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包括外边框板(1)和设置在外边框板(1)下方的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框板(1)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车载t-box主板(10),所述支撑板(2)的中心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网关主板(20),所述外边框板(1)与所述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中心支架(3),所述中心支架(3)的中心位置处设置有穿线孔(30),所述穿线孔(30)用于车载t-box主板(10)和所述网关主板(20)之间的电性连接,所述中心支架(3)的一侧板体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32),所述固定环(32)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风机(33),所述风机(33)用于对所述车载t-box主板(10)和所述网关主板(20)之间进行散热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支架(3)的四个拐角部位处均固定安装有呈竖直状设置的导向套(31),所述中心支架(3)处在所述导向套(31)的一半高度处,所述导向套(31)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外边框板(1)和所述支撑板(2)之间插接配合,用于对中心支架(3)进行支撑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的外部设置有下盖(4),所述外边框板(1)、所述支撑板(2)和对应的所述导向套(31)通过同一个紧固螺丝固定安装在所述下盖(4)的底面上,用于固定安装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底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散热鳍片(40),所述散热鳍片(40)的端部板体延伸至所述下盖(4)的外部,所述散热鳍片(40)的数量为10~30个,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鳍片(40)之间的距离为2mm~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内壁上和外表面上均固定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1),内外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41)分别用于测量所述下盖(4)内外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左右两侧板体上均设置有与外界相连通的第一散热孔(42),所述下盖(4)的前侧板体上固定安装有外通管(43),所述外通管(43)的末端法兰连接有进风管(44),所述进风管(44)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三通管(45),所述三通管(45)上固定安装有三通阀(451),所述三通管(45)的其中一个管体上固定安装有用于与车辆空调管道连接的空调冷风管(46),所述三通管(45)的剩余一个管体上固定安装有用于输送外界空气的空气风罩(4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风罩(47)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风罩固定框(48),所述风罩固定框(48)内可拆卸连接有灰尘滤网(481),所述灰尘滤网(481)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4)的顶部壳体上固定安装有下限位框(49),所述下盖(4)的上方设置有上盖(5),所述上盖(5)的左右两侧板体上均设置有用于通风散热的第二散热孔(50),所述上盖(5)的顶部板体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呈线性等间距排列的散热片(51),彼此相邻的两个所述散热片(51)之间的距离为3mm~6mm,所述散热片(51)的数量为10~30个,每侧所述第二散热孔(50)的数量均为3~6个,所述上盖(5)的壳体上固定安装有上限位框(52),所述上限位框(52)与所述下限位框(49)之间通过多个紧固螺丝固定连接。
9.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的散热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所述散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以及用于安装连接所述基于空调旁路的车载t-box与网关融合散热结构的连接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