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8543发布日期:2021-12-25 01:4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它包括配合使用的发射端电路与接收端电路;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发射端主控及滤波电路(11)、发射端通讯接收电路(12)、发射端通讯发射电路(13)、发射端驱动及滤波电路(14)与发射端线圈p1;所述接收端电路包括接收端主控及滤波电路(21)、接收端通讯接收电路(22)、接收端通讯发射电路(23)、接收端整流滤波及充电控制电路(24)、接收端线圈p2与充电电池bt1;所述发射端主控及滤波电路(11)的输出端与发射端通讯发射电路(13)的输入端、发射端驱动及滤波电路(14)的输入端相连,发射端通讯发射电路(13)的输出端与发射端线圈p1的输入端相连,发射端驱动及滤波电路(14)的输出端与发射端线圈p1的输入端相连,发射端线圈p1的输出端与发射端通讯接收电路(12)的输入端相连,发射端通讯接收电路(12)的输出端与发射端主控及滤波电路(1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接收端主控及滤波电路(21)的输出端与接收端通讯发射电路(23)的输入端以及接收端线圈p2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端通讯发射电路(23)的输出端与接收端线圈p2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端线圈p2的输出端与接收端通讯接收电路(22)的输入端、接收端整流滤波及充电控制电路(24)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端通讯接收电路(22)的输出端与接收端主控及滤波电路(21)的输入端相连,接收端整流滤波及充电控制电路(24)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池bt1的输入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发射端主控及滤波电路(11)包括发射端主控芯片u1、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二电容c2与第五电容c5;电源适配器与所述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一端相接,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发射端主控芯片u1的第1脚以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与所述发射端主控芯片u1的第8脚并联后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发射端通讯接收电路(12)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六电阻r6、第七电容c7、第十电容c10、第十一电容c11与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六电阻r6的一端、第十电容c10的一端、第十一电容c11的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并联后接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并联后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与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与发射端主控芯片u1的第7脚并联后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以及发射端主控芯片u1的第1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发射端通讯发射电路(13)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与第一mos管q1;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并联后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射端主控芯片u1的第5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发射端驱动及滤波电路(14)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mos管q1、第一电容c1、第三电容c3、第八电容c8
与第九电容c9;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源极接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第一mos管q1的栅极并联后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发射端主控芯片u1的第5脚连接;第一mos管q1的漏极同时与第八电容c8的一端、第九电容c9的一端、发射端线圈p1的第2脚以及第七电容c7的一端连接,第八电容c8的另一端、第九电容c9的另一端与发射端线圈p1的第1脚并联后再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以及电源适配器相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接收端主控及滤波电路(21)包括接收端主控芯片u2、第一电阻r1、第四电容c4与第六电容c6;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端vcc相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同时与接收端主控芯片u2的第1脚、第四电容c4的一端以及第六电容c6的一端连接,接收端主控芯片u2的第8脚、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接收端通讯接收电路(22)包括第三防反接二极管d3、第九电阻r9、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三电容c13、第十四电容c14与第五三极管q5;所述第三防反接二极管d3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以及接收端线圈p2的第1脚连接,第三防反接二极管d3的负极与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同时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一端以及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相连,第十四电容c14的另一端、第十六电阻r16的另一端、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并联后接地,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与接收端主控芯片u2的第7脚并联后与第九电阻r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与电源端vcc相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接收端通讯发射电路(23)包括第七电阻r7、第十电阻r10、第十二电阻r12、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七电阻r17、第四三极管q4与第六mos管q6;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一端与接收端主控芯片u2的第6脚连接,第十四电阻r14的另一端同时与第六mos管q6的栅极以及第十七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第六mos管q6的源极与第十七电阻r17的另一端并联后接地,第六mos管q6的漏极与第十电阻r10的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同时与第七电阻r7的一端以及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的并联端与电源端vcc相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其特征是:所述接收端整流滤波及充电控制电路(24)包括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第十二电容c12、第十五电容c15、第十六电容c16、第十七电容c17、第三三极管q3、第七三极管q7、第八电阻r8、第十一电阻r11与第十五电阻r15;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一端与接收端线圈p2的第1脚并联后与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六电容c16的另一端、第十七电容c17的另一端与接收端线圈p2的第2脚并联后接地,第二防反接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第八电阻r18的一端、第十二电容c12的一端以及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第八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第十二电容c12的另一
端接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相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充电电池bt1的正极的并联端与电源端vcc相接,充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接,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与第十五电阻r15的一端相接,第十五电阻r15的另一端与接收端主控芯片u2的第6脚相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通讯的无线充电电路,它包括配合使用的发射端电路与接收端电路;所述发射端电路包括发射端主控及滤波电路、发射端通讯接收电路、发射端通讯发射电路、发射端驱动及滤波电路与发射端线圈;所述接收端电路包括接收端主控及滤波电路、接收端通讯接收电路、接收端通讯发射电路、接收端整流滤波及充电控制电路、接收端线圈与充电电池。本实用新型利用无线磁电感应充电的设备可做到隐形,设备磨损率低,应用范围广,技术含量高,操作方便,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技术研发人员:杜绍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晶哲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30
技术公布日:2021/12/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