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文学,pure literature
1)pure literature纯文学
1.It prepares subject for Chinese pure literature and even influences the aesthetic nature of it.道家以“道”为核心的自然人格以其疏离社会、重视个体精神世界的特点而孕育着中国士人的一种纯艺术精神 ,其反社会化、超功利性的背后 ,饱含着人性关怀的社会批判精神、超然世俗的傲岸的自由精神及对人生的大悲悯感 ,为中国纯文学准备了创作及接受主体 ,并以此影响着以凸显精神价值为旨归、以淡朴简古、蕴藉空灵为表现方式的中国纯文学的审美品质。
2.In essence,the so called grass-roots writing continues to use the topics and patterns of pure literature,which results in many limits and shortcomings.所谓底层写作仍然在暗中借用“纯文学”的主题与模式,这决定了所谓底层写作的局限。
3.As a sociological concept,"grass roots" ought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pure literature".“底层”是社会学概念,本与“纯文学”不相干。
英文短句/例句

1.Mixed Literature, Pure Literature, Large Literature and Others--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及其他——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文学性”问题探源
2.Zhou Zuo Ren s Pure Literature View and Chinese Cultural Tradition;周作人的“纯文学”观与中国文化传统
3.The Impact of Image Culture and Dispelling of Literature Value;图像文化的冲击与纯文学价值的消解
4.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re Literature in the New Era;从新时期纯文学的流变看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5.Belles-lettres:Another Possibility of the 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1930s;纯文学:1930年代文学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6.The concept of pure literature does not work in logic.纯文学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
7.The book hardly belongs to literature proper.这本书不好说是纯文学书。
8.Mass Media and Living Space of Belles-lettres;论当代大众传媒与纯文学的生存空间
9.Pure literature:a concept open to doubt in tactics;纯文学:一个值得质疑的策略上的概念
10.The Decline of Language Common Ground and the Pure Literature Crisis;当前语言空间的萎缩与纯文学的危机
11.Pure Literary Conception and Evolution of Modern Novel Concept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12.Literature regarded for its aesthetic value rather than its didactic or informative content.纯文学注重其美学价值而非说教或教育内容的文学
13.Beyond Belletristic Tradition: A Study of Dan Brown s Novels in Relation to Popular Literature;跨越纯文学的传统:丹·布朗通俗小说研究
14.Grass Roots and Literature: Dependence of Two Uncorelated Things;底层与纯文学:两个不相关事物的相关性
15.How to Sublate "Pure Literature" and "Left-Wing Literature"?;如何扬弃“纯文学”与“左翼文学”?——底层写作所面临的问题
16.Why did you come to China? Did you come here to study Chinese or just visit?你为什么来中国?来学中文还是纯观光?
17.Let the Text Speak for Itself- After Reading the <Pure Philosophy Book Series>让文本自己说话——《纯粹哲学丛书》读后
18.International Advisory Committee on Documentation and Terminology in Pure and Applied Sciences纯科学和应用科学文献术语国际咨询委员会
相关短句/例句

Belles-lettres[英]['bel'letr?][美][b?l'l?tr?]纯文学
1.Mass Media and Living Space of Belles-lettres;论当代大众传媒与纯文学的生存空间
2.In the late 1930s,there was broad space for the publication of belles-lettres which flourished in every literature type.1930年代中后期,较少政治倾向的纯文学十分繁荣,拥有大量的出版空间,在各个体裁领域均有丰硕成果。
3.With the transition of social economy, popular culture expands rapidly but belles-lettres shrinks sharply.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大众文化迅速膨胀而纯文学急剧萎缩。
3)Literary culture;belles-lettres.文学;纯文学
4)Impure literature非纯文学
5)"Pure literature"-type"纯文学"型
6)pure literary conception纯文学观
1.Construction of pure literary conception in novel writing demonstrates the pursuit of new novelists for the status of novel as an independent literary genre.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
延伸阅读

纯文学对于人类精神的深入探讨不断揭示了精神王国的面貌,在世人眼前展示出一个崭新的、陌生的、难以用世俗语言表达的、与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小世界相对称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自古以来,对于这个“虚无飘渺”的世界的描绘,是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共同的工作。在文学家中有一小批人,他们不满足于停留在精神的表面层次,他们的目光总是看到人类视界的极限处,然后从那里开始无限止的深入。写作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不断地击败常套“现实”向着虚无的突进,对于那谜一般的永恒,他们永远抱着一种恋人似的痛苦与虔诚。表层的记忆是他们要排除的,社会功利(短期效应的)更不是他们的出发点,就连对于文学的基本要素——读者,他们也抱着一种矛盾态度。自始至终,他们寻找着那种不变的、基本的东西,(像天空,像粮食,也像海洋一样的东西)为着人性(首先是自我)的完善默默地努力。这样的文学家写出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纯文学。我愿自己永远行进在这个人数不多的队列中。“纯”的文学用义无反顾地向内转的笔触将精神的层次一层又一层地描绘,牵引着人的感觉进入那玲珑剔透的结构,永不停息地向那古老混沌的人性的内核突进。凡认识过了的,均呈现出精致与对称,但这只是为了再一次地向混沌发起冲击。精神不死,这个过程也没有终结。于写作,于阅读均如此,所需的,是解放了的生命力。可以想见,这样的文学必然短期效应的读者不会很多,如果又碰上文学氛围不好的话,作者很可能连生存都困难。中国文化传统势力是太强大了,它那日益变得瘠薄的土壤中如今孕育的,是普遍的萎靡与苍白,它早已失去了独自担负起深入探索人性的工作的力量,但它仍能汇集起世纪的阴云,挡住有可能到来的理性之光。我认为我们的文学急需的,不是那种庸俗的关于“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讨论,(这种讨论令人显得猥琐)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和气魄,一种对于生命的执著,和对于文学自身的信心。只有建立起这样的自信,才不会局限在日益狭小的观念中,才有可能突破传统的束缚,逐步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境界,从而刷新传统。一些别有所图的大人物由于自己所处的高位,也由于知识结构的陈旧过时,在文坛上不断发表言论,企图将纯文学的概念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让其自行消亡。他们口口声声强调作家要关怀他人,理解他人,对大众的疾苦不能熟视无睹等等。试想一个人,如果他连自己的内心都不关怀,也不去认识,任其浑浑噩噩,那么他那种对“他人”的关怀,对于被关怀的对象,又有多大的作用呢?即使当下“赢得”很多读者,他的作品又能否给读者带来精神上的福音?恐怕更多的是暂时的麻醉吧。还有的人将“自我”限定为表面层次的世俗观念,缺乏起码的文学常识,以自己的半桶子水来蒙混读者,以掩盖自己创造力的消失……这些观念之所以能流行一时,说明读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纯文学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是非常模糊的。这一点都不奇怪,因为纯文学在中国这个古老守旧的国度中还是属于新生事物,它的生长,有赖于作家们和批评家的共同努力。当纯文学的探索开始之际,写作者立刻会发现自己站在了已经存在的自我的对立面,这个自我是由文化、社会、教育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构成的表层的自我。这些因素坚不可摧,聚成铜墙铁壁。如果人要进行纯度很高的创造,他就必须调动深层的潜力,战胜旧的自我,到达空无所有的极境。因为只有在那种地方,精神的好戏才会开始。那一次又一次对于已有的传统、文化等等的突破。其实也就是精神对于肉体桎梏的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