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差动传输电缆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402071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差动传输电缆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传输差动信号之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差动传输电缆及电气设 备。
【背景技术】
[0002] 于1995年作为短距离用数字通信的标准而制定的低电压差动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已广泛应用于传输差动信号之接口。由LVDS所实施的差 动信号的传输具有消耗电力少、耐噪声性优异及电磁放射低的特征。
[0003] 以往,考虑到差动传输电缆和半导体元件的性能等,将LVDS的最大传输速度规定 为3. 125Gbps。但是,通过以微细化等所达成的半导体元件的性能提升,已能输出28Gbps以 上的传输信号,使28Gbps以上的差动信号的传输成为可能的金属制的差动传输电缆被实 用化。该差动传输电缆的传输距离被限定为极短的距离。
[0004] 另一方面,对差动传输电缆所传输的差动信号的传输波形的质量亦有要求,差动 传输的信号调节技术亦大幅提升。例如,市售有能通过均衡器(equali Zer,EQ)或时钟数据 恢复(clock data recovery,Q)R)以1.65Gbps修正_40dB的差动信号的损失(例如,美信 公司(Maxim Integrated)的 MAX3815)之产品。
[0005] 通过对差动信号使用均衡器和时钟数据恢复,能修正差动信号的符号间干扰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ISI),差动信号的差分对间延迟差(Inter-pair Skew,在复 数个导体对之间所产生的信号传递时间的差)的问题得以被解决。但是,关于差分对内延 迟差(Intra-pair Skew,在一对导体间所产生的信号传递时间的差)的问题,仍未解决。因 此,差动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速度的界限,取决于差动传输电缆所具有的差分对内延迟 差。
[0006] 另外,随着通信量的激增与使之成为可能的半导体技术的提升,要求差动传输电 缆进一步地提升传输速度。因此,期望降低差动传输电缆的差分对内延迟差。
[0007] 作为差分对内延迟差得以被降低的差动传输电缆,以往,提出有一种低延迟差平 行型同轴电缆,其是以剖面圆形或椭圆形泡沫绝缘体将平行延伸的1对以上的内部导体一 并覆盖,并且在该泡沫绝缘体的周围具备外部导体,而且以绝缘护套与泡沫绝缘体一起将 该外部导体无间隙地覆盖(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8] 另外,提出有一种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其以扁平的绝缘体覆盖平行配置之1对 导体,该绝缘体具有相对于该1对导体的排列方向,自直角的方向夹持1对导体并相对向之 平坦部,并且,在该绝缘体的外周缠绕有由金属箱带所构成的屏蔽导体,在平坦部处以接连 于屏蔽导体之方式附加有加蔽线(drain wire),以护套覆盖加蔽线与屏蔽导体,通过此种 构成,拉近导体之间的距离,由此,加强导体间的电磁耦合并增加共模阻抗(例如,参照专 利文献2)。
[0009] 现有抟术f献 [0010] 专利f献
[0011] 专利文献I :特开2001-35270号公报
[0012] 专利文献2 :特开2011-96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3]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4] 但是,专利文献1所述之低延迟差平行型同轴电缆,由于泡沫绝缘体的尺寸精度 或泡沫质量偏差等,1对内部导体相互的有效介电常数不对称,而产生差分对内延迟差。另 外,为保持1对内部导体间的距离,需要准确地控制所覆盖的绝缘体的挤制成型压力。但 是,由于难以控制该成型压力,因此,1对内部导体间的距离会不均,因而降低低延迟差平行 型同轴电缆的差分对内延迟差,在原理上有所限制。
[0015] 专利文献2所述之差动信号传输用电缆,通过拉近导体间的距离,虽然自差动信 号向共模信号的转换量减少,而使差分对内延迟差得以被抑制,但同时存在差动阻抗降低 的弊病。而且,若缩小导体的尺寸以抑制差动阻抗的降低,则由于导体的阻力或集肤效应 (skin effect),差动信号的传输损失将会增加。
[0016]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差动传输电缆及电 气设备,其在不增加差动信号的传输损失的前提下,降低了差分对内延迟差。
[001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8]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提供以下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差动传 输电缆及电气设备。
[0019] [1] -种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其将传输差动信号之1对导体连接至第1接 点,
[0020] 并且在使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上述1对导体的外周之第1屏蔽不与任何部位电连 接之状态下,将隔着绝缘层设置于上述第1屏蔽的外周之第2屏蔽连接至第2接点。
[0021] [2] -种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方法,其将传输差动信号之1对导体连接至第1接 点,
[0022] 并且在使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上述1对导体的外周之第1屏蔽、及与上述第1屏 蔽接触的加蔽线不与任何部位电连接之状态下,将隔着绝缘层设置于上述第1屏蔽的外周 之第2屏蔽连接至第2接点。
[0023] [3] -种差动传输电缆,其具备:
[0024] 1对导体,其传输差动信号;
[0025] 第1屏蔽,其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上述1对导体的外周,且不与任何部位电连接; 以及
[0026] 第2屏蔽,其隔着绝缘层设置于上述第1屏蔽的外周,
[0027] 通过选择设置于上述第1屏蔽与上述第2屏蔽之间的上述绝缘层的材质或上述绝 缘层的厚度,来控制共模阻抗。
[0028] [4] 一种差动传输电缆,其具备:
[0029] 电缆本体,其具有传输差动信号之1对导体、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上述1对导体的 外周之第1屏蔽、及隔着绝缘层设置于上述第1屏蔽的外周之第2屏蔽;以及
[0030] 连接器,其具有连接于上述1对导体之信号用端子、及连接于上述第2屏蔽之接地 端子,并且以上述第1屏蔽不与任何部位电连接之方式,设置于上述电缆本体的至少一端 部。
[0031] [5] -种差动传输电缆,其具备:
[0032] 电缆本体,其具有传输差动信号之1对导体、隔着电介质层设置于上述1对导体的 外周之第1屏蔽、与上述第1屏蔽接触之加蔽线、及隔着绝缘层设置于上述第1屏蔽的外周 之第2屏蔽;以及
[0033] 连接器,其具有连接于上述1对导体之信号用端子、及连接于上述第2屏蔽之接地 端子,并且以上述第1屏蔽和上述加蔽线不与任何部位电连接之方式,设置于上述电缆本 体的至少一端部。
[0034] [6] -种电气设备,其具备上述[3]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之差动传输电缆。
[0035] 发明效果
[0036]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不增加差动信号的传输损失的前提下,降低差分对内延迟差。
【附图说明】
[0037]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剖面图。
[0038]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图。
[0039] 图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剖面图。
[0040] 图4是第2实施方式的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图。
[0041] 图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差动传输电缆的连接图。
[0042] 图6是比较例1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剖面图。
[0043] 图7是表示实施例1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差动阻抗之特性图。
[0044] 图8是表示比较例1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差动阻抗之特性图。
[0045] 图9是表示实施例1和比较例1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共模阻抗之特性图。
[0046] 图10是表示实施例1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差动信号的传输损失、及自差动信号向共 模信号的模式转换量之特性图。
[0047] 图11是表示比较例1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差动信号的传输损失、及自差动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