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浪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5640发布日期:2023-01-17 21:13阅读:42来源:国知局
光电浪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一种光电浪板系统。


背景技术:

2.一般而言,传统的太阳能系统的安装工程通常需要先在建筑体(例如屋顶)上铺设浪板。在浪板上组装支架后,接着将太阳能板安装于支架上,增加了铺设浪板与组装支架的安装成本。举例来说,这样的配置需耗费大量人力与施工时间先在浪板与支架上进行钻孔,并且使用大量螺丝及压块进行点锁附,因此提高了安装太阳能系统的材料成本并增加了建筑体的负载重量。此外,在安装太阳能板后,由于太阳能板与支架仅使用螺丝及压块进行点锁附,因此当强风吹向太阳能板与支架时,强风的负风压易破坏太阳能板与支架之间的结构稳定度,导致太阳能系统损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电浪板系统,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4.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第一太阳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第二太阳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
5.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凹槽为v形槽或u形槽。
6.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黏胶材料。黏胶材料位于凹槽中。
7.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分别具有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分别位于第一承载部与第二承载部上。
8.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双面结构胶带。双面结构胶带位于第一承载部、第二承载部、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
9.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胶黏剂。胶黏剂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第一太阳能板之间,以及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第二太阳能板之间。
10.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与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3cm至20cm之间。
11.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太阳能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1cm至20cm之间。
12.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距离与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的
比例在1%至20%之间。
13.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以串联方式连接。
14.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集线至走线槽。
15.本公开的另一技术方式为一种光电浪板系统。
16.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第二太阳能板及两个钢体。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第一太阳能板、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第二太阳能板、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两个钢体锁附于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的底面。两个钢体之间的钢构间距在50cm至200cm之间。
17.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太阳能板的纵向长度与钢构间距的比例在50%至200%之间。
18.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浪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两个钢体的其中一个的长度方向。
19.在本公开上述实施方式中,光电浪板系统具有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且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可加强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之间的结构稳定度,使强风吹向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时,不易破坏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此外,光电浪板系统的浪板(例如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可预先在工厂进行组装,并且将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预先组装于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上。钢体由于光电浪板系统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预先完成,因此可减少在建筑体上安装光电浪板系统的施工时间,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并同时节省人力与安装成本。
20.本公开的一技术方式为一种光电浪板系统。
21.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以及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以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接合,且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上。
22.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具有加强肋。加强肋的顶面较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的底面靠近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
23.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具有承载部。承载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凸肋。
24.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位于承载部的两个凸肋之间。
25.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双面结构胶带。双面结构胶带
位于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底面上。
26.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边缘与双面结构胶带之间的距离小于7毫米(mm)。
27.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光电浪板系统还包括胶黏剂。胶黏剂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一太阳能板之间,并且位于第四承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之间。
28.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以及两个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以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接合,且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上。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两个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上。两个第二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
29.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与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的比例在0.5%至41%之间。
30.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以及两个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以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以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接合,且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上。两个钢体锁附于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的底面。两个钢体之间的钢构间距在5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
31.在本公开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与钢构间距的比例在25%至408%之间。
32.在本公开上述实施方式中,光电浪板系统的第一浪板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二浪板的第三承载板接合并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可加强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之间的结构稳定度,使强风吹向第一浪板及第二浪板时,不易破坏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的结构,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此外,光电浪板系统的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可预先在工厂进行组装,并且将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分别预先组装于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上。由于光电浪板系统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预先完成,因此可减少光电浪板系统在建筑体上进行安装的施工时间,可提高整体作业效率并节省人力与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33.当结合随附诸图阅读时,得自以下详细描述最佳地理解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应强调,根据工业上的标准实务,各种特征并未按比例绘制且仅用于说明目的。事实上,为了论述清楚,可任意地增大或减小各种特征的尺寸。
34.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的立体图。
35.图2示出图1的光电浪板系统的侧视图。
36.图3示出图2的凹槽的局部放大图。
37.图4a示出图2的第三承载板的局部放大图。
38.图4b示出图2的第二承载部的局部放大图。
39.图4c示出图2的第四承载板的局部放大图。
40.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的俯视图。
41.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光电浪板系统的示意图。
42.图6b示出图6a的钢体的局部放大图。
43.图7a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板的缆线的示意图。
44.图7b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集线太阳能板的缆线的示意图。
45.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的立体图。
46.图9示出图8的倒u形凹槽的局部放大图,其忽略了图8的第一太阳能板与第二太阳能板。
47.图10示出图8的第一太阳能板的仰视图。
48.图11a示出图8的第一承载板的局部放大图。
49.图11b示出图8的第四承载板的局部放大图。
50.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的俯视图。
51.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光电浪板系统的立体图。
52.图14示出图13的支撑件的局部放大图。
53.图15示出图13的辅助钢的局部放大图。
54.附图标记如下:
55.100:光电浪板系统
56.100a:光电浪板系统
57.100b:光电浪板系统
58.100c:光电浪板系统
59.110:第一浪板
60.111:底面
61.112:第一底板
62.114:第一承载板
63.116:第二承载板
64.118:第一承载部
65.120:第二浪板
66.121:底面
67.122:第二底板
68.124:第三承载板
69.126:第四承载板
70.128:第二承载部
71.130a:第一太阳能板
72.130b:第二太阳能板
73.132:太阳能模块
74.134:缆线
75.140:黏胶材料
76.150:双面结构胶带
77.160:胶黏剂
78.170:钢体
79.172:螺丝
80.174:辅助钢
81.200:走线槽
82.800:光电浪板系统
83.800a:光电浪板系统
84.800b:光电浪板系统
85.810:第一浪板
86.811:底面
87.812:第一底板
88.813:加强肋
89.814:第一承载板
90.815:顶面
91.816:第二承载板
92.818:承载部
93.820:第二浪板
94.821:底面
95.822:第二底板
96.823:加强肋
97.824:第三承载板
98.825:顶面
99.826:第四承载板
100.828:承载部
101.830a:第一太阳能板
102.830b:第二太阳能板
103.832:底面
104.834:缆线
105.836:边缘
106.838:边缘
107.840a:双面结构胶带
108.840b:胶黏剂
109.850:钢体
110.860:支撑件
111.870:辅助钢
112.872:螺丝
113.d1:距离
114.d2:距离
115.d3:纵向长度
116.d4:距离
117.d5:钢构间距
118.d6:距离
119.d7:距离
120.d8:纵向长度
121.d9:距离
122.d10:钢构间距
123.c:凹槽
124.d1:长度方向
125.d2:长度方向
126.e:凸肋
127.g:倒u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128.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内容提供了用于实施所提供的标的的不同特征的许多不同实施方式,或实例。下文描述了元件和布置的特定实例以简化本案。当然,多个实例仅为实例且并不意欲作为限制。此外,本案可在各个实例中重复元件符号及/或字母。此重复是用于简便和清晰的目的,且其本身不指定所论述的各个实施方式及/或配置之间的关系。
129.诸如“在
……
下方”、“在
……
之下”、“下部”、“在
……
之上”、“上部”等等空间相对术语可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描述的目的而使用,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另一元件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欲涵盖除了附图中所示的定向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装置的不同定向。装置可经其他方式定向(旋转90度或以其他定向)并且本文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词可同样相应地解释。
130.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100的立体图。图2示出图1的光电浪板系统100的侧视图。同时参照图1与图2,光电浪板系统100包括第一浪板110、第二浪板120、第一太阳能板130a及第二太阳能板130b。第一浪板110具有第一底板112、第一承载板114及第二承载板116。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与第二承载板116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的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与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不同。举例来说,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具有v形凹部。第二浪板120具有第二底板122、第三承载板124及第四承载板126。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与第四承载板126位于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的两侧。举例来说,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与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外观相似,且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与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载板126外观相似。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与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c。详细来说,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上,且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的边缘与第一浪板
110的第二承载板116的v形凹部部分重叠。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116与第三承载板124可加强第一浪板110与第二浪板120之间的结构稳定度。
1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130a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及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上。第二太阳能板130b位于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及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载板126上。此外,第一太阳能板130a、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及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s1。第二太阳能板130b、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及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载板126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s2。第一空间s1与第二空间s2可视为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的散热空间,以带走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在运作时产生的热能。并且,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缆线134(将于图7a详细说明)可整合于第一空间s1中。
132.具体而言,光电浪板系统100具有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且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与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c。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116与第三承载板124可加强第一浪板110与第二浪板120之间的结构稳定度,使强风吹向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时,不易破坏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因此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100的使用寿命。
133.此外,光电浪板系统100的第一浪板110与第二浪板120可预先在工厂进行组装,并且将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预先组装于第一浪板110及第二浪板120上。由于光电浪板系统100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预先完成,因此可减少光电浪板系统100安装在建筑体(例如屋顶)上的施工时间,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并同时节省人力与安装成本。光电浪板系统100可预先在工厂进行阵列化组合。举例来说,1kw型的光电浪板系统100其长度可为8.2m。1.125kw型的光电浪板系统100其长度可为9.2m。1.25kw型的光电浪板系统100其长度可为10.2m。1.375kw型的光电浪板系统100其长度可为11.2m。1.5kw型的光电浪板系统100其长度可为12.2m。
1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与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分别具有第一承载部118与第二承载部128。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分别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部118与第二浪板120的第二承载部128上。此外,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与第一太阳能板130a之间的距离d1在3cm至20cm之间。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之间的距离d2在3cm至20cm之间。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与第一浪板110的第一底板112及第二浪板120的第二底板122之间的距离d1、d2可降低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在运作时产生的热能传递至第一底板112及第二底板122,以提高光电浪板系统100的散热效果。
135.图3示出图2的凹槽c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照图2与图3,光电浪板系统100的凹槽c可为v形槽或u形槽。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电浪板系统100还包括黏胶材料140。举例来说,黏胶材料140可为硅氧树脂,但并不以此为限。黏胶材料140可位于凹槽c中,以加强第一浪板110与第二浪板120之间的结构稳定度。此外,黏胶材料140位于凹槽c中可防止凹槽c漏水,以提高光电浪板系统100的使用寿命。
136.图4a示出图2的第三承载板124的局部放大图。图4b示出图2的第二承载部128的局部放大图。图4c示出图2的第四承载板126的局部放大图。参照图2至图4c,光电浪板系统100
还包括双面结构胶带150。双面结构胶带150可位于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第四承载板126及第二承载部128上,以结合第二浪板120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相似地,双面结构胶带150可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第二承载板116及第一承载部118上(见图1),以结合第一浪板110与第一太阳能板130a。此外,光电浪板系统100还包括胶黏剂160。光电浪板系统100的胶黏剂160可位于第二浪板120的第三承载板124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之间,且位于第二浪板120的第四承载板126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之间,以固定第二太阳能板130b。相似地,胶黏剂160可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一承载板114与第一太阳能板130a之间(见图2),且位于第一浪板110的第二承载板116与第一太阳能板130a之间,以固定第一太阳能板130a。胶黏剂160可封住第一太阳能板130a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的边缘,以提供保护效果。
137.应理解到,已叙述的元件连接关系与功效将不重复赘述,合先叙明。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其他形式的光电浪板系统。
138.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100a的俯视图。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地方在于,光电浪板系统100a的第一太阳能板130a在第一浪板110上与第二太阳能板130b在第二浪板120上的个数各为两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130a及第二太阳能板130b的纵向长度d3可在95cm至100cm之间,且两个第一太阳能板130a(两个第二太阳能板130b)之间的距离d4可在1cm至20cm之间。换句话说,距离d4(例如1cm至20cm)与纵向长度d3(例如95cm至100cm)的比例可在1%至20%之间。两个第一太阳能板130a(两个第二太阳能板130b)之间的距离d4可提供光电浪板系统100a足够的散热空间,以带走第一太阳能板130a及第二太阳能板130b在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此外,两个第一太阳能板130a(两个第二太阳能板130b)之间的距离d4可作为螺丝锁附区以加强光电浪板系统100a的结构稳定度。
139.图6a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光电浪板系统100b的示意图。图6b示出图6a的钢体170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照图6a与图6b,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地方在于,光电浪板系统100b还包括钢体170。值得注意的是,两个钢体170之间的钢构间距d5(pitch)在50cm至200cm之间。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130a及第二太阳能板130b的纵向长度d3(例如95cm至100cm)与钢构间距d5(例如50cm至200cm)的比例可在50%至200%之间。钢体170可锁附于第一浪板110的底面111与第二浪板120的底面121。
14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用螺丝172锁附钢体170,并且可使用辅助钢174加强螺丝172的固定效果。钢体170的长度方向d1垂直于第一浪板110的长度方向d2。此外,若第一浪板110或第二浪板120上无设置第一太阳能板130a及第二太阳能板130b,则其可作为维修走道。当光电浪板系统100b故障需派遣工作人员进行维修时,工作人员可在维修走道上进行维修,以提高工作效率。
1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使用钢体170安装光电浪板系统100b于建筑体(例如屋顶)上,而不需使用传统的支架进行安装,因此可降低屋顶的承载重量。此外,光电浪板系统100b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预先完成,因此可减少光电浪板系统100b安装在屋顶上的施工时间,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并同时节省人力与安装成本。
142.图7a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缆线134的示意图。图7b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集线光电浪板系统100c的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缆线134的示
意图。同时参照图7a与图7b,光电浪板系统100c的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前侧具有太阳能模块132,太阳能模块132可吸收太阳光。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背侧具有缆线134。举例来说,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太阳能模块132在吸收太阳光后可将太阳能转为电能,并通过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缆线134传递电能至集电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缆线134以串联方式连接,且不超过光电浪板系统100c的最大系统电压。此外,光电浪板系统100c的第一太阳能板130a的缆线134集线至走线槽200,走线槽200可位于建筑体的屋脊上,以达到收线效果。
143.在以下叙述中,将说明其他形式的光电浪板系统。
144.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800的立体图。图9示出图8的倒u形凹槽g的局部放大图,其忽略了图8的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同时参照图8与图9,光电浪板系统800包括第一浪板810、第二浪板820、第一太阳能板830a以及第二太阳能板830b。第一浪板810具有第一底板812、第一承载板814以及第二承载板816。第一浪板810的第一承载板814与第二承载板816位于第一浪板810的第一底板812的两侧。
145.光电浪板系统800的第二浪板820具有第二底板822、第三承载板824以及第四承载板826。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与第四承载板826位于第二底板822的两侧。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浪板810的第一承载板814与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外观相似,第一浪板810的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二浪板820的第四承载板826外观相似,而第一浪板810的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外观不同(见图9)。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浪板810的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接合,并且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三承载板824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g。详细来说,第一浪板810的第二承载板816位于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上,并且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三承载板824可加强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之间的结构稳定度。此外,可在倒u形凹槽g中上胶以强化光电浪板系统800的结构,并且可降低发生漏水的情况。
14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830a位于第一浪板810的第一承载板814与第二承载板816上。第二太阳能板830b位于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与第四承载板826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浪板810的第一底板812与第二浪板820的第二底板822分别具有承载部818与承载部828。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分别位于第一浪板810的承载部818与第二浪板820的承载部828上。
147.此外,第一太阳能板830a、第一浪板810的第一底板812、第一浪板810的第一承载板814以及第一浪板810的第二承载板816之间可具有容置空间。第二太阳能板830b、第二浪板820的第二底板822、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以及第二浪板820的第四承载板826之间可具有容置空间。上述容置空间可视为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的散热空间,可带走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在运作时产生的热能。并且,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缆线834(将于图10详细说明)可整合于容置空间。
148.具体而言,光电浪板系统800的第一浪板810的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二浪板820的第三承载板824接合且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倒u形凹槽g。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816与第三承载板824可加强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之间的结构稳定度,使强风吹向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时,不易破坏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的结构,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800的使用寿命。此外,光电浪板系统800的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可预先在工厂进行组装,并
且可将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预先分别组装于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上。由于光电浪板系统800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完成,因此可减少光电浪板系统800安装在建筑体(例如屋顶)上的施工时间,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并同时节省人力成本。
149.图10示出图8的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仰视图。同时参照图8与图10,光电浪板系统800还包括双面结构胶带840a,双面结构胶带840a的数量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双面结构胶带840a可位于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底面832上。此外,第一太阳能板830a可具有缆线834,缆线834可整合于光电浪板系统800的容置空间中。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第一边缘836与双面结构胶带840a之间的距离d6小于7毫米(mm)。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第二边缘838与另一双面结构胶带840a之间的距离d7小于7毫米。举例来说,第一边缘836可位于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长边,第二边缘838可位于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短边。在将第一太阳能板830a组装于第一浪板810上时,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第一边缘836、第二边缘838分别与两双面结构胶带840a之间的距离d6与距离d7可视为填胶区,可填入胶黏剂840b(将于图11a详细说明),以进一步强化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一浪板810之间的结构稳定度。相似地,第二太阳能板830b可替换为第一太阳能板830a,使第二太阳能板830b上具有双面结构胶带840a的配置。
150.图11a示出图8的第一承载板814的局部放大图。图11b示出图8的第四承载板826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照图11a与图11b,光电浪板系统800还包括胶黏剂840b。胶黏剂840b可位于第一承载板814与第一太阳能板830a之间以稳固第一太阳能板830a。胶黏剂840b可位于第四承载板826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之间以稳固第二太阳能板830b。此外,胶黏剂840b可对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进行封边以提供保护效果。
151.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光电浪板系统800a的俯视图。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地方在于,光电浪板系统800a的第一太阳能板830a在第一浪板810上的个数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在第二浪板820上的个数各为两个。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的纵向长度d8可在49厘米至199厘米之间,并且两个第一太阳能板830a(或两个第二太阳能板830b)之间的距离d9可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换句话说,距离d9(例如1厘米至20厘米)与纵向长度d8(例如49厘米至199厘米)的比例可在0.5%(例如距离d9为1厘米,纵向长度d8为199厘米)至41%(例如距离d9为20厘米,纵向长度d8为49厘米)之间,可提供空气流通与散热的效果,并且距离d9可作为螺丝锁附区以强化光电浪板系统800a的整体结构。两个第一太阳能板830a(或两个第二太阳能板830b)之间的距离d9可提供光电浪板系统800a足够的散热空间,以带走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运作时所产生的热能。此外,两个第一太阳能板830a(或两个第二太阳能板830b)之间的距离d9可作为螺丝锁附区以加强光电浪板系统800a的结构稳定度。
152.图1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安装光电浪板系统800b的立体图。图14示出图13的支撑件860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照图13与图14,图13的光电浪板系统800b与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不同地方在于,光电浪板系统800b还包括钢体850。钢体850可锁附于第一浪板810的底面811与第二浪板820的底面821。并且,两个钢体850之间的钢构间距d10(pitch)在5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例如100厘米)。钢构间距d10(例如50厘米至200厘米)与第一太阳能板830a与第二太阳能板830b的纵向长度d8(例如49厘米至199厘米)的比例可在25%(例如钢构间距d10为50厘米,纵向长度d8为199厘米)至408%(例如钢构间距d10为200厘米,纵向长度d8为49厘米)之间。
15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浪板810的第一底板812具有第一加强肋813。第一加强肋813的顶面815较第一底板812的底面811靠近第一太阳能板830a。第二浪板820的第二底板822具有第二加强肋823。第二加强肋823的顶面825较第二浪板820的底面821靠近第二太阳能板830b。第一加强肋813与第二加强肋823的配置可增加第一浪板810与第二浪板820的承载力。此外,第一浪板810的第一底板812与第二浪板820的第二底板822分别具有承载部818与承载部828。第一底板812的承载部818与第二底板822的承载部828皆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凸肋e。光电浪板系统800b还包括支撑件860。支撑件860可位于承载部818的两个凸肋e之间,并且位于承载部828的两个凸肋e之间。支撑件860的配置可加强承载部818对于第一太阳能板830a的支撑力与承载部828对于第二太阳能板830b的支撑力。
154.图15示出图14的辅助钢870的局部放大图。同时参照图14与图15,可通过螺丝872锁附辅助钢870于钢体850上。辅助钢870可加强螺丝872的固定效果,以提高光电浪板系统800b的结构稳定度。举例来说,可通过钢体850将光电浪板系统800b安装于建筑体(例如屋顶)上,而不需使用传统的支架进行安装,因此可降低屋顶的承载重量。此外,光电浪板系统800b的组装大部分皆可在工厂预先完成,因此可减少光电浪板系统800b在屋顶上的施工时间,可提升整体作业效率并同时节省人力与安装成本。
155.前述概述了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他们可以容易地将本公开用作设计或修改其他过程和结构的基础,以实现与本文介绍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目的和/或实现相同的优点。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应该认识到,这样的等效构造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这里进行各种改变,替换和变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