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性IGBT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45342发布日期:2019-06-18 23:33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可靠性IGBT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高可靠性igbt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简称:igbt),因为该器件既具备mosfet器件的驱动功率小的特点,又具备bjt器件的电流大、电导调制效应带来的导通压降小等优势,广泛应用于中高压电力电子领域的各个方面,这是一种常关型器件,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成熟可靠。

在igbt的各项参数中,igbt集电极漏电流这一项可用于反映igbt的正向阻断能力,通常集电极漏电流越小越接近理想关断状态,故而阻断性能越好,尤其是当器件应用在高温环境中时,其漏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器件的可靠性。这是由于半导体功率器件对温度十分敏感,随着温度的上升,载流子的热运动加剧,大功率igbt器件承受外部高阻断电压时,集电极漏电流的增大产生的焦耳热不可忽略,若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及时传出,会导致结温升高,而集电极漏电流又会随着结温的升高而增大,形成热电正反馈,最终会发生热击穿失效。因此,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中,降低igbt的集电极漏电流更够有效提高器件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目前常规fs-igbt漏电流较大的现象,提出一种具有低漏电流的高可靠性igbt及其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可靠性igbt,如图2所示,包括集电极结构、漂移区结构、发射极结构和平面栅结构;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p+集电极区10和位于p+集电极区10下表面的金属化集电极1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n-层9和位于n-层9上表面的n+缓冲层8,以及位于n+缓冲层8上表面的n-漂移区层1,所述n-层9位于p+集电极区10的上表面;所述发射极结构位于n-漂移区层1上层的一侧,发射极包括p型基区3、p+接触区2、n+发射区7和金属化发射极4;所述p型基区3设置在n-漂移区顶部的一侧,所述n+发射区7位于p型基区3中;所述p+接触区2与p型基区3连接,并与n+发射区7连接;p+接触区2和n+发射区7并列位于器件元胞上表面;所述金属化发射极4位于p+接触区2和n+发射区7的上表面,金属化发射极4仅覆盖部分n+发射区7;所述平面栅结构位于n-漂移区层1上层的另一侧,包括栅氧化层6和多晶硅栅电极5;所述栅氧化层6位于n-漂移区层1顶部的一侧,所述多晶硅栅电极5位于栅氧化层6的顶部。

本发明的主要方案,主要涉及背面集电极结构,在常规的fs-igbt的n+缓冲层8和p+集电极区10之间引入一层轻掺杂n型层9,使得在不影响器件正向导通特性的基础上,降低了器件在正向阻断模式下的漏电流,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其mos部分可设置为平面型栅或沟槽型栅。

本发明还提出了两种可靠性igbt的制造方法:

第一种igbt的制造方法,通过外延工艺形成n-层9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硼掺杂浓度为1e17cm-3的p型硅片作为衬底,在衬底硅片上通过外延生长形成n-层9,其厚度约为2~3um;

第二步:采用两步外延工艺,首先在n-层9上表面外延生长n+缓冲层8,随后在n+缓冲层8上表面通过外延生长n-漂移区1;

第三步:在n-漂移区1上表面的一端通过热氧生成栅氧化层6,在栅氧化层6表面淀积多晶硅再刻蚀形成栅电极5;

第四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另一端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型基区3;

第五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n型杂质形成n+发射区7;

第六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接触区2;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积bpsg绝缘介质层,刻蚀欧姆接触孔;

第八步:在形成n+发射区7上表面淀积金属,形成阴极金属4;阴极金属4同时覆盖在p+接触区2上;

第九步:淀积钝化层;

第十步:减薄背面衬底;

第十一步:背面金属化,在p+集电极区10底部形成金属化集电极11。

第二种可靠性igbt制造方法,通过离子注入及扩散工艺进行杂质补偿以形成n-层9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掺杂浓度为5e13cm-3的n型硅片作为衬底硅片,即结构中的n型半导体漂移区1,首先在n-漂移区1背面通过磷离子注入并推结形成n+缓冲层8;

第二步:在n+缓冲层8表面注入硼离子之后再进行扩散工艺,对部分n+缓冲层8进行杂质补偿,形成n-层9;

第三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一端通过热氧生成栅氧化层6,在栅氧化层6表面淀积多晶硅再刻蚀形成栅电极5;

第四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另一端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型基区3;

第五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n型杂质形成n+发射区7;

第六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接触区2;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积bpsg绝缘介质层,刻蚀欧姆接触孔;

第八步:在形成n+发射区7上表面淀积金属,形成阴极金属4;阴极金属4同时覆盖在p+接触区2上;

第九步:淀积钝化层;

第十步:对背面部分n-层9中注入p型杂质并进行离子激活,形成p+集电极区10;

第十一步:背面金属化,在p+集电极区10下表面形成金属化集电极11。

上述两种方案均为栅极结构为平面型栅时的器件结构。

本发明总的技术方案,主要有三点,一是对图1所示的常规fs-igbt的集电极结构进行改进,如制造方法1中所描述,通过三步外延工艺形成n-层9、n+缓冲层8和n-漂移区1,减薄衬底后,形成如图2所示的p+集电极区10—n-层9—n+缓冲层8的集电极三明治结构。二是如制造方法2中所描述,首先在n-漂移区1背面通过磷离子注入并推结形成n+缓冲层8,随后对n+缓冲层8中注入硼离子后扩散,通过杂质补偿形成n-层9,正面工艺完成后,最后通过硼离子注入形成p+集电极区10,得到p+集电极区10—n-层9—n+缓冲层8的集电极三明治结构。三是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其mos部分可设置为平面型栅或沟槽型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出一种高可靠性igbt及其制造方法,降低了器件的漏电流,提高了器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规平面栅型fs-igbt元胞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高可靠性平面栅型igbt元胞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常规的槽栅型fs-igbt元胞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高可靠性沟槽栅型igbt元胞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常规fs-igbt和本发明高可靠性igbt的正向导通特性曲线示意图;

图6是室温条件下,常规fs-igbt和本发明高可靠性igbt在正向阻断模式下的漏电流;

图7是高温(100℃)条件下,常规fs-igbt和本发明高可靠性igbt在正向阻断模式下的漏电流;

图8是室温条件下,常规fs-igbt和本发明器件漏电流随轻掺杂n型层厚度变化的曲线;

图9是高温(100℃)条件下,常规fs-igbt和本发明器件漏电流随轻掺杂n型层厚度变化的曲线;

图10是室温条件下,常规fs-igbt和本发明器件正向阻断电压随轻掺杂n型层掺杂浓度变化的曲线;

图11是正向阻断电压为800v时,常规fs-igbt和本发明高可靠性igbt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图12是在混合负载模式下,igbt关断特性的仿真电路图及得到的关断特性曲线;

图13是制造方法1的工艺流程图;

图14是制造方法2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可靠性igbt,其结构图如图2,包括集电极结构、漂移区结构、发射极结构和平面栅结构;所述集电极结构包括p+集电极区10和位于p+集电极区10下表面的金属化集电极11;所述漂移区结构包括n-层9和位于n-层9上表面的n+缓冲层8,以及位于n+缓冲层8上表面的n-漂移区层1,所述n-层9位于p+集电极区10的上表面;所述发射极结构位于n-漂移区层1的上层的一侧,发射极包括p型基区3、p+接触区2、n+发射区7和金属化发射极4;所述p型基区3设置在n-漂移区顶部的一侧,所述n+发射区7位于p型基区3中;所述p+接触区2与p型基区3连接,并与n+发射区7连接;p+接触区2和n+发射区7并列位于器件元胞上表面;所述金属化发射极4位于p+接触区2和n+发射区7的上表面,金属化发射极4仅覆盖部分p+接触区2;所述平面栅结构位于n-漂移区层1的另一侧,包括栅氧化层6和多晶硅栅电极5;所述栅氧化层6位于n-漂移区层1顶部的一侧,所述多晶硅栅电极5位于栅氧化层6的顶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可靠性igbt,其mos部分可设置为平面型栅或沟槽型栅,具有平面型栅的高可靠性igbt元胞结构如图2所示,具有沟槽型栅的高可靠性igbt元胞结构如图4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其工作原理如下:

在如图2所示的元胞结构中,当栅电极5加正电位,电子在栅极下方积累,沟道发生反型,形成连接n+发射区7和n-漂移区层1的n型电子沟道,在集电极11上加正压,发射极4加零电位。电子电流通过n型电子沟道从n+发射区7流入n-漂移区层1,为p型基区3—n-漂移区层1—p+集电极区10构成的pnp晶体管提供了基极驱动电流,pnp晶体管开启后,n+发射区7向n-漂移区层1中注入大量的空穴,电导调制效应使得器件具有较低的导通压降。器件正向导通时的正向导通压降与常规的fs-igbt相当,如图5所示。

当集电极11上加正压,发射极4和栅电极5短接时,igbt工作在正向阻断模式下,集电极电压由p+集电极区10和n-漂移区层1之间的pn结支撑。反向偏置的p+集电极区10和n-漂移区层1之间的pn结处的空间电荷产生电流会被内部pnp晶体管的增益放大,该电流即为器件的漏电流,漏电流的大小取决于空间电荷产生电流密度和内部pnp晶体管的增益。在常规的fs-igbt和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中,集电极电压相同时,耗尽区的宽度相同,因此空间电荷产生电流密度相同。图6所示为常温下,常规的fs-igbt和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在正向阻断模式下的漏电流,正向阻断电压相同时,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中漏电流更小,这是由于本发明中p+集电极区10和n+缓冲层8之间存在一层n-层9,使得本发明中内部pnp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中包含了一项小于1的n-层的基区输运系数,故而本发明中内部pnp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小于常规的fs-igbt中内部pnp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因此在正向阻断电压相同的情况下,本发明具有更低的漏电流。随着集电极电压增加,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增大,器件发生击穿需满足αpnp趋近于1,由于本发明的αpnp较小,因此本发明的击穿电压更高,如图8所示。

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以图2所示的平面型栅元胞结构为例。

制造方法1,通过外延工艺形成n-层9,其制造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硼掺杂浓度为1e17cm-3的p型硅片作为衬底,在衬底硅片上通过外延生长形成n-层9,其厚度约为2~3um;

第二步:采用两步外延工艺,首先在n-层9上表面外延生长n+缓冲层8,随后在n+缓冲层8上表面通过外延生长n-漂移区1;

第三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一端通过热氧生成栅氧化层6,在栅氧化层6表面淀积多晶硅再刻蚀形成栅电极5;

第四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另一端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型基区3;

第五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n型杂质形成n+发射区7;

第六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接触区2;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积bpsg绝缘介质层,刻蚀欧姆接触孔;

第八步:在形成n+发射区7上表面淀积金属,形成阴极金属4;阴极金属4同时覆盖在p+接触区2上;

第九步:淀积钝化层;

第十步:减薄背面衬底;

第十一步:背面金属化,在p+集电极区10底部形成金属化集电极11。

制造方法2,通过离子注入及扩散工艺进行杂质补偿以形成n-层9,其制造步骤如下:

第一步:选取掺杂浓度为5e13cm-3的n型硅片作为衬底硅片,即结构中的n型半导体漂移区1,首先在n-漂移区1背面通过磷离子注入并推结形成n+缓冲层8;

第二步:在n+缓冲层8表面注入硼离子再进行扩散工艺,对部分n+缓冲层8进行杂质补偿,形成n-层9;

第三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一端通过热氧生成栅氧化层6,在栅氧化层6表面淀积多晶硅再刻蚀形成栅电极5;

第四步:在n型半导体漂移区1上表面的另一端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型基区3;

第五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n型杂质形成n+发射区7;

第六步:在p型基区3中注入p型杂质并推结形成p+接触区2;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积bpsg绝缘介质层,刻蚀欧姆接触孔;

第八步:在形成n+发射区7上表面淀积金属,形成阴极金属4;阴极金属4同时覆盖在p+接触区2上;

第九步:淀积钝化层;

第十步:对背面部分n-层9中注入p型杂质并进行离子激活,形成p+集电极区10;

第十一步:背面金属化,在p+集电极区10下表面形成金属化集电极11。

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其mos部分也可设置为沟槽型栅,如图4所示。

对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和常规fs-igbt结构进行仿真对比,进一步证实了本结构的优越性。常规fs-igbt结构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结构如图2所示,器件的元胞宽度和长度相同,分别选取了n-层9为0.5um、1um、2um、和3um的情况进行仿真。器件正向导通,当电流为100a/cm2时,高可靠性igbt和常规fs-igbt的正向导通压降几乎一样,约为1.74v。

室温下,器件工作在正向阻断模式下时,其漏电流随正向阻断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6所示,由该曲线可知,相同正向阻断电压下,本发明提供的igbt具有更低的漏电流。正向阻断电压为800v时,常规fs-igbt的漏电流大小为7.7e-2ma/cm2,而在本发明提供的n-层9分别为0.5um、1um、2um、和3um的高可靠性igbt中所对应的漏电流大小分别为3.52e-2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46)、1.82e-2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24)、7.14e-3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093)和4.54e-3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059)。100℃下,器件的漏电流随正向阻断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7所示,正向阻断电压为800v时,常规fs-igbt的漏电流大小为22.7ma/cm2,而在本发明提供的n-层9分别为0.5um、1um、2um、和3um的高可靠性igbt中所对应的漏电流大小分别为17.5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77)、13.2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58)、7.16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32)和4.11ma/cm2(常规fs-igbt漏电流的0.18)。本发明漏电流更小是因为p+集电极区10和n+缓冲层8之间存在一层n-层9,为内部pnp晶体管的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中引入了一个小于1的n-层的基区输运系数αt,n--layer,使得本发明内部pnp晶体管中的αpnp更小,因此相同正向阻断电压下,器件的漏电流更小。

更小的共基极电流增益αpnp也使得器件的正向阻断电压提高了。室温下,如图8所示,常规fs-igbt的正向阻断电压为1100v,而在本发明提供的n-层9分别为2um、和3um的高可靠性igbt中所对应的正向阻断电压分别为1210v(提升了10%)、1265(提升了15%)。100℃的条件下,如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的正向阻断电压也高于常规fs-igbt的正向阻断电压。

对本发明提供的高可靠性igbt和常规fs-igbt在混合负载模式下的关断特性进行了仿真,仿真中所用的电路如图11所示,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正向导通电流均为40a/cm2的条件下关断时,相比于常规fs-igbt,n-层9厚度为3um的高可靠性igbt的关断时间减少了555ns(14.2%),n-层9厚度为3um的高可靠性igbt与常规fs-igbt的关断损耗几乎没有差异,故而引入n-层9不会加重器件的电流拖尾效应。

通过对本发明高可靠性igbt和常规fs-igbt在室温、高温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正向阻断模式下的漏电流的比较,直观展示了本发明结构具有更小的漏电流的特点,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