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感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87997发布日期:2022-09-10 07:5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侧表面设置有感应开口,并且在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壳延伸,所述外壳延伸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外壳内侧包括mcu、信号放大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和传感器;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连接,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与mcu连接;mcu与执行模块连接;mcu与无线信号输出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与交互平台连接,交互平台与远端接收设备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以及mcu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设置有感应开口的侧表面还设置有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设置于感应开口的两侧,并且其两者均与外壳延伸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在左右两侧的水平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外壳组装部和外壳安装部;所述感应开口设置于外壳组装部的其中一个侧表面,所述外壳延伸设置于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在外壳组装部远离感应开口的侧表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外壳安装部通过开口与外壳组装部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为曲面或斜面;所述外壳组装部内设置有安装空间;所述外壳组装部还包括感应部,所述感应部为空心柱状,其内部设置有感应部空间,所述感应部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感应部的一端与感应开口连接,所述感应部空间与安装空间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感应系统,所述感应系统设置于安装空间内;感应系统包括传感器和感应主板,传感器和感应主板连接;所述传感器与外壳组装部采用螺纹连接,其设置于安装空间内对应感应开口的位置,并在安装空间内设置有装配柱,所述装配柱内设置有装配螺孔;在传感器上设置有对应装配柱的装配部,在装配部上设置有对应装配螺孔的装配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板和电池,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所述电池设置于安装空间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壳组装部的上表面设置有装配槽,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装配槽内,在装配槽中间还设置有连通孔,太阳能板通过连通孔与感应系统进行连接;所述装配槽内设置有辅助装配槽,所述辅助装配槽包括第一辅助装配槽、第二辅助装配槽和第三辅助装配槽,其中第一辅助装配槽围绕连通孔设置,呈矩形的环状;所述第二辅助装配槽设置于装配槽的上半部,第三辅助装配槽设置于装配槽的下半部,第二辅助装配槽和第三辅助装配槽两者均呈“凵”状,并且第二辅助装配槽中间断开,形成两处“l”状的下凹,且该两处“l”状的下凹关于装配槽的中心线对称;在第二辅助装配槽和第三辅助装配槽的两端之间还设置有第四辅助装配槽,所述第四辅助装配槽呈矩形。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组装部和外壳安装部通过螺纹连接;在外壳组装部内设置有安装柱,并在外壳安装部对应安装柱的位置设置安装孔;在安装柱上还设置有衔接板和支撑板,所述衔接板和支撑板均设置于安装柱的外表面,其中衔接板以及支撑板分别与外壳组装部和安装柱连接,并且支撑板还与感应主板接触;
在外壳安装部靠近外壳组装部的端面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感应主板接触;感应系统还包括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感应主板连接,并且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外壳安装部上;在外壳安装部远离外壳组装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控制按钮的按钮保护凸起,所述按钮保护凸起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在外壳安装部上还设置有充电口,所述充电口与电池连接;在外壳安装部远离外壳组装部的端面上设置有围绕控制按钮的充电保护凸起;在外壳安装部远离外壳组装部的一端还设置有与对用安装配置进行装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其中第一连接部呈矩形的块状,其一端面与外壳安装部连接,另一端面设置有万向球头;第二连接部呈矩形的块状,在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安装螺孔;在第二连接部还设置有对应万向球头的衔接通孔,并在衔接通孔上设置有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呈空心的柱状,并且衔接部的两端均设置有开口,衔接部的一端对应衔接通孔与第二连接部连接,衔接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豁口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相互对应设置,且均设置有限位块通孔;在衔接部内部还设置有与万向球头接触且贴合的衔接托块。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包括电路控制开关sun、稳压电源j12、发射芯片u4、稳压芯片u5、二极管d2、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10、二极管d92、电容c2、电容c5、电容c11、电容c14、电容c15、电容c16、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电容c23、电容c24、电容c25、电容c27、电容c28、电容c31、电阻r4、固定电阻r9、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8、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95、三极管n1、三极管n2、通断开关n3、通断开关n6、电池bt1、天线e3、有极性电容e7、有极性电容c26、电感线圈l2、电感线圈l3、电感线圈l4、电感线圈l5、电感线圈l6、插头x1;稳压电源j12的1号端接地,稳压电源j12的2号端与二极管d92的1号端连接;二极管d92的2号端与电容c31的1号端、电阻r31的1号端、三极管n1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6的1端连接;电容c3的2号端接地;电阻r31的2号端与电阻r32的2号端以及二极管d3的1号端连接;二极管d3的2号端接地;电阻r32的1号端与三极管n1的2号端连接;三极管n1的3号端与电阻r33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6的2号端连接;电阻r33的2号端接地;通断开关n6的3号端与电路控制开关sun的1号端、电阻r6的1号端、电阻r18的1号端、电容c25的1号端以及稳压芯片u5的2号引脚连接,并且在其六者之间还设置有接入电源;电路控制开关sun的2号端、电阻r6的2号端、电容c25的2号端接地以及稳压芯片u5的1号引脚均接地;电阻r18的2号端与ad sun连接;稳压芯片u5的3号引脚与发光二极管d10的1号端、电容c27的1号端以及二极管d2的1号端连接;发光二极管d10的2号端与电阻r95的1号端连接,电阻r95的2号端与sun ok连接;电容c27的2号端接地;二极管d2的2号端与电池bt1的1号端、电容c23的1号端、有极性电容e7的1号端以及通断开关n3的1号端连接;电池bt1的2号端、电容c23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7的2号端接地;通断开关n3的2号端与rf on连接;通断开关n3的3号端与有极性电容c26的 1号端、电容c5的1号端、电阻r4的1号端、电容c2的1号端、固定电阻r9的1号端、电容c14的1号端、电容c11的1号端、电感线圈l2的1号端、电感线圈l3的1号端以及发射芯片u4的6号引脚连接;电容c2的2号端、电容c14的2号端以及电容c11的2号端接地;固定电阻r9的2号端与电容c16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5的1号端连接;电感线圈l2的2号端与电容c18的2号端以及电阻r15的
1号端连接;电容c16的2号端以及电容c18的1号端接地;发射芯片u4的1号引脚与插头x1的1号引脚连接,插头x1的2号引脚、3号引脚以及4号引脚接地;发射芯片u4的2号引脚接地;发射芯片u4的3号引脚与rf data连接;发射芯片u4的4号引脚与rf clk连接;发射芯片u4的5号引脚与电感线圈l5的2号端以及电容c24的1号端连接;电容c24的2号端与电容c28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6的1号端连接,电容c28的2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6的2号端与电阻r15的2号端、电阻r16的1号端以及三极管n2的1号端连接,电阻r16的2号端接地;三极管n2的3号端接地;三极管n2的2号端与电感线圈l3的2号端、电容c22的1号端以及电感线圈l4的1号端连接,电容c22的2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4的2号端与电容c15的2号端以及电容c17的1号端连接;电容c17的2号端接地;电容c15的1号端与天线e3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处理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1、运算放大器u2a、运算放大器u2b、运算放大器u2c、运算放大器u2d、电感线圈l1、电容c1、电容c3、电容c4、电容c7、电容c8、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2、电容c13、电容c19、电容c20、电容c30、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5、电阻r7、电阻r8、电阻r13、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20、电阻r24、有极性电容e1、有极性电容e2、有极性电容e4、有极性电容e6;集成芯片u1的1号引脚与电感线圈l1的1号端以及电容c1的1号端连接;集成芯片u1的2号引脚与电阻r1的1号端以及电容c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的3号端接地;电感线圈l1的2号端与电容c3的1号端、有极性电容e2的1号端以及电阻r3的1号端连接;电容c3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2的2号端接地;电阻r3的2号端与电容c4的1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4的1号端连接;电容c4的2号端以及有极性电容e4的2号端接地;电阻r1的2号端与电阻r10的1号端、电容c8的1号端以及电阻r2的1号端连接;电阻r10的2号端以及电容c8的2号端接地;电阻r2的2号端与电容c9的1号端以及运算放大器u2c的10号引脚连接;电容c9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c的9号引脚与电容c12的1号端、电阻r12的1号端、电容c10的1号端以及电阻r11的2号端连接,电容c10的2号端接地;电阻r11的1号端与电阻r20的2号端连接,电阻r20的1号端与有极性电容e1的1号端连接,有极性电容e1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c的8号引脚与电阻r5的1号端、电容c12的2号端、电阻r12的2号端以及电容c19的1号端连接,电容c19的2号端接地;电阻r5的2号端与有极性电容e6的1号端以及电容c13的1号端连接,电容c13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b的6号引脚与极性电容e6的2号端、电阻r7的1号端以及电容c7的1号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b的7号引脚与电容c7的2号端、电阻r7的2号端以及电阻r24的1号端连接,电阻r24的2号端与电容c30的1号端以及vin连接,电容c30的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b的5号引脚与电容c20的1号端、电阻r8的2号端以及电阻r13的1号端连接,电容c20的2号端以及电阻r13的2号端接地,电阻r8的1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1号端与运算放大器u2a的2号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3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a的4号端与电源管理模块连接;运算放大器u2a的11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d的12号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2d的13号端与运算放大器u2d的14号端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包括外壳,在外壳的侧表面设置有感应开口,并且在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壳延伸,所述外壳延伸在垂直方向将感应开口遮住;外壳内侧包括MCU、信号放大处理模块、电源管理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和传感器;传感器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连接,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与MCU连接;MCU与执行模块连接;MCU与无线信号输出模块,无线信号输出模块与交互平台连接,交互平台与远端接收设备连接;电源管理模块与信号放大处理模块以及MCU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低成本、可远程操控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可远程操控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可远程操控的一种防盗感应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童君玉 王全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恒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13
技术公布日:2022/9/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