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0370发布日期:2020-03-20 06:4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贴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贴胶设备。



背景技术:

在制备电芯时,需要对电芯的侧面进行贴胶。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电芯侧面贴胶的设备往往都是先采用机械结构进行定位,而后再来进行贴胶,此种贴胶方式难以保证贴胶的精度,而且贴胶的一致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贴胶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贴胶设备包括放胶装置、贴胶装置、视觉定位装置以及纠偏装置;贴胶装置设于放胶装置的放胶路径上;视觉定位装置的定位端面向贴胶装置;放胶装置用于胶带的放胶,贴胶装置对放胶后的胶带进行吸附,视觉定位装置对贴胶装置吸附的胶带进行定位,纠偏装置承载产品并对产品进行纠偏,贴胶装置贴附胶带于纠偏后的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剥胶装置;剥胶装置设于放胶装置的放胶路径上,且剥胶装置的剥胶端面向贴胶装置;胶带包括胶纸及离型纸,贴胶装置吸附胶纸,剥胶装置剥离胶纸以及离型纸,贴胶装置贴附剥离后的胶纸于纠偏后的产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回收装置;回收装置对剥离后的离型纸进行回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放胶装置包括上胶机构、张胶机构以及缓存机构;上胶机构用于胶带的上料,张胶机构用于上料后的胶带的张胶,缓存机构用于张胶后的胶带的缓存,贴胶装置对缓存后的胶带进行吸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放胶装置还包括第一隔断机构以及第二隔断机构;第一隔断机构位于上胶机构以及张胶机构之间,第二隔断机构位于张胶机构以及缓存机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贴胶装置包括贴胶机构以及贴胶驱动机构;贴胶驱动机构与贴胶机构连接;贴胶驱动机构驱动贴胶机构靠近胶带,贴胶机构沿着胶带的长度方向对胶带进行吸附,贴胶驱动机构驱动贴胶机构靠近产品,贴胶机构贴附胶带于产品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贴胶驱动机构包括贴胶位移驱动组件以及贴胶角度驱动组件;贴胶位移驱动组件通过贴胶角度驱动组件与贴胶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视觉定位装置包括视觉定位机构以及光源机构;视觉定位机构的成像端正对胶带,光源机构的光源端面向胶带;视觉定位机构用于胶带的成像,光源机构用于提供胶带成像时的照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视觉定位装置还包括光源调节机构;光源调节机构与光源机构连接,光源调节机构用于调节光源机构的光源端相对于胶带的位置以及光源机构的光源端面向胶带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纠偏装置包括贴胶台以及纠偏机构;贴胶台设于纠偏机构;贴胶台用于产品的承载,纠偏机构调节产品的侧面与胶带正对;贴胶装置正对贴附胶带于产品的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纠偏机构包括位置纠偏组件以及倾斜度纠偏组件;位置纠偏组件通过倾斜度纠偏组件与贴胶台连接;位置纠偏组件用于纠正产品侧面与胶带的位置偏移,倾斜度纠偏组件用于纠正产品侧面与胶带的角度偏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纠偏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定位机构用于对贴胶台承载的产品进行定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剥胶装置包括剥胶驱动机构以及剥胶机构;剥胶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剥胶机构连接,剥胶驱动机构驱动剥胶机构剥离胶纸以及离型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剥胶装置还包括第三隔断机构;第三隔断机构位于剥胶机构与放胶装置之间;第三隔断机构对胶带进行隔断,剥胶机构对隔断后的胶带进行剥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回收装置包括拉料机构以及收卷机构;拉料机构对离型纸进行拉伸,收卷机构对拉伸后的离型纸进行收卷。

本申请通过视觉定位装置以及纠偏装置的配合设置,纠偏装置根据定位装置对胶带的定位对产品进行纠偏,贴胶装置再贴附胶带于纠偏后的产品上,提高了贴胶的精确度和一致性,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贴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贴胶装置、剥胶装置及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上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上胶机构剖视图之一;

图5为本实施例中上胶机构的剖视图之二;

图6为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贴胶装置、剥胶装置及回收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剥胶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剥胶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施例中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施例中视觉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施例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实施例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实施例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附图标记说明:

1、放胶装置;10、承载立板;101、第一过渡辊;102、第一检测件;11、上胶机构;111、上胶组件;1111、料盘主体;11111、径向滑槽;1112、料盘架;11121、径向架板;1113、弹性件;1114、弹块;1115、管位片;112、上料驱动组件;1121、上料驱动件;1122、驱动转轴;1123、驱动齿轮;1124、传动齿轮;1125、传动转轴;113、上料安装座;12、张胶机构;121、张胶导轨;122、张胶滑座;123、张胶轮;124、张胶辊;125、张胶位置检测件;13、缓存机构;131、缓存导轨;132、缓存滑座;133、重力轮;134、缓存辊;135、缓存位置检测件;14、第一隔断机构;141、隔断驱动件;142、隔断块;143、隔断座板;15、第二隔断机构;20、承载横板;201、第二过渡辊辊;202、上板;203、下板;2、贴胶装置;21、贴胶机构;211、贴胶驱动件;212、贴胶吸块;22、贴胶驱动机构;221、贴胶位移驱动组件;2211、贴胶位移导轨;2212、贴胶位移滑台;2213、贴胶位移驱动件;222、贴胶角度驱动组件;2221、贴胶底座;2222、轴承座;2223、旋转轴;2224、旋转台;2225、旋转驱动件;3、视觉定位装置;31、视觉定位机构;311、支撑架;312、安装板;313、视觉定位件;32、光源机构;321、光源承载架;322、光源;33、光源调节机构;331、调节承载架;332、光源调节滑座;333、光源调节导轨;334、光源位移驱动件;335、角度调节轴;4、纠偏装置;41、贴胶台;411、纠偏旋转安装板;412、定位滑槽;42、纠偏机构;421、位置纠偏组件;4210、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1、顶板;4211、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1、纠偏驱动电机;42112、主动轮;42113、同步带;42114、从动轮;42115、纠偏导轨;42116、纠偏滑块;4212、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1、弹性件安装板;4213、纠偏位置监测件;42131、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2、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3、位置传感器检测板;422、倾斜度纠偏组件;4221、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2、纠偏凸轮件;4223、纠偏旋转件;4224、转动连接件;42241、转动连接架;42242、转动连接架;42243、转动连接架;4225、纠偏弹性件;423、纠偏角检测组件;4231、感应片;42311、复位原点;4232、感应件;43、定位机构;431、第一定位组件;4311、第一定位驱动件;4312、第一定位块;432、第二定位组件;4321、第二定位块;433、第三定位组件;4331、第二定位驱动件;4332、第三定位件;43321、调节槽;434、第四定位组件;4341、第三定位驱动件;4342、第四定位块;4343、定位架;5、剥胶装置;51、剥胶驱动机构;511、第二剥胶导轨;512、剥胶移板;剥胶移板;513、第一剥胶驱动件;514、剥胶压块;515、剥胶座板;516、第二剥胶驱动件;5161、驱动电机;5162、丝杆副;5163、连动板;52、剥胶机构;521、第一剥胶导轨;522、剥胶件;5221、连接板;5222、剥胶板;52221、胶带滑槽;52222、劈尖;53、第三隔断机构;6、回收装置;61、拉料机构;611、拉料导轨;612、拉料滑板;613、第一拉料驱动件;614、拉料压块;615、拉料座板;616、第二拉料驱动件;617、拉料辊;618、回收辊;62、收卷机构;11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中贴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贴胶设备包括放胶装置1、贴胶装置2、视觉定位装置3以及纠偏装置4。贴胶装置2设于放胶装置1的放胶路径上。视觉定位装置3的定位端面向贴胶装置2。放胶装置1用于胶带的放胶,贴胶装置2对放胶后的胶带进行吸附,视觉定位装置3对贴胶装置2吸附的胶带进行定位,纠偏装置4承载产品并对产品进行纠偏,贴胶装置2贴附胶带于纠偏后的产品。

通过视觉定位装置3以及纠偏装置4的配合设置,纠偏装置4根据定位装置3对胶带的定位对产品进行纠偏,贴胶装置2再贴附胶带于纠偏后的产品上,提高了贴胶的精确度和一致性,进而提升了产品的质量。本实施例中的产品为电芯100。

复参照图1,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贴胶设备还包括剥胶装置5。剥胶装置5设于放胶装置1的放胶路径上,且剥胶装置5的剥胶端面向贴胶装置2。胶带包括胶纸及离型纸,贴胶装置2吸附胶纸,剥胶装置5剥离胶纸以及离型纸,贴胶装置2贴附剥离后的胶纸于纠偏后的产品。可以理解的是,胶带具有多个品种,带状的离型纸表面贴有多段已经裁切完成的条形胶纸为本实施例中所采用的一种,贴胶装置2先吸附住某段胶纸,而后剥胶装置5对离型纸与胶纸进行剥离,贴胶装置2即可贴附该段胶纸于电芯100上。本实施例具体是对电芯100的侧面进行贴胶,已经裁切好的段状胶纸长度和宽度与电芯100的侧面的长度和宽度相适配。

复参照图1,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贴胶设备还包括回收装置6。回收装置6对剥离后的离型纸进行回收。通过回收装置6的设置以便于离型纸的规整回收利用,同时也避免了离型纸散乱导致的贴胶现场的混乱,本实施例中的离型纸被回收成卷。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贴胶装置、剥胶装置及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放胶装置1包括上胶机构11、张胶机构12以及缓存机构13。上胶机构11用于胶带的上料,张胶机构12用于上料后的胶带的张胶,缓存机构13用于张胶后的胶带的缓存,贴胶装置2对缓存后的胶带进行吸附。通过张胶机构12对上料的胶带进行张胶,使得胶带张开的同时也避免了胶带出现褶皱问题,通过缓存机构13的设置便于后续剥胶工位对胶带的流畅利用,保证剥胶过程流畅进行。

优选的,放胶装置1还包括第一隔断机构14以及第二隔断机构15。第一隔断机构14位于上胶机构11以及张胶机构12之间。第二隔断机构15位于张胶机构12以及缓存机构13之间。通过第一隔断机构14的设置对上料的胶带与张胶的胶带之间进行隔断,通过第二隔断机构15的设置对张胶的胶带与缓存的胶带之间进行隔断,使得上料的胶带以及张胶的胶带的一端的张力被隔断,例如,张胶时,上料的胶带张力被隔断,缓存时,张胶的胶带张力被隔断,避免了胶带的上料、张胶及缓存工序之间造成干扰,保证胶带的整个放胶过程能流畅进行。

继续参照图1至图5,图3为本实施例中上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的上胶机构剖视图之一,图5为本实施例中上胶机构的剖视图之二。更进一步,放胶装置1还包括承载立板10。上胶机构11、张胶机构12以及缓存机构13沿着承载立板10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

上胶机构11包括上胶组件111、上料驱动组件112以及上料安装座113。上料安装座113设于承载立板10的上端。上胶组件111转动连接于上料安装座113上,上料驱动组件112设于上料安装座112,其输出端与上料组件111连接。胶带料卷的套设于上胶组件111上,上料驱动组件112驱动上料组件111转动,进而带动卷状的胶带的上料。上料安装座113为内部具有腔体,上料驱动组件112包括上料驱动件1121、驱动转轴1122、驱动齿轮1123、传动齿轮1124及传动转轴1125。上料驱动件1121固定于上料安装座113的外壁,其输出端穿过上料安装座113后与驱动转轴1122的一端通过轴连器连接,驱动转动1122的另一端向着上料安装座113的内部延伸,驱动齿轮1123位于上料安装座113内,并套设于驱动转轴1122。传动齿轮1124位于上料安装座113内,并通过轴承座与上料安装座113形成转动连接,传动齿轮1124与驱动齿轮1123啮合。传动转轴1125的一端位于上料安装座113内,其另一端延伸至上料安装座113的外部,传动齿轮1124套设于传动转轴1125外,传动转轴1125与驱动转轴1122垂直。上胶组件111包括料盘主体1111、料盘架1112、弹性件1113、弹块1114以及管位片1115。料盘主体1111套设于传动转轴1125延伸至上料安装座113外部的一端,料盘架1112套设于料盘主体1111外,并位于料盘主体1111靠近于上料安装座113的一端。料盘主体1111沿着自身的周缘方向开设有多个径向滑槽11111,多个径向滑槽11111依次间隔设置,每相邻两个径向滑槽11111之间的间隔相同本实施例中的径向滑槽11111的数量为3个。弹性件1113及弹块1114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弹性件1113分别对应设于三个径向滑槽11111内,三个弹块1114与径向滑槽11111滑动连接。弹性件1113的一端与径向滑槽11111的槽底壁连接,其另一端与弹块1114连接。管位片1115设于料盘主体1111,并位于径向滑槽11111远离料盘架1112的槽口处,管位片1115用于对弹块1114的滑动进行限位。优选的,料盘架1112对应径向滑槽11111的位置设置有径向架板11121,以便于弹块1114的滑动。优选的,滑块1114靠近于管位片1115的一端设置有r角结构,以便于胶带料卷的套入。具体应用时,胶带料卷饶设于料盘主体1111外,使得弹块1114向内移动,弹性件1113被压缩,弹性件1113提供的反向作用力使得胶带料卷稳固于料盘主体1111上;启动后的上料驱动件1121驱动驱动转轴1122转动,而后再依次通过驱动齿轮1123、传动齿轮1124及传动转轴1125的传动,使得料盘主体1111转动,进而带动胶带料卷进行转动上料。本实施例中的上料驱动件1121可采用电机,弹性件1113可采用弹簧。

承载立板10上设置有第一过渡辊101,第一过渡辊101垂直设于承载立板10上,并位于胶带料卷的下方,胶带料卷的带头先绕设于第一过渡辊101,在继续向下延伸,实现过渡与变向。

第一隔断机构14设于承载立板10,并位于第一过渡辊101的下方,优选的,第一隔断机构14与第一过渡辊101错位设置,使得从料盘主体1111释放的胶带经过第一过渡辊101以及第一隔断机构14后形成″v″字型。具体的,第一隔断机构14包括隔断驱动件141、隔断块142以及隔断座板143。隔断驱动件141设于承载立板10,其输出端与隔断块142连接;隔断座板143设于承载立板10,并与隔断块142正对,隔断驱动件141驱动隔断块142向着隔断座板143线性移动,使得隔断块142可抵接于隔断座板143。胶带料卷的带头从隔断块142与隔断座板143之间穿过,隔断驱动件141驱动隔断块142移动,配合隔断底板143对胶带进行夹紧阻断。本实施例中的隔断驱动件141可采用气缸。值得说明书的是,第一隔断机构14还有便于接续胶带的作用,当上一个胶带料卷的胶带释放完全后,第一隔断机构14夹紧住该胶带的尾部,重新上料新的胶带料卷,并接续新的胶带料卷的带头与上一个胶带料卷的尾部,以实现新旧胶带料卷的替换。优选的,承载立板10上还设置有第一检测件102,第一检测件102位于第一过渡辊101以及第一隔断机构14之间,第一检测件102的检测端面向从第一过渡辊101向着第一隔断机构14延伸的胶带,第一检测件102用于检测用于检测胶带的有无,以便于提醒更好胶带料卷。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检测件102可采用反射型光电传感器。

张胶机构12设于承载立板10,并位于第一隔断机构14下方,优选的,张胶机构12与第一隔断机构14错位设置。具体的,张胶机构12包括张胶导轨121、张胶滑座122、张胶轮123以及两个张胶辊124。张胶导轨121沿着承载立板10的高度方向设置,张胶滑座122滑动连接于张胶滑轨121上,张胶轮12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张胶滑座122上,两个张胶辊124均垂直设于承载立板10上,两个张胶辊124分别位于张胶导轨121相对的两侧,并靠近于张胶导辊121的上端。胶带料卷的带头从第一隔断机构14延伸,而后依次绕设于其中一个张胶辊124、张胶轮123以及另一个张胶辊124,形成一个″v″字形状,而后再继续向着下方延伸。优选的,张胶机构12还包括张胶位置检测件125,张胶位置检测件125用于检测张胶轮123的位置,具体的,张胶位置检测件125包括安装板及两个位置传感器,安装板位于张胶导轨124的一侧并与之平行,两个位置传感器沿着安装板的高度方向依次设置,两个位置传感器分别与张胶导轨124的两端相邻。通过检测张胶轮123的位移量,可知晓其张胶的胶带的长度,便于上胶机构11对胶带的释放。

第二隔断机构15设于承载立板10,并位于张胶机构12的下方,第二隔断机构1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隔断机构14的结构以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张胶机构12张胶后的带头,从第二隔断机构15穿过后继续向下延伸。

放胶装置1还包括承载横板20,承载横板20的一端与承载立板10的下端连接,其另一端向外延伸,使得承载立板10与承载横板20形成一个″l″型的板状结构。

缓存机构13设于承载横板20,并位于第二隔断机构15下方。缓存机构13包括缓存导轨131、缓存滑座132、重力轮133以及缓存辊134。缓存导轨131沿着承载横板20的高度方向设置,缓存滑座132滑动连接于缓存导轨131,重力轮13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缓存滑座132上。缓存辊134垂直设于承载横板20,缓存辊134位于缓存导轨131的一侧,并靠近于缓存导轨131的上端。胶带料卷的带头从第二隔断机构15延伸,而后饶设于重力轮133,变为向上延伸再饶设于缓存辊134,形成″v″字型结构,而后带头通过缓存辊134再次进行变向,向着平行于承载横板20的长度方向延伸。优选的,缓存机构13还包括缓存位置检测件135。缓存位置检测件135用于检测重力轮133的位置,缓存位置检测件13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张胶位置检测件12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通过缓存位置检测件135的设置,便于对缓存机构13缓存的胶带的长度进行控制。

继续参照图2和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上料装置、贴胶装置、剥胶装置及回收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中剥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剥胶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剥胶装置5包括剥胶驱动机构51以及剥胶机构52。剥胶驱动机构51的输出端与剥胶机构52连接,剥胶驱动机构51驱动剥胶机构52剥离胶纸以及离型纸。优选的,剥胶装置5还包括第三隔断机构53。第三隔断机构53位于剥胶机构52与放胶装置1之间。第三隔断机构53对胶带进行隔断,剥胶机构52对隔断后的胶带进行剥离。

具体的,第三隔断机构53设于承载横板20,并位于缓冲机构13的一侧。第三隔断机构53与缓存辊134相邻。胶带料卷的带头从缓存机构13延伸并穿过第三隔断机构53,第三隔断机构53对剥离前的胶带进行隔断。第三隔断机构5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隔断机构1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优选的,承载横板20上设有第二过渡辊辊201,第二过渡辊201位于第三隔断机构53远离缓存辊124的一侧,第二过渡辊201对从第三隔断机构53穿过的胶带进行过渡,而后胶带的带头继续向着平行于承载横板20的长度方向延伸。剥胶机构52设于承载横板20,剥胶机构52位于第二过渡辊201远离第三隔断机构53的一侧。剥胶机构52包括第一剥胶导轨521以及剥胶件522。第一剥胶导轨521沿着平行于承载横板20的长度方向设于承载横板20,剥胶胶件522滑动连接于第一剥胶导轨521。剥胶件522包括连接板5221以及剥胶板5222,连接板5221以及剥胶板5222组成剥胶件522的″l″型纵截面,连接板5221滑动连接于第一剥胶导轨521上,剥胶板5222临近承载横板20的长侧边,其用于对胶带的胶纸及离型纸进行剥离。剥胶板5222与承载横板20垂直,剥胶板5222的上表面开设有胶带滑槽52221,胶带滑槽52221沿着剥胶板5222的长度方向设置,该胶带滑槽52221与胶带相适配,胶带的带头从第二过渡辊201延伸至胶带滑槽52221内,优选的,胶带滑槽52221靠近第二过渡辊辊201的一端设置有r角结构,避免对进入胶带滑槽52221的胶带造成损伤。剥胶板5222远离第二过渡辊201的设置有劈尖52222,该劈尖52222具体可由剥胶板5222的下表面向着剥胶板5222的上表面凹陷形成的倾斜面,穿过胶带滑槽52221的胶带再劈尖52222进行大角度反折,使得胶带的胶纸与离型纸易于剥离开来。剥胶驱动机构51包括第二剥胶导轨511、剥胶移板512、第一剥胶驱动件513、剥胶压块514、剥胶座板515以及第二剥胶驱动件516。第二剥胶导轨511设于承载横板20,并位于第一剥胶导轨521的下方,第二剥胶导轨511与第一剥胶导轨521平行。剥胶移板512滑动连接于第二剥胶导轨511,并与连接板5221固定连接。第一剥胶驱动件513设于剥胶移板512,其输出端与剥胶压块514连接。剥胶座板515设于剥胶移板512,并与剥胶压块514正对,第一剥胶驱动件513驱动剥胶压块514向着剥胶座板515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剥胶驱动件513可采用气缸。第二剥胶驱动件516设于承载横板20背向第二剥胶导轨511的一面,其输出端穿过剥胶横板20后与剥胶移板512以及连接板5221连接,第二剥胶驱动件516驱动剥胶移板512于第二剥胶导轨511上线性移动,并同步驱动连接板5221于第一剥胶导轨521上线性移动。具体的,第二剥胶驱动件516包括驱动电机5161、丝杆副5162以及连动板5163。丝杆副5162的丝杆通过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于承载横板20,丝杆副5162的丝杆的一端露于轴承座。驱动电机5161设于承载横板20,其输出端通过一轴连器与丝杆副5162露于轴承座的一端连接。连动板5163的一端与丝杆副5162的丝母连接,其另一端穿过承载横板20后与剥胶移板512以及连接板5221连接。承载横板20沿着丝杆副5162丝杆的设置方向开设有可供连动板5163移动的开口。驱动电机5161驱动丝杆副5162的丝杆转动,带动丝杆副5162上丝母线性移动,进而带动剥胶移板512以及连接板5221同步进行线性移动。通过劈尖52222的带头从剥胶压块514与剥胶座板515之间穿过,剥胶时,第三隔断机构53对胶带进行隔断,而后,第一剥胶驱动件513驱动剥胶压块514抵接于剥胶座板515,对胶带的离型纸进行压紧,贴胶装置2对胶带的胶纸进行吸附,而后,第二剥胶驱动件516驱动剥胶压块514与剥胶座板515向着第三隔断机构53的方向线性移动,同步驱动剥胶板5222向着第三隔断结构53的方向线性移动,剥胶压块514与剥胶座板515压紧的离型纸就会在贴胶装置2对胶纸的吸附力以及劈尖52222配合作用下从胶纸上剥离。优选的,剥胶座板51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r″角结构,以避免对离型纸造成损坏。优选的,剥胶座板515一端面向回收装置6,并向着回收装置6转移,以便于离型纸向着回收装置6转移。

复参照图2和图6,更进一步,回收装置6包括拉料机构61以及收卷机构62。拉料机构61对离型纸进行拉伸,收卷机构62对拉伸后的离型纸进行收卷。拉料机构61包括拉料导轨611、拉料滑板612、第一拉料驱动件613、拉料压块614、拉料座板615、第二拉料驱动件616、拉料辊617以及回收辊618。拉料导轨611设于承载横板20,拉料导轨611位于第二剥胶导轨511的下方并与之平行。拉料辊617垂直设于承载横板20,并与拉料导轨611靠近剥胶座板515的一端相邻,回收辊618垂直设于承载横板20并与拉料导轨611远离拉料辊617的一端相邻。拉料滑板612滑动连接于拉料导轨611,第一拉料驱动件613设于拉料滑板612,其输出端与拉料压块614连接;拉料座板615设于拉料滑板612,并与拉料压块614正对,第一拉料驱动件613驱动拉料压块614向着拉料座板615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拉料驱动件613可采用气缸。第二拉料驱动件616设于承载横板20背向拉料导轨611的一面,第二拉料驱动件616的输出端与拉料滑板612连接,其驱动拉料滑板612于拉料导轨611上线性移动。第二拉料驱动件616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二剥胶驱动件516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离型纸从剥胶座板515先向着拉料辊617延伸,通过拉料辊617的绕设,使得离型纸变向,而后穿过拉料压块614与拉料座板615之间,向着回收辊618继续延伸,通过回收辊618变向后向着收卷机构62延伸。拉料时,第一拉料驱动件613驱动拉料压块614抵接于拉料座板615,对离型纸进行压紧,而后第二拉料驱动件616驱动拉料压块614与拉料座板615向着回收辊618线性移动,对离型纸进行拉伸。

承载横板20的上端以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板202以及下板203。收卷机构62设于承载横板20的下端的下板203上,本实施例中的收卷机构62可采用与上胶机构11相似的结构进行收卷,此处不再赘述。收卷机构62对拉伸后的离型纸进行收卷。

本实施例中的胶带的剥胶、放胶及离型纸的收料过程如下:剥胶时,第三隔断机构53对胶带进行隔断拉料压块614与拉料座板615对离型纸进行夹紧,此时第二拉料驱动件616不进行驱动;此时,剥胶驱动机构51驱动剥胶机构52对胶带进行剥胶,胶带形成胶纸和离型纸,其中,胶纸被贴胶装置2吸附并进行贴胶。剥胶之后,第三隔断机构53对胶带的隔断状态消失,第二隔断机构15处于隔断状态,剥胶驱动机构51驱动剥胶机构52返回,拉动缓存机构13缓存的胶带,胶带拉动重力轮133上升,同时,拉料机构61的第二拉料驱动件616开始驱动拉胶,收卷机构62对离型纸进行回收。而后,第三隔断机构53重新对胶带进行隔断,而第二隔断机构15的隔断状态消失,第一隔断机构14对上料的胶带进行隔断,此时,胶带在重力轮133自身重力的做下被拉动,张胶机构12的张胶好的胶带被拉入缓存机构13,张胶轮123被拉动上升;之后,第二隔断机构15重新对胶带进行隔断,第一隔断机构14的隔断状态消失,上胶机构11进行放胶,张胶轮1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下降,对上料的胶带进行张胶。

继续参照图6和图9,图9为本实施例中贴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贴胶装置2包括贴胶机构21以及贴胶驱动机构22。贴胶驱动机构22与贴胶机构21连接。贴胶驱动机构22驱动贴胶机构21靠近胶带,贴胶机构21沿着胶带的长度方向对胶带进行吸附,贴胶驱动机构22驱动贴胶机构21靠近产品,贴胶机构21贴附胶带于产品的侧面。贴胶驱动机构22包括贴胶位移驱动组件221以及贴胶角度驱动组件222。贴胶位移驱动组件221通过贴胶角度驱动组件222与贴胶机构21连接。贴胶位移驱动组件221驱动贴胶机构21靠近胶纸,贴胶角度驱动组件222驱动贴胶机构21正对胶纸,贴胶机构21对胶纸进行吸附。

具体的,贴胶位移驱动组件221包括贴胶位移导轨2211、贴胶位移滑台2212以及贴胶位移驱动件2213。贴胶位移导轨2211沿着承载横板20的长度方向设于上板202上,贴胶位移导轨2211与第一剥胶导轨521平行。贴胶位移滑台2212滑动连接于贴胶位移导轨2211上。贴胶位移驱动件2213设于承载横板20上,并与第二剥胶驱动件516相邻。贴胶位移驱动件2213的输出端穿过上板202后与贴胶位移滑台2212连接,其驱动贴胶位移滑台2212沿着贴胶位移导轨2211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贴胶位移驱动件221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二剥胶驱动件516一致,此处不再赘述。贴胶角度驱动组件222包括贴胶底座2221、两个轴承座2222、旋转轴2223、旋转台2224以及旋转驱动件2225。贴胶底座2221设于贴胶位移滑台2212上。两个轴承座2222分别设于贴胶底座2221的两端,两者之间具有间隔。旋转驱动件2225设于贴胶底座2221,并与其中一轴承座2222相邻。旋转轴2223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轴承座2222,旋转轴2223的其中一端伸出其中一轴承座2222后与旋转驱动件2225的输出端连接。旋转台2224设于旋转轴2223,贴胶机构21设于旋转台2224。旋转驱动件2225驱动旋转轴2223转动,带动旋转台2224转动,进而使得贴胶机构21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旋转驱动件2225可采用旋转气缸。贴胶机构21包括贴胶驱动件211以及贴胶吸块212。贴胶驱动件211设于旋转台2224上,其输出端与贴胶吸块212连接,贴胶驱动件211可驱动贴胶吸块212线性移动,贴胶吸块212为长条形块状,其表面开设有真空吸孔,其具有真空吸附功能,可对胶纸进行吸附。

贴胶位移驱动件2213驱动贴胶吸块212线性移动至剥胶板5222的上方,旋转驱动件2225驱动贴胶吸块212旋转90度,使得贴胶吸块212的吸附面正对剥胶板5222上表面的胶纸,而后,贴胶驱动件211驱动贴胶吸块212伸出并靠近胶纸,并使得贴胶吸块212的表面与胶纸贴合。而后,贴胶吸块212的真空吸附功能开启,对胶纸进行吸附,吸附后,剥胶板5222对离型纸进行剥离,使得一段胶纸被吸附在了贴胶吸块212上。之后,贴胶驱动件211再驱动贴胶吸块212回缩,旋转驱动件2225驱动反向旋转90度,贴胶位移驱动件2213再驱动贴胶吸块212移动至视觉定位装置3的检测位,由视觉定位装置3对贴胶吸块212上吸附的胶纸进行视觉定位。

继续参照图1和图10,图10为本实施例中视觉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视觉定位装置3包括视觉定位机构31以及光源机构32。视觉定位机构31的成像端正对胶带,光源机构32的光源端面向胶带。视觉定位机构31用于胶带的成像,光源机构32用于提供胶带成像时的照明。视觉定位装置3还包括光源调节机构33。光源调节机构33与光源机构32连接,光源调节机构33用于调节光源机构32的光源端相对于胶带的位置以及光源机构32的光源端面向胶带角度。

具体的,视觉定位机构31位于承载横板20的一侧。视觉定位机构31包括支撑架311、安装板312以及视觉定位件313。支撑架311位于承载横板20的一侧,安装板312的一端与支撑架311连接,其另一端向着贴胶吸块212延伸,视觉定位件313设于安装板312上,视觉定位件313的成像端正对吸附有胶纸的贴胶吸块212。本实施例中的视觉定位件313可采用ccd工业相机。光源机构32包括光源承载架321以及光源322。光源322设于光源承载架321,光源322的光线发射端面向贴胶吸块212。光源承载架321为矩形的框架,光源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光源322均设于光源承载架321内,并分别位于光源承载架321相对的两端,每一光源322的发射端均面向贴胶吸块212,本实施例中的光源322位于光源承载架321的上下两端,其可采用条形光源。光源承载架321位于视觉定位件313与贴胶吸块212之间,视觉定位件313正对光源承载架321的中空部位。光源调节机构33包括调节承载架331、光源调节滑座332、光源调节导轨333、光源位移驱动件334以及角度调节轴335。调节支撑架331的一端与承载立板10的上端连接。光源调节滑座3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光源调节滑座332分别设于调节支撑架331的另一端。光源调节导轨3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光源调节导轨333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光源调节滑座332。两个光源调节导轨333远离调节承载架331的一端分别与光源承载架321连接。光源位移驱动件334设于调节承载架331,并位于两个光源调节滑座332之间,光源位置驱动件334的输出端与光源承载架321连接。角度调节轴3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角度调节轴335分别转动设于光源承载架321内,本实施例中是转动连接于光源承载架321的上下两端。两个光源322分别通过两个角度调节轴335连接在光源承载架321内。光源位移驱动件334驱动光源承载架321线性移动,光源调节滑座332与光源调节导轨333配合对光源承载架321的线性移动进行导向,进行实现光源322相对于吸附有胶纸的贴胶吸块212的位置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光源位移驱动件334可采用气缸。通过转动角度调节轴335,即可调节光源322面向贴胶吸块212的角度,以使得视觉定位件313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像效果,以便于ccd定位系统对胶纸的准确定位。

继续参照图1、图11、图12和图13,图11为本实施例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12为本实施例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13为本实施例中纠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更进一步,纠偏装置4包括贴胶台41以及纠偏机构42。贴胶台41设于纠偏机构42。贴胶台41用于产品的承载,纠偏机构42调节产品的侧面与胶纸正对。贴胶装置2正对贴附胶纸于产品的侧面。纠偏机构42用于纠正电芯100与待贴胶胶纸的偏差,通过纠偏机构42对贴胶台41上承载的产品进行纠偏,使得待贴胶的电芯100与胶纸形成正对关系,保证了贴胶的准确度和一致性。

纠偏机构42包括位置纠偏组件421以及倾斜度纠偏组件422。位置纠偏组件421通过倾斜度纠偏组件422与贴胶台41连接。位置纠偏组件421用于纠正产品侧面与胶纸的位置偏移,倾斜度纠偏组件422用于纠正产品侧面与胶纸的角度偏移。通过位置纠偏组件421对贴胶台41承载的电芯100进行位置纠偏,通过倾斜度纠偏组件422对贴胶台41承载的电芯100进行倾斜度纠偏,可使得胶纸与电芯100的侧面平行,且胶纸与电芯的侧面正对,如此胶纸能够正对贴附在电芯的侧面,且贴附的准确度高、一致性好。

复参照图11至图13,更进一步,位置纠偏组件421包括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以及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的输出端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连接。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与贴胶台41连接。具体的,位置纠偏组件421还包括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的上端设置有顶板42101。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包括纠偏驱动电机42111、主动轮42112、同步带42113、从动轮42114、纠偏丝杆副(图中未显示)、纠偏导轨42115以及纠偏滑块42116。纠偏驱动电机42111设于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内,其输出端穿过顶板42101后与主动轮42112连接。主动轮42112通过同步带42113与从动轮42114连接。纠偏丝杆副设于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的一侧面,纠偏丝杆副的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轴承座设于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纠偏丝杆副的丝杆的一端穿过轴承座与从动轮42114连接。纠偏导轨421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纠偏导轨42115均设于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的侧面,并分别位于纠偏丝杆副的相对的两侧,纠偏导轨42115与纠偏丝杆副的丝杆平行。纠偏滑块42116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纠偏滑块42116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纠偏导轨42115上。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设于两个纠偏滑块42116上,并与纠偏丝杆副的丝母连接。纠偏驱动电机42111驱动主动轮42112转动,主动轮42112转动依次带动同步带42113、从动轮42114以及纠偏丝杆副的丝杆进行转动,纠偏丝杆副的丝杆转动,带动纠偏丝杆副的丝母线性移动,进而带动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沿着平行于纠偏导轨42115的方向进行线性移动。本实施例中的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为板状,其一侧面与两个纠偏滑块42116的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位置纠偏组件421还包括纠偏位置监测件4213纠偏位置监测件4213用于监测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的移动位置,以便于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对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进行精确的位置驱动。具体的,纠偏位置监测件4213包括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1、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2以及位置传感器检测板42133。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2沿着位置纠偏承载架4210的高度方向设置,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2与纠偏导轨42115平行,并与之相邻。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1沿着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2的高度方向设于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2上。位置传感器检测板42133的一端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连接,其另一端向着位置传感器承载板42132延伸,使得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移动时,位置传感器检测板42133可依次经过多个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1的检测端,如此,通过多个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1即可获得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的位置移动的信息。本实施中的纠偏位置传感器42131可采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

复参照图11至图13,更进一步,倾斜度纠偏组件422包括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纠偏凸轮件4222、纠偏旋转件4223以及转动连接件4224。贴胶台41通过转动连接件4224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转动连接。纠偏凸轮件4222转动连接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纠偏旋转件4223转动连接于贴胶台41。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的输出端与纠偏凸轮件4222连接,纠偏凸轮件4222与纠偏旋转件4223贴合。倾斜度纠偏组件422还包括纠偏弹性件4225。纠偏弹性件4225的两端分别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以及贴胶台41连接。

具体的,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设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背向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的一面,并临近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一侧边;纠偏凸轮件4222转动连接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的另一面,并位于其中一纠偏滑块42116的上方。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的输出端穿过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后与纠偏凸轮件4222连接。贴胶台41位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的上端,贴胶台41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垂直。贴胶台41下表面设置有纠偏旋转安装板411,该纠偏旋转安装板411与纠偏凸轮件4222相对,纠偏旋转件4223转动连接于该纠偏旋转安装板411上,并与纠偏凸轮件4222贴合。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背向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的一面的垂直设置有弹性件安装板42121,弹性件安装板42121位于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的外侧,纠偏弹性件4225的一端与弹性件安装板42121连接,其另一端与贴胶台41的下表面连接,纠偏弹性件4225提供的弹性拉力可使得纠偏旋转件4223与纠偏凸轮件4222始终处于贴合状态。转动连接件4224包括转动连接架42241、转动连接轴42242以及转动连接部42243。转动连接架42241设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背向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的一面,并临近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另一侧边。转动连接架42241为″l″型架,其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形成近似的″u型结构″。转动连接轴42242的一端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转动连接,其另一端与转动连接架42241的上端连接。转动连接部42243的一端为筒状结构,其另一端为板状结构,转动连接部42243具有筒状结构的一端套设于转动连接轴42242外,转动连接部42243具有板状结构的一端与贴胶台41连接。

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驱动纠偏凸轮件4222转动,进而带动与之贴合的纠偏旋转件4223转动,纠偏凸轮件4222为盘形凸轮,其具有变化的直径,当纠偏凸轮件4222转动时,会使得其与纠偏旋转件4223贴合的高度发生变化,进而使得贴胶台41可以转动连接件4224为中心进行旋转,完成对贴胶台41的倾斜度的调节。本实施例中的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可采用电机,纠偏弹性件4225可采用弹簧,纠偏旋转件4223可采用滚针轴承或cf轴承。

优选的,纠偏机构42还包括纠偏角检测组件423。纠偏角检测组件423用于监测贴胶台41的倾斜角度。通过纠偏角检测组件423的设置对贴胶台41的倾斜角度进行监测,进而对电芯的倾斜度进行监测,使得倾斜度纠偏组件422能够根据电芯的倾斜度进行精确调节。纠偏角检测组件423包括感应片4231以及感应件4232,感应片4231贴附于纠偏凸轮件4222的表面,感应件4232设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其感应端面向感应片4231。感应件4232通过监测感应片4231的角度变化,进而获得纠偏凸轮件4222的角度变化,获得纠偏凸轮件4222是否回到原点以及自原点转动角度的信息,以便于倾斜度纠偏驱动件4221能够进行精确驱动对贴胶台41的倾斜度进行调节。本实施例中的感应件4232可采用角度传感器。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纠偏角检测组件423用于监测贴胶台41是否复位到原点。可以理解的是,在倾斜度纠偏组件422进行倾斜度纠偏之后,需要贴胶台41复位到初始原点位置,通过纠偏角检测组件423对贴胶台41是否回到原点进行监测,以便于下一次倾斜度纠偏调整。在具体应用时,纠偏角检测组件423也可采用感应片4231以及感应件4232的结构配合,即感应片4231贴附于纠偏凸轮件4222的表面感应件4232设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其感应端面向感应片4231,同时,在感应片4231上设置有复位原点42311,例如,感应片4231采用光电感应片,复位原点42311为设于光电感应片上的复位原点,感应件4232为可感应复位原点的传感器,例如,微型光电传感器。

复参照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中的纠偏装置还包括定位机构43。定位机构43用于对贴胶台41承载的产品进行定位。具体的,定位机构43包括第一定位组件431以及第二定位组件432。第一定位组件431包括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以及第一定位块4312。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设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并位于位置纠偏驱动件4211的上方。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的输出端与第一定位块4312的一端连接,第一定位块4312的另一端向着贴胶台41一长边延伸,并与贴胶台41的长侧面形成滑动连接关系。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驱动第一定位块4312线性移动,使得第一定位块4312的上端可露于贴胶台41。优选的,第一定位块4312的宽度与贴胶台41的长度一致。第二定位组件432包括定位固定件(图中未显示)以及第二定位块4321,第二定位块4321通过定位固定件固定于贴胶台41的短侧面,且第二定位块4321的上端露于贴胶台41;第二定位块4321与第一定位块4312相邻,且第二定位块4321与第一定位块4312垂直。优选的,第二定位块4321的宽度与贴胶台41的宽度一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可采用气缸,定位固定件可采用螺钉。通过第二定位块4321与第一定位块4312形成对电芯的定位的基准边,初始时,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驱动第一定位块4312的上端伸出贴胶台41,矩形板状的电芯放置于贴胶台41上时,以第二定位块4321与第一定位块4312作为定位基准边进行放置,而后第一定位驱动件4311再驱动第一定位块4312下降,使得电芯100的长侧面露出,后续完成贴胶作动。

优选的,定位机构43还包括第三定位组件433。第三定位组件433包括第二定位驱动件4331以及第三定位件4332。第二定位驱动件4331设于贴胶台41的下表面,其输出端与第三定位件4332连接,第三定位件4332位于贴胶台41的上方,并与贴胶台41平行,第三定位驱动件331驱动第三定位件4332沿着平行贴胶台41的方向向着第一定位块4312线性移动。当第一定位块4312露出贴胶台上表面时,使得第三定位件4332与第一定位块4312形成夹持关系,对贴胶台41上的电芯进行夹持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驱动件4331可采用气缸。优选的,第三定位件4332沿着垂直于第一定位块4312的方向开设有调节槽43321,通过调节槽43321可使得第二定位驱动件4331与第三定位件4332的不同位置进行连接,以便适配到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的夹持。

优选的,定位机构43还包括第四定位组件434。第四定位组件434包括第三定位驱动件4341、第四定位块4342以及定位架4343,第三定位驱动件4341通过定位架4343设于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的侧壁,第四定位块4342与定位架4343滑动连接,第四定位块4342与第三定位驱动件4341的输出端连接,第四定位块4342与第二定位块4321正对,第三定位驱动件4341驱动第四定位块4342平行于贴胶台41表面的方向线性移动,第四定位块4342与第二定位块4321配合对电芯进行夹持定位。本实施例中的第三定位驱动件4341可采用气缸。优选的,通过改变定位架4343固定在位置纠偏承载件4212的侧壁的位置,可使得第四定位块4342的夹持方向发生改变,以适配到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优选的,贴胶台41沿着自身的宽度方向开设有多个定位滑槽412,每一定位滑槽412可与第四定位块4342形成滑动连接关系,使得第四定位块4342可于定位滑槽412内滑动,保证了第四定位块4342夹持定位时移动稳定,同时多个定位滑槽412适配第四定位块4342夹持位置的调整,以便对不同规格尺寸的电芯进行夹持。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