或是失准。
39.所述装配柱和装配部配合,实现将传感器与外壳组装部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后续的维护和维修更为方便快捷。
40.所述装配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装配更为牢固稳定。
41.外壳组装部和外壳安装部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部件更容易维护和维修,进而降低成本。
42.所述按钮保护凸起和充电保护凸起进一步的保护按钮和充电口,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或是安装过程中损坏。
43.本实用新型除去太阳能电板,还设置有充电口,在持续较长阴雨天气时可采用充电口充电的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依旧能够正常的运动。所述连接部的万象球头,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绝对多数位置进行安装,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适用于各个环境。
44.本实用新型的系统能有效剔除干扰信号的误报警,即当没有人走过的时候以及干扰信号出现的时候,这个采集到的波形斜率数值是以0为中心点的正负小范围内波动;当人走过的时候,这个斜率数字会变成大正数,然后在短时间内会由大的正数,转化成大的负
数;同时信号幅度的电压值也会大幅度的偏移中心点,并超过响应阈值;以此来确定有人走过。同时通过多次试验设定不同的斜率门槛与幅度门槛,来调整灵敏度提高环境适应性;
45.相较于现有的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误报率更低,并且避免受温度、风、阳光的干扰引起误报,使得本实用新型得出的结论更为准确;避免了因为误报导致的各类成本的生成。
附图说明
46.图1为本实用新型框架结构图。
47.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电路图。
48.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管理模块j12所在区域电路图。
49.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源管理模块u5所在区域电路图。
50.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信号输出模块电路图。
51.图6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放大处理模块电路图。
52.图7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放大处理模块u1处电路图。
53.图8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放大处理模块u2b处电路图。
54.图9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放大处理模块u2a、u2d处电路图。
55.图10为本实用新型mcu电路图。
56.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执行模块电路图。
57.图12为本实用新型静态时输出信号波状图。
58.图13为本实用新型有干扰信号时波状图。
59.图14为本实用新型人触发信号时波状图。
60.图15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图。
61.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反面结构图。
62.图17为装配槽结构图。
63.图18为传感器装配完成结构图。
64.图19为感应主板装配完成结构图。
65.图20为安装空间结构图。
66.图21为外壳安装部内表面结构图。
67.图22为第一连接部结构图。
68.图23为第二连接部结构图。
69.图中标号:1.外壳;2.外壳组装部;3.外壳安装部;4.感应系统;5.太阳能板;11.感应开口;12.外壳延伸;13.左侧板;14.右侧板;21.安装空间;22.感应部;23.感应部空间;24.装配柱;25.装配螺孔;26.连接凸起;27.密封条;28.安装柱;31.连接下凹;32.安装孔;33.支撑柱;41.传感器;42.感应主板;43.装配部;44.装配通孔;45.控制按钮;46.按钮保护凸起;47.充电口;48.充电保护凸起;51.装配槽;52.第一辅助装配槽;53.第二辅助装配槽;54.第三辅助装配槽;55.第四辅助装配槽;56.连通孔;61.衔接板;62.支撑板;71.连接部;72.第一连接部;73.第二连接部;74.万向球头;75.安装螺孔;76.衔接通孔;77.衔接部;78.豁口;79.限位块;80.限位块通孔;81.衔接托块;82.固定孔;83.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7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应当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阐述,其目的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71.实施例:
72.如图1至图23所示,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包括外壳1,在外壳1的侧表面设置有感应开口11,并且在外壳1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壳延伸12,所述外壳延伸12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11遮住;在外壳1设置有感应开口11的侧表面还设置有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所述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设置于感应开口11的两侧,并且其两者均与外壳延伸12连接;所述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在左右两侧的水平方向将感应开口11遮住;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延伸12分别与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感应开口11被其三者包围,能够在垂直方向以及左右两侧的水平方向将感应开口11遮住,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传感器41不会被外部的光线影响;进而避免防盗感应装置失去应有的消息反馈,导致整个防盗报警系统的失灵或是失准。
7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包括外壳组装部2和外壳安装部3;所述感应开口11设置于外壳组装部2的其中一个侧表面,所述外壳延伸12设置于外壳组装部2的上表面;在外壳组装部2远离感应开口11的侧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安装部3通过开口与外壳组装部2装配。
7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装部2的上表面为斜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5完成装配后能够最大程度的接收太阳光照,进而转化更多能量,实现本实用新型的长续航。
7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装部2内设置有安装空间21,所述安装空间21给予本实用新型放置在内的传感系统和电池更好的保护效果。
76.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所述外壳组装部2还包括感应部22,所述感应部22为空心四棱柱状,其内部设置有感应部空间23,所述感应部22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并且感应部22两端的开口大小存在差异,感应部22开口较大的一端与感应开口11连接,所述感应部空间23与安装空间21相通;所述感应部22进一步的避免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传感器41被外部的光线影响,进而防止防盗感应装置失去应有的消息反馈,导致整个防盗报警系统的失灵或是失准。
77.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感应系统4,所述感应系统4设置于安装空间21内;感应系统4包括传感器41和感应主板42,传感器41和感应主板42连接;所述传感器41与外壳组装部2采用螺纹连接,其设置于安装空间21内对应感应开口11的位置,并在安装空间21内设置有装配柱24,所述装配柱24内设置有装配螺孔25;在传感器41上设置有对应装配柱24的装配部43,在装配部43上设置有对应装配螺孔25的装配通孔44;所述装配柱24和装配部43配合,实现将传感器41与外壳组装部2进行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41后续的维护和维修更为方便快捷。
78.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外壳组装部2设置有与外壳安装部3连接的连接凸起26,并在外壳安装部3设置有对应连接凸起26的连接下凹31,并且在连接凸起26和连接下凹31之间设置有密封条27,进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防水性能。
79.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太阳能板5和电池,所述太阳能板5设置于外壳组装部2的上表面;所述电池设置于安装空间21内。
80.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外壳组装部2的上表面设置有装配槽51,所述太阳能板5设置于装配槽51内,在装配槽51中间还设置有连通孔56,太阳能板5通过连通孔56与感应系统4进行连接;所述装配槽51内设置有辅助装配槽51,所述辅助装配槽51包括第一辅助装配槽52、第二辅助装配槽53和第三辅助装配槽54,其中第一辅助装配槽52围绕连通孔56设置,呈矩形的环状;所述第二辅助装配槽53设置于装配槽51的上半部,第三辅助装配槽54设置于装配槽51的下半部,第二辅助装配槽53和第三辅助装配槽54两者均呈“凵”状,并且第二辅助装配槽53中间断开,形成两处“l”状的下凹,且该两处“l”状的下凹关于装配槽51的中心线对称;在第二辅助装配槽53和第三辅助装配槽54的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四辅助装配槽55,所述第四辅助装配槽55呈矩形;所述装配槽51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5装配更为牢固稳定,其中第一辅助装配槽52、第二辅助装配槽53、第三辅助装配槽54和第四辅助装配槽55进一步的加强太阳能板5的装配稳定性。
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组装部2和外壳安装部3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组装部2内设置有安装柱28,并在外壳安装部3对应安装柱28的位置设置安装孔32,外壳组装部2和外壳安装部3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内部的部件更容易维护和维修,进而降低成本。
82.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安装柱28上还设置有衔接板61和支撑板62,所述衔接板61和支撑板62均设置于安装柱28的外表面,其中衔接板61以及支撑板62分别与外壳组装部2和安装柱28连接,并且支撑板62还与感应主板42接触;在外壳安装部3靠近外壳组装部2的端面设置有支撑柱33,所述支撑柱33与感应主板42接触;所述衔接板61使得安装柱28更为牢固稳定,而支撑板62与支撑柱33配合使得主板的安装更为稳定,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或是安装过程中因为感应主板42的安装不够牢固,导致其在安装空间21内磕碰导致损坏。
83.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感应系统4还包括控制按钮45,所述控制按钮45与感应主板42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按钮45设置在外壳安装部3上;在外壳安装部3远离外壳组装部2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控制按钮45的按钮保护凸起46,所述按钮保护凸起46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11遮住;在外壳安装部3上还设置有充电口47,所述充电口47与电池连接;在外壳安装部3远离外壳组装部2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控制按钮45的充电保护凸起48;所述按钮保护凸起46和充电保护凸起48进一步的保护按钮和充电口47,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或是安装过程中损坏;并且本实用新型除去太阳能电板,还设置有充电口47,在持续较长阴雨天气时可采用充电口47充电的方式,使得本实用新型依旧能够正常的运动。
84.在一些优选的方式中,在外壳安装部3远离外壳组装部2的一端还设置有与对用安装配置进行装配的连接部71,所述连接部71包括第一连接部72和第二连接部73,其中第一连接部72呈矩形的块状,其一端面与外壳安装部3连接,另一端面设置有万向球头74,所述连接部71的万象球头,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绝对多数位置进行安装,进而使得本实用新型最大程度的适用于各个环境;第二连接部73呈矩形的块状,在第二连接部73上设置有安装螺孔75,使其能够牢固的安装在对应装配位置;在第二连接部73还设置有对应万向球头74的衔接通孔76,并在衔接通孔76上设置有衔接部77,所述衔接部77呈空心的柱状,并且衔接部77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衔接部77的一端对应衔接通孔76与第二连接部73连接,衔接部77的另一端设置有豁口78和两个限位块79;所述限位块79相互对应设置,在一个限位块79设置有限位块通孔80,另一个限位块79设置有限位柱83,并在万向球头74上设置有对应限位块通孔80和限位柱83的固定孔82,其中一个固定孔82与限位柱83装配;在衔接部77内
部还设置有与万向球头74接触且贴合的衔接托块81;所述衔接托块81与万向球头74贴合使得万向球头74带动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探测方向上的改变,在确定探测方向后通过限位块通孔80收紧限位块79,进而限定万向球头74。
85.防盗感应装置外壳内侧包括mcu、信号放大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和传感器;也可以包括执行模块,用于发出相应报警信息,自然也可以将执行模块单独分离设置,单独控制。还可以将防盗感应装置与远端接收设备进行连接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86.101)装置安置步骤:将防盗感应装置设置于户外,并接通电源检测运行状况,确保装置能正常运作。
87.102)数据采集步骤:根据步骤101)启动防盗感应装置中的传感器采集热像波动信息,传感器采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给mcu。
88.103)数据分析步骤:mcu将步骤102)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因为干扰信号在传感器输出波形上的表现一般就是低速缓慢的抖动漂移,当漂移的幅度达到传感器的控制门槛时。按现有的同类产品的处理方法,这个时候就会引起一次报警,认为有人闯入,从而限制了此类产品的应用范围,因此现有的热释电产品不适合户外的白天应用。
89.本方案则根据传感器一般情况下输出的波形是一个由低速平缓的信号,突然瞬间产生一个大幅度的加速,且整体大幅度的向下漂移,然后在短时间内会快速的整体反向漂移;即在示波器上会表现出一个瞬间的正脉冲,随即马上产生负脉冲跳转的一个过程信号;将波形信号送到mcu并对信号模拟数字转化,即可通过mcu分析波形识别是否有人出现。
90.当没有人走过的时候,以及干扰信号出现的时候,这个斜率数值是以0为中心点的正负小范围内波动。当人走过的时候,这个斜率数字会变成大正数,然后在短时间内会由大的正数,转化成大的负数。同时信号幅度的电压值也会大幅度的偏移中心点,超过触发门槛。由此结合人体走过的特性来判断,以减少误报,提高警报效果。
91.104)数据反馈步骤:当mcu分析判断有人出现时,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模块将有人出现的信息传递给远端接收设备,并且由执行模块发出红色灯光和警示喇叭。
92.作为优选,在判断是否有人闯入上可以通过检测判断信号的时间与电压的曲线波形的斜率相结合。通过实验设定检测判断信号的时间阈值和电压的曲线波形的斜率阈值;将检测到的相应数据与时间阈值、斜率阈值做比对,相应检测到的时间数值小于时间阈值且波形的斜率大于斜率阈值,则表示有人出现。即当人走过的时候,这个斜率数字会变成大正数,然后在短时间内会由大的正数,转化成大的负数。同时信号幅度的电压值也会大幅度的偏移中心点,超过触发门槛。通过检测波形的斜率的数值出现由小数值向大正数转化,然后短时间内向大负数转化的同时,波形电压超过门槛相结合起来,以此确定是否有人走过。也可同时通过设定不同的斜率门槛与幅度门槛,来调整不同的灵敏度,以提高判断是走的较近还是路过。
93.作为优选,包括mcu、信号放大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执行模块、传感器和远端接收设备;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连接,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与mcu连接;mcu与执行模块连接;mcu与无线信号输出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与交互平台连接,交互平台与远端接收设备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以及mcu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源管理模块使得整体电压更为稳定,并且通过信号放大处理模块将传感器收集的
信号放大使得本实用新型更为精确。
94.其中传感器信号的采集采用热红外技术,其很容易受到外接的影响,尤其是夏季的时候,mcu采集到传感器数据后,通过的人体会引起传感器不同的波动,数据通过判断出现波形斜率的突变,且结合幅度达标后,为有效报警,进行信息传输到相应终端。
95.进一步的,所述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包括电路控制开关sun、稳压电源j12、发射芯片u4、稳压芯片u5、二极管d2、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10、二极管d92、电容c2、电容c5、电容c11、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31、电阻r4、固定电阻r9、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95、三极管n1、三极管n2、通断开关n3、通断开关n6、电池bt1、天线e3、有极性电容e7、有极性电容c26、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电感线圈l4、电感线圈l5、电感线圈l6、插头x1;
96.稳压电源j12的1号端接地,稳压电源j12的2号端与二极管d92的1号端连接;二极管d92的2号端与电容c31的1号端、电阻r31的1号端、三极管n1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6的1端连接;电容c3的2号端接地;电阻r31的2号端与电阻r32的2号端以及二极管d3的1号端连接;二极管d3的2号端接地;电阻r32的1号端与三极管n1的2号端连接;三极管n1的3号端与电阻r33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6的2号端连接;电阻r33的2号端接地;
97.通断开关n6的3号端与电路控制开关sun的1号端、电阻r6的1号端、电阻r18的1号端、电容c25的1号端以及稳压芯片u5的2号引脚连接,并且在其六者之间还设置有接入电源;电路控制开关sun的2号端、电阻r6的2号端、电容c25的2号端接地以及稳压芯片u5的1号引脚均接地;电阻r18的2号端与adsun连接;
98.稳压芯片u5的3号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10的1号端、电容c27的1号端以及二极管d2的1号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0的2号端与电阻r95的1号端连接,电阻r95的2号端与sunok连接;电容c27的2号端接地;二极管d2的2号端与电池bt1的1号端、电容c23的1号端、有极性电容e7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3的1号端连接;电池bt1的2号端、电容c23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7的2号端接地;
99.通断开关n3的2号端与rfon连接;通断开关n3的3号端与有极性电容c26的1号端、电容c5的1号端、电阻r4的1号端、电容c2的1号端、固定电阻r9的1号端、电容c14的1号端、电容c11的1号端、电感线圈l2的1号端、电感线圈l3的1号端以及发射芯片u4的6号引脚连接;电容c2的2号端、电容c14的2号端以及电容c11的2号端接地;固定电阻r9的2号端与电容c16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5的1号端连接;电感线圈l2的2号端与电容c18的2号端以及电阻r15的1号端连接;电容c16的2号端以及电容c18的1号端接地;
100.发射芯片u4的1号引脚与插头x1的1号引脚连接,插头x1的2号引脚、3号引脚以及4号引脚接地;发射芯片u4的2号引脚接地;发射芯片u4的3号引脚与rfdata连接;发射芯片u4的4号引脚与rfclk连接;发射芯片u4的5号引脚与电感线圈l5的2号端以及电容c24的1号端连接;
101.电容c24的2号端与电容c28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6的1号端连接,电容c28的2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6的2号端与电阻r15的2号端、电阻r16的1号端以及三极管n2的1号端连接,电阻r16的2号端接地;
102.三极管n2的3号端接地;三极管n2的2号端与电感线圈l3的2号端、电容c22的1号端
以及电感线圈l4的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2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4的2号端与电容c15的2号端以及电容c17的1号端连接;电容c17的2号端接地;电容c15的1号端与天线e3连接。
103.进一步的,所述有极性电容e7的1号端为正极;有极性电容c26的1号端为正极。
104.进一步的,所述信号放大处理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1、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运算放大器u2c、运算放大器u2d、电感线圈l1、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3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20、电阻r24、有极性电容e1、有极性电容e2、有极性电容e4、有极性电容e6;
105.集成芯片u1的1号引脚与电感线圈l1的1号端以及电容c1的1号端连接;集成芯片u1的2号引脚与电阻r1的1号端以及电容c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的3号端接地;
106.电感线圈l1的2号端与电容c3的1号端、有极性电容e2的1号端以及电阻r3的1号端连接;电容c3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2的2号端接地;电阻r3的2号端与电容c4的1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4的1号端连接;电容c4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4的2号端接地;
107.电阻r1的2号端与电阻r10的1号端、电容c8的1号端以及电阻r2的1号端连接;电阻r10的2号端以及电容c8的2号端接地;电阻r2的2号端与电容c9的1号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c的10号引脚连接;电容c9的2号端接地;
108.运算放大器u2c的9号引脚与电容c12的1号端、电阻r12的1号端、电容c10的1号端以及电阻r1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0的2号端接地;电阻r11的1号端与电阻r20的2号端连接,电阻r20的1号端与有极性电容e1的1号端连接,有极性电容e1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c的8号引脚与电阻r5的1号端、电容c12的2号端、电阻r12的2号端以及电容c19的1号端连接,电容c19的2号端接地;电阻r5的2号端与有极性电容e6的1号端以及电容c13的1号端连接,电容c13的2号端接地;
109.运算放大器u2b的6号引脚与极性电容e6的2号端、电阻r7的1号端以及电容c7的1号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7号引脚与电容c7的2号端、电阻r7的2号端以及电阻r24的1号端连接,电阻r24的2号端与电容c30的1号端以及vin连接,电容c30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b的5号引脚与电容c20的1号端、电阻r8的2号端以及电阻r13的1号端连接,电容c20的2号端以及电阻r13的2号端接地,电阻r8的1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
110.运算放大器u2a的1号端与运算放大器u2a的2号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3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的4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11号端接地;
111.运算放大器u2d的1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d的13号端与运算放大器u2d的14号端连接。
112.进一步的,所述有极性电容e1的1号端为正极;有极性电容e2的1号端为正极;有极性电容e4的1号端为正极;有极性电容e6的2号端为正极;
113.进一步的,所述mcu包括控制单元u6、电阻r14、有极性电容e5、电阻r23、稳压芯片u3;
114.控制单元u6的1号引脚接地;控制单元u6的2号引脚与电阻r14的2号端连接,电阻r14的1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电阻r14的20号引脚与有极性电容e5的1号端以及电阻r23的1号端连接,有极性电容e5的2号端接地;电阻r23的2号端与稳压芯片u3的2号引脚连接,且其两者与vdd连接;稳压芯片u3的1号引脚与batjc连接,稳压芯片u3的3号引脚接地。
115.进一步的,有极性电容e5的1号端为正极。
116.进一步的,所述执行模块包括轻触开关s2、发光二极管d9、电阻r21、电阻r44、三极管n5、喇叭sp1;
117.轻触开关s2的1号引脚接地;
118.喇叭sp1的1号端与发光二极管d9的1号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9的2号端与电阻r44的1号端连接,电阻r44的2号端与led1连接;
119.喇叭sp1的1号端与三极管n5的1号端连接;三极管n5的2号端与电阻r21的2号端连接,电阻r21的1号端与spk连接;三极管n5的3号端接地。
120.本实用新型数据传输也可以简单描述为如下:
121.首先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据信号传递给信号放大处理模块,并通过信号放大处理模块反馈给mcu。再由mcu将收到的数据信号处理和分析,并对执行模块下达指令。接着mcu将处理过的信息通过无线信号输出模块上传到交互平台,并通过交互平台将信息传递到远端接收设备(譬如手机)进行提醒。
122.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技术特征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做赘述。
1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