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送料系统、金属线键合机及送料方法。
背景技术:
芯片的封装工艺过程中通常包括封装键合过程,封装键合过程中包括将电路芯片与引线框的焊盘进行金丝配线的过程。芯片的封装键合需要使用芯片键合机,在使用时需要将待键合和芯片逐一放置在键合机进行键合,效率较低,影响芯片的加工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送料系统、金属线键合机及送料方法;该送料系统能够提升料片运送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半导体产品的加工效率;该金属线键合机包括上述送料系统,因此该金属线键合机能够提升整个半导体产品的加工效率;该送料方法能够提升料片运送的效率,从而提升整个半导体产品的加工效率。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送料系统,包括轨道机构,所述轨道机构用于运送料片,所述轨道机构设有进料端、工作区及出料端,所述工作区设置于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拉料机构,所述拉料机构用于将所述料片先沿所述进料端接取至所述工作区后接取至所述出料端;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用于将所述料片从所述出料端移出至下一道工序;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片的移动位置;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片的检测位;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拉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通信连接。
上述送料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将料片接取至所述进料端,并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料片的位置,当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料片移动至所述进料端的预设位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机构将所述料片先沿所述进料端接取至所述工作区,在所述工作区对所述料片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接取至所述出料端,当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料片移动至所述出料端,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推料机构将所述料片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如此,整个送料过程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机构和所述推料机构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及辅助进料机构,所述进料端包括进料检测位和预设固定位,所述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料片是否接取至所述进料检测位,所述进料检测位设置于所述进料端的端部,所述预设固定位设置于所述进料检测位和所述工作区之间,所述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所述料片是否接取至所述预设固定位,所述辅助进料机构包括抵接部,所述第一检测器、所述第二检测器及所述辅助进料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当所述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料片接取至所述进料端且所述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所述料片移动至所述预设固定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料片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进料机构包括抵接件及第一转动动力机构,所述抵接件的一端设有抵接部,另一端为第一转动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转动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输入端转动并带动所述抵接部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料片的方向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二连接体、第一磁吸体、第一弹性复位件、抓手座及第一电磁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设有所述抵接部,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体和所述第二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磁吸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磁吸体或所述第二连接体与所述抓手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磁吸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抓手座连接,所述第一电磁体设置于所述抓手座、且所述第一电磁体与所述第一磁吸体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电磁体通电时,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一电磁体磁吸配合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体转动,使所述抵接部能够与所述料片抵接;当所述第一电磁体断电时,所述第一弹性复位件驱动所述第一磁吸体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体转动,使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料片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片的检测位,所述第二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拉料机构包括拉料部,所述拉料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检测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部与所述料片的拉料位抵接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料片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送料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推料机构和所述拉料机构沿所述进料端和所述出料端之间同步来回移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料机构包括推料件及第二转动动力机构,所述推料件的一端设有推手部,另一端为第二转动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转动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转动动力输入端转动并带动所述推手部转动,使所述推手部的侧壁能够朝向所述料片的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料机构包括第三连接体、第四连接体、第二磁吸体、第二弹性复位件、推手座及第二电磁体,所述第三连接体的一端设有推手部,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三连接体和所述第四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四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磁吸体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磁吸体与所述第四连接体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磁吸体或所述第四连接体与所述推手座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磁吸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推手座连接,所述第二电磁体设置于所述推手座、且所述第二电磁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二电磁体通电时,所述第二磁吸体与所述第一电磁体磁吸配合带动所述第三连接体转动,使所述推手部的侧壁能够与所述料片的端部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二电磁体断电时,所述第二弹性复位件带动所述第三连接体转动,使所述推手部远离所述料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机构包括安装座、滑动组件及轨道组件,所述安装座设有导杆,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杆、且所述第一滑动件和所述第二滑动件间隔设置,所述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所述第一轨道固设于所述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二轨道固设于所述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运送料片的运送结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金属线键合机,包括送料系统,还包括送料机构,所述送料机构用于将所述料片沿所述进料端运送至所述预设固定位。
上述金属线键合机在使用时,上述送料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将料片接取至所述进料端,并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料片的位置,当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料片移动至所述进料端的预设位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机构将所述料片先沿所述进料端接取至所述工作区,在所述工作区对所述料片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接取至所述出料端,当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料片移动至所述出料端,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推料机构将所述料片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如此,整个送料过程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机构和所述推料机构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送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料片接引至轨道机构;
当检测到所述料片接引至所述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将所述料片沿所述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所述轨道机构的工作区后接取至所述轨道机构的出料端;
当检测到所述料片接取至所述出料端,将所述料片移除至下一道工序。
该送料方法在使用时,通过将所述料片接引至所述轨道机构,当检测到所述料片进入所述轨道机构的进料端时,驱动所述拉料机构将所述料片先沿所述进料端接取至所述工作区,在所述工作区对所述料片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接取至所述出料端,当检测到所述料片接取至所述出料端时,驱动所述推料机构将所述料片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如此,整个送料过程通过拉料机构和所述推料机构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所述料片接引至所述轨道机构的进料端时,将所述料片沿所述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工作区后接取至所述轨道机构的出料端的步骤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料片移动至轨道机构的预设固定位时,固定所述料片,读取所述料片的检测位;
当检测到所述料片的检测位时,将所述料片沿所述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工作区后接取至所述轨道机构的出料端。
附图说明
图1为送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拉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辅助进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安装座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轨道在另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第二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抵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第二抵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送料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另一实施例中的送料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送料系统,100、安装座,110、导杆,210、第一滑动件,211,第一定位凸起,212、第一滑动分体,213、第二滑动分体,214、第一调节孔,220、第二滑动件,221、第二定位凸起,222、第三滑动分体,223、第四滑动分体,224、第二调节孔,310、第一轨道,311、第一卡槽,312、第一调节壁,313、第一滑槽,314、第一安装孔,315、第二安装孔,320、第二轨道,321、第二卡槽,410、第一驱动件,420、第二驱动件,510、进料端,520、出料端,610、第一抵接组件,611、第一抵接件,612、第一连接件,613、第一转轴,620、第二抵接组件,621、第二抵接件,622、第二连接件,623、第二转轴,700、拉料机构,710、固定本体,720、上爪组件,722、第一铰接点,724、上爪组件的主动段,726、上爪组件的从动段,730、下爪组件,732、第二铰接点,734、下爪组件的主动段,736、下爪组件的从动段,740、第三电磁体,800、推料机构,810、第三连接体,812、推手部,820、第四连接体,830、第二磁吸体,840、第二弹性复位件,850、推手座,860、第二电磁体,900、辅助进料机构,910、第一连接体,912、抵接部,920、第二连接体,930、第一磁吸体,940、第一弹性复位件,950、抓手座,960、第一电磁体,1010、第二检测装置,1020、光纤放大器,1100、第一驱动机构,1110、驱动电机,1120、丝杆,1130、连接块,1140、导轨,2000、料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送料系统10,包括轨道机构,所述轨道机构用于运送料片2000,所述轨道机构设有进料端510、工作区及出料端520,所述工作区设置于所述进料端510和所述出料端520之间;拉料机构700,所述拉料机构700用于将所述料片2000先沿所述进料端510接取至所述工作区后接取至所述出料端520;推料机构800,所述推料机构800用于将所述料片2000从所述出料端520移出至下一道工序;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料片2000的移动位置;及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拉料机构700、所述推料机构800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通信连接。
上述送料系统在使用时,通过将料片2000接取至所述进料端510,并通过第一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料片2000的位置,当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料片2000移动至所述进料端510的预设位置,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机构700将所述料片2000先沿所述进料端510接取至所述工作区,在所述工作区对所述料片2000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2000接取至所述出料端520,当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料片2000移动至所述出料端520,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推料机构800将所述料片2000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如此,整个送料过程通过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机构700和所述推料机构800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具体地,控制装置可以是单片机或是plc等,只要满足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拉料机构700及推料机构800动作即可。
如图4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一检测器(未示出)、第二检测器(未示出)及辅助进料机构900,进料端510包括进料检测位和预设固定位,第一检测器用于检测料片2000是否接取至进料检测位,进料检测位设置于进料端510的端部,预设固定位设置于进料检测位和工作区之间,第二检测器用于检测料片2000是否接取至预设固定位,辅助进料机构900包括抵接部912,第一检测器、第二检测器及辅助进料机构900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当第一检测器检测到料片2000接取至进料端510且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料片2000移动至预设固定位,控制装置控制抵接部912与料片2000抵接,如此,在进料端510设置相应的进料检测位,通过第一检测器检测料片2000是否进入进料检测位,进而判断料片2000是否进而进料端510,当料片2000进入进料端510时,第一检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启动检测料片2000的程序;当第二检测器检测到料片2000进入预设固定位时,第二检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驱动抵接部912与料片2000抵接,此时料片2000不会发生抖动或波动,以便后续对料片2000进行进一步检测;具体地,第一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传感器或者是对位开关等,第二检测器可以是光电传感器,也可以是设置了时序检测程序的元器件;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检测器为光电传感器,第二检测器为设置了时序检测程序的元器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辅助进料机构900包括抵接件及第一转动动力机构,所述抵接件的一端设有抵接部,另一端为第一转动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一转动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输入端转动并带动所述抵接部沿靠近或远离所述料片的方向转动。如此,通过所述第一转动动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转动动力输入端转动的方式带动所述抵接部转动,进而实现抵接部与料片抵接,驱动方式简单,且抵接部通过转动来实现与料片抵接抵接较为牢靠;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伸缩的方式或者是液压驱动的方式驱动抵接部与料片抵接,在此不一一赘述。如图4所示,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辅助进料机构900包括第一连接体910、第二连接体920、第一磁吸体930、第一弹性复位件940、抓手座950及第一电磁体960,第一连接体910的一端设有抵接部912,另一端与第二连接体920的一端连接,且第一连接体910和第二连接体920呈夹角设置,第二连接体920的一端与第一磁吸体930的一端连接,且第一磁吸体930与第二连接体920呈夹角设置,第一磁吸体930或第二连接体920与抓手座950可转动连接,第一磁吸体930的另一端与第一弹性复位件940的一端连接,第一弹性复位件940的另一端与抓手座950连接,第一电磁体960设置于抓手座950、且第一电磁体960与第一磁吸体930相对设置,当所述第一电磁体960通电时,第一磁吸体930与第一电磁体960磁吸配合带动第一连接体910转动,使抵接部912能够与料片2000抵接;当所述第一电磁体960断电时,第一弹性复位件940驱动第一磁吸体930带动第一连接体910转动,使抵接部912与料片2000分离。如此,当所述第一电磁体960通电时,第一电磁体960通电产生磁性,此时,第一磁吸体930与第一电磁体960相互吸引,此时第一磁吸体930能够带动第一连接体910转动,使抵接部912能够与料片2000抵接,将料片2000固定在轨道机构上,此时,料片2000不会发生抖动或波动,以便后续对料片2000进行进一步检测;当所述第一电磁体960断电时,通过第一弹性复位件940驱动第一磁吸体930带动第一连接体910转动,使抵接部912与料片2000分离,如此,抵接部912能够及时地与料片2000分离。具体地,第一连接体910和第二连接体920可以是连接杆件,第一磁吸体930为金属材料或者是合金材料制成的连接杆件,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体930为电铁材料制成的连接杆件,这种连接杆件具备磁吸性,又具备长期在磁力环境下不被磁化的优点。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二检测装置1010,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010用于检测所述料片2000的检测位,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010与所述控制装置通信连接,所述拉料机构700包括拉料部,所述拉料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进料端510和所述出料端520之间,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1010检测到所述检测位,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拉料部与所述料片的拉料位抵接且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抵接部与所述料片分离。如此,通过在料片2000设置相应的检测位,使拉料部能够精准的与拉料位抵接,如此,才能将料片2000移动至工作区进行加工。具体地,第二检测装置1010可以是光纤传感器或者是对位开关等。
如图3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拉料机构700包括固定本体710和交叉设置的上爪组件720与下爪组件730,上爪组件720在第一铰接点722与固定本体710铰接,下爪组件730在第二铰接点732与固定本体710铰接,固定本体710中设有第三电磁体740,上爪组件的主动段726和下爪组件730主动段分别位于第三电磁体740的两端,用于带动上爪组件的主动段724和下爪组件的从动段736相向运动,第一铰接点722和第二铰接点732与第三电磁体740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如此,通过第三电磁体740的通断来驱动上爪组件的主动段724和下爪组件的从动段736相向运动和相背运动,实现对料片2000的夹取。当第三电磁体740通电时,位于第三电磁体740两端的主动段均被吸附,而上爪组件720和下爪组件730交叉设置后均与固定本体710铰接,从而当两个主动段被吸附时,两个从动段发生相向运动,将料片2000夹紧。而基于上爪组件720通过第一铰接点722与固定本体710连接,下爪组件730通过第二铰接点732与固定本体710连接,且第一铰接点722和第二铰接点732与第三电磁体740之间的距离不相等,即上爪组件的主动段726所对应的力臂与下爪组件的主动段734所对应的力臂不相等,从而使得在第三电磁体740通电吸附两个主动段时,较短力臂所对应的主动段将先被第三电磁体740吸附至与第三电磁体740的端面贴合,从而完成对应从动段的定位过程,另一主动段在第三电磁体740的作用下向靠近第三电磁体740端面的方向移动,对应的从动段移动至与料片2000接触,将料片2000夹在两个从动段之间,完成料片2000的夹持过程。整个夹持过程中,料片2000的定位以先被第三电磁体740吸附贴合的主动段对应的从动段移动至的终止位为基准,从而使得料片2000的定位过程成为能够被控制的过程,从而提高料片2000输送的平顺度和定位精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1100,第一驱动机构1100用于驱动推料机构800和拉料机构700沿进料端510和出料端520之间同步来回移动,第一驱动机构1100与控制装置通信连接。如此,使拉料工序和推料工序能够同步进行,进而实现拉料和推料的自动化,进而,进一步提升拉料和推料的效率;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1100包括驱动电机1110,丝杆1120,连接块1130及导轨1140,驱动电机1110驱动丝杆1120转动带动连接块1130移动,连接块1130与导轨1140连接,拉料机构700和推料机构800设置于导轨1140上,进而,导轨1140能够带动拉料机构700和推料机构800同步移动;在本次实施例中,拉料机构700的数量为2个,2个拉料机构700间隔设置于导轨1140上。在本次实施例中,送料系统10还包括光纤放大器1020,光纤放大器1020与第二检测装置1010通信连接,用于放大第二检测装置1010的检测信号,进而,提升第二检测装置1010检测的精确性,进一步提升定位的精确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推料机构800包括推料件及第二转动动力机构,所述推料件的一端设有推手部,另一端为第二转动动力输入端;所述第二转动动力机构能够驱动所述第二转动动力输入端转动并带动所述推手部转动,使所述推手部的侧壁能够朝向所述料片的侧壁。如此,通过所述第二转动动力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二转动动力输入端转动的方式带动所述推手部转动,进而实现推手部的侧壁朝向料片的侧壁,进而实现推动料片,驱动方式简单;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驱动机械手或者是通过伸缩的方式拉动所述料片移除出料端520。。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推料机构800包括第三连接体810、第四连接体820、第二磁吸体830、第二弹性复位件840、推手座850及第二电磁体860,第三连接体810的一端设有推手部812,另一端与第四连接体820的一端连接,且第三连接体810和第四连接体820呈夹角设置,第四连接体820的一端与第二磁吸体830的一端连接,且第二磁吸体830与第四连接体820呈夹角设置,第二磁吸体830或第四连接体820与推手座850可转动连接,第二磁吸体830的另一端与第二弹性复位件840的一端连接,第二弹性复位件840的另一端与推手座850连接,第二电磁体860设置于推手座850、且第二电磁体860与第二磁吸体830相对设置,当第二电磁体860通电时,第二磁吸体830与第一电磁体960磁吸配合带动第三连接体810转动,使推手部812的侧壁能够与料片2000的端部相对设置;当第二电磁体860断电时,第二弹性复位件840带动第三连接体810转动,使推手部812远离料片2000。如此,第二电磁体860通电产生磁性,此时,第二磁吸体830与第二电磁体860相互吸引,此时第二磁吸体830能够带动第三连接体810转动,使推手部812的侧壁能够与料片2000的端部相对设置,进而推手部能够将料片2000移除至下一道工序;具体地,第三连接体810和第四连接体820可以是连接杆件,第二磁吸体830为金属材料或者是合金材料制成的连接杆件,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磁吸体830为电铁材料制成的连接杆件,这种连接杆件具备磁吸性,又具备长期在磁力环境下不被磁化的优点。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轨道机构包括安装座100、滑动组件及轨道组件,安装座100设有导杆110,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动件210和第二滑动件220,第一滑动件210和第二滑动件220均可移动地设置于导杆110、且第一滑动件210和第二滑动件220间隔设置,轨道组件包括第一轨道310和第二轨道320,第一轨道310固设于第一滑动件210,第二轨道320固设于第二滑动件220,第一轨道310和第二轨道320间隔设置形成用于运送料片2000的运送结构。通过将第一滑动件210可移动地设置于导杆110上,将第二滑动件220可移动地设置于导杆110上;进一步,将第一轨道310对应固设于第一滑动件210上,将第二轨道320设置于第二滑动件220上,如此,通过第一滑动件210带动第一轨道310和通过第二滑动件220沿导杆110移动带动第二轨道320移动,第一滑动件210和第二滑动件220与导杆110安装相对便捷且成本较低;进一步,通过第一滑动件210带动第一轨道310移动,通过第二滑动件220带动第二轨道320移动,可以调整第一轨道310和第二轨道320之间的间距,进而使该送料系统10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料片2000。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滑动件210和第二滑动件220相对移动。如此,通过第二驱动机构来驱动第一滑动件210和第二滑动件220移动,省事省力;其中,第二驱动机构可以为直线模组或者是丝杆1120螺母机构等驱动装置。
如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410,第一驱动件410包括第一螺杆,第一滑动件210设有与第一螺杆配合的第一内螺纹孔,第一驱动件410通过第一螺杆与第一内螺纹孔配合驱动第一滑动件210移动。如此,通过第一螺杆与第一内螺纹孔的螺旋配合实现驱动第一滑动件210,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410包括胶头调节螺丝,该胶头调节螺丝包括第一螺杆,通过手动转动胶头调节螺丝来驱动第一滑动件210。
如图6所示,当然了,在别的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420,第二驱动件420包括第二螺杆,第二滑动件220设有与第二螺杆配合的第二内螺纹孔,第二驱动件420通过第二螺杆与第二内螺纹孔的配合驱动第二滑动件220移动。如此,通过第二螺杆与第二内螺纹孔的螺旋配合实现驱动第二滑动件220,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420包括胶头调节螺丝,该胶头调节螺丝包括第二螺杆,通过手动转动胶头调节螺丝来驱动第二滑动件220。
如图6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一调节件,第一滑动件210的承压面设有第一定位凸起211,第一定位凸起211设有贯穿第一定位凸起211相对的两个侧壁的第一调节孔214,第一轨道310设有与第一调节孔214卡合的第一卡槽311,第一卡槽311的侧壁包括与第一调节孔214相对设置的第一调节壁312,第一调节件能够穿过第一调节孔214与第一调节壁312抵接;和/或还包括第二调节件,第二滑动件220的承压面设有第二定位凸起221,第二定位凸起221的设有贯穿第二定位凸起221相对的两个侧壁的第二调节孔224,第二轨道320设有与第二调节孔224卡合的第二卡槽321,第二卡槽321的侧壁包括与第二调节孔224相对设置的第二调节壁,第二调节件能够穿过第二调节孔224与第二调节壁抵接。如此,当第一轨道310和第二轨道320不平行时,通过第一调节件穿过第一调节孔214“顶推”第一调节壁312,使第一轨道310与第二轨道320平行;和/或通过第二调节件穿过第二调节孔224“顶推”第二调节壁,使第一轨道310与第二轨道320平行;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调节孔214为内螺纹孔,第一调节件为螺栓,通过螺栓与内螺纹孔的配合实现顶推第一调节壁312;第一调节孔214为内螺纹孔,第一调节件为螺栓,通过螺栓与内螺纹孔的配合实现顶推第二调节壁。
如图7、图8和图10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一抵接组件,第一轨道310设有贯穿第一轨道310的两端的第一滑槽313,第一滑槽313的开口朝向第二轨道320,第一滑槽313的顶壁设有第一安装孔314,第一安装孔314与第一滑槽313连通,第一抵接组件包括第一抵接件611、第一转轴613和第一连接件612,第一转轴613固设于第一安装孔314的孔壁,第一连接件61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613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抵接件611连接;或第一转轴613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孔314,第一连接件612的一端固设于第一转轴613,另一端与第一抵接件611连接,第一抵接件611能够穿过第一安装孔314并伸进第一滑槽313。如此,当料片2000沿第一滑槽313进入第一轨道310时,第一抵接件611能够依赖自身重力对料件进行抵压,防止料片2000沿纵向窜动,进而使料片2000在第一滑槽313内稳定行进。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抵接件611为第一轴承,第一连接件612为连接杆。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轨道320设有第六滑槽,将料片200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滑槽313,另一端设置与第六滑槽。如此,第一轴承与料片2000以点接触的滚动,将料片2000本身的拉料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变成点接触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少料片2000与第一轨道310间的磨损,既可以保证料片2000在拉料过程中不收到损伤,又可以减少拉料过程中的阻力,提供拉料平顺性。
如图7、图8和图11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二抵接组件620,第一轨道310还包括第二安装孔315,第二抵接组件620包括第二抵接件621、第二连接件622、第二转轴623及第三弹性件,第一滑槽313包括面向第二轨道320的侧壁,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与第一滑槽313连通,且第二安装孔315与第一连接孔连通,第一安装轴的一端固设于第二安装孔315的侧壁,第二连接件622的一端可转动的套设于第二安装轴,另一端与第二抵接件621连接,第二抵接件621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朝第二轨道320的方向伸进第一滑槽313,第二抵接件621能够沿靠近或远离第一滑槽313的方向转动,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于第二安装孔315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抵接件621连接。如此,当料片2000沿第一滑槽313进入第一轨道310时,料片2000挤压第二抵接件621,第二抵接件621对第三弹性件施加压力,第三弹性件受力压缩,进而实现对料片2000的横向挤压,防止料片2000沿横向窜动,进而使料片2000在第一滑槽313内稳定行进。第二抵接件621为第二轴承,第二连接件622为第二连接杆。如此,第二轴承与料片2000以点接触的滚动,将料片2000本身的拉料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变成点接触的滚动摩擦,大大减少料片2000与第一轨道310间的磨损,既可以保证料片2000在拉料过程中不收到损伤,又可以减少拉料过程中的阻力,提供拉料平顺性。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送料系统1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和第二紧固件,第一滑动件210包括第一滑动分体212和第二滑动分体213,第一滑动分体212的一端设有与导杆110配合的第二滑槽,第二滑动分体213的一端设有与导杆110配合的第三滑槽,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相对设置,第一滑动分体212设有贯穿第一滑动分体212的另一端和第二滑槽的侧壁的第二连接孔,第一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滑动分体213连接;第二滑动体包括第三滑动分体222和第四滑动分体223,第三滑动分体222的一端设有与另一个导杆110配合的第四滑槽,第四滑动分体223的一端设有与导杆110配合的第五滑槽,第四滑槽和第五滑槽相对设置,第三滑动分体222设有贯穿第三滑动分体222的另一端和第四滑槽的侧壁的第三连接孔,第二紧固件穿过第三连接孔第四滑动分体223连接。如此,当第一滑动分体212和第二滑动分体213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第一滑动分体212和第二滑动分体213,使第一滑动分体212和第二滑动分体213与导杆110“抱死”,使第一滑动件210与导杆110连接稳固;同理,当第三滑动分体222和第四滑动分体223移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第三滑动分体222和第四滑动分体223,使第三滑动分体222和第四滑动分体223与导杆110“抱死”,使第二滑动件220与导杆110连接稳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紧固件为螺栓,第二滑动分体213设有内螺纹孔,通过螺栓与内螺纹孔配合连接;第二紧固件为螺栓,第四滑动分体223设有内螺纹孔,通过螺栓与内螺纹孔配合连接。
如图1所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金属线键合机,包括送料系统10,还包括送料机构,送料机构用于将料片2000沿进料端510运送至预设固定位。
上述金属线键合机在使用时,通过将料片2000接取至进料端510,随后通过拉料机构700将料片2000先沿进料端510接取至工作区,在工作区对料片2000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2000接取至出料端520,最后推料机构800将料片2000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如此,整个送料过程通过拉料机构700和推料机构800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
如图12所示,本申请还涉及一种送料方法,一实施例中的送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将料片接引至轨道机构;可通过送料机构将料片送至轨道机构,当然了,也可以人工将料片送至轨道机构。
s200:当检测到料片接引至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将料片沿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工作区后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出料端;通过光电开关或者是其他光电传感器检测料片是否进入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当检测到料片进入进料端,检测器将检测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拉料机构将料片先接引至工作区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接取至出料端。
s300:当检测到料片接取至出料端,将料片移除至下一道工序。可通过光电传感器或经过设置时序程序的元器件检测料片是否进入出料端,当检测到料片进入出料端时,驱动推料机构将料片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
该送料方法在使用时,通过将料片接引至轨道机构,当检测到料片进入轨道机构的进料端时,驱动拉料机构将料片先沿进料端接取至工作区,在工作区对料片进行键合加工,随后将加工好的料片接取至出料端,当检测到料片接取至出料端时,驱动推料机构将料片推送至下一个加工工序,如此,整个送料过程通过拉料机构和推料机构实现,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当检测到料片接引至轨道机构的进料端时,将料片沿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工作区后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出料端的步骤包括:
t200:当检测到料片移动至轨道机构的预设固定位时,固定料片,读取料片的检测位;如此,通过光电传感器或者是光纤传感器检测料片是否移动至轨道机构的预设固定位,当检测到料片移动至轨道机构的预设固定位时,固定料片在轨道机构上,并驱动光纤传感器读取料片的检测位,以起到定位抓取的目的。
t300:当检测到料片的检测位时,将料片沿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工作区后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出料端。当检测到料片的检测位时,驱动拉料机构将料片沿轨道机构的进料端先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工作区,此时,料片能够精确地位于工作区,最后接取至轨道机构的出料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