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发送给相 应的发送装置;例如,发送单元203将确定单元202为UEl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对 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发送给UEl,发送单元203将确定单元202为UE2确定的编码方式或 者编码方式对应的编码方式的标识,发送给UE2,等等。
[0190] 其中,发送单元203可以以消息的形式分别将编码方式或编码方式的标识发送给 相应的发送装置,当然,也可以采用信令的形式或者其他的方式进行发送,本发明对此不做 限定。
[0191] 示例性的,假设确定单元202为发送装置4确定的编码方式为编码方式4,发送单 元203根据确定单元202及表1所示的预设对应关系,查询表1获取编码方式4对应的编 码方式标识为"4",则向发送装置4发送包含编码方式标识为"4"的通知消息1 ;由于发送 装置4中也存储着表1所示的预设对应关系,当发送装置4收到通知消息1后,根据通知消 息1中包含的编码方式标识为"4",查询表1所示的预设对应关系,则可以获取自己的编码 方式为编码方式标识"4"对应的编码方式4。
[0192] 第二种形式:广播发送;
[0193] 具体的,广播发送是指,发送单元203将确定单元202为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 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给参与复用的X 个发送装置,每个发送装置收到广播内容后,在广播内容中获取自己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 方式标识。
[0194]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单元203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 可以以消息的形式发送,也可以以信令的形式发送,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195] 还需要说明的是,发送单元203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 时,可以只发送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 标识,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在广 播内容中以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20的握手顺序排列,发送装置接收后按照握手顺序获取 自己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当然,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 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在广播内容中以其他顺序排列,只要发送装置接收后可以 按照改顺序获取自己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即可,本发明对于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 装置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在广播内容中的排列顺序不进 行具体限定。
[0196] 当然,发送单元203通过广播的方式发送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时,可以既 发送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也发 送对应的发送装置的标识;发送装置接收到广播内容后,根据自身的标识即可在广播内容 中获取自身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
[0197] 其中,发送装置的标识是指可以唯一区分发送装置的标识,可以为发送装置的ID 或者发送装置的IMSI或者其他;本发明对于发送装置的标识不进行具体限定。
[0198] 需要说明的是,当发送单元203通过广播的方式既发送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 中的每一发送装置确定的编码方式或者编码方式标识,也发送对应的发送装置的标识时, 可以以表格的形式发送广播内容,也可以以其他形式发送,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199] 示例性的,参见表2,示意一种发送单元203发送的广播内容,包括每一个参与复 用的发送装置的标识以及与该发送装置的编码方式标识;当参与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收到 广播内容后,根据自己的标识在广播内容中查找与之对应的编码方式标识,再根据该编码 方式的标识及预设对应关系,获取自身的编码方式。
[0202] 需要说明的是,表2只是以示例性的形式对广播内容的内容以及形式进行说明, 并不是对广播内容的内容以及形式的限定。
[0203] 接收单元204,用于接收复用信号;其中,所述复用信号包括分别来自所述X个发 送装置的参考信号及与所述接收参考信号时分复用的数据信号;
[0204] 具体的,第一接收参考信号是第一发送装置发送的原始参考信号经过信道传输之 后的参考信号;原始参考信号是发送装置将参考信号基序列通过接收的编码方式编码生 成;第一接收参考信号为X个接收参考信号中的任意一个。
[0205] X个接收参考信号与X个数据信号是时分复用的是指X个接收参考信号与X个数 据信号在时间上独立,没有交叉,可以很容易的区别开X个接收参考信号和X个数据信号;
[0206] 原始参考信号是发送装置将参考信号基序列通过按照接收的编码方式编码生成 的,参考序列生成方法在协议3gpp36. 211中定义。
[0207] 解复用单元205,用于根据本地参考信号,利用正交性原理,采用所述解复用方法 中包括的至少两种算法对所述复用信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取所述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 个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
[0208] 其中,本地参考信号与原始参考信号实质相同;作为通信双方的发送装置及接收 装置20,参考信号基序列是双方共知的;发送装置采用接收的编码方式对参考信号基序列 进行编码生成该发送装置的原始参考信号,并向接收装置20发送;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20 采用向发送装置发送的编码方式将参考信号基序列进行编码生成该发送装置对应的本地 参考信号保存在本地。
[0209] 正交性原理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相干时间、相干带宽、正交码方法。
[0210] 下面分别说明通过三种不同的算法解复用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及原理:
[0211] 1、CS算法解复用;
[0212] 用CS算法进行解复用的原理是:根据离散Fourier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原理,信号在频域上的相位旋转,等价于时域上的循环移位,因此,利用该 特性,即可将同一时刻接收到的多用户复用信号的信道冲击响应在时域上分离开来;然后 通过在时域加窗滤波,就可以分离复用用户的信道;频域到时域的变换如下公式所示:
[0214] 其中,Hu(k)表示用户u在频域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道;hu(η)表示用户u在时域 第η个时刻的信道;
.表示H1 (k)在频域相位旋转
:Is表示循环移位参 数;
表示Ii1 (η)在时域上平移
N表示离散傅里叶变换的变换长度。
[0215] 需要说明的是,用
表示通过CS算法分辨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到接 收装置的信道的能力;其中,nM(i)表示第i个用户的循环移位参数;I^s(j)表示第j个用 户的循环移位参数;
值越大,通过CS分离参与复的发送装置的信道估计信 息的效果越好,精度越高;当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为η时,该值最大可以为
[0216] 2、FF算法解复用;
[0217] 采用FF算法进行复用与解复用的原理是:频域相干带宽内的信道近似平坦;即在 通过FF算法解复用获取信道估计信息时,认为相邻若干个在载波上的信道近似相等。
[0218] 下面以示例的形式,对FF算法解复用的过程进行描述:
[0219] 示例性的,以2个发送装置参与复用为例,对FF算法解复用的过程进行说明;将参 与复用的2个发送装置记为发送装置0、发送装置1 ;
[0220] 接收单元204接收到第k个子载波上的复用信号为下述式(2)所示的Y (k),接收 到第k+Ι个子载波上的复用信号为下述式(2)所示的Y(k+1);
[0222] 其中,Hu(k)表示发送装置u在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道;Y (k)表示接收到第k个子 载波上复用信号;Su(k)表示发送装置u在第k个子载波上的接收参考信号;N(k)表示在第 k个子载波上的干扰噪声。
[0223] 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中仅以第k个子载波及第k+Ι个子载波两个子载波为例进 行说明,并不是对载波数量的限定;当载波数不等于2时,与本示例中描述的方法相似,此 处不再进行赘述。
[0224] 由于相邻若干个子载波上的信道近似相等,即 其中,1表 二. 示全等于;将该式子代入式(2);同时为了简单,可以省略表示子载波的匕即用Hfl代替 H0 (1〇,用H1代替H1GO,可得:
[0226] 通过将式3中的复用信号
与复用信号中的接收参考信号对应的本地参 考信号组成的矩阵
的逆矩阵相乘,则可以得到式(3)中的H。和H1 的估计值,即得到了发送装置〇和发送装置1至接收装置20的信道估计信息,达到了解复 用的目的。
[0227]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本地参考信号组成的矩阵
的逆 矩阵存在,则需要:
为非奇异,即矩阵S的行列式不为零。
[0228] 3、OCC算法解复用;
[0229] 采用OCC算法进行复用与解复用的原理是:一个子帧内信道是准静止的,即 Hu(k, τ。)= Hu(k, τ 丄)。
[0230] 下面以示例的形式,对OCC算法解复用的过程进行描述:
[0231] 示例性的,以2个发送装置参与复用为例,对OCC算法解复用的过程进行说明;将 参与复用的2个发送装置记为发送装置0、发送装置1 ;发送装置0采用的OCC编码方式都 为第一个时隙的解调的参考信号(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简称DMRS)编码系 数为1,第二个时隙的DMRS编码系数为-1,发送装置1采用的OCC编码方式为两个时隙的 编码系数都为1。
[0232] 接收单元204接收到第τ。个时隙第k个子载波上的复用信号为下述式(4)所 示的Y(k,τ。),接收到第^个时隙第k个子载波上的复用信号为下述式(4)所示的 Y(k, T1);
[0234] 其中,Y(k,τ。)表示接收到第τ。个时隙第k个子载波上的复用信号;Hu(k,τ。) 表示发送装置u在第τ。个时隙的第k个子载波上的信道;S u (k,τ。)表示发送装置u在第 τ。个时隙的第k个子载波上的接收参考信号;N(k,τ。)表示在第τ。个时隙的第k个子载 波上的干扰噪声。
[0235] 需要说明的是,该示例中仅以第k个子载波为例进行说明,第k个子载波为任意一 个子载波,并不是对载波数量的限定;当每一个子载波数上通过OCC算法解复用,与本示例 中描述的方法相同,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0236] 由于在一个子帧内信道是准静止的,所以
.将该式子 代入式(4),并在上式等号两边分别乘以发送装置对应的本地参考信号Sjk,T1)的共轭 $ i,其中,i表示发送装置;同时为了简单起见,省略表示子载波的k,即用H。代替 H0(k,丁。),用氏代替H1Gc, τ。),式(4)可以转换为下述式(5):
[0242] 式(6)和式(7)即为式(5)中的Η。和H1的估计值,即得到了发送装置0和发送装 置1到接收装置20的信道估计信息,达到了解复用的目的,将两用户分开了。
[024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装置20,通过获取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 传输特征参数;其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为用于确定至少包括两种算法的解复用方法所必 须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的参数;X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接收装置支持的复用发送装 置的数量;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法;其中, 解复用方法包括至少两种算法;根据解复用方法,确定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 编码方式;向X个发送装置发送编码方式;接收复用信号;其中,复用信号包括分别来自X 个发送装置的参考信号及与接收参考信号时分复用的数据信号;根据本地参考信号,利用 正交性原理,采用解复用方法中包括的至少两种算法对复用信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取X 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这样一来,由于根据参与 复用的X个发送装置的多个传输特征参数确定的解复用方法至少包括两种算法,采用解复 用方法包括的至少两种算法对复用信号进行至少两次解析获取信道估计信息,使得当参与 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较多时,确定的解复用方法与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及传输特 征参数匹配度高,且至少两种算法的结合发挥了各种算法的优点,可以在参于复用的发送 装置的数量较多时依然可以高精度地估计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解决 了现有技术中,当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较多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复用方法能够高 精度地估计发送装置与接收装置之间的信道估计信息的缺陷。
[0244] 实施例二
[0245]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获取信道估计信息的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 括:
[0246] S301、获取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
[0247] 其中,所述传输特征参数为用于确定至少包括两种算法的解复用方法所必须的发 送装置发送信号的参数;
[0248] 优选的,传输特征参数包括发送信号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发送信号的资源的子 载波的间隔、Release版本、移动速度;X大于或等于2且小于或等于接收装置支持的复用发 送装置的数量。
[0249] 需要说明的是,X个发送装置是接收装置在S102所述的过程中通过调度确定的参 与复用的发送装置;本发明对于调度如何选择X个发送装置不进行具体限定。
[0250] S302、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法;
[0251] 其中,所述解复用方法包括至少两种算法;当接收装置接收到复用信号后,可以采 用确定的解复用方法对复用信号进行解析,获取信道估计信息。
[0252] 具体的,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确定解复用方法, 具体可以包括下述两个步骤 :
[0253] 步骤1、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预设条件组、预设 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将X个发送装置分为 M个发送装置组;
[0254] 其中,M大于或等于2。
[0255] 需要说明的是,若M等于1,则确定的解复用方法包括一种算法,为现有技术,本发 明对此不进行赘述。
[0256] 其中,预设条件组包括下述预设条件中的至少两个: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带宽 及位置完全重合、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移动速 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版本等于或高于ReleaselO。
[0257]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条件组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内容,本发明对预设条件组包括的 内容不作具体限定。
[0258] 其中,预设条件组中包括多个预设条件,预设条件组中的每一个预设条件都有对 应的算法:
[0259] 具体的,发送装置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完全重合对应的算法为CS 算法,即,如果发送装置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完全重合,则发送装置之间可以 采用CS算法进行解复用;发送装置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 预设阈值对应的算法为FF算法,即,如果发送装置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小 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发送装置之间可以采用FF算法进行解复用;发送装置的移动速 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Release版本等于或高于ReleaselO对应OCC算法,即,如果 发送装置的移动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Release版本等于或高于ReleaselO,则 发送装置之间可以采用OCC算法进行解复用。
[0260]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条件组中包括至少两个预设条件,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一种 算法,每一种算法具有该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即通过算法解复用时,若参与复用的 发送装置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自身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解复用的效果最好;预设条件组 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以及算法 的特性确定,本发明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0261] 示例性的,CS算法理论上可以支持8个发送装置参与复用,但是参与复用的发送 装置的数量越多,在解复用的过程中区分各个发送装置的能力越差,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 要设定CS算法支持的最大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优选的,可以设定CS算法支持的发 送装置的数量为4。但是,本发明对于CS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不进行具体限定。
[0262] 示例性的,OCC算法在目前的协议的支持下最多支持两个发送装置参与复用,但是 随着协议的发展,OCC算法可以支持更多个发送装置参与复用;但是,本发明对于OCC算法 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不进行具体限定。
[0263] 示例性的,FF算法理论上可以支持大于两个发送装置参与复用,但是参与复用的 发送装置的数量越多,在解复用的过程中区分各个发送装置的能力越差;因此,可以根据实 际需要设定FF算法支持的最大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数量;优选的,可以设定FF算法支持的 发送装置的数量为2。但是,本发明对于FF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不进行具体限定。
[0264] 具体的,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预设条件组、预设 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将X个发送装置分为 M个发送装置组的分组原则为:将传输特征参数满足预设条件组中同一预设条件的发送装 置分为一个组,且每个组中包括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该组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 数满足的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
[0265] 可选的,根据X个发送装置中每一个发送装置的传输特征参数、预设条件组、预设 条件组中包括的每一个预设条件对应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将X个发送装置分为 M个发送装置组的方式,可以通过下述任一种方式实现:
[0266] 第一种方式、按照分组原则任意的分成M个发送装置组;
[0267] 示例性的,假设参与复用的发送装置为UEl~UE8,预设条件组中包括条件1、条件 2、条件3 ;对于此处条件1~条件3的具体内容不进行具体限定;条件1~条件3各自对应 的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数量分别为3, 2, 3 ;
[0268] 再假设,UEl~UE3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条件1,UE3~UE6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 条件2, UE4~UE8的传输特征参数满足条件3 ;
[0269] 因此,根据分组原则,可以将8个发送装置分为3个发送装置组:发送装置组 I (UE1、UE2、UE3)、发送装置组 2 (UE4、UE5)、发送装置组 3 (UE6、UE7、UE8);或者,
[0270] 根据分组原则,还可以将8个发送装置分为4个发送装置组:发送装置组I (UE1、 UE2)、发送装置组2 (UE3、UE4)、发送装置组3 (UE5、UE6)、发送装置组4 (UE7、UE8);
[0271] 当然,还可以根据分组原则,将上述示例中的8个发送装置分为其他形式的分组, 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要根据分组原则进行的分组,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272] 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组过程中,对于可以与其他发送装置满足多个预设条件的发 送装置,可以将其任意划分,只需满足分组原则即可,具体的划分形式本发明不进行限定。
[0273] 第二种方式、根据算法的优先级,按照分组原则分成M个发送装置组。
[0274] 示例性的,参考第一种方式中的示例,再假设条件2对应的算法的优先级最高,条 件1对应的算法的优先级次之,条件3对应的算法的优先级最低;
[0275] 因此,根据算法的优先级,按照分组原则,可以将8个发送装置分为3个发送装置 组:发送装置组I (UE1、UE2)、发送装置组2 (UE3、UE4)、发送装置组3 (UE5、UE6)、发送装置组 4(UE7、UE8);
[0276] 当然,还可以根据分组原则,将上述示例中的8个发送装置分为其他形式的分组, 本发明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只要根据分组原则进行的分组,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277] 需要说明的是,在分组过程中,对于满足多个预设条件的发送装置,可以将其划分 到算法优先级最高的发送装置组中,具体的划分形式本发明不进行限定。
[0278] 下面再通过举例的形式对将X个发送装置分为M个发送装置组进行详细说明:
[0279] 示例性的,假设参与复用的X = 12个发送装置,分别记为UEl~UE12 ;
[0280] 再假设,预设条件组中,条件1为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带宽及位置完全重合,条 件2为发送信号占用的资源的子载波的间隔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条件3为移动速度 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版本等于或高于ReleaselO ;
[0281] 再假设,条件1对应的CS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为3,条件2对应的FF算法 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为2,条件3对应的OCC算法支持的发送装置的数量为2 ;
[0282] 再假设,在调度过程中,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