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

文档序号:29962732发布日期:2022-05-11 09: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底栅电极(2)、底部铁电层(3)、二维半导体沟道层(4)、源极(5)、漏极(6)、顶部铁电层(7)、顶栅电极(8);顶栅电极(8)、顶部铁电层(7)、二维半导体沟道层(4)、底部铁电层(3)、底栅电极(2)在衬底(1)上依次由上至下竖直分布,且源极(5)、漏极(6)分别位于顶部铁电层(7)两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底栅电极(2)、漏极(6)、源极(5)和顶栅电极(8)采用金属au材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底部铁电层(3)和顶部铁电层(7)均采用p(vdf-trfe)材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其特征在于,二维半导体沟道层(4)采用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mos2或mote2材料。5.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溶胶-凝胶旋涂工艺,在覆有au底栅电极(2)的sio2/si衬底(1)上制成p(vdf-trfe)薄膜作为底部铁电层(3);(2)利用胶带微机械剥离方法,将二维mos2或mote2薄片机械剥离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载体上,通过光学显微镜在pdms上识别出合格的mos2或mote2薄片,再用pdms将承载的mos2或mote2薄片转移到p(vdf-trfe)薄膜上,形成二维半导体沟道层(4);(3)利用光刻和热蒸镀工艺制备具有长条形状的au金属电极,并利用pdms薄膜将其转移到二维半导体沟道层(4),形成源极(5)和漏极(6);(4)利用溶胶-凝胶旋涂工艺,在二维半导体沟道层(4)结构上再次旋涂p(vdf-trfe)薄膜作为顶部铁电层(7);(5)利用pdms转移金属au电极到顶部铁电层(7)结构上,形成顶栅电极(8)。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和(4)的溶胶-凝胶旋涂工艺,是以3000转/秒,每个循环为30s的旋涂参数,生长p(vdf-trfe)薄膜。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胶带微机械剥离方法,是利用透明胶带从块状mos2或mote2材料上剥离出二维半导体薄膜。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5)的热蒸镀工艺,是以固体金属au材料作为蒸发源,在pdms上外延生长au薄膜。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和(5)的光刻工艺,是在光刻胶的掩蔽作用下,刻蚀au材料,形成特定形状的金属au电极。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p(vdf-trfe)薄膜厚度为150nm;偏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比值为70:30mol%。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维半导体沟道的双铁电栅晶体管,弥补了传统铁电场效应二维晶体管在存内计算方面的不足。包括在衬底上依次由上至下竖直分布的顶栅电极层、顶部铁电层、二维半导体沟道层、底部铁电层、底栅电极层;源极、漏极分别位于顶部铁电层两侧。底栅电极、漏极、源极和顶栅电极层采用金属Au材料,二维半导体沟道层采用MoS2或MoTe2材料,底部铁电层和顶部铁电层均采用P(VDF-TrFE)材料。本发明通过双铁电栅耦合效应对TMDC沟道进行电调控,实现对于TMDC沟道的非易失导电率调整。同时,双铁电栅二维晶体管采用上下铁电层的独立极化作为两个逻辑输入,可根据双铁电栅中极化方向的4种不同组合实现双输入布尔存储逻辑运算及其逻辑态的非易失保持,从而得到存内计算的功能。功能。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刘艳 罗拯东 杨麒玉 檀东昕 韩根全 郝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1.26
技术公布日:2022/5/10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