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收装置、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10799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收装置、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收装置、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 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ΜΙΜΟ)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以长 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为代表的4G系统中;MIMO技术是利用发射端的 多个天线各自独立发送信号,同时在接收端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恢复原信号。
[0003] 随着用户行为方式的变化,使用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简称UE)上传图 片、视频等需求越来越多,这样导致对上行容量的需求增加;为了 Mnro技术适应此需求, 但又由于作为发送装置的UE -般配备单天线,业界提出了虚拟多输入多输出(Virtual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简称VMIM0)技术,B卩多个配备有单天线的UE通过复 用,构成虚拟的多天线发送和多天线接收的通信系统,同一小区内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UE 同时使用相同的资源发送信号。
[0004] 在VMnro技术中,参与复用的每一个UE占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各自的信号, 各UE的发送信号空间复用;与UE通信的接收装置为了更准确的获取来自各UE的信号,需 要确定复用方法并且采用与复用方法对应的解复用方法对各UE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 计信息进行估计。
[0005] 目前,可以采用的解复用方法包括:循环移位(cyclic shift,简称CS)算法、正交 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简称 0CC)算法、平坦频域(Flat Frequency,简称 FF)算 法、CS结合OCC算法。
[0006] 但是,在使用上述解复用方法估计信道估计信息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存在下述 缺陷或约束:
[0007] CS算法理论上可以支持8个UE的复用,但是CS算法要求复用的UE发送信号所占 用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完全重合,且参与复用的UE的个数较多时(一般超过4个),该算法 对信道估计的精度低;
[0008] OCC算法只支持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 ject,简 称3GPP)ReleaSe10及以上版本的两个UE的复用,且只能用于低速环境(如UE的移动速度 小于 3Km/h);
[0009] FF算法是利用相干带宽内信道近似平稳的特性来区分UE,即FF算法只能用来区 分UE发送信号所占用资源的子载波间隔小于UE发送信号所占用资源的相干带宽的UE ;
[0010] CS结合OCC算法,虽然可以提高对信道估计的精度,但是不能消除OCC算法的缺 点。
[0011] 由上分析可知,当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例如:UE)的数量较多时,现有技术中并 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复用方法能够高精度地估计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装置、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当参 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较多时,能够高精度地估计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 信息。
[0013]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4]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接收装置,包括:
[0015]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其中,所述 传输特征参数为用于确定至少包括两种算法的解复用方法所必须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的 参数;所述X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接收装置支持的复用发送装置的数量;
[0016]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 传输特征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法;其中,所述解复用方法包括至少两种算法;
[0017]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解复用方法,确定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 送装置的编码方式;
[0018] 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送编码方式;
[0019]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复用信号;其中,所述复用信号包括分别来自所述X个发送装 置的参考信号及与所述接收参考信号时分复用的数据信号;
[0020] 解复用单元,用于根据本地参考信号,利用正交性原理,采用所述解复用方法中包 括的至少两种算法对所述复用信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取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 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
[0021]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包括 发送信号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发送信号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Release版本、移动速度。
[0022]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0023] 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预设条件组、所述预 设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将所述X个发送装 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其中,所述M大于或等于2 ;
[0024] 根据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的传输特征参数及所述预设条件组,确定所述解复用方 法;
[0025]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组包括下述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两个: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 带宽及位置完全重合、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移 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版本等于或高于ReleaselO。
[0026]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0027] 若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中任意一个发送装置组内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 第一预设条件,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M小于或 等于〇,确定所述解复用方法为先采用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第一 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
[0028]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 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O小于或等 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029]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0030] 若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中任意一个发送装置组内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 第三预设条件,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所述M大于所 述0,将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分为N个发送装置集合;其中,所述发送装置集合中至多包括0 个发送装置组;
[0031] 若所述N个发送装置集合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所述N小于或 等于所述P,确定所述解复用方法为先采用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 第四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
[0032]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四预设 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五预设条 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和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 件;所述〇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所述P小于 或等于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033]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
[0034] 若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中一部分发送装置组内包括的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 满足第六预设条件,其余发送装置组内包括的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 件,且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八预设条件,所述M小于或等于Q,确 定所述解复用方法为先采用所述第八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第七预设条件 对应的算法和第六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
[0035] 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七预设 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六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八预设条 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六预设条件及所述第七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 件;所述Q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八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036]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0037] 若所述N大于所述P,重新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 数、所述预设条件组、所述预设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 置的数量,将所述X个发送装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以使得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P。
[0038]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
[0039] 若所述M大于所述Q,重新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 数、所述预设条件组、所述预设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 置的数量,将所述X个发送装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以使得所述M小于或等于所述Q。
[0040]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还包括:
[0041] 发送信号所占用的资源的相干带宽;
[0042] 相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发送信号所占用的资源的相干带宽。
[0043]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单元具体用于: [0044] 根据所述每一个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分别获取预设对应关系中,所述每一个发 送装置的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每一个发送装置 的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编码方式的标 识及与所述编码方式的标识一一对应的编码方式;
[0045] 或者,
[0046] 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每一个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
[0047]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包括:
[0048] 获取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其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 为用于确定至少包括两种算法的解复用方法所必须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的参数;所述X大 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所述接收装置支持的复用发送装置的数量;
[0049] 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法;其 中,所述解复用方法包括至少两种算法;
[0050] 根据所述解复用方法,确定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
[0051] 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送编码方式;
[0052] 接收复用信号;其中,所述复用信号包括分别来自所述X个发送装置的参考信号 及与所述接收参考信号时分复用的数据信号;
[0053] 根据本地参考信号,利用正交性原理,采用所述解复用方法中包括的至少两种算 法对所述复用信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取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与接收装 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
[0054]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包括 发送信号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发送信号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Release版本、移动速度。
[0055]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确定解复用 方法,包括:
[0056] 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预设条件组、所述预 设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将所述X个发送装 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其中,所述M大于或等于2 ;
[0057] 根据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的传输特征参数及所述预设条件组,确定所述解复用方 法;
[0058] 其中,所述预设条件组包括下述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两个: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 带宽及位置完全重合、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移 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版本等于或高于ReleaselO。
[0059]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所述根据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的传输特征参数及所述预设条件组,确定所述解复用方 法,包括:
[0060] 若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中任意一个发送装置组内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 第一预设条件,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所述M小于或 等于〇,确定所述解复用方法为先采用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第一 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
[0061]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二预设 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0小于或等 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062]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或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 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的传输特征参数及所 述预设条件组,确定所述解复用方法,包括:
[0063] 若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中任意一个发送装置组内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 第三预设条件,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四预设条件,所述M大于所 述0,将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分为N个发送装置集合;其中,所述发送装置集合中至多包括0 个发送装置组;
[0064] 若所述N个发送装置集合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五预设条件,所述N小于或 等于所述P,确定所述解复用方法为先采用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 第四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
[0065] 其中,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四预设 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五预设条 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三预设条件和所述第四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 件;所述0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四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所述P小于 或等于所述第五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066]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 任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的传输特 征参数及所述预设条件组,确定所述解复用方法,包括:
[0067] 若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中一部分发送装置组内包括的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 满足第六预设条件,其余发送装置组内包括的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七预设条 件,且所述M个发送装置组之间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第八预设条件,所述M小于或等于Q,确 定所述解复用方法为先采用所述第八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再分别采用所述第七预设条件 对应的算法和第六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
[0068] 其中,所述第六预设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七预设 条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六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件;所述第八预设条 件为所述预设条件组中不同于所述第六预设条件及所述第七预设条件的任意一个预设条 件;所述Q小于或等于所述第八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069]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0] 若所述N大于所述P,重新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 数、所述预设条件组、所述预设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 置的数量,将所述X个发送装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以使得所述N小于或等于所述P。
[0071]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0072] 若所述M大于所述Q,重新根据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 数、所述预设条件组、所述预设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 置的数量,将所述X个发送装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以使得所述M小于或等于所述Q。
[0073]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还包括:
[0074] 发送信号所占用的资源的相干带宽;
[0075] 相应的,所述第一预设阈值为发送信号所占用的资源的相干带宽。
[0076]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至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 实现方式中任一项,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 送编码方式,包括:
[0077] 根据所述每一个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分别获取预设对应关系中,所述每一个发 送装置的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每一个发送装置 的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其中,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包括至少一个编码方式的标 识及与所述编码方式的标识一一对应的编码方式;
[0078] 或者,
[0079] 向所述X个发送装置发送所述每一个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
[0080]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获取信息估计信息的系统,包括:
[0081] X个发送装置;
[0082] 如第一方面或上述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接收装置。
[008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装置、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系统,通过获取X 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其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为用于确定至少 包括两种算法的解复用方法所必须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的参数;X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 等于接收装置支持的复用发送装置的数量;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 征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法;其中,解复用方法包括至少两种算法;根据解复用方法,确定X个 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向X个发送装置发送编码方式;接收复用信号;其 中,复用信号包括分别来自X个发送装置的参考信号及与接收参考信号时分复用的数据信 号;根据本地参考信号,利用正交性原理,采用解复用方法中包括的至少两种算法对复用信 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取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 息。这样一来,由于根据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的多个传输特征参数确定的解复用方法 至少包括两种算法,采用解复用方法包括的至少两种算法对复用信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 取信道估计信息,使得当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较多时,确定的解复用方法与参与复 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及传输特征参数匹配度高,且至少两种算法的结合发挥了各种算法的 优点,可以在参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较多时依然可以高精度地估计发送装置与接收装 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较多时,没有行 之有效的解复用方法能够高精度地估计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的缺陷。
【附图说明】
[0084]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 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85]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VM頂0技术的实现过程的示意图;
[0086]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87]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88]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0089]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装置结构示意图;
[009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1]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
当前第1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