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79681发布日期:2021-09-25 11:4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背景技术: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线圈骨架,常规线圈骨架一般仅具有两个引脚(一组引脚),在其装配生产过程中,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对其进行一次性的穿套管、绕线及包胶,即可完成相应常规线圈骨架成品的一次性生产。
3.但是,对于特殊的线圈骨架,如具有四个引脚(两组引脚)的线圈骨架,则需要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对其进行两轮的穿套管、绕线及包胶,即先穿设两根套管于第一线材外,再缠固两根套管中的一根套管到线圈骨架第一引脚上,继而自动绕第一线材至线圈骨架线槽,然后再缠固两根套管中的另一根套管到线圈骨架第二引脚上,最后再在线槽中所绕第一线材外包第一层胶,后续,下料并手工将所下线圈骨架重新装载于相应常见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上,并再次穿设另外两根套管于第二线材外,再缠固另外两根套管中的一根套管到线圈骨架第三引脚上,然后自动绕第二线材至线圈骨架线槽,后续的,则缠固另外两根套管中的另一根套管到线圈骨架第四引脚上,继而再在线槽中所绕第二线材外包第二层胶,最后下料即完成具有四个引脚(两组引脚)的线圈骨架成品的生产;同理,如具有六个引脚(三组引脚)的线圈骨架,则需要使用现有技术中常见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对其进行三轮的穿套管、绕线及包胶,相应具有六个引脚(三组引脚)的线圈骨架成品的生产工序如上类似。
4.所以,作为现有技术,可以简单概括:现有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只能作为单机使用,而不能在有需要时进行联机使用,来以使多个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不用旋接构件即可直接拼装成联机以实现能连续性对具有多根引脚的线圈骨架进行多轮的穿套管、绕线及包胶,使得实用性不强。
5.并且,现有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在其胶带用完时,不具有监测报警功能,使得使用时需要人工一直盯着,由此,则增加人力并大大增加人工成本。
6.因此,现有问题有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的主控制器,还包括:
9.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左中部,用以向右对需要穿套管、绕线、缠固套管及包胶的线圈骨架进行定向输送;
10.送线送管机构;所述送线送管机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设于所述机架左前部,用以向右输送线材及管材;
11.穿套管机构;所述穿套管机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设于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及所述送线送管机构右侧,用以将所述送线送管机构所向右输送的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所述送线送管机构所向右输送的线材外;
12.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构;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包括设在所述线材输送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穿套管机构右侧的用以对线材进行定位并绷直的拉线机构及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拉线机构后侧的用以抓取线圈骨架的多轴机械手;所述多轴机械手用以驱动所述线圈骨架绕r轴旋转而将线材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线圈骨架沿 x、y、z轴运动而将所述两段套管分别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
13.包胶机构,所述包胶机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设于所述拉线机构右侧,用以在穿套管绕线后所述线圈骨架上线圈表面包裹至少一层绝缘胶带;且所述包胶机构上设有在胶带用完时输出报警的胶带用完监测报警构件;
14.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右中部,与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处在同一直线上,可与设于其右端的下一台所述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相衔接,用以向右对穿套管、绕线、缠固套管及包胶完毕的线圈骨架进行下料或将其定向输送至下一台所述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中。
15.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16.优选地,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包括固于所述机架左中部的基座a、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基座a上的直线输料器、固于所述机架左中部并位于所述基座a右侧的基座b、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基座b上并位于所述直线输料器右侧的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及设于所述基座b上并位于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右端的出料挡止机构;
17.所述直线输料器上端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线圈骨架输送槽;
18.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后端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线圈骨架输送槽右侧开口相衔接的线圈骨架放置槽,并在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内设有用以检测其内是否有线圈骨架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线圈骨架在位检测传感器;
19.所述出料挡止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固于所述基座b的可轴向转动的扭簧杆及立固于所述扭簧杆的在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右端出料口相抵贴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与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右端出料口相对的一面在受一定推力时,可随同所述扭簧杆轴向转动九十度而将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右端出料口打开;
20.当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内有线圈骨架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传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衔接于所述直线输料器左端的送料震盘停止向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输送线圈骨架;
21.当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内没有线圈骨架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并将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传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衔接于所述直线输料器左端的送料震盘继续向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
输送线圈骨架。
22.优选地,所述送线送管机构包括线材固定架、送线机构及送管机构;
23.所述线材固定架设于所述机架左前部,其上设有线轮及用以拉紧线材的张力器;
24.所述送线机构设于所述张力器右侧并与所述张力器相衔接,用以向右输送线材;
25.所述送管机构设于所述张力器右侧并位于所述送线机构前侧,用以向右输送管材。
26.优选地,所述机架上端面左前部固设有一穿管底座,所述穿管底座上端面左侧固设有一管线座;
27.所述送线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管线座上的右端与所述穿套管机构左端相衔接的第一导管及用以驱动线材在所述第一导管内向右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送料对辊件;
28.所述送管机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管线座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管前侧的第二导管、用以驱动管材在所述第二导管内向右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送料对辊件及用以向右导引管材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且右端与所述穿套管机构左端相衔接的导管头。
29.优选地,所述穿套管机构包括沿前后方向设于所述穿管底座上端面右侧的滑轨、可前后滑动的固于所述滑轨上的基座、沿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基座上可张开/闭合以夹持所述两段套管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夹持装置、用以推动所述基座沿所述滑轨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推动气缸及设于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导管头之间的用以切断管材以形成两段套管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切管构件;
30.所述夹持装置具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用于夹持套管的套管夹槽;
31.当所述夹持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管头轴线与所述套管夹槽轴线重合;
32.当所述夹持装置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管轴线与所述套管夹槽轴线重合。
33.优选地,所述拉线机构包括:
34.线夹;用以夹紧或松开所述线材;
35.导针夹;所述导针夹设于所述线夹左侧线材输送方向上,以供所述线材穿过;当所述多轴机械手驱动所述线圈骨架沿x轴、y轴、z轴运动时,所述线圈骨架的引脚环绕所述导针夹运动而将穿套于所述线材上的套管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引脚上;
36.旋转座;所述线夹及导针夹固设在所述旋转座上;
37.移动座;
38.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座相连,并固于所述移动座上,用以驱动所述旋转座相对于所述移动座旋转180
°
而在位置a和位置b 之间切换,以使所述线夹与导针夹位置互换;
39.移动驱动装置,所述移动驱动装置与所述移动座连接,并设于所述机架上,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沿x轴移动,以使所述线夹将所述线材夹紧后绷直;
40.剪线组件,所述剪线组件与所述线夹在所述线材输送方向上并排设置,用以剪断所述线材;
41.当所述旋转座位于所述位置a时,所述多轴机械手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线圈骨架环绕所述导针夹运动而将穿套于所述线材上的其中一段套管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其中一个引脚上;
42.当所述旋转座位于所述位置b时,所述多轴机械手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线圈骨架环绕所述导针夹运动而将穿套于所述线材上的另一段套管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另一个引脚上。
43.优选地,所述导针夹包括导针夹块a、导针夹块b及手指气缸;
44.所述导针夹块a和导针夹块b相对设置,且所述导针夹块a上形成有沿所述线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嘴部,所述导针夹块b上形成有沿所述线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嘴部;
45.所述手指气缸驱动所述导针夹块a与导针夹块b相向运动而闭合或背向运动而打开;
46.当所述导针夹块a与导针夹块b相向运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一嘴部和第二嘴部之前限定出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孔径大于所述线材直径且小于所述套管外径。
47.优选地,所述多轴机械手包括机械手臂、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多轴运动机构及压线机构;
48.所述机械手臂具有一朝前设置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适于插接线圈骨架;
49.所述多轴运动机构设于所述机架上,并连至所述机械手臂,用以驱动所述机械手臂沿x轴、y轴、z轴移动以及绕r轴枢转,所述r轴与所述线圈骨架轴线重合。
50.所述压线机构设于所述多轴运动机构前上部,包括压线板及压线驱动机构,所述压线板配置在所述机械手臂的一侧且与所述插接部在x轴上相对,所述压线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压线板远离或靠近所述插接部上的线圈骨架,以在所述压线板靠近所述插接部上的线圈骨架时,将线材挡止在线圈骨架的线槽内。
51.优选地,所述包胶机构包括:
52.导轮,用以供胶带绕过;
53.胶带夹,用以夹紧或松开胶带;
54.升降驱动装置,所述升降驱动装置与所述胶带夹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胶带夹上下运动,以使所述胶带夹将所述胶带夹紧后拉长;
55.顶轮组件,所述顶轮组件设在胶带夹一侧,用以将拉长后的胶带顶压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圈表面,以使胶带粘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圈表面;
56.切刀组件,所述切刀组件设在所述胶带夹一侧,用以切断所述胶带。
57.压带组件,所述压带组件设在所述导轮一侧,用以在所述胶带需要切断时将所述胶带压紧在所述导轮上。
58.优选地,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包括沿左右方向竖直固于所述机架右中部的立板、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立板上部的直线退料器、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立板前表面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退料气缸及立于所述退料气缸左端气缸杆上部的推料杆;
59.所述直线退料器上端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左右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线圈骨架下料槽;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后内壁左侧向后开设有下料缺口,且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槽底左侧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推料口;所述推料杆上端穿过所述推料口而伸入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右端前侧开设有取料口;
60.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退料气缸左端气缸杆向右伸入其内时,所述退料气缸左端气缸杆同步带动所述推料杆向右移动,以驱使其上端将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内的线圈骨架沿着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向右推送。
6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62.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在仅对需要绕一层线的线圈骨架进行穿套管、绕一层线及包一层胶时,单独使用本技术即可,即本技术可仅作为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使用,在对需要绕多层线的线圈骨架进行穿套管、绕多层线及包多层胶时,将多个本技术直接拼装联机即可,多个本技术直接拼装联机时也无需其他衔接构件,即本技术还可作为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使用,由此,则使得本技术使用灵活,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另一方面,在本技术所述包胶机构中,其在胶带用完时具有监测报警的功能,使得使用时无需人工把守在机架前一直盯着,使得能大大节省人力并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且使得能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加装胶带,以避免因胶带用完导致包胶作业中断还没被发觉而导致降低线圈骨架成品的生产效率及延长线圈骨架成品的生产周期,进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极佳,使得适于推广并普及。
附图说明
63.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4.图2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5.图3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6.图4是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线机构、送管机构及所述穿套管机构固于所述管线座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7.图5是图4中a的放大图;
68.图6是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9.图7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多轴机械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70.图8是本实施例中,两所述包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71.图9是本实施例中,两所述包胶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72.图10是本实施例中,其中一所述包胶机构在去掉其转动轴承、胶带轮及所述胶带用完监测报警构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73.图11是图10的分解图;
74.图12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胶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75.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76.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77.结合图1

图12所示;
7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1000,包括机架10及设于机架10的主控制器,还包括:
79.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10左中部,用以向右对需要穿套管、绕线、缠固套管及包胶的线圈骨架进行定向输送;
80.送线送管机构30;所述送线送管机构30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设于所述机架10左
前部,用以向右输送线材及管材;
81.穿套管机构40;所述穿套管机构40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设于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及所述送线送管机构30右侧,用以将所述送线送管机构 30所向右输送的管材切断以形成两段套管并将两段套管穿套于所述送线送管机构30所向右输送的线材外;
82.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构50;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构50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包括设在所述线材输送方向上且位于所述穿套管机构40右侧的用以对线材进行定位并绷直的拉线机构501及沿前后方向设在所述拉线机构501后侧的用以抓取线圈骨架的多轴机械手502;所述多轴机械手502用以驱动所述线圈骨架绕r轴旋转而将线材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线槽内以形成线圈,以及用以驱动所述线圈骨架沿x、y、z轴运动而将所述两段套管分别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两个引脚上;
83.包胶机构60,所述包胶机构60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设于所述拉线机构501右侧,用以在穿套管绕线后所述线圈骨架上线圈表面包裹至少一层绝缘胶带;且所述包胶机构60上设有在胶带用完时输出报警的胶带用完监测报警构件61;
84.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70;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70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机架10右中部,与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处在同一直线上,可与设于其右端的下一台所述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1000的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相衔接,用以向右对穿套管、绕线、缠固套管及包胶完毕的线圈骨架进行下料或将其定向输送至下一台所述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1000的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中。
85.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1000使用。
86.一方面,在仅对需要绕一层线的线圈骨架进行穿套管、绕一层线及包一层胶时,单独使用本技术即可,即本技术可仅作为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使用,在对需要绕多层线的线圈骨架进行穿套管、绕多层线及包多层胶时,将多个本技术直接拼装联机即可,多个本技术直接拼装联机时也无需其他衔接构件,即本技术还可作为可多机联机的单体穿套管绕线包胶机1000使用,由此,则使得本技术使用灵活,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87.另一方面,在本技术所述包胶机构60中,其在胶带用完时具有监测报警的功能,使得使用时无需人工把守在机架10前一直盯着,使得能大大节省人力并大大减少人工成本,且使得能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加装胶带,以避免因胶带用完导致包胶作业中断还没被发觉而导致降低线圈骨架成品的生产效率及延长线圈骨架成品的生产周期。
88.进而,本技术使用效果极佳,使得适于推广并普及。
89.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包括固于所述机架 10左中部的基座402a201、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基座402a201上的直线输料器202、固于所述机架10左中部并位于所述基座402a201右侧的基座 402b203、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基座402b203上并位于所述直线输料器202 右侧的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及设于所述基座402b203上并位于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右端的出料挡止机构205;
90.所述直线输料器202上端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线圈骨架输送槽2021;
91.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后端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与所述线圈骨架输送槽2021右侧开口相衔接的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并在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内设有用以检测其内是否有线圈骨架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线圈骨架在位检测传感器2042;
92.所述出料挡止机构205包括沿前后方向固于所述基座402b203的可轴向转动的扭簧杆2051及立固于所述扭簧杆2051的在自然状态时与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右端出料口相抵贴的挡板2052;所述挡板2052的与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右端出料口相对的一面在受一定推力时,可随同所述扭簧杆 2051轴向转动九十度而将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右端出料口打开;
93.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自然状态时,所述挡板2052将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右端出料口挡住,当需要取料时,取料机械手从后部插入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抓取线圈骨架,并向右滑动即能带动线圈骨架从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右端出料口滑出以实现取料,滑出过程中则推动所述挡板2052 转动,滑出之后所述挡板2052即会复位并重新挡住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 右端出料口。
94.并且,基于上文所述,还需说明的是:
95.当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传感器2042检测到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 内有线圈骨架时,产生第一触发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传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触发信号控制衔接于所述直线输料器202 左端的送料震盘停止向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输送线圈骨架;
96.当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传感器2042检测到所述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 内没有线圈骨架时,产生第二触发信号,并将所述第二触发信号传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触发信号控制衔接于所述直线输料器202 左端的送料震盘继续向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输送线圈骨架。
97.由上所述,可以明确,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则能做到线圈骨架输送时间可控,以使本技术操控可靠性好,操作安全性好,使得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内不会无休止的进入有线圈骨架而使最终被从所述线圈骨架在位检测器204的线圈骨架放置槽2041右端出料口挤出掉落。
98.进一步的,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送线送管机构30包括线材固定架301、送线机构302及送管机构303;
99.所述线材固定架301设于所述机架10左前部,其上设有线轮3011及用以拉紧线材的张力器3012;
100.所述送线机构302设于所述张力器3012右侧并与所述张力器3012相衔接,用以向右输送线材;
101.所述送管机构303设于所述张力器3012右侧并位于所述送线机构302前侧,用以向右输送管材。
102.并且,在优选方案中,所述机架10上端面左前部固设有一穿管底座101,所述穿管底座101上端面左侧固设有一管线座102;
103.所述送线机构302包括安装于所述管线座102上的右端与所述穿套管机构40左端相衔接的第一导管3021及用以驱动线材在所述第一导管3021内向右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一送料对辊件3022;
104.所述送管机构303包括安装于所述管线座102上并位于所述第一导管 3021前侧的第二导管3031、用以驱动管材在所述第二导管3031内向右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第二送料对辊件3032及用以向右导引管材的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且右端与所述穿套管机
构40左端相衔接的导管头3033。
105.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套管机构40包括沿前后方向设于所述穿管底座 101上端面右侧的滑轨401、可前后滑动的固于所述滑轨401上的基座402、沿左右方向安装于所述基座402上可张开/闭合以夹持所述两段套管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夹持装置403、用以推动所述基座402沿所述滑轨40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推动气缸405及设于所述夹持装置403与所述导管头之间的用以切断管材以形成两段套管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切管构件406;
106.所述夹持装置403具有沿左右方向设置的用于夹持套管的套管夹槽;
107.当所述夹持装置403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导管头3033轴线与所述套管夹槽轴线重合;
108.当所述夹持装置403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管3021轴线与所述套管夹槽轴线重合。
109.具体的,在本技术中,所述夹持装置403包括上压块4031、下压块4032 及用以控制所述上压块4031与所述下压块4032同步相向运动或同步背向运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驱动构件404,所述基座402后端面下部开设有贯穿其左右端面的开口槽4021,所述上压块4031与下压块4032层叠设置于所述开口槽4021内,且穿套于所述基座402上端面向下安装的导向杆4022上;所述上压块4031下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套管放置槽a40311,所述下压块4032 上表面沿左右方向设有套管放置槽b40321,所述套管放置槽a40311与套管放置槽b40321上下相对以形成所述套管夹槽,所述开口槽4021在竖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上压块4031与所述下压块4032的厚度之和,以使所述驱动构件404能够驱动所述上压块4031与下压块4032贴合或分离。
110.并且,在本技术中,所述穿套管机构40与本技术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1420427208.7”的实用新型专利“穿套管机”的技术方案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为现有技术,具体细节等,在此,则不做详细说明。
111.且由上所述,可以总结:
112.一方面,经所述第一送料对辊件3022进行驱动,驱使线材沿着所述第一导管3021向右输送,使得线材输送导向性好;经所述第二送料对辊件3032 进行驱动,驱使管材沿着所述第二导管3031向右输送,使得管材输送导向性好;
113.另一方面,在所设有的所述送管机构303中,由于所述导管头3033直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使得其右端形成为缩口,使得经其导出的管材能很好的经其右端缩口进入所述穿套管机构40的套管夹槽,使得管材穿入导向性好。
114.而在上述线材穿入操作前,经所述穿套管机构40将所述送管机构3033 所向前输送的管材切断以对应形成两段套管留置于所述套管夹槽,此后,即可进行线材的继续向右输送,所输送的线材即可穿入所述两段套管。
115.此外,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拉线机构501包括:
116.线夹5011;用以夹紧或松开所述线材;
117.导针夹5012;所述导针夹5012设于所述线夹5011左侧线材输送方向上,以供所述线材穿过;当所述多轴机械手502驱动所述线圈骨架沿x轴、y轴、 z轴运动时,所述线圈骨架的引脚环绕所述导针夹5012运动而将穿套于所述线材上的套管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引脚
上;
118.旋转座5013;所述线夹5011及导针夹5012固设在所述旋转座5013上;
119.移动座5014;
120.旋转驱动装置5015,所述旋转驱动装置5015与所述旋转座5013相连,并固于所述移动座5014上,用以驱动所述旋转座5013相对于所述移动座5014 旋转180
°
而在位置a和位置b之间切换,以使所述线夹5011与导针夹5012 位置互换;
121.移动驱动装置5016,所述移动驱动装置5016与所述移动座5014连接,并设于所述机架10上,用以驱动所述移动座5014沿x轴移动,以使所述线夹5011将所述线材夹紧后绷直;
122.剪线组件5017,所述剪线组件5017与所述线夹5011在所述线材输送方向上并排设置,用以剪断所述线材;
123.当所述旋转座5013位于所述位置a时,所述多轴机械手50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线圈骨架环绕所述导针夹5012运动而将穿套于所述线材上的其中一段套管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其中一个引脚上;
124.当所述旋转座5013位于所述位置b时,所述多轴机械手502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线圈骨架环绕所述导针夹5012运动而将穿套于所述线材上的另一段套管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另一个引脚上。
125.同时,所述导针夹5012包括导针夹块a50121、导针夹块b50122及手指气缸50123;
126.所述导针夹块a50121和导针夹块b50122相对设置,且所述导针夹块 a50121上形成有沿所述线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嘴部501211,所述导针夹块 b50122上形成有沿所述线材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二嘴部501221;
127.所述手指气缸50123驱动所述导针夹块a50121与导针夹块b50122相向运动而闭合或背向运动而打开;
128.当所述导针夹块a50121与导针夹块b50122相向运动而闭合时,所述第一嘴部501211和第二嘴部501221之前限定出一过线孔,所述过线孔孔径大于所述线材直径且小于所述套管外径。
129.由上所述,可以总结,本技术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构50的大致工作原理为:
130.s1、以使所述旋转座5013位于位置a,线材向右输送穿过所述管线夹 5011,并由所述线夹5011拉紧绷直,第一段套管挡止在所述导针夹5012左端,利用所述多轴机械手502即可驱动线圈骨架的一个引脚环绕所述导针夹5012左端运动,第一段套管即能顺利地被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个引脚上。
131.s2、第一段套管被缠固于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个引脚上后,顺带的将线材靠近其端部的部分也缠绕其上,继续通过所述多轴机械手502驱动线圈骨架环绕所述导针夹5012后端运动,线材即可被缠绕于线圈骨架的线槽中;
132.s3、线材被缠绕于线圈骨架的线槽中后,以使所述导针夹5012及所述线夹5011处于打开状态,利用所述多轴机械手502将线材带离所述拉线机构 501,并使得所述旋转座5013位于位置b,此时,所述导针夹5012位于所述线夹5011右侧,后续的,通过所述移动驱动装置5016控制所述移动座5014 带动所述线夹5011及所述导针夹5012向左运动,以使线材上所穿设的第二段套管刚好位于所述导针夹5012右侧,再通过所述移动驱动装置5016控制
所述移动座5014带动所述线夹5011及所述导针夹5012向右运动,即可将线材上所穿设的第二段套管抵紧至线圈骨架的另一引脚处,进而,再利用所述多轴机械手502即可驱动线圈骨架的另一个引脚环绕所述导针夹5012左端运动,第二段套管即能顺利地被绕到所述线圈骨架的另一个引脚上。
133.如此,通过上述步骤s1、s2及s3,即能依次完成第一段套管在所述线圈骨架其中一个引脚上的缠固、线材缠绕于线圈骨架的线槽中及第二段套管在所述线圈骨架另一个引脚上的缠固。
134.此外,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剪线组件5017用以剪断所述线材。所述剪线组件5017优选为与所述线夹5011连为一体,以使随所述线夹5011张开而同步张开并随所述线夹5011闭合而同步闭合。
135.即在上述步骤s1、s2及s3完成后,即可使用所述剪线组件5017对线材进行剪断,以使完成一个线圈骨架的绕线及两段套管的缠固,剪线后的线材端头依然被夹紧于所述线夹5011中,以备下一线圈骨架的绕线及两段套管的缠固。
136.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的所述多轴机械手502包括机械手臂5021、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多轴运动机构5022及压线机构5023;
137.所述机械手臂5021具有一朝前设置的插接部50211,所述插接部50211 适于插接线圈骨架;
138.所述多轴运动机构5022设于所述机架10上,并连至所述机械手臂5021,用以驱动所述机械手臂5021沿x轴、y轴、z轴移动以及绕r轴枢转,所述 r轴与所述线圈骨架轴线重合。
139.也就是说,所述机械手臂5021上的插接部50211与线圈骨架上的孔可以相插接,如此,即方便于机械手臂5021装载线圈骨架。
140.其中,所述多轴运动机构5022在现有绕线包胶机中常见,如其可等同于本技术人申请的专利号为“201822270673.5”的实用新型专利“直推式上下料绕线包胶一体机”的技术方案中的三维移动机构与绕线机构的结合,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也不做更多例举说明。
141.所述压线机构5023设于所述多轴运动机构5022前上部,包括压线板 50231及压线驱动机构50232,所述压线板50231配置在所述机械手臂5021 的一侧且与所述插接部50211在x轴上相对,所述压线驱动机构50232驱动所述压线板50231远离或靠近所述插接部50211上的线圈骨架,以在所述压线板50231靠近所述插接部50211上的线圈骨架时,将线材挡止在线圈骨架的线槽内,由此,即可确保绕线可靠。
142.且所述压线驱动机构50232优选为气缸传动直线模组。
143.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所述包胶机构60包括:
144.导轮601,用以供胶带绕过;
145.胶带夹602,用以夹紧或松开胶带;
146.升降驱动装置603,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03与所述胶带夹602连接,用以驱动所述胶带夹602上下运动,以使所述胶带夹602将所述胶带夹602紧后拉长;
147.顶轮组件604,所述顶轮组件604设在胶带夹602一侧,用以将拉长后的胶带顶压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圈表面,以使胶带粘在所述线圈骨架的线圈表面;
148.切刀组件605,所述切刀组件605设在所述胶带夹602一侧,用以切断所述胶带。
149.压带组件606,所述压带组件606设在所述导轮601一侧,用以在所述胶带需要切断时将所述胶带压紧在所述导轮601上。
150.且本技术的所述包胶机构60还包括用以固定胶带的包胶支架607,所述包胶支架607上设有转动轴承6072及套固于所述转动轴承6072外的胶带轮 6073,且所述包胶支架607上设有所述导轮601:
151.基于此,可以理解,本技术中所述包胶机构60的大致工作原理是:
152.在包胶之前,可以通过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03驱动所述胶带夹602向上运动,使得胶带的下端位于胶带夹602内,此时,可以利用所述胶带夹602 闭合将胶带的下端夹紧,接着,所述升降驱动装置603驱动所述胶带夹602 向下运动,即可将胶带向下拉长。
153.在所述绕线及套管缠固机构50完成线圈骨架上绕线及两段套管缠固后,可以通过所述多轴机械手502驱动线圈骨架运动至所述导轮601一侧与胶带贴近,再通过顶轮组件604将胶带向线圈骨架一侧顶出,使得胶带粘贴在线圈骨架的线圈上,接着,松开所述胶带夹602,通过所述多轴机械手502驱动线圈骨架绕r轴旋转,即可使得胶带包裹在线圈骨架的外表面至少一圈,随后,再利用所述切刀组件605伸出而将胶带切断,使得包胶完成后的线圈骨架能够移动至其他工位,例如移动至卸料工位进行卸料。
154.同时,当利用切刀组件605将胶带切断之前,可以通过压带组件606先将胶带压紧在导轮601上,此时,胶带的一端卷绕在线圈骨架上,而胶带在导轮601处被压带组件606压紧在导轮601上,所以,胶带上导轮601处至线圈骨架之间的部分被固定住,再通过切刀组件605伸出,切刀组件605即可将胶带上导轮601处至线圈骨架之间的部分被切断,如此,可以确保胶带切断可靠。
155.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胶机构60并排设有两个,其中一所述包胶机构60上设置的胶带轮6073宽度较宽,其宽度与线圈骨架线槽宽度相适配,用以套固宽度较宽的胶带,以适配刚好能被缠绕包至线圈骨架表面,另一所述包胶机构60上设置的胶带轮6073宽度较窄,用以套固宽度较窄的胶带,以适配刚好能被缠绕至线圈骨架线槽两侧,使得所包的宽胶带两侧能被加固,以避免留有包胶缝隙而使线圈骨架线槽中所缠绕的线材外漏。
156.且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
157.胶带夹602包括第一夹片6021、第二夹片6022及夹紧气缸6023,第一夹片6021和第二夹片6022相对设置,夹紧气缸6023驱动第一夹片6021与第二夹片6022相对运动而实现对胶带的夹紧或松开。
158.顶轮组件604包括顶轮6041、安装板6042及第一伸缩气缸6043,所述顶轮6041设在安装板6042的一端,第一伸缩气缸6043与安装板604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气缸6043驱动安装板6042向靠近胶带或远离胶带方向运动,进而实现顶轮6041将胶带压紧在线圈骨架上。
159.切刀组件605包括切刀6051、连接架6052及第二伸缩气缸6053,连接架6052可滑动地设在一固定座6071上,所述固定座6071固定在包胶支架607 上,切刀6051固定在连接架6052上,第二伸缩气缸6053与连接架6052连接以驱动连接架6052运动,进而使得切刀6051随连接架6052伸出而将胶带切断。
160.压带组件606包括滑动杆6061、l型连接件6062、压块6063及第三伸缩气缸6064,滑动杆6061可滑动地设在固定座6071上,l型连接件6062连接滑动杆6061的一端,压块6063安
装在l型连接件6062上并与导轮601相对,滑动杆6061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伸缩气缸6064,第三伸缩气缸6064驱动滑动杆6061滑动,进而驱动压块6063向靠近导轮601或远离导轮601的方向运动,实现将胶带压紧在导轮601上或者松开胶带。
161.同时,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胶带用完监测报警构件61包括套固于所述转动轴承上的随所述胶带轮6073同步转动的马盘611、用以监测所述马盘611 是否转动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用以固定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的u型固定座613及用以在所述马盘611不转动时输出报警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声光报警器(未图示);
162.所述u型固定座613固于所述包胶支架607,其开口端朝向所述马盘611,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设于所述u型固定座613内壁,所述马盘611外周向外突出均匀设有多个反光片6111;所述马盘611在随所述胶带轮6073同步匀速转动时,多个所述反光片6111可依次匀速转至所述u型固定座613内并正对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
163.继而,可以理解,本技术所述胶带用完监测报警构件61报警原理大致为:
164.当所述马盘611随所述胶带轮6073同步匀速转动时,多个所述反光片 6111可依次匀速转至所述u型固定座613内并正对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 612,以使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连续的产生触发信号;当在预设时间段内,所述马盘611没随所述胶带轮6073同步匀速转动时,即表明所述胶带轮 6073上胶带用完,即没胶带被拉扯而带动所述胶带轮6073转动,此时,多个所述反光片6111则不会依次匀速转至所述u型固定座613内并正对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使得所述反射式光纤传感器612不会连续的产生触发信号,在其不能连续的产生触发信号时,相关信息即会传输至所述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即会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未图示)输出声光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在所述胶带轮6073上加装胶带,以利于线圈骨架成品的继续装配生产。
165.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70包括沿左右方向竖直固于所述机架10右中部的立板701、沿左右方向设于所述立板701上部的直线退料器702、沿左右方向固于所述立板701前表面的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的退料气缸703及立于所述退料气缸703左端气缸杆上部的推料杆704;
166.所述直线退料器702上端面沿左右方向开设有左右两端均形成为敞口的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后内壁左侧向后开设有下料缺口7022,且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槽底左侧沿左右方向开设有推料口 7023;所述推料杆704上端穿过所述推料口7023而伸入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 7021;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右端前侧开设有取料口7024;
167.当所述主控制器控制所述退料气缸703左端气缸杆向右伸入其内时,所述退料气缸703左端气缸杆同步带动所述推料杆704向右移动,以驱使其上端将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内的线圈骨架沿着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 向右推送。
168.由此,则可理解:
169.一方面,当本技术单独使用时,所述退料气缸703即可推动穿套管、绕线及包胶完毕的线圈骨架成品从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右端移出,实施时,人工从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右前侧的取料口7024进行取料即可。
170.另一方面,当多个本技术进行联机时,以使前一台本技术的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下料器70与下一台本技术的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相衔接,前一台本技术的所述退料气
缸703即可推动穿套管、绕线及包胶完毕的线圈骨架成品从本技术的所述线圈骨架下料槽7021右端槽口移出并直接输送至下一台本技术的所述线圈骨架直线上料器20中,以备对线圈骨架进行下一轮的穿套管、绕线及包胶。
171.所以,本技术确实能做到无需任何衔接构件即可将多个本技术进行联机使用。
172.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1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17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