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通量,annual loading
base year traffic volume基本年交通量
3)variation in yearly traffic年交通变化量
4)highest annual hourly volume年最小时交通量
5)annual cargo throughput货物年流通量
6)annual throughput年物料通过量
延伸阅读

智通法师(1908~1973年)【智通法师(1908~1973年)】  释智通,俗家姓陶,江苏省泰县人,一九〇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出生于泰县西北乡吴家堡,家中世代务农,生活不裕,兄弟五人,智通最幼。七岁丧父,八、九岁时患了鼓胀病,腹胀如鼓,治愈无望,母亲无奈,送他到邻村墩子头兴隆庵,施舍给庵中,祈求佛菩萨加被。庵中润田、润滋二师予以收留,悉心调治,鼓胀病渐痊愈。十岁时依润田、润滋二师剃度,做了小沙弥,在寺中学习佛门仪轨,朝暮课诵。及长,助师管理庵务。二十岁奉师命赴宝华山受具戒,圆戒后在山上安单一年,学习戒坛规范。翌年,下山至镇江玉山超岸寺佛学社,依守培老和尚受学。一年后到金山江天寺,依荫平禅师坐禅堂,一九三一年返泰县兴隆庵,为师分劳寺务,以报二师培育之恩。  一九三三年,以庵中师弟已长,工作接替有人,复辞师出外参访,曾至宁波参访阿育王寺、天童寺,到杭州参访灵隐寺、六通寺等,各住三、五月不等。既而复至上海,听应慈老法师讲《华严经》。在招贤寺遇到静山法师,相谈投契,共约赴南洋参访。一九三六年,由上海乘轮出发,抵槟榔屿,与静山法师同驻锡槟城佛学院。佛学院为当地居士创办之道场,经常有数位法师驻锡,讲经静修。他早晚礼佛课诵,日诵《地藏经》一部,如是十二年之久。  是时,由福建南游的本道法师亦驻锡佛学院,与智师极为相契。一九四四年,慈航法师出任槟城洪福寺住持,约本师出任监院,襄助寺务。一九四八年,慈航法师赴台湾办佛学院,本道法师继任洪福寺住持,约请智师襄助寺务,智师乃移锡洪福寺,以后二十余年,一直在洪福寺住下来,未再迁徙。本道法师则不断有新开展,如重建星洲毗卢寺,扩建金马仑三宝寺,创建木寇山般若院、吉隆坡佛教静修院、新加坡般若念佛堂(后三处为度化三地麻疯病人所建)。此固为因缘有别,然亦以志趣不同所导致也。  智师少欲知足,淡于名利,随遇而安。他不收徒、不建庙、不攀缘、不募化,唯以修持为务。这一分淡泊之心,值得赞叹。一九七三年六月二十五日,示寂于槟城洪福寺,世寿六十六岁,僧腊五十六夏,戒腊四十六夏。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