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浪板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5640发布日期:2023-01-17 21: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凹槽;以及一第一太阳能板及一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v形槽或u形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黏胶材料,位于所述凹槽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分别具有一第一承载部与一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与所述第二承载部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双面结构胶带,位于所述第一承载部、所述第二承载部、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上。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胶黏剂,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之间,以及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与所述太阳能板之间的距离在3cm至20cm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的个数为两个,且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一距离在1cm至20cm之间。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距离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的比例在1%至20%之间。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以串联方式连接。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缆线集线至走线槽。12.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凹槽;
一第一太阳能板及一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承载板及所述第二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一空间,所述第二太阳能板、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三承载板及所述第四承载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二空间;以及两个钢体,锁附于所述第一浪板与所述第二浪板的底面,其中所述两个钢体之间的一钢构间距在50cm至200cm之间。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板的纵向长度与所述钢构间距的比例在50%至200%之间。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浪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两个钢体的其中一个的长度方向。15.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以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以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浪板的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浪板的所述第三承载板接合,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倒u形凹槽;以及一第一太阳能板与一第二太阳能板,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上。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具有一加强肋,所述加强肋的顶面较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的底面靠近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与所述第二底板的其中一个具有一承载部,且所述承载部具有彼此相对的两个凸肋。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支撑件,位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两个凸肋之间。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双面结构胶带,位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底面上。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边缘与所述双面结构胶带之间的距离小于7毫米。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胶黏剂,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之间,并且位于所述第四承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之间。22.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以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以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浪板的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二
浪板的所述第三承载板接合,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倒u形凹槽;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其中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一距离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以及两个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上,其中所述两个第二太阳能板之间的一距离在1厘米至20厘米之间。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之间的所述距离与所述两个第一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的比例在0.5%至41%之间。24.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浪板,具有一第一底板、一第一承载板以及一第二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一第二浪板,具有一第二底板、一第三承载板以及一第四承载板,其中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位于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浪板的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浪板的所述第三承载板接合,且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一倒u形凹槽;一第一太阳能板与一第二太阳能板,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上,所述第二太阳能板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四承载板上;以及两个钢体,锁附于所述第一浪板与所述第二浪板的底面,其中所述两个钢体之间的一钢构间距在50厘米至200厘米之间。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光电浪板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太阳能板与所述第二太阳能板的其中一个的纵向长度与所述钢构间距的比例在25%至408%之间。

技术总结
一种光电浪板系统,包括第一浪板、第二浪板、第一太阳能板及第二太阳能板。第一浪板具有第一底板、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位于第一底板的两侧。第二浪板具有第二底板、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四承载板位于第二底板的两侧。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部分重叠以定义出凹槽。第一太阳能板位于第一承载板及第二承载板上。第二太阳能板位于第三承载板及第四承载板上。部分重叠的第二承载板与第三承载板可加强第一浪板与第二浪板之间的结构稳定度,可提高光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电浪板系统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伟 薛嘉贤 林宏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06
技术公布日:2023/1/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