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衍,Xia Yan
1)Xia Yan夏衍
1.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t and Politics:The Style and Drama of Xia Yan;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浅析夏衍剧作的艺术风格(一)
2.On the style of prose writing of XIA Yan s scribble;试论夏衍杂文的散文笔法
3.Xia Yan s Translation of Kikuchi Kan s Drama Studies:Beginning of Xia Yan s Translation Activity;夏衍对菊池宽《戏曲研究》的翻译——夏衍翻译活动的开端
英文短句/例句

1.Xia Yan,Giant of Modern Revolutionary Literature;夏衍:现代革命文坛的巨匠——纪念夏衍105周年诞辰
2.Xia Yan s Translation of Kikuchi Kan s Drama Studies:Beginning of Xia Yan s Translation Activity;夏衍对菊池宽《戏曲研究》的翻译——夏衍翻译活动的开端
3.New Concept of the Intellectual Figures in Plays by Xiayan;夏衍剧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新解——夏衍剧作人物论
4.Styles of Different Kinds Have Their Own Meri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Writing Skills of Cao Yu and Xia Yan[J;淡妆浓抹,各领风骚——曹禺、夏衍比较论
5.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XIA Yan's film adaptation theory夏衍电影改编理论的历史境遇与现实意义
6.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ftist Ideology and Humanitarianism:the Example of Xia Yan;左翼意识形态与人道主义的深度关联——论夏衍剧作独特的价值内涵
7.Discerning Eyes of the Column Earthworm s Eye Can Tell Wind and Cloud--On Xia Yan s Essays in the News Column Earthworm s Eye;“蚯蚓”慧眼识风云——对夏衍“蚯蚓眼”专栏杂感的传播学解读
8.Dialogue: The Descent of Spirit and the Conversion of Style;对话:精神传承与形式转换——从夏衍电影改编实践看一种改编观念
9.A Perfect Combination of Art and Politics:The Style and Drama of Xia Yan;政治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浅析夏衍剧作的艺术风格(一)
10.schaefer bergmann's diffraction pattern夏费贝尔格曼衍射图样
11.To undergo or cause to undergo diffraction.使衍射产生或导致衍射
12.The middle of the summer.仲夏夏季的中间部分
13.Good harvest is register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ummer grain and summer oil-bearing crops.夏粮、夏油获得较好收成。
14.the "Daxia"(or "Xiayue") from Emperor Yu of the Xia Dynasty, and the "Dahuo"(also called "Sanglin") from Emperor Tang of the Shang Dynasty.夏禹的《大夏》(又称《夏龠》),商汤《桑林》,
15.Trial Rearing Report on Introducing the Summer and Autumn Rearing Silkworm Hybrid Xia7×Xia 6夏秋用蚕品种夏7×夏6引种试养报告
16.call spread derivative warrant跨价衍生权证,跨价衍生认股权证
17.Research on Bragg diffraction-based multi-frequency acoustooptic diffraction effects基于Bragg衍射的多频声光衍射效应研究
18.Estim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diffraction object in the interference and diffraction experiments干涉、衍射实验中衍射物位置的估算
相关短句/例句

XiaYan夏衍剧作
3)Xiɑ Yɑn夏衍(1900~1995.2.6)
4)Xiɑ Yɑn de Diɑnying Dɑolu《夏衍的电影道路》
5)schaefer bergmann's diffraction pattern夏费 贝尔格曼衍射图样
6)A Study of Xia Yan s Humanistic Concern论夏衍的人文关怀
延伸阅读

夏衍夏衍(1900~1995)中国文学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00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杭县,1995年2月6日卒于北京。幼年时期,家乡的革命先驱秋瑾的事迹对他影响很大,开始对社会的黑暗现状不满。五四运动爆发后,积极参加杭州学生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1920年留学日本,1927年5月回国,7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随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在上海掀起,夏衍开始走上文学艺术道路。1929年秋,与郑伯奇、阿英等创办了上海艺术剧社,在团结戏剧界和引导戏剧运动方向上起了很大作用。1930年和1933年,先后参与组建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公开)和党的电影小组(秘密),并成为领导者之一。1933年,共改编、创作了6部电影剧本,其中《狂流》上映后被誉为“中国电影界新路线的开始”;《春蚕》是将中国新文艺作品搬上银幕的首次尝试。它们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4~1935年,在白色恐怖严重,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作了《女儿经》、《自由神》和《压岁钱》等电影剧本和多幕剧《赛金花》。由于抗日救亡运动的需要,从1935年以后离开了电影战线,但仍写了许多电影评论和电影剧本《白云故乡》、《恋爱之道》等。1937年,夏衍所写剧本《上海屋檐下》,描写被捕入狱八年匡复释放后的生活遭遇,将时代特征注入作品中的人物。结构和布局也符合小市民“各自为政”的生活特点。此剧在夏衍的创作上是一次大的突破,由此形成深沉、凝重、清馨、淡远的艺术特色。抗日战争期间,夏衍一直在文艺界担任领导工作。1941年,写了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春寒》。图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从事文艺领导工作,在上海创办了电影文学研究所。1956年,根据鲁迅的原著改编了电影剧本《祝福》,1958年,又根据茅盾的原著改编了电影剧本《林家铺子》。这两部作品,风格朴实、结构严谨,时代气息浓郁、人物形象饱满,既体现了原著的神韵风采,又达到了电影再创造新的高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早期电影改编的典范。此后,他又先后改编(或与人合作改编)了电影剧本《革命家庭》、《故园春梦》和《烈火中永生》。其中《革命家庭》获第一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夏衍的电影论文大部分收入《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和《电影论文集》中。1977年后,夏衍重新回到电影领导岗位,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并担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顾问、中国日本友好协会顾问等职。1985年,他的回忆录《懒寻旧梦录》出版,详尽地回顾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文艺道路。1994年10月在其诞辰94年之际,广播电影电视部举办了系列活动纪念他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